第007集 宗通概说(上)

2023-12-03 宗通与说通

正光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前一集已说明,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是菩萨明心见性后才有两种法通;然而七住菩萨仅具有少分宗通与说通,眼见佛性的十住菩萨宗通与说通也仅是比明心的七住菩萨多了一点点而已,虽然多了那么一点点,却不是七住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十行、十回向位以及地上菩萨的宗通与说通仅是多分而已,都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唯有佛的宗通与说通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

既然已经说第一义谛通就是宗通与说通两种,因此将分两种单元解说:第一个单元是宗通概说,第二单元是说通概说。今天谈的是第二节:宗通概说上集。请各位菩萨翻开平实导师所着的《宗通与说通》课本第30页第1行,书上是这么写着:

【宗通有二:明心与见性。明心者,证得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非俱非不俱、非有非无之真实心如来藏也。由已亲证如来藏故,渐生般若慧,亲证中道实相观,非诸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臆测其般若慧也。】

书中已经很清楚说明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二个重点,明心就是证悟如来藏;第三个重点,明心后就会发起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的八不中道的般若智慧,乃至有无量不的般若智慧;第四个重点,菩萨证悟般若的智慧不是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了知。以下将针对这四点加以解说。

第一个重点: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为什么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在前面的单元已经说明了,可能还有菩萨今天才收看,没有听到前一个单元讲解宗通与说通的真实内涵,因此在这里做个简单重复说明,让没有听到的菩萨们很快的了知为什么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

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有一个性可以亲眼看见。这个心就是佛所说的真心,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与福德,于一念相应慧明心,能够安忍真心本来无生体性而不退,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不仅可以入内门修六度万行,而可以转入八住修行;如果证悟了,无法安忍真心无生的体性,不名七住明心的菩萨,名为退分菩萨,只能在外门继续修六度万行。见性就是佛所说的佛性,祂是真心的作用。如果菩萨具足三资粮定力、慧力、福德,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也就是说菩萨七住明心不退了,成为七住满心菩萨,进入八住、九住,于九住圆满后转入十住修行,锻炼看话头的功夫,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于定力、慧力、福德圆满时,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不退,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进而转入初行位修行。眼见佛性的真实内容,将于后面几集详细说明,因此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至于说通,就是菩萨明心见性了,发起了般若智慧,依此般若智慧教导众生,为众生演说法与次法,为众生建立佛法正知见,为未来明心见性做准备,乃至于未来三大无量数劫后,作为成佛之准备。

基于上面所说,做个简单结论:宗通就是指明心见性的法;说通就是菩萨明心后,用证悟的般若智慧教导学人未来可以证悟。此外,明心成为七住菩萨以及眼见佛性成为十住菩萨,有了极少分的宗通与说通;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有多分的宗通与说通;唯有佛才圆满具足宗通与说通。

接下来第二个重点:明心就是亲证如来藏。为什么明心就是亲证如来藏?如同以往,先引经据典来加以说明。如经中佛的开示:

【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

经文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也就是有了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可以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未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都是因为亲证如来藏本体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本性清净的缘故。因此,众生在因地的如来藏有种种烦恼缠缚,与果地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究竟清净的无垢识,其本体都是那么清净没有差异;可是凡夫所见有染、有净,有差异;一切众生的如来藏本来就清净,都是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因此,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同样为众生演说这样胜妙的法,那就是如来藏法。】

由经文可知:每一位众生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就是如来藏。菩萨证悟时,当然就是找到如来藏,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谓的证悟;如果外于如来藏而说他已经证悟,表示他悟错了,已经成就大妄语啦!由以上可知,可以证明:菩萨所证悟的这个心就是如来藏,祂是一切众生的真实心,也是一切有情的因地心,更是未来佛地的无垢识。

此外,另一部经典也如是开示: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经中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有如来藏,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体内含藏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就好像瓶中的灯一样。因此,菩萨如果能够证悟明心,找到一切有情的真心,当然就是找到如来藏了。又如果听闻如来藏法,能够信受不诽谤,表示已曾供养诸佛,正如《央掘魔罗经》开示:

【若诸众生历事诸佛亲近供养,乃能得闻如来之藏,信乐听受不起诽谤。若能如实安慰说者,当知是人即是如来。若诸众生多背诸佛者,闻如来藏则生诽谤,彼诸众生自烧种子。】(《央掘魔罗经》卷二)

由经文开示可知:凡是听闻如来藏法信受而不诽谤,表示他是久学菩萨,已曾供养诸佛;如果不信而诽谤,表示他是新学菩萨,修学佛道才一劫、两劫而已,未曾供养诸佛,因此不信而诽谤,已为自己种下难以收拾的局面,未来要受不可爱的异熟果报。由此可知,能够听闻如来藏法信受而不诽谤,已曾供养诸佛;如果还能证悟如来藏,当然更是供养无量无数诸佛,这样的人当然是弥足珍贵,而且是实至名归的菩萨了!

或许有人会问: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证悟,为什么一定要证悟如来藏才算是证悟?提这个问题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是似是而非,不是正确的说法。为什么?因为佛开示:每一位众生都有如来藏,所以佛法僧三宝也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因为以如来藏为中心,才有种种法门的出现;既然有种种法门出现,当然不离八万四千法门;因此,八万四千法门都要以如来藏这个佛法殿堂作为依归,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菩萨当然要证悟如来藏,才能进得了佛法的殿堂;进得了佛法的殿堂,发现它有很多宝藏,犹待你去挖掘、犹待你去启发而迈向成佛之道。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只是一个手段而已,藉由这个手段可以让你证悟如来藏而进入佛法的殿堂来;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只是个手段,菩萨所证悟的标的,其实就是真心如来藏。这样说法才是佛所说的正法,与此颠倒是外道法,根本不是佛法。

既然菩萨能够证悟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当然不会在虚空。譬如有位名满国际的坦特罗佛教行者主张:真心在虚空,能生一切法。你就知道那不是佛法,这样的人是虚空外道。又譬如有人主张:所悟的不是如来藏而是意识,因为意识能够对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能够对境不分别,但了了常知,祂包括了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或者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你就知道他的说法非常荒唐,是外道法,与佛所说的完全颠倒,这样的人是名常见外道。又譬如有人主张:不需要有一个真实心如来藏存在,就能够出生万法,而有缘起性空的现象出现。你就知道那不是佛法,是外道法,这样的人名为断见外道。

第三个重点:明心后就会发起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的八不中道的般若智慧,乃至有无量不的般若智慧。龙树菩萨在《中论》这么开示: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中论》卷一)

解释如下:【诸法都是从如来藏出生,所以才不生不灭。为什么诸法都是从如来藏出生而不生不灭呢?是因为有情投胎后,六根出现了,而这六根都是从如来藏出生;前五根是色法,藉着地水火风和合而有,后一根是意根是心法,无始劫来就与如来藏在一起,犹如难兄难弟一样。由于如来藏藉着前五根去接触外五尘,而有了外六入、内六入,由如来藏出生了外六尘、内六尘;这就是唯识学所说:六根、六尘与触心所三和合的缘故,而由如来藏出生了六识。这六识就是识阴六识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其中的意识能够分别诸法,于是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就出现了,为众生所受用。由此可知,不管诸法它是直接出生的、间接出生的或者辗转出生的,都是以如来藏为因,藉着种种缘而出生的。因为诸法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所以必须摄归于如来藏才有诸法出现。由于如来藏从来没有出生过,也没有消灭时,所以如来藏不生不灭;既然如来藏不生不灭,诸法摄归于如来藏后,才能不生不灭;所以诸法灭了以后,才能以如来藏为因,藉着种种缘再一次出现,为吾人所受用。既然诸法都是摄归于如来藏才能不生不灭,同样的道理,诸法摄归如来藏才能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因此,龙树菩萨说:如果能够了知诸法都是以如来藏为因,藉着种种缘出现,这样就能够消除种种言不及义的戏论了。为什么?因为如来藏是无上法,没有其他的法能够超过祂,所以我龙树菩萨五体投地向佛礼拜,赞叹佛说第一义谛如来藏法。】

由此可知,龙树菩萨是以第一义谛之如来藏法为中心,而说诸法之所由来都是以如来藏为因、藉着种种缘而出现,所以诸法才能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虽然《中论》没有特别指明如来藏这三个字,但是从龙树菩萨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都是指向第一义谛的了义法,也就是佛所说的如来藏法。这个如来藏有许多名称,譬如: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知依、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等;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施设不同的名相而已,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心体如来藏。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八不中道;如果外于如来藏而有八不中道,你就知道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有人主张:龙树菩萨的《中论》里一定要有如来藏这三个字存在,才有如来藏存在;没有如来藏这三个字存在,就没有如来藏存在。你就知道,这个人说法非常颠倒,根本没有佛法正知见,今生根本不可能证悟;唯除他公开忏悔,跟随真善知识努力修学以及弘扬正法,今生才有可能明心见性,今生才有可能领受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的道理。

既然龙树菩萨在《中论》说八不中道,从证悟的立场来观待,其实不只八不中道,还有无量不中道,譬如不增不减、非俱非不俱、非有非无等等,这些都不落两边、处于中道中。所以,能够有无量不的中道智慧,以及能够为人演说无量不的中道内涵,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亲证永不落两边、永远在中道的如来藏,才有这样的般若智慧可言。

第四个重点:菩萨证悟般若的智慧不是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了知的境界。佛说的如来藏甚深极甚深,不是二乘凡愚所能了知的境界,这有经典为凭。如《胜鬘经》开示:

【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胜鬘经》卷一)

解释如下:【胜鬘夫人向佛解说甚深难解的如来藏法之后,佛就随喜赞叹说:就是这样啊!就是这样啊!这个如来藏本体自性清净,体内却含藏七转识的染污种子,真的很难让人了知。有两种法很难让人了知它的真实道理:一者,如来藏自性清净真的很难让人了知;二者,如来藏自性清净却含藏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也是很难让人了知。这两种法只有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明心以上的菩萨听了才能够接受及了知,其余的声闻人只能接受佛语的开示。】

从经文可知,这个如来藏法真的甚深极甚深,很难以让人接受。为什么?因为这个如来藏本体自性清净,却含藏着七转识染污的种子,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唯有胜鬘夫人以及至少是明心的菩萨才能了知的境界,声闻人只能接受佛语开示,相信真实有如来藏存在。为什么声闻人相信佛语开示?主要原因是声闻人根本不知道如来藏在哪里。既然声闻人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一般凡夫所能了知,也难怪佛门中人敢诽谤:清净就清净,染污就染污,哪有清净当中还有染污?由此可以证明:这些人都是凡夫啊!

又譬如有一位名满国际的坦特罗佛教行者,在书上这么写着:根据一般大乘佛教观念,佛陀有三次重要的转法轮传统上,佛陀对弟子主要的三次佛法教示,传统上称为三转法轮严格地说,这三次转法轮所开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某些内容不相符合。既然这些法教皆是佛亲口所说,却又互相矛盾,我们如何判断何者为真、何者不真?如果我们根据经文的注释来决定,那么注释的真实性又需要其他的考证资料。因此,最终的确认只有归之于权威的推理逻辑。从这位坦特罗佛教行者说法可知,他根本不相信佛语开示,才会说佛三转法轮开示前后颠倒及矛盾,像这样的人根本就是佛所预记的凡夫啊!

讲到这里,时间也快到了,做个总结:所谓的宗通就是明心见性的法。明心表示真的有一个真实心可证,这个心叫作如来藏,祂有许多不同的名字,譬如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等;见性表示有一个性可见,那就是佛性,可以用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由于菩萨明心见性了,不仅了知如来藏不落两边、永处于中道中,而且了知如来藏有无量不的中道性;由于菩萨明心见性了,有了总相智,可以依此进修别相智、道种智乃至于一切种智。这个明心见性的般若智慧,却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为什么?因为二乘人没有亲证如来藏,也没有亲证如来藏而发起的般若智慧,所以这不是二乘人所行境界,所以这是菩萨所行的境界。

说到这里,时间到了,就此结束。下一集将进行宗通概说中集。敬请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2024-02-04 21:51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007集 情与无情可否同圆种智? 第007集 情与无情可否同圆种智?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正元老师 第007集 广论的根源是《现观庄严论》? 陆正元老师

第007集 菩萨之妙行(一)  正圜老师 第007集 菩萨之妙行(一) 正圜老师

第009集 宗通概说(下) 第009集 宗通概说(下)

第008集 宗通概说(中) 第008集 宗通概说(中)

第007集 卖身供养三宝果报 第007集 卖身供养三宝果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