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卷

2023-08-10 入门知识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卷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释论中分别界品之二

于十八界中何法能斫何法所斫。何法能烧何法所烧。何法能称何法所称。偈曰。能斫及所斫。谓是外四界。释曰。色香味触名斧名薪。即是能斫所斫。何法名斫。聚流相应生。断隔其生起名斫。身根等非所斫。若斫则无余。不可令二故。何以故。诸根若分为多。则不成根。所斫诸分非根故。亦非能斫。如宝光清净故。如能斫所斫。唯外四界。偈曰。所烧所称尔。释曰。唯外四界。是所烧是所称。非诸根。何以故。微细清净故。犹如光明。声亦尔。自性断故。偈曰。争能烧所称。释曰。有诸师说。外四界是能烧是所称。有诸师说。于中唯火大能烧。唯重触是所称。几界从果报生。几界从增长生。几界从等流生。几界有实物。几界唯一刹那生。偈曰。果报增长生。五内。释曰。五内界。谓眼等五根。从果报及增长生。不从等流生。离果报增长无别等流故。此中从果报因生。名果报生。除中间因名故。譬如牛车。复次是业至果报熟时。说名果报。正能熟故。从此生故。说果报生果者名熟。复次于因可立果名。如果中立因名。如经言。此六种触入。应知是宿业。饮食将养寝卧。三摩提等胜缘所资益。名增长生。有余师说。由梵行故增长。此言不然。何以故。梵行但不为损。无有益义。于果报相续增长相续。能为护持。犹如外城防守内城。声界或增长生。或等流生。偈曰。声非报。释曰。云何不从果报生。随欲生故。若尔于假名论中。云何说由永离恶口。善修不恶口戒故。得梵音大人相生。余师说。声属第三传。从业生霜佉四大。从霜佉四大生声。复有余师说。声属第五传。从业生果报四大。从果报四大。生增长四大。从增长四大。生等流四大。从等流四大生声。若尔身受从业所生四大生。不应成果报。若受如声。则违道理。偈曰。八种无碍界。流生果报生。释曰。何者为八。七识界及法界。是等流所生。从同类因及遍行因所生故。果报生者。谓从果报因生。此八界无增长生。无碍法无增长故。偈曰。余三。释曰。余四界谓色香味触。或果报生。或增长生。或等流生。偈曰。一有物。释曰。是无为法有贞实故成物。此于法界中有故。唯一法界有物。偈曰。后三一刹那。释曰。意界法界意识界。由文句次第故言后三。此三于初无流。苦法忍一刹那中。非等流生故。言一刹那。此中苦法忍相应心。谓意界意识界。与彼共生相应法。应简择此义。若人不与眼界相应。后至得相应。为与眼识界相应不。若人与眼识界相应。为与眼界相应不。偈曰。眼根与识界。独俱得复有。释曰。独得者。有与眼界相应。不与眼识相应。如人于欲界中次第至得眼根。或从无色界堕。于第二定等中生。有与眼识相应。不与眼界相应。如人已生第二定已。引眼识现前。从彼退于下界生。或俱得者。有与眼界眼识界一时相应。如人从无色界堕生欲界。或生初定。或俱不得者。除前三句。若人与眼界相应。为与眼识界相应不。有四句。第一句者。若人于第二定等中。已受生不引眼识令现前。第二句者。若人于欲界未得眼根。及已失眼根。第三句者。若人于欲界。已得眼根不失。或生初定二定等中正见色。第四句者。除前三句。眼界与色界。眼识界与色界。至得句义。应如此思量。为引如此思量故。言复有几界为我依。几界为我依外。偈曰。十二界我依。释曰。何者十二。偈曰。除色等。释曰。六识六根。此十二界名我依。色等六尘界名外。我既是无。云何说我依及我依外。我慢依止故。假说心为我。如偈言

我是我善依异此何胜依

若我好调伏智人得解脱

有余处佛世尊说。唯调伏心。如偈言

调伏心最胜心调引乐故

是心世间说为我。眼等为此依止。及亲近故。是故说眼等名我。依色等为境界故称外。若尔六识界。应不成我依。何以故。六识未至意界位。不得为心依。是时若作意界。即六识作非余故。六识不离意界体。若不尔。意界唯过去。非未来现在。彼部许十八界有三世故。若未来现在识。无意界体相。于过去中。亦不可立为意界。何以故。相于三世。无不定义故。几界有等分。几界非等分。若一向有等分。偈曰。法界等分。释曰。是尘于识定为境。若识于中已生及定生为法。是尘说名等分。无一法界此中无边意识非已生非应生。何以故。一切圣人心缘法界。必如此生。谓一切法无我。此心离自性及共有法。余一切法悉为境界。此刹那心。于第二刹那心。皆成境界。于二刹那中。一切法皆成境界。是故法界恒是等分。偈曰。非等分余。释曰。除法界所余界。非等分亦有等分。何法名非等分。偈曰。不作自事。释曰。义至已说。若作自事名有等分。若眼界已见色正见色当见色。说名有等分。乃至意界亦尔。由于尘自功能立名等分。罽宾国师说非等分眼有四种。若眼根不见色。已灭正灭当灭。无生为法。西方诸师说。有五种无生为法。分为二分。一与识相应。一与识不相应。乃至身亦尔。意根但无生为法。名非等分。色者若已见正见当见。名有等分。非等分有四种。若色非所见。已灭正灭当灭。无生为法。名非等分。乃至触亦尔。由自根功能应知。色等有等分非等分义。是一人等分眼。于一切人非等分。乃至意亦尔。色则不尔。随能见者。于此人则成等分。若不能见。于此人则非等分。何以故。有如此义。此色是一人所见。亦可得为多人所见。如观看时中见月舞相攒等色。无如此义。由一眼根二人见色。是故诸根不共得故。就一相续分别等分非等分。色由共得故。不就一相续立等分非等分。如色声香味触界应知如此。声界可许如此。香等三界。随一一人所得。余人不得。何以故。此三皆至到根故不共得。别立似眼等。应是道理。虽不共得。有如此道理可立共得。何以故有如此义。是香等能生一人鼻等识。亦可得生余人鼻等识。眼等则不尔。是故香等如色可得例说。眼等诸识等分非等分义。由定生定不生故。犹如意界。等分者有何义。根尘及识。更互相应。又共作一切能。又同以一触为事故。非等分者。是等分同类。虽似彼非彼。故名非等分。几界见谛所灭。几界修道所灭。几界非所灭。偈曰。十界修道灭。五亦。释曰。色等十界。并五识界。一向修道所灭。偈曰。后三三。释曰。意界法界意识界。此三各有三种。八十八随眠。或与彼共有法。是彼至得。共彼伴类。皆见谛灭。所余有流皆修道灭。无流非所灭。更有别法。是见谛所灭为。不尔。何者别法。凡夫性能感恶道。身口二业与圣道相违故。此非见谛灭。此中略说见谛灭相。偈曰。非污非见灭。非色非六生。释曰。见谛所灭随一法。无非染污。色亦非见谛灭。凡夫性。是无记无染污。断善根凡夫。及离欲人。与此相应故。身口二业是色故。是故非见谛灭。何以故。不能违四。谛理故。若尔苦法忍生时。凡夫性应在。则成违许难。六谓意入。若离此于余处生。名非六生。谓从五根生。此法亦非见谛灭。十八界中几界是见几界非见。偈曰。眼法界一分名见。释曰。何者为一分。偈曰。有八种。释曰。身见等五见。世间正见。有学正见。无学正见。此八是法界一分名见。所余法界非见。此中身见等五见。分别惑品中。时至当广说。世间正见者。意识相应善有流慧。有学正见者。谓有学无流慧。无学亦尔。此四如有云无云夜昼见色。有染污无染污。世间有学无学见。观诸法亦尔。云何说世间正见。唯与意识相应。由此义。偈曰。五识共生智。非见不度故。释曰。见者度决为体。能起简择是非故五识相应智则不尔。无分别故。是故非见。若彼有染污无染污。悉非见。若尔眼根亦无决度。何故名见。由能观视色故。云何知。偈曰。眼见色。释曰。若眼见色。与余识相应。人应得见色。若非一切眼见色。何者能见。偈曰等分。释曰。是时此眼有识。是时能见。异此则不能见。若尔应许依眼根识能见。偈曰。非能依眼识。释曰。不可立眼识能见。何以故。偈曰。由色非可见。被障彼执尔。释曰。是色壁等所障则不可见。若识能见。识无碍故。于壁等障则不为妨。是故应见被障之色。于被障色识既不生。云何能见。云何不生。若人执唯眼见色。于此人由眼有碍。于所障色无有功能。识不得生与依共一境起故。此义应然。若尔云何眼不至境。犹如身根。由不见被障色。以有碍故。若尔云母琉琉水精净水所障。色云何得见。是故不由有碍被障诸色眼不能见。若尔何故不见。是处光明相通无隔。于被障色眼识得生。若是处光明被隔不通。于中眼识不生。由不生故。不能见被障色。若尔云何经中说。由眼见色。此中明由依止得见。是此经意。如说由意根识法。意不能识法。以过去故。何者能识唯是意识。经说由眼见亦尔。复次于所依中说能依事。譬如楼叫。复次如余经说。眼所识诸色。可爱可欲悦心。此色非眼所识。复次有余经说婆罗门眼者唯门。为见众色。由此等证故。知藉眼为门以识见色。此义是证所显。于能见眼则成门。何以故。若眼成见为见诸色。是义不然。若识能见。何法。能识。此二何异。何以故。是色识即是色见。譬如有解脱名见或名智。如此有识。或名见或名识。复有余师说。若眼能见。眼则成作者。何法为别见事。有如此过失。此言非难。如汝许识能识。于中不立作者及事差别。眼能见色亦尔。复有余师说。眼识名见。见依止故。说眼能见。譬如打依止故说钟作声。若尔识依止故。义至应言眼能识不应至。何以故。此眼识于世间成立名见。云何知。此识生时。说色是所见。不说是所识。毗婆沙中自说如此。若眼所至眼识所受。乃说所见。故说眼见不说眼识。但由识在。故名能识。譬如说日作昼。经部说。何故共聚破空。何以故。依眼缘色。眼识得生。此中何法能见。何法所见。一切无事。但唯有法。谓因及果。此中为互相解。随意假说。如说眼能见识能识。于中不应执着。佛世尊说。汝等莫执着方言。莫随逐世间所立名字。罽宾国毗婆沙师。悉檀判如此。眼能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识。为用一眼见色。为用二眼见色。此中无定。偈曰。或由二眼见。分明见色故。释曰。亦由二眼根见色。阿毗达磨师说如此。何以故。若开二眼见最明了。若开一眼。半闭一眼。则见二月。由随一变异见则不明。不可由依止处别分识为二。识无住处故。不同于色若眼能见。耳能闻。乃至意能识。彼尘为至为不至耶。偈曰。眼耳及意根。不至尘。释曰。云何如此眼能见远色。若以药涂眼则不能见。耳能闻远声。若眼耳缘至尘。修观行人。天眼天耳。不得应成。犹如鼻等。若尔云何不能见一切不至尘。及最远尘。并所障尘。若尔云何磁石不吸一切不至之铁。若能缘至尘。此难则齐。云何不能见一切至尘。谓眼药及筹等。如鼻等缘至尘。不缘一切至。不能取香等共有故。如此眼尘不至。非一切不至。皆是眼尘。意无色故。无有至能。故不缘至尘。有余师说。耳缘至不至尘。由闻耳内声故。所余鼻舌身。偈曰。三异。释曰。以至到为尘。云何知鼻缘至尘。若断息则不闻香。至是何法。生无间为至。邻虚为互相触。为不相触。罽宾国师说。不相触。何以故。若由一切体相触。诸物则应相杂。若由体一分相触。邻虚则有方分。诸邻虚无方分故。若尔云何发声。由无间故。若言相触。二手相榼则应相着。石投石亦尔。若尔微聚相榼云何不散。风界所持故。何以故。有风界能破散。如劫末时。有风界能合持。如劫成时。云何今说三根尘由无间至缘于至尘。是彼无间义。说名为至。谓于中间无有别物。复次微聚物有方分故。若相触则无失。若作如此执。毗婆沙中此文句得成。是触为以触为因生。为非触为因生。作如此问。约因为答。有时以触为因。非触得生。若物分散。有时以非触为因。触得生。若物增长。有时以触为因。触得生。若聚与聚共合。有时以非触为因。非触得生。如隙中微尘。大德婆须蜜多罗说。若邻虚相触。应得住至后刹那。大德说。邻虚不相触。于无间中。世间假立触名。大德意可受。若不如此。邻虚则有间。中间既空。何法能断其行。说其有碍。是聚不异邻虚。若聚相触。即是邻虚相触。如可变坏。若汝言邻虚有方分。若触非触。皆成有分过失。若无方分。于汝不可许之。为色若有触。可立此难。眼等诸根取尘。为称其自量。由事速疾故。犹如旋火。乃至遍见大山等。色为能取等不等量尘。是前所说。缘至到尘。偈曰。三根谓鼻等。许取如量尘。释曰。如根量邻虚。尘邻虚亦尔。共合生鼻等识。眼耳则无定。有时取最小尘。若见毛端。有时取等量尘。若见蒲桃子。有时取最大尘。若见大山。即于闻时耳亦如此。或闻蚊声。或闻雷声。意既无体。不可说其形量。眼等诸根邻虚形相云何可知。眼根邻虚。于眼童子中住。如时罗花青色所覆。是故不散。有余部说。如聚重累住。互不相障。清彻如颇梨柯宝。耳根邻虚。于耳中住。如浮休阇皮。鼻根邻虚。于鼻頞中住。前三根横作行度。无有高下。舌根邻虚如半月。彼说于舌中央。如发端量。非舌根邻虚所覆。身根邻虚如身相。女根邻虚如鼓颡。男根邻虚如大指。此中眼根邻虚。或时一切等分。或时一切非等分。或时有等分有非等分。乃至舌根邻虚亦尔。身根邻虚。无一切等分。若然焰地狱中。所执驻众生。有无量身邻虚。亦非一切等分。何以故。若一切皆发身识。则身散坏。无唯一邻虚根一邻虚尘能生识。五识以微聚为根尘故。是故邻虚无显。不可见故。是六识界如前所说。谓眼识乃至意识。于中五识尘唯现世。最后识尘三世。彼依为如此不。说不尔。云何不尔。偈曰。后界依过去。释曰。意识界无间灭识为依。偈曰。五界依亦共。释曰。亦言显过去。此中眼识依。共有同一世故。乃至身识亦尔。彼过去依。谓意根。如此五识聚。依二根生。故说如此。若法能为眼识依。为能作彼次第缘不。此中有四句。第一句。谓眼根。第二句。谓次第已灭心法法界。第三句。谓次第已灭心。第四句。除前三句。乃至身识自根。亦应如此说。于意识但无初句。若法为依。必为次第缘故。若有法为次第缘非依。谓无间灭心法法界。识生随属二缘。复有何因。但说眼等为彼依。不说色等。偈曰。随根异识异。故眼等成依。释曰。由眼等根有差别故。诸识亦有差别。眼等根若有增损。诸识随之则有明昧。不由色等差别诸识变异。于识二缘中眼等胜故。立为识依。不说色等。色等是识所识。复有何因。说为眼识乃至意识。不说为色识乃至法识。由眼等是彼依故。约根说识。复次偈曰。由彼不共因。故约根说识。释曰。云何不共因。此眼根不得为余识依色可。得为意识缘缘。及为他眼识境。乃至身亦尔。由识依止。及由不共因。是故约根说识。不约色等。譬如鼓声麦芽。若人在此身中。由眼见色。是身眼色识。为是一地。为是别地。一切皆异。若人生欲界。由自地眼见自地色。此四种同在自地。若此人由初定眼见自地色。身及色俱在自地。眼及识属初定。若见初定色。则三种属初定。若由二定眼见自地色。身及色在自地。眼属二定。识属初定。若见初定色。色及识属初定。身在自地。眼属二定。若见二定色。眼及色属二定。身在自地。识属初定。如此由三定四定。眼若见自地及下地色。应如理推合。若人生在初定地。由自地眼见自地色。此四皆属自地。若见下地色。则三种在自地。若由二定眼见自地色。则三种在自地。若见欲界色。身及识在自地。色在下界。眼属二定。若见二定色。眼及色属二定。余二在自地。由三定等眼。亦应如理推合。若生二定等地。由自地眼若见自他地色。亦应如理推合。此中是决判。偈曰。眼无下身义。释曰。身眼色有五地。谓欲界地乃至第四定地。眼识有二地。谓欲界及初定。此中随身地。眼根或等地或上地。定无下地。随眼根地。色或等地或下地。是眼境界。偈曰。上色非下境。释曰。未曾有上地。色下地眼能见。偈曰。识。释曰。识。不得在眼上。譬如色。偈曰。于此色遍于身二一切。释曰于此。谓于前所说眼识。一切色是其境界。或上或下或等。二谓识及色。于身此二一切有。如广说眼根。应知如此。偈曰。耳亦尔。释曰耳无下身。义上声非下境。识于此声遍于身二一切。如理广说。应知如眼。偈曰。余三。一切属自地。释曰。鼻舌身界。身自尘及识。皆属自地。如此已通立无差别。后为简别。更立别言。偈曰。身识下自地。释曰。身在欲界。触亦尔。此三恒在自地。身识有处属自地。如人生欲界及初定。有处属下地。如人生二定。偈曰。意根地不定。释曰。有时意根与身意识法。同在一地。有时上下为地。于五地身意等属一切地。谓入观时。及受生时。如此道理。于分别三摩跋提品中当广说。为离繁重言故。不于此品中说。何以故。功多用少故。前来往复。与随所欲说相关竟。今应思量此义。于十八界及六识界。何界所知。何识能知。偈曰。

五外二所知。释曰。色声香味触界。如其次第。眼耳鼻舌身识所识。复为意识所知。此外尘随一二识所知。余十三界非五识境故。唯一意识界所知。此是义至所显。十八界中几界常住几界无常。无一界具足常住。虽尔偈曰。常住法无为。释曰无为是法界一分。即是常住。余界皆是无常。几界是根几界非根。偈曰。法界半名根。及十二我依。释曰。于经中说。根有二十二。何者是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阿毗达磨师破。安立六内入次第。次命根后说意根。能缘境故。此中法界半者。命等十一根。是三根分法界一分故。十二我依者。眼等五根。如自名所说。七心界名意根。女根男根。是身界一分。后当说。所余五界。并法界一分。成立非根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二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二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八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八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十一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二十一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三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十三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三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三卷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二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二卷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3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3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8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8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4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二卷之上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二卷之上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二卷之下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二卷之下

《地藏经》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地藏经》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3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3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4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4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2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2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

道行般若经 第二卷 道行般若经 第二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第二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第二卷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卷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卷

放光般若经 第二卷 放光般若经 第二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卷

别译杂阿含经 第二卷 别译杂阿含经 第二卷

增壹阿含经 第二卷 增壹阿含经 第二卷

央掘魔罗经 第二卷 央掘魔罗经 第二卷

杂阿含经 第二卷 杂阿含经 第二卷

中阿含经 第二卷 中阿含经 第二卷

佛说长阿含经 第二卷 佛说长阿含经 第二卷

慧律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 慧律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

净空法师: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二卷 净空法师: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二卷

佛经读诵 | 《楞严经》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