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正念_佛教的正念是什么_正念的意思

2023-07-08 佛教名词

什么是正念?正念的意思

正念,八正道之一,指正确的念头,谓不生邪念,忆念正道。也就是对正见铭记于心,时时保持。比如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等,都是正念的表现。内心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应该做,哪些事情是错的,不要去做,就是正念;一件事情,你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去做,要怎么做,是为什么做,就是正念;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该工作就工作,就是正念。

正念的意思(海涛法师)

什么是正念?就是正确的心念──清净心、爱心、平等心,了解空性的般若空慧,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因为空性,才了解众生和他是一体的,观众生苦。观,用心去疼惜众生的苦,闻声救苦,这个就是正念。

正念的意思(达照法师)

正念就是具有正能量的心念,或者能导致正能量的心念。分为世间正念和出世间正念,世间正念就是善念,感召善道的心。出世间正念则是解脱道的出离心和菩萨道的菩提心,当下与心性相应的、远离迷惑颠倒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正念!

正念的意思(圣严法师)

正念,又名谛意。正念是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令不忘失。即是依四圣谛理,顺念、遍念、忆念、念诸道品。若以四念处为例,即是忆念观照身、受、心、法的自相及共相,以对治净、乐、常、我的四种颠倒,由四念虑而生起念根、念力、念觉支。

身念处观自相是观自身相不净。其共相则是观自身是苦、空、非常、非我,以对治身净的颠倒想。受念处观自相是观自己欣求乐受,结果却生苦受。其共相则观自己所受是苦、空、非常、非我相,以之对治乐受的颠倒想。心念处观自相是观自己能求之心不住。观其共相是观不住之心,是苦、空、非常、非我,以之对治心是恒常的颠倒想。法念处观自相是观一切法,皆为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即成观法无我。观其共相是观一切法,无非是苦、空、非常、非我,以对治把一切法执之为我的颠倒想。

正念,是与无漏慧相应的,故又名为谛意。事实上,八正道虽然是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七科,但是它最完备,也可以独立运作,因为它涵盖了前面的六个科目。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们修行时,最基本的佛法就是四圣谛与八正道,而八正道中的第一项正见,即为四圣谛。因此,八正道里有理论、有方法,也有平常生活实践之准则,以及如何到达修行智慧和禅定的目的。

若以六念法门为例,一心忆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便是正念。若以净土法门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为例,念佛念至临命终时,能够心不颠倒,意不错乱,便名之谓不失正念。

正念的意思(南怀瑾)

什么是正念?比如今天修净土,认清理论,今天只念佛就是正念。它有一个范围,站在今天修净土法门的立场来讲,我只有念佛这一法门是正念,其它任何一念进来,乃至其他佛菩萨之念进来皆非正念。如果站在其它宗派,修密宗念咒子或观想的立场呢?今天念咒子这一念是正念,其它都不是。那么站在空念的立场,今天什么都不念,空空洞洞的是正念,其它都不是。正念是念的力量。以禅宗立场而言,禅宗讲无念是正念。拿唯识宗、净土宗或密宗立场讲,以有念为正念。

当然,正念有范围,我们可以再定一个范围,凡是能使身心安乐、安祥的,就是正念;身心感受不安乐、不安祥即非正念。归纳起来,正念并非说空念才是正念,说我念佛这一念不是正念,那不对的;也不能说只有念佛这一念是正念,空念是非正念,也不对。八万四千法门,方便修习,立场不同。

那么,所谓正念,是有念,不是无念。在座诸位有许多学禅的,假使真能够忘记身心,一念空空洞洞的,本来无一物,你经常昼夜如此,这个就是正念,可是你不能说它是空,这也是一念,不过在空念中而已。以四禅八定来讲,那属空无边处定,但还达不到真无边处,只不过有一个小空的境界而已,这就是正念。如果完全无念而修,坐下就坐下,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知道,那叫顽空;不过顽空也是一念,非正念而已!

所以正念的道理要认清楚,换句话说,念念都在正念中就是定、就是慧。譬如修白骨观的,念念都在白骨这一影像中,乃至走路、吃饭、做事,一切昼夜都在此中,这是正念。其它的念头,能不能做事?能啊!能不能讲话?能啊!那个是正念以外的旁用,没有关系,这一念始终不变去,这是正念。一得正念当然得定,当然止观具备,当然包括一切。修净土的净土就到了;修禅的禅的境界也到了;修密的密的境界也到了。所以,原理不会离开正念。

更新于:2023-07-08 14:28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田光烈:华严密的解释|华严密是什么意思? 田光烈:华严密的解释|华严密是什么意思?

达真堪布:什么是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 达真堪布:什么是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

黎山老母和毗蓝婆菩萨有什么矛盾?毗蓝婆不待见如来是有原因的 黎山老母和毗蓝婆菩萨有什么矛盾?毗蓝婆不待见如来是有原因的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温金柯:跟佛求什么? 温金柯:跟佛求什么?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念观世音菩萨有什么功德利益? 念观世音菩萨有什么功德利益?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二十三划 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二十三划

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十八划 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十八划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宣化上人:诵持楞严咒,无论什么飞灾横祸都化为乌有 宣化上人:诵持楞严咒,无论什么飞灾横祸都化为乌有

宣化上人:诚心念〈楞严咒〉,什么病都能好 宣化上人:诚心念〈楞严咒〉,什么病都能好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叫老实?什么叫迷?心里头妄念纷飞,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叫老实?什么叫迷?心里头妄念纷飞,怎么办?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宣化上人: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好的? 宣化上人: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好的?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冬天到吃什么水果最好 冬天到吃什么水果最好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二、自然呼吸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二、自然呼吸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六、心念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贰、正确方法 六、心念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障碍从哪里来的,学佛求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障碍从哪里来的,学佛求什么?

抄写佛经有什么感应 抄写佛经有什么感应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这个障碍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这个障碍是什么?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十篇:什么是修习波罗蜜之详细与深入的方法?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七章:杂集 第十篇:什么是修习波罗蜜之详细与深入的方法?

净土法门法语:无量寿经里的憍陈如代表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无量寿经里的憍陈如代表什么?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各是什么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各是什么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七道支 正念 三界智尊者:觉者之言 第七道支 正念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净土法门法语: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净土法门法语: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喝什么茶能养胃?转给胃不好的你 喝什么茶能养胃?转给胃不好的你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