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2023-08-01 太虚大师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生道德之大概。

一、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

在中国,向来有许多学者及一般的人,因为没有了解佛法,就对佛法作种种误会的批评,以为佛法是非伦理的、非人生的;尤其是近年来讲中国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误解得更加利害。实则佛陀之说法,其动机虽是很广大的普为一切众生,而说法的中心对象,则仍在人类众生,故佛法实是人类众生的佛法,佛所说的一切学理和道德都是未离开人间的。所以说佛法非伦理、非人生,只要是稍稍研究过佛法的人,闻即知其误。

二、众生升沉以人为枢纽

依佛典说,一切众生都是佛陀说法教化的对象。一切众生是包括了一切的动物,动物中有人类及更上等的和其他低等的动物,故佛所教化的对象是很复杂的,有知识程度比人类下几等的,亦有知识程度超越人类以上的。虽然如此,但以人类为一切众生上下升沉的总枢纽。因为在人类中不努力行善而堕落了,就成为很愚蠢的知识程度不及人类的低等动物;若在人类中更求精进修养的向上,则就成为思想和智慧等都超越人类的动物了;可知上升下沉的枢纽,完全操诸人类。那末,我们应怎样注意人类才好呢!

三、人于一切众生中最富创造力

所以要特重于人类,就如俗语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因人类在一切众生的万物中,意识上多自由活动的力量,富于创造性,多闻博学,知识深刻。对于古人遗流下来的。一切文化道德等等,不但能完全接受过来,同时还能于中有思考力,起一种是否确实的拣择真理的作用。故人类虽为许多众生中之一类,而高过其他的众生,能以知识研究一切事物,并能以多人的知识来作种种交换互助,在交换互助中完成创造的进步。佛就是观察到人类众生有如此特殊的力量。所以在人类中现身说法度人了。

四、佛法中五乘共法最重人生道德

佛说的一切教法,可总括为三类;一、大乘教法,二、三乘教法,三、五乘共法。这五乘共法的教义,是说明由人乘进到天乘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佛乘的进化论,而以人生为进化的基础。这五乘教法最注重于人生道德,为五乘人所共同修学,所以叫做五乘共法。普通人批评佛法为非人生、非伦理,是因为他们对于佛法只知出世的三乘教法,而没有了解到普遍的大乘教法和五乘共法的意义。其实佛法的根本在于五乘教法,就是重在说明人生的道德教人应该养成怎样善的思想和善的行为,方算是人生社会合于理性的道德,那末,批评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谬见,也可以不攻自破。

五、善生经之六方与儒家五伦

在许多佛经中,有一部叫做善生经。善生是佛世一个长者的名字,因佛为此人讲说此经。故就以人名为经名。善的意义即是道德,是明人类由善业为因得生为人类,是由于过去善行之因所以得到现在善行之果,人类的生命便在这善因善果中保存著、维持著。但要把这善因善果的生命继续维持到将来,使之不失,则依然需要行的道德,因这完全是善的道德的结果,若没有善的道德,便要堕落而失却人的生命了。

善生经还说明礼拜六方的意义。因印度当时有礼拜六方的风俗。佛因随机说明礼拜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各有意义;礼东方时如礼父母,应生孝敬之心;礼南方时如礼师长,应起敬重之心;礼西方时如礼夫妇,夫妇之州应当和睦与爱敬:礼北方时如礼君臣,应明君臣相资相助相济相成之理;礼下方时如礼主仆。须明主慈仆从之义:礼上方时如礼神圣,对于一切宗教所崇奉的佛和圣贤等要其有正当的崇仰和敬礼。这样东方如父子,南方如师弟,西方如夫妇,北方如君臣,下方如主仆,上方如宗教;人生在六方中,时时刻刻可以产生出敬爱之心,这敬爱心的维持和不失,人生就时时刻刻在道德中过生活了。

儒家所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即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产生出这五种最适宜最合理的行谊,故谓之伦理。他与善生经六方的意义颇为相类,如君臣、父子、夫妇都是相同;师长、主仆等的礼义,即可摄入朋友、兄弟之中了。所以善生经的六方和儒家的五伦,对于人生伦理道德的发明,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那么、儒家的五伦既是人生伦理道德,佛的六方又何尝非人生伦理道德昵?

六、人生道德之十善与五常

佛教的人生道德的标准,便是十善。十善从消极的方面说:一、不残酷杀害生命,二、不偷盗他人的财物,三,不邪淫别人的妻女;这是从身体行为动作上说的。还有在口头言语上的,则有四种:一、不说谎话,二、不绮语,三、不两边搬嘴播弄是非,四、不恶口骂人。在意识上,则有三种:一、不起非分的贪求,要达到一种目的,必须择正当的手段与方法:二、对一切人和一切事不起嗔恨心,其反面即是慈悲和平;三、对于一切学问,须以广大的智慧来充分的了解,不局于一隅,自作愚痴。这是从消极边说,若从积极边说,则此十善即是仁、义、礼、信、智的五常:不残杀即仁爱;不偷盗即义利;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的四种即是信;意识上的不贪、不嗔、不痴的三种就是智。可知佛教的十善道德,就是儒家的五伦道德,而且是更加周密详尽的。

七、以自他二方现未二世均益为善

上面曾说善生、十善,此善字,便是佛教以之发挥人生道德的根据。但佛教所说的善,究竟到如何程度才算是善呢?善的定义如何?简单点说,我们平常在行坐语默出入往还之间,凡是起一念行一事,于自于他有利而无害有益而无损,不但现在如此,即未来也是如此,在现未二个时代上,都合于自他两利的原则,这便是对于善字所下的定义,也是佛教说一切道德的基础。

八、自他俱利之精义

佛经中常说:凡做一切事业,都要自利利他。这自利利他表现于行事上就是道德的行为。若说明之,是有很精微的意义,和前说的六方、十善、五伦、五常的人生道德比较起来,要更来得普遍与适宜。因为自他的范畴应用非常广大,如以一人单位为自,则其他的人都是他;不但其他人类是他,即所有一切众生都属于他;此义非常广泛与普遍,无处不适用。不但他义是如此,即自之一义亦非常普遍。如以一人单位为自,则余人为他;若以一校单位为自,则此校以外为他;乃至以中华民族单位为自,则国际的其余各民族为他;再扩之以全人类单位为自,则其余众生为他。是知自他是从相对上显明,并无固定的范围,虽无固定的范围,而其中自他在相对时各有其分齐,豪不紊乱,如人和人间之自他,国和国间之自他。本此自他,凡有所作所为,皆以自他两利为前提。知道自他普遍的原则,就可以做到自利利他了。

九、以不害他及能利他为道德

从自他两利的道德的标准上。依于佛典说明道德的行为,则凡一切行为是害他的即是两害,一切行为是利他的即是两利。故佛教的道德行为,以不害他为消极的道德。以能利他为积极的道德:这就是佛教人生道德的结论。

2024-02-04 21:53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僧宝论26、禅宗六祖大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五) 僧宝论26、禅宗六祖大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五)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本性法师: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 本性法师: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

邪淫苦果:大龄女生的灰暗人生 邪淫苦果:大龄女生的灰暗人生

释戒嗔《我以为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 释戒嗔《我以为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 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

净土宗十祖截流大师 净土宗十祖截流大师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圆因法师答: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 圆因法师答: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被称为肉身菩萨的净土宗大师——昙鸾 被称为肉身菩萨的净土宗大师——昙鸾

憨山大师——寺庙启蒙 憨山大师——寺庙启蒙

憨山大师——平阳赋诗 憨山大师——平阳赋诗

人生的三道门,您跨过去了吗 人生的三道门,您跨过去了吗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煮云法师:缘会大师逃封国师 煮云法师:缘会大师逃封国师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煮云法师:肉身菩萨昙鸾大师 煮云法师:肉身菩萨昙鸾大师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四、为甚么要吃素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四、为甚么要吃素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五、正信佛教徒应有的认识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五、正信佛教徒应有的认识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七、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七、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救国研究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救国研究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八、以逻辑的规则来检讨言论之正谬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八、以逻辑的规则来检讨言论之正谬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一、因果的研究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一、因果的研究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心经》的要义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心经》的要义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八、禅宗胜义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八、禅宗胜义

宗密大师:禅源诸诠集都序 宗密大师:禅源诸诠集都序

宗密大师:注华严法界观门 宗密大师:注华严法界观门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五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五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九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九

善导大师:慧净法师:真正的大师,一句话,把你说死,再一句,让你永生 善导大师:慧净法师:真正的大师,一句话,把你说死,再一句,让你永生

慧远大师:观无量寿经义疏 慧远大师:观无量寿经义疏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法藏大师:华严经旨归 法藏大师:华严经旨归

智者大师:方等秘法具六缘第一 智者大师:方等秘法具六缘第一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智者大师:金刚般若经疏 智者大师:金刚般若经疏

法藏大师: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法藏大师: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智者大师简介_智者大师个人资料 智者大师简介_智者大师个人资料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第六上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第六上

智者大师: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四 智者大师: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四

智者大师: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 智者大师: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

智者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 智者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

智者大师:达照法师:智者大师说的度众生的三个锦囊妙计 智者大师:达照法师:智者大师说的度众生的三个锦囊妙计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第十上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第十上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境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境

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1.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1.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3.答元赓问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3.答元赓问

憨山大师:曹溪四时咏 憨山大师:曹溪四时咏

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憨山大师:醒世歌简释 憨山大师:醒世歌简释

憨山大师:《金刚决疑》 憨山大师:《金刚决疑》

憨山大师:自称禅净双修者,实则是无禅无净土 憨山大师:自称禅净双修者,实则是无禅无净土

憨山大师示持准提咒 憨山大师示持准提咒

憨山大师:金刚决疑 憨山大师:金刚决疑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憨山大师:劝念佛人 憨山大师:劝念佛人

憨山大师 :天堂与地狱皆不外于心 憨山大师 :天堂与地狱皆不外于心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太虚唯心 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太虚唯心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这些话你听进心里,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这些话你听进心里,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人生的际遇 人生的际遇

大师们的另类长寿灌顶 大师们的另类长寿灌顶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解“贪官拜佛”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解“贪官拜佛”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莲池大师:净土疑辨_净土疑辩 莲池大师:净土疑辨_净土疑辩

莲池大师:历代祖师,皆因参禅得悟。念佛亦有悟否? 莲池大师:历代祖师,皆因参禅得悟。念佛亦有悟否?

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莲池大师:直道录 莲池大师:直道录

莲池大师:见僧过 莲池大师:见僧过

莲池大师:莲池大师自知录 莲池大师:莲池大师自知录

莲池大师: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莲池大师: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莲池大师:暗将鳖放生 患病来报恩 莲池大师:暗将鳖放生 患病来报恩

莲池大师:毛宝以放龟免溺 莲池大师:毛宝以放龟免溺

莲池大师:悲猿下泪 莲池大师:悲猿下泪

慧能大师简介_六祖慧能个人资料 慧能大师简介_六祖慧能个人资料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丰子恺:对太虚大师抱歉 丰子恺:对太虚大师抱歉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