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法师:寺庙里和尚的一日三餐

2023-06-26 素食慈悲

编者按:“僧人饮食就是解决饿的问题,从没有想到营养学的问题。天天如常便是我们的饮食。”在少林寺西侧的小四合院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谈起了出家人对吃的理解。

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

僧人饮食就是解决饿的问题

“僧人饮食就是解决饿的问题,从没有想到营养学的问题。天天如常便是我们的饮食。”在少林寺西侧的小四合院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谈起了出家人对吃的理解。

僧人饮食的追求是简单、清净,主要以素食为主。现在,社会上也对僧人的饮食有误解,认为僧人就吃两顿饭,所谓过午不食,这不完全对。僧人是有过午不食的规矩,认为午后的饭是“药”,因此称为“药食”,但这只是针对一部分僧人。

像武僧,体力消耗很大,还有遇到重大的法事,念经说法,僧人也很辛苦,再有就是参禅时打禅七(佛家术语)是件很耗体力的修行,午后不食怎么可以?像打禅七时,僧人一般一天要吃四顿。

但僧人虽是吃饭,但饮食的内容几乎天天如此,没有花样,从没有考虑到营养学,都是大锅饭、大锅菜。这是上千年来寺院的素食一贯如此,少林寺也不例外,习惯了,也就好了,更谈不上对身体的好和坏。

在全国大的丛林,饮食都差不多。不会今天吃好一点,明天的饭不好。时令蔬菜、豆制品。从没有考虑改善饮食的状态,也没有僧人在饮食上有过多的想法。一辈子都是一样,这也是一种修行,一种磨炼。

释永信认为,素食能长寿的说法,其实是一家之说。中国有那么多的长寿老人,饮食千差万别,不是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吗。

寺庙里最反对的是浪费

说到饮食文化,释永信认为主要跟人的心情有关,心情好,吃饭就香。

“说到少林寺,从我到小和尚在伙食标准上都是一样的,一人一天8元钱。”释永信说。馒头、稀饭、炒菜,然后还是馒头、稀饭、炒菜。早晨、中午都是一样。多年来,唯一的区别是现在早晨有了馒头,中午加了米饭,而且早晨还有了牛奶。

释永信说:“寺庙里最反对的是浪费,因为每粒粮食都是百姓的供养。”

谈到饮食与生活。释永信说,在寺庙里要想呆得住,不但要有佛缘、人缘,还要有饭缘。没有佛缘,晚上会做恶梦,起烦恼;没有人缘,就与其他僧人和不到一起;没有饭缘,别人都吃得惯,吃得了,你就不会吃得香,就会立马走人。

寺庙要做的事很多

说到僧人的生活。释永信说,现在我们以无事为幸事。目前传统佛教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期,但也是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过去寺庙有庙产,现在都没了,僧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只能靠门票生存。少林寺一年有40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虽然看上去不少,但寺庙要做的事很多,还是很拮据。

说到寺院与社会。释永信说,寺院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跟各方面利益群体打交道,很难。我们现在靠念经挣一点钱,来补充寺庙的维修。所以我们很辛苦,责任也大。这是一种对佛教复兴的责任;可对于我们的生存,这们这一代僧人是最辛苦的。

佛教的恢复、僧团的恢复、寺庙的恢复都被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

对于公益,少林寺做了一个慈幼院,还对社会上一些突发灾难给予一定的捐助,并且与嵩管委合作办了一个慈善网,对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定向捐助,每个月要拿出5000元,虽然不多,但这可以带动的善款会超过几倍。

释永信说:“对少林寺我很自信,为什么?我从小在这里出家,对现在、过去都很了解,对中国的佛教、世界的佛教也很熟悉。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和把握心里很有底,除了继承传统之外,知道少林寺有什么,知道社会、未来需要什么。我们不但对自己负责,也会对少林寺负责。”

手记

据记载,少林素食在寺中先后招待过唐太宗、元世祖、清高宗等二十多位帝王。公元629年9月,唐太宗因念及当年十三棍僧救驾之恩,亲率魏征等人到少林寺。昙宗和尚以60款素菜摆设“蟠龙宴”招待唐太宗。公元1292年4月,元世祖前往少林寺寻访他的好友友福裕大和尚,寺中为其特设“飞龙宴”,多达90道菜。

少林素食经长期的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素食文化更加成熟,品种已相当丰富,味道鲜美,仅从食材的角度看,香菇、豆腐、青红椒、西兰花等都是绿色食品。

食素,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离开繁华的都市,安坐在少林圣地,品味欢喜素食,感受寺院朴实的一斋一饭。莲花在园,清凉在心。生活竟如此简单,也可以如此丰富。

更新于:2023-06-26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