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修忍门

2023-07-07 忍辱

论文:〖云何修忍门?所谓见恶不嫌,遭苦不动,常乐观察甚深句义。〗

讲解忍门的开示只有四句,看来像是很简单的样子,但是忍这个法绝不简单,俗圯几句话的内容也绝对不简单。见恶不嫌,遭苦不动,这是世间忍。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接受的意思。当人家骂你,你就当场骂回去,双方就越骂越大声;回到家里以后,家中同修劝你说:你何必跟人家互骂?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不要跟人家互骂、嘛!他要骂就让他骂去!你就当作没听见,直接回家就好了。为什么又跟他互骂?还气得脸都铁青、浑身发并,你这是干什么呢?你也许回答说:我就是忍不住、嘛!那么请问:为什么忍不住呢?因为不能接受的绿故。正因为不能接受对方的辱骂,所以说是忍不住嘛!如果能接受,那就不会忍不住,所以忍的意思就是接受。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如果能够接受了,那就是世间忍法成就了,这就是世间忍。

别人无理骂辱你,你要如何消气而生起忍法?换句话说:你要怎么接受?譬如有人走过来骂你:你这个人,真是个大坏蛋!你就把你是一个大坏蛋这一句话拆开来看:这一句话中的你,对方所说的你是在讲你,可是从我来看你这个字时,这个你字也是对方呀!从你的立场来看他时,他也是你呀!那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事实上他骂的人又不是你,其实还是在骂他自己。像这样子把它一字一字的拆解,那一句辱骂言语中的你、我就没有意义了。

接下来是字,当他讲到是字的时候,你字已经过去了,过去了的你字既不是你、也不是我、也不是他,因为已经过去了,现在正讲出来的是是字;这个是字到底是甚么?并没有意思嘛!只是一个是字,一个声音,没有意义。你是一个,这也是一个、那也是一个,可是一个跟是无关,也跟你无关,因为讲出一个二字的时候,你是二字都已经过去了,而大坏蛋还没有出现,所以大坏蛋三字也跟你无关,也跟他无关。等到大坏蛋三字出现的时候,仍然像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的拆开,就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去了嘛!如果不要把它们都串连起来,这一句骂人的话就都跟我无关啊!正因为没智慧而去把它们串连起来套到自己头上来,所以才会跟自己有关啊!跟自己有关了,所以就不能安忍,就起瞋心了。

那么究竟是谁把它们串连起来而套到自己头上的?想来还是自己愚痴嘛!如果有智慧,就不要把它们串起来,就让这一句话的声音一个字又一个字的过去;单独的一字又一字都过去了,也都与你无关了,还有什么需要忍的?那些声音就好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干嘛还要把它们检起来?还要硬把他留在自己心中呢?只有愚痴的人才会把它们留在心里生气起瞋。而且这句话既然不好听,就赶快让它过去,过去了就与我无关,我为什么还要生气?为什么我不能忍呢?因为知道它已经过去了,所以我就接受了,就不会有瞋了。骂已经过去了,我们心中没有牵挂的向他说:你骂过了呀!谢谢了!再见啦!就心安理得回家照常快乐的过我的生活了。

再不然,你说他骂我,所骂的我又是谁?其实是骂这个身体啊!可是身体不是我啊!过去每世都有一个身体、未来世也有一个、今生也有这一个,不管你骂哪一个身体,都没有骂到我:我是这个觉知心,觉知心才是我啊!身体又不是我,身体无觉无知,随你高兴骂去!都与我无关嘛!再不然,你再想:我这个觉知心无形无色,你怎么可能骂得到?所以你根本骂不到我。当你骂我的时候破口大骂,可是既没有你所骂的那回事,我又没作那件坏事,所以你的骂,其实不是在骂我,所以我就不必接受,结果还是回到你那里去。既然回到你那里去了,骂的又不是我,我生气干嘛?哎!心里无事的走了!这是依世间忍来说的啊!你自己要有方便善巧去转化它。

除非那人骂你的言语,会影响到未来正法的弘传,导致你不得不响应,必须对他的说法加以响应,以免众生对正法的信心动摇。可是当你把真相说清楚了以后,不管他接不接受,那都是他的事;他要是不接受,那是他不能忍;不能生忍,就表示这个人修行不好,你又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否则岂不和他一样落入低层次的心境界中?如果他接受了、他能忍,你心中想:啊!这个人修行很好,有得救!你又生起欢喜心,可以帮助他证道了。但是不管对方接受或不接受、起忍或不起忍,你都以欢喜心对待,这就是修世间忍哪!所以才说见恶不嫌,遭苦不动。

又譬如有个游手好闲的人,每天都来跟你借一百块钱吃饭喝酒,经年累月、没完没了的;你明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明知道这个人是游手好闲的无赖,请问你要忍或是不忍?能忍的话:对不起!我只能给你五十块钱,足够你吃一餐;你要借一百块钱,我不方便。哎!要借就借,不借就拉倒。就这样子,那他也只好接受了嘛!因为反正不可能给更多的钱,他只好接受了。他每天来,你还得要耐烦,就忍受了!这就是修世间忍。你心中明知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心中其实不高兴,见了他却不能摆起臭脸孔,你还要在心中欢喜的告诉自己说: 嗳!他是给我机会修忍嘛!是给我机会修施、嘛!看我有没有能力把悭贪拾掉、把忍修成功?那你算一算,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就是一千五百块钱,就把一千五百元的悭贪给舍掉了,这个修行还真是便宜呢!当然可以修,这就是修忍。所以自己的心念要懂得转;有智慧的话,就自己去转变。当然也得要有一些熏习,才能懂得很多修忍的方便善巧,这就是说,你可以从假想观上面去修。

可是如实的修忍,那你就得常乐观察甚深句义,这就是无生忍和无生法忍的修行了。什么叫作无生忍?五阴空、十八界空、五阴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所以是苦,苦所以是空。十八界亦复如是,这样一一界一一阴(十二处也是一一处的观行)这样去现前观察,你能够这样现前观察,亲自证实它、领受它,这样你就可以把我见断除掉,你就可以把我执一分一分的断除掉,最后你成就了无生忍,不再于三界中出生了。能忍(能接受)十八界的自己在未来永远都不再出生,这就是无生忍哪!无生忍的极果、究一苋果,就是解脱道的极果,也就是无余依涅槃,就是无生忍。这个无生忍,大乘也有,小乘也有,小乘就是现观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大乘的无生忍,往往是从明心下手的,证得心真如第八识以后,发觉心真如本来无生,再由心真如的本来无生,来照见十八界的自己虚妄、无常、苦、空、无我;这样具足大乘、小乘的无生忍,这就是能忍于甚深句义啊!这个甚深句义呢?就是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现在对诸位已经明心的人来讲,已经不算是甚深句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已经晓得了:十八界全部灭尽就是无余涅槃。

但是一百年来的北传与南传佛法,找找看有谁把无余涅槃说清楚的?你们去找找看!有没有谁把它说清楚了?以目前的文献来看,一个也没有!这意思就是说,仅仅是原始佛法的解脱道涅槃这一个法,对于一般人来说,就已经是甚深句义了,何况大乘的本来性净涅槃?真的是甚深句义。大部分的人,对涅槃都是落在一种想象之中,你们去看《妙云集》,印顺法师对涅槃也都是想象的;他只有想象中的涅槃,不知道涅槃的如实义理。我们现在《邪见与佛法》书中把它写出来以后,大家确实的读过、思惟过以后,就觉得涅槃很单纯了!现在大家都懂了原来无余涅槃就是灭尽十八界法的自己,原来涅槃中的实际就是第八异熟识,没有六识的见闻觉知、没有六根与六尘。这样一来,涅槃的真实义就显得很简单了嘛!这就是说,你得要巧设方便,把甚深的义理变得浅易,让众生容易了解。

但这只是无生忍。那么怯无我所证的无生法忍又是什么呢?就是诸法本来不生。可是明明看见一切诸法都是有生灭的呀!怎么可以叫做本来不生呢?一切诸法不管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处、六入乃至百法,你去看啊!都是有生之法,怎么叫不生呢?可是你如实的现观,从亲证如来藏(亲证第八识)开始,你可以现前领受:蕴处界以及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从这个心真如(阿赖耶识心体)直接或者问接乃至展转出生的。诸法灭了以后,仍然可以依第八识心体又再重复的出现,所以诸法本来就是心真如执持的自性,而心真如从来无生,所以依心真如为体而说诸法本来不生,所以说一切诸法本来不生。能够现观诸法都附属于第八识心真如,所以能够忍于一切法本来不生,这就叫做诸法无生的忍,就是无生法忍,也就是对于诸法无生的法界实相能够接受了。

有的人明心以后也许会这样讲:嗨!无生法不生,我本来就接受了嘛!这哪有什么好讲的。那是你嘴巴接受了,在意识层面上接受了,实际上往往没办法证实心真如的本来不生啊!也无法证实诸法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的。不能证实的时候,深心里面始终会打一个问号在那里:是不是真的这样?这就表示你其实还没有生起忍法,表示你还没有如实的接受诸法的无生。所以,于一切法本来不生,必须是能够现前观察而领受、而安住,从深心中就确实接受了,这样才叫做无生法的忍。无生法忍虽是诸地大菩萨的证境,但是可别把它想得很玄!因为这是现前可以亲证的。只要真正的明心了,一步一步去走,迟早可以完成它。也许 一年两年、也许十年二十年,也许十生二十生,时间并不一定;这都得要看慧力、福德因缘以及性障的厚薄而定。三者配合起来,就可以修证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不是虚妄的东西,是实际上可以领受、可以亲证的。假使能够常常乐于观察这个甚深句义:就是说你能够修学这个出世间忍的甚深句义,也就是修学无生忍和无生法忍,就是正修忍门。

对一般学佛人来讲,根本弄不懂无生忍与无生法忍的同异;有许多人在同修会里面共修,三年明心后,遇到了很久不见的一样在学佛的亲朋好友,偶然谈起佛法来,那些亲朋好友们都会吓一跳;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学了二十几年了,结果老是在原地踏步,一直保持在佛法知解的层次上。你才来正觉学三年,智慧却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结果一谈话下来,让他们大吃一惊:这是什么样的法?三年可以到达这样的地步?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就是说,走对路以及走错路,这中间的差异太大了;刚开始学佛时大家的差异并不大,走得越久,距离就越远;就好像是分度表,刚出发的时候,三百六十度中只要相差一度就好,在这一点上刚离开一公分时,距离很小,可是从中心点离开十公尺以后,你去量量看?距离可就变很大了!如果是离开出发点一公里、十公里以后呢?越往前走就差的越远。所以大乘别教佉门中的甚深句义,真的是极甚深。

但是这个甚深句义,我们有义务要让它浅显化;因为我们如果有能力而不去做,那我们就违背了菩萨心地戒的戒法,而且也违背了悲忍、慈忍,所以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藉此来广利未来进入正觉学法的佛弟子四众。就好像佛在《大般涅槃经》说:甚深微妙的佛法,佛以浅显的字句去加以说明,让它变浅而使众生容易了解。《大般涅槃经》就是这样说啊!就比如刚才跟诸位念诵的惭愧悔责经文(编案:已抽离此书而不整理进来,另行考虑放在他处印行),不都是很浅显吗?可是,虽然说是很浅显,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大般涅槃经》读过这段经文了,还是没有读懂,因为知见错了。所以当他们读到经文中说涅浆是如来藏,他们就弄不懂了;经中说: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涅者不来,槃者不去;涅者不垢,槃者不净;涅者不一,槃者不异。他们越读越胡涂:怎么涅浆会有这么多法义?可是你们明心之后呢:嗨!这个很简单,嘛!反正你把两边凑上涅槃去配对,就统统正确了。凡是有两边的法相,你都可以拿来说,譬如:涅槃不黑、不白,涅槃不真、不假。你都可以这么讲啊!因为涅槃就是中道性,法界之理本来如是,可是近代二百年来,都没有人正确把它讲出来。

为什么涅槃是中道性?因为涅槃就是如来藏,所以涅槃当然是中道性。可是众生读到《大般涅槃经》说:涅槃是如来藏,如来藏是涅槃义。就都死在句下了,都不懂啦!所以他们认为:何含是阿含、般若是般若、唯识是唯识,三个法是不能贯通的,三个法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你来到这里学法,证得如来藏之后,你会发觉:原来阿含、般若、唯识是相通的,没有一法不通的,由这个如来藏通一切法,所以三乘菩提是一贯而相通的。那时你就会现前看见:阿含的原始佛法虽然偏显人无我,般若虽然偏显法无我,唯识虽然偏显一切诸法无我,讲的是生当、法空所显的真如,可是从亲证如来藏而通般若的人来看,这一切法都是相通的,并无丝毫的扦格不入,都可以由这个如来藏心真如而四通八达;所以三乘菩提的差别只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却是依如来藏而一脉相通的。所以悟后回头再读《大般涅槃经》时:啊!涅槃正是如来藏!对,嘛!我以前怎么不知道这一点?没有错啊!这就读通了。这是悟前不论怎么读,一直百思不解的法义,自从明心以后,就开始一步一步的通达了。这就是大乘法的无生忍哪!至于无生法忍,那就得悟后修学种智很久以后才能通达的了。

二乘的无生忍,没有办法达到大乘的无生忍智慧;然而大乘的无生忍却可以悟后进修而渐渐的通达大乘的无生法忍,也可以旁通二乘的无生忍。只因为证得心真如第八识的缘故,所以就使原来深奥难解的真实义变得浅白了。可是这个真实义,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虽然说到那么白、那么浅,众生拿到经本时还是读不懂的,还是要等他明心了以后才会真的懂。

这一段论文的意思就是讲:诸经所讲的那些法句中的义理,真的是甚深、极甚深,可是这种甚深句的真实道理,你得要常常乐于观察;可是得要真的破参明心了才有能力常常乐于观察。当你还没有破参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稍作观察的,更不要说常常哪!光是有时乐于观察,你就很难作到了。因此读起经文来:字也懂,句也懂,可是就不晓得经文中的意思啦!那可就痛苦的不得了,又怎么可能乐于观察呢?既不乐于观察,就更不可能常常都乐于观察,所以一看到经文就头痛了。但是你明心了以后,就开始乐于观察了。乐于观察之后,就可以常常乐于观察,忍门就越修越好了。所以,若有佛子想要于二乘法生忍及于大乘的无生佉忍中安忍,得要从明心的见道入手,舍此以外,没有大乘的见道可言,也不可能有大乘无生法忍的修证可言。

世间忍,要依戒相和相似般若的智慧去应对,都属于忍受众生羞辱的事相;出世间忍,则是二乘的无生忍,能忍于无我、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而愿意灭掉自己;世、出世间忍,则是大乘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能忍于万法摄归如来藏所以万法本来不生,这才是世、出世间忍,依于此忍,就不会再有入捏盘贪。可是我们想要再补充一个忍,因为这个忍越到末法时越重要,叫做悲忍。由于起悲心而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并且能够长时间这样子安忍(也就是能够接受这样的观念),能够不理会众生对你的回报是如何的恶劣,那就是你已经成就悲忍了。关于这个悲忍,我们把它分为六点来说:

第一、因为悲心的缘故,所以不应该忍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你如果忍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不加以辨正,众生就会被那些人误导而走入歧途,佛法就开始在人间渐渐的灭绝了。如果你不知道某人的开示、著作、所为,是在破坏佛法,那么这个人的破法残害众生慧命,也就跟你无关。可是你明明知道某人或某一些人,他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发行流通的书籍,都是在破坏佛法,你就不应该视而不见。这一种悲心,使你能够安忍于难行、苦行的菩萨道,这就叫做悲忍。

第二、不应该忍受、接受那些在正法道场里面加以破坏的人。假使有某寺院弘传真正的佛法,但因为自己所弘传的法,和那个寺院的法师所弘传的法不同,就去加以破坏,不管是硬件上的破坏、软件上的破坏、或者言语上的破坏,全部都是在破坏正法道场。如果有人这样做,我们不应该忍受,应该起大悲心,制止这些人这样做。如果你让这些人去破坏那正法的道场,最后正法的道场不能存在,结果众生要修学真正究竟了义的法就没地方学了;你明明知道人家做的是在这样破坏正法的道场,结果你却忍下来,那你就没有悲心,这种忍就成为愚忍、褴好人的忍。所以应该为众生而起悲心,去制止这种行为,不应该忍受这种行为。有这种心,就叫悲忍。

第三、譬如看见了众生所造作的业,正是五无间罪的业,那是要下无间地狱受长劫的尤重纯苦啊!这种尤重纯苦是很可怕的!因为是受苦无间,没有一剎那间断的,而且是以广大身量而受重苦,时劫又是最长的,真不是可以轻易造作的重罪大业。当我们看见众生造作了五无间业,我们应该要起悲心去救度他们、转变他们,想办法补救,让他们赶快把大恶业转轻,或加以弥补、灭除。这种五无间罪的大恶业,一直都有人在做,并不是没有;譬如喜饶根登假借释性圆之名而花六百余万台币来登广告,坚持说意识是真实心,又骂萧平实是人妖、是骗子;这都是五无问罪啊!根本是在破坏正法!有人这么做时,我们应该要起悲心,要救他们,所以我们才会印行《菩萨正道》出来辨正,目的就是为了想要救他们,教导他们正理,让他们舍寿以前会懂得忏侮与改正,这就是大悲啊!

不要以为大慈悲都是慈眉善目的样子,譬如观世音菩萨最慈悲了,但是十一面观音,你走到祂背后去看看,那是现愤怒相的;为什么?是因为有的众生,如果不用愤怒相来示现,就无法制止他们的五无问业。所以大悲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背后那一面是示现愤怒像,用以制止众生造作五无问的恶业,这也是悲忍哪! 《菩萨正道》写出来以后,借用释性圆名义的喜饶根登刚刚看到时会很生气,但是他会努力在书中找看看有没有毛病,结果找到后来,所有经论翻出来比对过:没有毛病,人家正觉同修会写出来的书是正确的,原来是自己错了,他就产生了谤法、谤贤圣而下堕地狱的心理压力,有一天就会赶快忏侮,这样我们就救了他。这是以金刚雄猛的作略而行菩萨的大悲,这也叫做悲忍哪!因为他们犯了五无间的重罪,除了这个雄猛之相的示现,你救不了他。

第四、不应忍受众生谤佛以及诽谤大乘胜义僧。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谤法、谤贤圣的那些人。四阿含诸经中常常会看见:有时候阿罗汉会击椎也就是打云板打云板就是要召集所有的僧众;击椎的声音散出去以后,佛陀就以佛眼观察,就跟阿难讲:阿难啊!某某阿罗汉今天要师子吼了!我们都去现场吧。去到那边,等到佛一坐定,比丘僧也都集定了,那位阿罗汉就站起来说: 某某比丘!你有没有诽谤我?谛说我是凡夫?他们心性倒是还好,有作的人就会承认,那位比丘就站起来说:有!阿罗汉会三问,他会三答有,然后阿罗汉就告诉他:你一定要当众忏悔,因为佛惜专记我为阿罗汉。实证上,阿罗汉实证无我,怎么会说我是阿罗汉?他只是为那个比丘好,怕他堕地狱,因为他诽谤阿罗汉是凡夫,舍寿时就会下地狱。如果是诽谤大乘法中的胜义菩萨僧,那就更严重了;假使你看见这件事情,就应该要想办法救他们啊!如果是谤佛,那又更严重了,有因缘的时候,我们还是得要救他们。至于谤法、谤胜义僧的人,他们自己也得要自求多福。可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是得要救他们啊!如果看见众生谤佛、谤大乘胜义僧四众、谤声闻僧阿罗汉二众,或者下至诽谤凡夫僧,都应该要告诉他们,要纠正他们,让他们赶快忏侮、赶快补救。不然的话,恶业现前时是没有办法忍受的。如果我们已经看见他将来会受那个业报,而我们不愿生起悲心去救他,这就是没有悲忍。

第五、如果有人成就了十恶业的最重罪,你也证实某某人成就了十恶业的最重罪,得要想办法救他,不要让他继续再做,要让他赶快忏侮,赶快转变,赶快去补救;如果你没有这样做,那你就没有成就悲忍。如果你不能证实,不能怪罪于你;如果已经证实了,你就应该閞导他,叫他转变、补救。

第六、最后一个悲忍,是悲怜被误导的广大众生。因为末法时代有很多的名师:有名的师父,有名的老师,在误导众生,陷害众生一起堕入大妄语的地狱业中。他们不断的灌输众生邪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二念不生的觉知心、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心,觉知心只要不打妄想时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性,真如与佛性没有不同。这样不断地误导众生,使得许多众生和他们一样陷入大妄语的地狱业中。还有人不断地告诉众生:没有第八识啦、也没有第七识啦,佛说只有六识。又说:如来藏思想就是外道的神我、梵我,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样子在破坏正法。众生不知道,就因为谤法者是很有名气的大法师,著作等身,迷信大师的大名声,所以就跟着大胆误谤起正法来了,就跟着成就谤菩萨藏的地狱业了!我们知道了,就得生起悲忍,想办法来救护那些被误导了的广大佛弟子四众,让他们赶快修正邪见,赶快补救,免得舍报时来不及自救,也没有人救得了他们。

更新于:2023-07-07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