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佛教艺术中金刚杵的区别

2023-07-05 佛教法器

在佛教艺术中,象征王杖的金刚杵与令人生畏之武器金刚杵之间的区别极为鲜明。善相神右手中持有金色金刚杵,其五股股叉并拢,象征着神灵的方法或方便。怒相神右手所持的金刚杵被认定是由天铁制成,经常画成铁的深蓝色,其股叉像一对对称的三股叉那样张开。这个令人生畏的金刚杵有时也画成从中央股叉发出的喷焰或叉形闪电的形状。尽管它是神灵非同寻常的方便象征物,但它也象征着神所具有的毁灭一切愚痴和虚妄的不可摧毁的金刚力量。在佛教艺术中,五股金刚杵和九股金刚杵也有画法上的差异。在画这两种金刚杵时,各端只能画出三个股叉。在画五股金刚杵时,股叉并拢,而在画九股金刚杵时,股叉打开。

天铁是锻造物化表现形式的金刚杵或其他铁制武器的最佳材质,因为天铁在掠过天际时已被神灵锤击过。陨石的完美隐喻 着色与空的不可分割性。陨石在虚空中燃烧,变成一颗流星或一团火球,在地球表面爆炸成为熔融铁碎片。西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地域辽阔,因此会有大量的陨石降落。西藏的金刚杵常常用天铁锻造而成。由于具有催眠作用,这样的天铁有时会返回原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蛇形剑[1]也有同样的传说,它们也是由天铁锻造而成的,在传统上,会受到一位天上捕获神的保护。

据说,金刚杵长度为十二指[2],因为它灭除了因缘链条上的十二因缘。其圆形的中心点把法尔[3]比作空性的终极真谛。在扁平状的种子[4]中心处有字符hum,它发出的三个合音代表一切佛法都是无依据的。三个和合音包括:法清净[5]、推求清净[6]和化生清净[7]。

在金刚杵中心点的两侧各有三个斜向上升的圆圈,这三个圆圈环围着金刚杵两个对称的莲花底座,形成珍珠项圈的样子。这三个圈象征着三门[8],即: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和无愿解脱门。这三个圈插在金刚杵的两个莲花底座之间并斜向上升,象征着它们在中心处的空性生成,宛若莲花盛开在反射实物的水面上。每个莲花底座都有八个合围在一起的莲瓣,上边的八个莲瓣象征着八大男性菩萨,下面的八个莲瓣象征着八大天女或女性菩萨。十六个莲瓣象征着十六菩萨和大乘佛教经文列出的十六空[9]。两个莲花底座的上方都有三个一组的珍珠圈,它们代表着菩萨所修的六度,即:布施、戒、忍、精进、禅和慧。每个莲花座上面一圈的顶都有一个扁平的月亮圆盘,在中心点两侧构成了莲花座或宝座的形状。这两个月亮圆盘(作为月亮和太阳的星相象征物)代表方便和智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结合及俗谛和真谛的菩提心露的合一。

两个对称的金刚杵轴股叉直接在月亮圆盘上。每个股叉的截面呈方形,长度为四指,形状更像一支矛或一把剑刃。中央股叉的叉头。

通常像削尖的锥体或四面珠宝。它们既象征着把人体内微观世界的轴中心比作中脉,也象征着把须弥山四面比作宏观世界宇宙的轴中心。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单股金刚杵代表着一切星相象征物的结合。

注解:

[1] 原文:kris,蛇形剑,亦称波刃短剑,一种马来刃或印度尼西亚人用的短剑,通常具有扇形的双刃和呈脊状的蛇形刀身。

[2] 梵文:angula,十二指。

[3] 藏文:chos-nyd,法尔,自然,本性,现译为规律。

[4] 梵文:bija,种子符号。在密教,种子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字,用以标示佛与菩萨各尊,其间亦含有哲学意味。通常是每一梵字表征某一佛或菩萨的种子。

[5] 梵文:hetu,法清净。

[6] 梵文:uha,推求清净。

[7] 梵文:m,化生清净。

[8] 三门,亦称三三味。这是三种禅定的名称,是通往解脱的三个门户。这即是空、无相和无愿三者。

[9] 十六空: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 6)胜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际空;11)无散空;12)本性空;13)一切法空;14)自相空;15)无性空;16)无性自性空。

2024-02-04 21:53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知识】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佛教知识】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原生油青色翡翠和次生油青色翡翠的区别 原生油青色翡翠和次生油青色翡翠的区别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佛教的因果观念 佛教的因果观念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孙玉辉:沉香比其他艺术藏品更适合大众收藏 孙玉辉:沉香比其他艺术藏品更适合大众收藏

惟传法师:夫妻恋人之间的“错爱”_“错爱”跟“真爱”的区别 惟传法师:夫妻恋人之间的“错爱”_“错爱”跟“真爱”的区别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宗舜法师:请法器会得到佛的护佑吗? 宗舜法师:请法器会得到佛的护佑吗?

浅谈玉髓和玛瑙的区别有哪些? 浅谈玉髓和玛瑙的区别有哪些?

南红和红玛瑙的区别 南红和红玛瑙的区别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岳钰: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文化内涵 岳钰: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文化内涵

智海法师答:贡高我慢与自信怎么区别? 智海法师答:贡高我慢与自信怎么区别?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新老料沉香收藏区别有哪些 新老料沉香收藏区别有哪些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新蜜蜡和老蜜蜡的区别 新蜜蜡和老蜜蜡的区别

水晶与琉璃有啥区别 水晶与琉璃有啥区别

蔡朝忠艺术设计木雕鉴赏:不器 蔡朝忠艺术设计木雕鉴赏:不器

大叶紫檀与小叶紫檀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识别? 大叶紫檀与小叶紫檀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识别?

惟贤法师: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惟贤法师: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达真堪布:语言的艺术 达真堪布:语言的艺术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把艺术融入生活 把艺术融入生活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十日斋、六日斋,有什么区别? 十日斋、六日斋,有什么区别?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