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定力_定力是什么意思_如何增强定力

2023-07-07 佛教名词

定力是什么?定力的意思

定力,破除妄想的禅定之力,不被物转,能转一切物,佛教五力之一。谓摄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禅定,是为定力。定,梵语三摩地(samadhi)的意译,意为注心一境,不散乱。修定能产生伏除烦恼妄想之力,故称定力。当内心没有定力的时候,任何一个念头生起都会把我们带走。如果有定力的话,所有念头都会降服住的。

过去,寺院的一堵围墙就将我们和红尘隔开了。但现在,报刊、电视、网络早已突破了围墙的阻隔。即使我们身处围墙之内,仍可能受到外界干扰。所以我们除了持戒之外,还必须培养自身的定力,否则很难抵挡种种诱惑。除例行的早晚功课之外,我们应该每天安排一定的禅修时间,将心安住于正念,培养生命内在的自主力量。当这种力量强大之后,我们才有能力抵挡外在环境。否则的话,很难在五欲六尘中保持初心不退。即使能够坚持,也往往坚持得非常艰难。而有了定力之后,内心自然就容易安住。

定力释义

定力,佛学之三藏十二部经典籍的核心或曰总纲,乃戒、定、慧三学,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修行佛法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惑,方可显发真理,成正等觉。而三学中,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由此可见,佛法修持者的定力如何,对其能否修成正果,至关重要。

如何增强定力?

◎要增加持续专注的时间。

◎要提升正念(可帮助专注在所缘上)。

◎要提升精进心(心不会柔软无力)。

◎要去除身、心上的痛苦(有烦恼,无法得定)。

◎灵活的运用四种方法。

◎禁语(心才会平静,有力量)。

◎可增加打坐的时间(坐长香)。

◎平衡五根与七觉支(才能入安止定)。

◎心要远离一切不善与邪恶(禅定中,皆是善心)。

◎要有正确的修行观念+正确的方法。

◎要去除慢心。

◎要去除妒嫉心。

◎不断主动的投入善行(可减少障碍,修波罗蜜)。

◎持戒要清净(保护诸根,戒不清净会障碍入禅定)。

◎去除五盖(才能入禅定)。

◎要放轻松些(是否过于紧蹦)。

◎四种姿势:都要倾向培育正念、定力。

定力的史例

两千五百多年前,位于今尼泊尔国境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为探索宇宙真谛,解救众生诸苦,于十九岁时毅然舍弃王位,离别妻子,出家修行。他在雪山苦修六年,后在菩提树下静思入定,打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从而创立了佛教。此人便是佛祖释迦牟尼。

一千四百年前,一位印度僧人在嵩山五乳峰的一个岩洞中面壁九年,以至于在石壁上留下了他坐禅的影象。传说他坐禅时,面对石壁,两腿盘曲,双手作弥陀印,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后,飞鸟在他的肩上筑巢,他都不知,直到开定后才起身走动,待疲倦消失,便继续坐禅。后来,他授予弟子慧可《楞伽经》四卷,使禅宗得以在中国流传。此人便是在佛教史上被推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释迦牟尼与菩提达摩的故事,说明他们之所以成为佛教与禅宗的开山鼻祖,不但具有超凡的智慧,而且具有超凡的定力。

定力对修行者的重要性

定力对于修行佛法者的重要性,是修行者从实践中悟得。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靠定力。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也无不要靠定力也。学文者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博览群书,潜心著述,有所成就;无定力,便会为浮名近利所诱惑,被本能欲望所驱使,心神旁鹜,意不在学,或半途而废,或止于小成。习武者要靠定力,有过人之定力,方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高超武功;有定力,方可面对强敌,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后发制人;无定力,便吃不得苦,耐不得劳,只能练出一身花拳绣腿,临阵对敌,神慌招乱,未战而心先败。

定力的实践

行业应用

学文习武如此,从事科研、艺术、体育等等工作者莫不如此。即使是像从事下棋、作画这样的专门技艺,也要靠过人的定力,方可出类拔萃,艺压群雄。围棋大师李昌镐,之所以被人称为石佛,是因为他在与人对弈时,有着超常的定力。他下棋时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均镇定如常,不露半点声色,行家说他的棋风不剽悍,不出奇,看上去似乎很平常,但这种平常的棋风,连和他同档次的九段棋手也难以理解,一步棋走出后,别人往往在数步或数十步后才能看出其意图。某画家从少年时便自修文史哲,练内家拳,深入研究书史画论,勤奋作画,终于声震画坛,成为名家。论者总结他的成功之道时,说他靠着坚守中国传统笔墨精神的定力,在纷扰的当代画坛,表现出可贵的冷静与沉着。而这位画家在他一本画集的题记中也以定力自诩:外缘虽热,内境清凉,余定力尚可乎?

与智慧之关系

对于定力与智慧之关系,禅宗第六代大师惠能在《六祖坛经定慧品》中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解读】定慧并非单指出家人参禅打坐的功课,如果一个人的定慧还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形式,就是有为法,即二法。不论出家在家心是一体,本性是佛,定慧无别。僧与俗、是与非、作佛、善恶、定慧本无差别,定是心与客观事物环境***毫无相干;慧是心与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是非烦恼毫无关系。定慧是自然自在不动心,不是用任何方法取来得来的。和光混俗,心不在焉。人生社会无一不介入。非离开社会家庭到深山老林之清净环境。幼儿之心,天真活泼,学赤子混沌之心,不参禅,不打坐,就是功夫。定慧是平常心而发,定是心不被物转,慧是佛性本能的妙觉灵通。在客观环境是非***之中,定慧不失不变,一生一世如此,僧俗皆如此,即是定慧均等。定不失慧,慧不失定,心平自然,本无定慧。定念心动,慧念法生,心念来去自由,是非平等,何生定慧?自心如如不动,不就是定慧么?什么在家,出家、和尚、居士这一切如梦幻泡影。

更新于:2023-07-07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