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023-08-03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一般都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心被太多放不下的东西纠缠不休,被工作的压力折腾得疲惫不堪,于是,生命中最淳朴的快乐就会如同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所以,要享有大自在的人生,就必须学会放下。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前来拜见佛陀。为了显示自己的神通,婆罗门一手拿着一个高大的花瓶(一般人两手抱起来都很困难)要将其献给佛,并请佛陀开示佛法。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又把右手拿的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一脸茫然:我已经两手空空,什么都放下了,请问您还叫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的不是手中的花瓶,而是叫你放下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才能摆脱生死桎梏。

黑指婆罗门拍了拍脑门,顿然开悟:哎呀,我现在才明白我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放下,您这样一开悟,我觉得精神上轻松多了!说完赶紧顶礼。

世间凡人肩上的重担、内心无形的压力,远远超过了手中花瓶的重量,正是这些重担与压力,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我们需要放下这些多余的负荷,这就是平常修行人所说的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的道理。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唯有放下才是真正的提起,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在。反之,就无法摆脱精神上的桎梏,就像你手中紧攥着某样东西、害怕失去时,你就会觉得心累,不肯放手就不会有机会拥有新的东西。如果死执自己的观念,不可吐故纳新,那么你的智慧就不会有所长进、甚至容易钻死胡同。

然而,放下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大千世界,到处都充满了诱惑:我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富贵就对富贵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华屋就对华屋放不下,有了娇妻就对娇妻放不下。权势、名利、金钱、美女这些世俗的东西,你蔑视它,反对它,抨击它,口口声声要与之决裂,信誓旦旦页叛它,全是因为你心中装着这些东西。得不到会痛苦,寝食难安;得到了更麻烦,一旦被权利、金钱、欲望、富贵所控制,就会常有烦恼相伴,割不掉、放不下。

一个人喜爱的固然放不下,不喜爱的也放不下。为了一个人、一件事,心里别扭、放不下;为了一句话、一样东西,耿耿于怀、放不下。因为放不下,心里就会被喜、怒、哀、惧、爱、恶、欲所占据,这些就像一块块压在心间的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人多了许多的不快与烦恼,无法得到解脱与自由。

不把这些东西去除,日子怎么好过?但心中的石头一定要靠自己拿开,靠别人帮忙是不可能的,别人的劝解、安慰、鼓励也是一时的,只有好好修行自己,增长自己的智慧。没有智慧,就放不下。无论别人占了你多少便宜,无论别人伤害你多深,无论别人给你多少委屈,无论别人欺骗了你什么,事情过去了,你将这些置之脑外,你就会万般自在。

总而言之,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懂得放下,学会放下,试着放下,才能得到自由快乐,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2024-02-04 21:53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惟觉法师: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惟觉法师: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静候的智慧 静候的智慧

静心禅语|三句禅语,句句精华,让我们在生活中大彻大悟 静心禅语|三句禅语,句句精华,让我们在生活中大彻大悟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本性法师: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 本性法师: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

邪淫苦果:大龄女生的灰暗人生 邪淫苦果:大龄女生的灰暗人生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释戒嗔《我以为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 释戒嗔《我以为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

慈法法师: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慈法法师: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慈法法师:安居第四十六日(一):当下一念平等安心 慈法法师:安居第四十六日(一):当下一念平等安心

魏居士自在往生亲见记 魏居士自在往生亲见记

领导干部当有“佛心” 领导干部当有“佛心”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得普禅师自在来去,生与死是一场游戏 得普禅师自在来去,生与死是一场游戏

宗舜法师: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 宗舜法师: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

静波法师:心灵里没有垃圾就会解脱自在 静波法师:心灵里没有垃圾就会解脱自在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在我介尔一念之内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在我介尔一念之内

圆因法师答: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 圆因法师答: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人生的三道门,您跨过去了吗 人生的三道门,您跨过去了吗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染布师傅转儿讨债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染布师傅转儿讨债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太子割肉记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太子割肉记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施僧得报的故事三则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施僧得报的故事三则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三个瞎姑娘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三个瞎姑娘

杯茶禅语 杯茶禅语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夫妻缘。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世间名利 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夫妻缘。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世间名利

坐化立亡来去自在 坐化立亡来去自在

海云继梦:从智慧入!随时检视自己的身心 海云继梦:从智慧入!随时检视自己的身心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宣化上人:饿鬼法界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宣化上人:饿鬼法界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一念偏差 陷溺难返 一念偏差 陷溺难返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道证法师: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清净自在 道证法师: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清净自在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宣化上人:传授开智慧咒 宣化上人:传授开智慧咒

黄念祖: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 黄念祖: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

净慧法师: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净慧法师: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一念贪欲险成猪身,一念嗔心就化为赤蛇 一念贪欲险成猪身,一念嗔心就化为赤蛇

宣化上人:什么是自在? 宣化上人:什么是自在?

一念恭敬皆获度脱 一念恭敬皆获度脱

为什么忍辱即智慧? 为什么忍辱即智慧?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这些话你听进心里,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这些话你听进心里,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证严法师:有智慧的信任 证严法师:有智慧的信任

证严法师:有智慧 证严法师:有智慧

道证法师:虚空虽广,不出一念 道证法师:虚空虽广,不出一念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济群法师:压力——背起还是放下 济群法师:压力——背起还是放下

人生的际遇 人生的际遇

第十五回 一念兴定中尘劫现 功行满心上白莲生 第十五回 一念兴定中尘劫现 功行满心上白莲生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 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龚隽: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龚隽: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禅与读经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达真堪布:除内心苦 得大自在 达真堪布:除内心苦 得大自在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吕胜强:以智慧为导的“悲增上菩萨”典范──永怀导师 吕胜强:以智慧为导的“悲增上菩萨”典范──永怀导师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梦参老和尚:放下 梦参老和尚:放下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佛说“人生是苦”的真正含义 佛说“人生是苦”的真正含义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独尊湛现:如何创造美好的人生? 独尊湛现:如何创造美好的人生?

黄柏霖:修学随喜功德,放下嫉妒障碍 黄柏霖:修学随喜功德,放下嫉妒障碍

净土法门法语:净宗心里头可以着一样东西,禅宗要求的,彻底放下,一念不生,这个难 净土法门法语:净宗心里头可以着一样东西,禅宗要求的,彻底放下,一念不生,这个难

净土法门法语:第一个是身见放下,第二个边见放下 净土法门法语:第一个是身见放下,第二个边见放下

净土法门法语: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 净土法门法语: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

领悟 人生需要的十种意境 领悟 人生需要的十种意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