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2023-09-04 佛学常识

纯智法师: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31—40)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31、有人说他是学禅宗的不需要持戒对吗?

答:持这种想法的人,其本身就对佛法不了解,也就不是个正信的佛教弟子。因为佛陀的教法,是平均发展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就是在一平均发展的基础,如鼎的三足,缺一不可。戒律是三学的基础,不持戒要想解脱,便是痴心妄想。所以,戒是任何一个佛教弟子,都要持的,不管你是学禅、学净土、学唯识还是什么别的法门。学禅的更加要守戒,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就会想入非非,难以入定。

32、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什么?

答:根本精神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也就是依法不依人,只要依照戒律制度而行,佛法自然会历久常新。

33、为什么弘扬戒律困难?

答:这个问题很难一时讲清楚,只好引用圣严法师的观点来说明,有五点困难:(一)律本太多,纵合不易:传来中国的戒律,共有四律五论之多,其中各部广律的制戒因缘以及戒相条文,相差不了多少,但是其中律论对于条文的解释,各彰本部的宗义,互异的就多了。有的要求很严格,有的要求很轻,如果逐部看了之后,即使自以为是,也无法肯定已经是到什么程度。因此,南山道宣律师,没有见过新译有部的律文,他的好多观点是相左于新译有部律的。有部律虽然后出,但是,以义净三藏留学印度二十多年,考证了当时所有的印度律制,并且作《寄归传》以用说明,他的观点可能要比南山较为正确,如果今天用有部诋毁南山,恐怕又觉得不可,不圆融。今人如果要治律弘律,思想必须要冲破这个难关。

(二)戒相复杂,不易明记:大家知道,佛法之中,以唯识宗的名相最多,最难一一明记,殊不知律宗也有如此的困难存在。大家只知道戒律最少的是五条——五戒,最多的话是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但是,这个仅仅是条文而已,就象一个仅仅熟背宪法条文的人,并不能成为宪法专家。因为差不多在每一条的戒相中,都有开、遮、持、犯的分别,同时开、遮、持、犯,各个都有轻重等级的区别,同样犯一条戒,由于动机、方法、结果的不同,犯罪的轻重,及忏罪的方式,也随着不同。戒律的条文,固然是戒,凡是不在条文中而仍然违反了佛法原则的,也都算是犯戒。犯的是什么戒?应当怎么办?这些都应该了如指掌,了解大小乘的一切戒律,才能称为通晓戒律。所以研究戒律,首先必须付出耐心和苦心,从枯燥的戒相名目之中,培养出持戒的精神与弘法的悲愿来。

(三)学戒弘戒,必须持戒:一个学戒弘戒的人,虽然不必事事如律而行,最少是个戒律的忠实信徒,他虽然未必持戒到位,未必如律规定的修行到位,未必持戒严谨,最少是个向往着如律而行的人。否则他的弘法事业,也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中国的环境,不崇律制:因为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南宋以来,根本丧失了崇尚律制的习惯,事业我们要在不崇尚律制的环境下去弘扬戒律,将会有很大的阻力,因为多数人不崇尚戒律,也就讨厌崇尚戒律的人,唯恐会以律制去约束或者抨击他们,使得他们无法安心。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因为弘一律师弘律,他老人家戒律清净,处处以身作则。事业很多地方都不欢迎他,甚至有人把他当成怪物。其实,大家都是怪物而不自知,反而把非怪物当成了怪物。是故,弘一大师弘律,起初数度不如愿,数讲数停,最多的听众,也不过数十人。后来以“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定地址”为其弘律的方案。

(五)律文刻板,时代变更:戒律的条文是死的,社会的演变是活的。要以死板板的条文,硬生生地加在新时代的每一个佛教弟子头上,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这个就是弘扬戒律,最大的阻力,也是很难克服的。

34、为什么讲戒的法师很少?

答:学禅的可以不拘小节,学律的事事都得谨慎,学教讲经的法师,可以大座说法,可以广收徒弟,可以名利双收。持戒弘戒的律师,没有大规模的僧团,讲戒不必登高座,或者有些大道场,却又未必欢迎你去讲戒。学戒持戒的律师,绝对不敢滥收徒弟,否则就是犯戒。因此,若要立志弘戒,必须先要准备甘于寂寞。身为一个弘戒的人,他的生活必定要比一般出家人更加刻苦,他的资身用物,不敢过好,又不敢过多,否则便是犯戒。所以,如果发心弘戒,思想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设想,现在能有几个出家人愿意这样。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故意拉拢信徒来学律,希望你们能尊重这个难得的听戒机会。

35、佛教的戒律能修改吗?

答: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曾经提出这样的原则:“佛所已制,不许废弃;佛所未制,不许再制。”因此,历代的许多大德,都不敢赋予灵活适应的生命。而以印度人的观念来规范中国人,以古代的观念来规范现代人,宁可让戒律废弃一边,也不愿意让它于时代潮流适宜。《五分律》卷二十二中有如此说明:“佛言:虽是我所制,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可知佛教戒律,并不刻板,只要不违背佛制的原则,就可以随方应用,自然也可以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应用,但是怎么随方应用,就必须熟悉戒律之后,才可以灵活圆融,才不会违背佛制的原则。时代虽然有新旧,但是律制的精神则是历久常新的,不能泥古不化,更不能因为有些不适应,而废弃不用。要发扬佛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悲精神,要圆融地理解戒律,使之更好地于新时代相适宜。

36、信佛只要心诚,为什么一定要归依呢?

答:这种观念,简单地听起来觉得有道理,实际上是错误的,也不如法的。比喻学生上学,首先必须办理注册手续,不然,学校中自然不会有其学籍,也不会得到毕业学历文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一定是按照学年学程,而逐级升学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最初进小学要注册,进了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进行考试,对其进行全面测试,看其是否有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要信佛,应该从归依三宝开始,归依三宝,虽然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不走第一步,怎么能走第二步第三步来?要走第二步第三步,必须首先走第一步开始。

37、佛教弟子的等级是如何定的呢?

答:佛教弟子的等级,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出家弟子的品位从大到小依次是:菩萨戒——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在家佛教弟子的层次:菩萨戒——八关斋戒——五戒——归依三宝戒。按照这样的修行层次,定的品位等级。

38、归依三宝有限制吗?

答:归依三宝是信佛学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所以,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很宽大很轻松,六道众生(除了地狱内的众生,由于罪逆深重,不能听闻佛法外。其余的不论天、人、神、鬼、畜生。),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就好象也到了入学年龄的儿童,不管他贫富贵贱,漂亮还是丑陋,不用挑剔,全部都可以进入国家开办的学校去读书一样。

39、归依三宝是那三宝?

答:三宝是:

(一)是佛宝——本来是创立佛教的佛陀,而现在不管是木刻、石雕、泥塑、彩绘等等,只要是佛、菩萨像都是佛宝。

(二)是法宝——佛陀所讲的一切佛经,和有诸大菩萨、祖师的言论,都是法宝。

(三)是僧宝——是指所有清净的出家人,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归依师父。(现在有很多居士眼里只有自己的归依师,而对别的出家人根本不尊敬,这是要不得的。)

40、我能看懂佛经不归依行吗?

答:能看懂佛经,而不归依三宝,肯定是不行的。自己以为自己有看经的能力,可以直接从佛经之中,探求成佛之道的真理,不必要归依三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说,似乎可以通融,但是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么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佛宝)所说的法(法宝),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僧宝)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果只知道佛经(法宝),而忽略了说法的佛陀(佛宝),以及流传佛经的出家人(僧宝)。最多是归依了法宝,这是无知的忘恩行为。佛、法、僧三宝不能分开信仰,如鼎的三只脚,缺一不可。如若不然,怎么能有资格称为三宝弟子呢?

2024-02-04 21:51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明贤法师:禅宗是“无门关”,应从哪入门呢? 明贤法师:禅宗是“无门关”,应从哪入门呢?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广化法师:出家以持戒为本 广化法师:出家以持戒为本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宁为持戒而死,不为犯戒而活 宁为持戒而死,不为犯戒而活

宣化上人: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 宣化上人: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宏圆法师:为什么有人做善事却得不到回报 宏圆法师:为什么有人做善事却得不到回报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明旸法师:八苦 明旸法师:八苦

明旸法师:“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明旸法师:“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八、禅宗胜义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八、禅宗胜义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慈舟法师:慈舟大师开示录之圆瑛老法师序 慈舟法师:慈舟大师开示录之圆瑛老法师序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这就是所谓的改造命运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这就是所谓的改造命运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你的心动,这个亏吃大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你的心动,这个亏吃大了

净土法门法师: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净土法门法师: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俊美的相貌是靠什么修成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俊美的相貌是靠什么修成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净土法门法师:古时候众生比我们现在好度原因在哪里?他们神定气和 净土法门法师:古时候众生比我们现在好度原因在哪里?他们神定气和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想成就,得有清净的环境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想成就,得有清净的环境

净土法门法师:根本就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 净土法门法师:根本就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寂静法师:能量阅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寂静法师:能量阅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