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2023-04-28 宣化上人全集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讲到〈如来寿量品〉。“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喔!那是如来佛祖啊!”他以为这“如来佛祖”,是单单一位佛的名字;其实这“如来”,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论哪一位佛,都叫如来,都叫应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都有这十个名号。

什么叫“如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他也无来、无去,所以叫如来。又有一个讲法,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乘,就是如如的智;来,是如如的境。以如如之智,来观如如之境;境、智都如如,也没有境,也没有智,智境合一。“道”是因,“觉”是果;这叫因圆果满,因也圆,果所以就满了,所以这叫如来。

“如来”讲起来,意思太广泛了!就单讲“如”字和“来”字,若往详细了讲,也够讲几年。这个“如”字,和“妙”字,意思是相同的,你不如就不妙,不妙就不如;你如了才能妙,你妙才能如。所以这“如来”也就是“妙来”;妙来,就不是像我们人这么来的。我们人呢?生,也不知怎么生的;死,也不知怎么死法。如来呢?生,他也知道怎么生;入涅槃,他也预先就知道怎么样入涅槃。一般证果的圣人,就已是生死自由,来去自如,更不要说如来这么大的德行──如来是“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在《华严经》上,清凉国师赞叹如来说:

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

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

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

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

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

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

所以我们这位佛,十种的身都圆满了。在释迦牟尼佛始成正觉的时候,他乘着在因地所发种种的大愿,愿愿成佛道、度众生;虚空是没有相貌的,没有一个边际的,佛的体性和虚空是一样,成为一体了。佛富有万德,这种万德庄严,富贵到极点了;那种清净,一点尘埃都没有。这是如来的境界。佛的这种智慧,好像大海一样;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这都是赞叹如来。“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在菩提树下不起座,却能先后在法界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佛不违将来这后际,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畅谈于九次法会之中。所以如来的境界是说不能尽的。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又有“二佛”,又有“三佛”,又有本佛,又有迹佛。什么是“二佛”呢?二佛,一个是真身的佛,一个是应身的佛。真身,是真如不变,不变随缘,它是从体立名,是个体。应身,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叫应身佛。

再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应身好像水中的月影;因为有个真正的月,所以映到水里头,现出个月。可是水中的月也没有去,那天上的月亮也没有来。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一千个池子里头有水,它若清净的,就能现出一千个月。虽然是一千个月,并不是月的本体到水里边来了;虽然不是月的本体来,但是水池里可有月。所谓“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万里没有云,一万里都是青天。

如来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虽然到这个世界来示生,可是他也没有生;虽然示灭,他也没有灭。为什么?因为他的本体没有动。这是“不生示生,不灭示灭”的境界,释迦牟尼佛那本体的法身──真身的佛,也没有动。所以你不要以为佛和我们众生是一样,佛到这世界上来,不是像我们这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他母亲腹里,已经就为天龙八部、人、天而说法了。

三佛,也叫三身如来;佛也有三身,三身也就是三佛。三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是已成的佛,现在是方才成的佛,未来是没有成的佛。没有成的佛,现在也把他算上“佛”的数目里头,所以是三佛;三身如来,就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

(一)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翻译为“遍满一切处的”。佛的法身无在、无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在。那么究竟是在、是不在?也是在、也是不在,这因为他是清净的。有人说:“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那我知道了!不干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因为他是清净的;不清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法身了!”不是的!清净、不清净,这是在人的分别;在佛的境界上,就是不清净也变成清净,清净就更清净了。你没有听《法华经》前边那“三变土田”?那也就是把不清净的地方都变成清净了。所以这“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是遍满一切处。

(二)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翻译为“净满”,也是清净的,这是圆满报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始成正觉的时候,就现千丈卢舍那身,为这些个法身大士、大菩萨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是二乘人都看不见、也听不见。二乘人看见佛,就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人有眼睛可是有眼睛,他们甚至于都开了天眼,但是也看不见这个千丈卢舍那身;他们有耳朵,也听不见释迦牟尼佛说这《华严经》。

有一次好像是果容,他就问:“二乘人都看不见这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也没有开悟,连二乘的境界还不到呢!我们现在怎么就可以见着《华严经》了呢?”这一个问,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二乘人的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看不见这大乘的佛法──《华严经》他们看不见、听不见。等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大约六百年,龙树菩萨把世间所有的文字都学会了,所有世间的书都看过;于是他就到龙宫去,才把这部《华严经》从龙宫又取出来的。他到龙宫,并不是坐潜水艇去的;他是以证果圣人的境界,虽然到水里头,水也不淹他,水自然就开出一条路来,就那么妙的!比用潜水艇还有保障。到龙宫里,见着《华严经》,把它记诵下来,才带到世界上来;我们现在能见着这《华严经》,这都是机缘成熟了。

讲到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听我说龙树菩萨到龙宫去取出的《华严经》,说:“这种事情,我不相信!人不坐潜水艇可以到龙宫里去?哪有这个道理!”当然你不相信!三岁的小孩子,就不会知道十三岁大孩子那种境界;十三岁的大孩子,又不会知道二十三岁青年人的境界;二十三岁的青年人,又不会知道四十三岁壮年人的境界;四十三岁的壮年人,又不会知道八十岁老年人的境界。因为你没有这种的学识,又没有这种的智慧,当然是不相信了;不单你不相信,很多的小孩子都不相信大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不相信之中,我也没有法子叫你相信,就因为你太小了!

在小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孩子;当他长大了,“啊!是的,我那时候怎么那样好玩呢?我怎么拿着泥巴就往口里吃呢?”等他知道:已经把这个泥巴早都吃了!好像小孩子,无论见着什么,都先要吃一吃;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是干净的东西,是不干净的东西,都一样要吃。所以小孩子只知道吃,除吃之外,其他的道理知道得很少的。

你若想知道,就要来研究佛法;你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要我告诉你,你不懂也会懂了。在你没有研究佛法之前,你听了,不知该信、不信。你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你不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处。我是弘扬佛法的,你想研究佛法;大家就要用时间来共同研究。等研究明白了,也没有一个信,也没有一个不信──等你长大了,就不是小孩子那样了。那么说这话,是给谁说的呀?你若想是给你说的,就是给你说;你若没有想给谁说的,那就是给他说的,他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要认为:啊!我不是个小孩子了!那你就是个大人嘛!大人就不应该不明白小孩子所不明白的事情。

(三)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翻译为“能仁寂默”。化身,也叫应身,这是应身如来。以“二身”来讲,就是真身──这法身和报身合成一个,应身算一个。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现在讲〈如来寿量品〉,如来寿量,就是如来的寿多少数量?如来的寿,这个“寿”,和那个“受”是一样的,所谓“寿者受也”。量,就是诠量;也就是来诠显出它这个数量。那么如来所受的寿量是多少呢?是没有数量、数不过来那么多的那个量,所以这一品叫〈如来寿量品〉,这品是第十六。

@@@@@@

F2.广开显断疑生信(分二)

G1.诫信 G2.正答 G1(分三)

H1.三诫 H2.三请 H3.重请重诫

今H1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释迦牟尼佛在说完〈从地涌出品〉之后,将要说〈如来寿量品〉之前,就在这个时候,佛就对所有在法会的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这大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善男子、善女人等等。就说,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你们这么多的好孩子啊!你们现在要清净其心,收摄你的身心──也就是不要打妄想,不要生出一种疲倦来;听经的时候,要生出一种恭恭敬敬的心!最要紧的,你要相信,又要明白如来诚谛之语;如来所说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点假的话也没有。

佛告诉大家完了之后,大约就是看见法会里边,有人打妄想,心还没有回来,所以没有听仔细。打什么妄想呢?或者还想:“佛什么时候讲呢?”

佛现在就讲了,就因为他尽挂着打妄想,佛讲了也听不见,他并不是聋子。所以佛一看他打妄想了,就又再说一遍;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告诉大众,你们各位要特别的注意!听着!佛要对你们说的话,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佛对你们讲的,是实实在在的!这又告诉了一遍“诚谛之语”。

大约其中还有没有注意听到的,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所以佛又给大众再讲一遍,你们这一些个大众啊!你们应该特别的注意,相信如来所说的这个法。以前所说的方便法,是权巧方便来教化你们;现在我对你们说的,是开权显实了,把这个方便的法不用了,用这个真实不虚的法来告诉你们。所以现在我所说的话,才是真的!

H2.三请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在这个时候,在法会中的这一些个大菩萨里边,弥勒菩萨是上首;他是上座、也就是首座,也就是第一个座位。因为他是一切菩萨的上首,代表大众,所以向佛合起掌,而对佛说,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世尊!现在我们惟独愿意您快点说啦!我们现在这些个在法会的大菩萨,应该信受佛所说的话,我们一定不疑悔了!佛讲什么法,我们就相信什么法,我们绝对不敢再有怀疑的心了!请佛快点说了!

如是三白已:像这样子,说了三次。因为说一次,佛还是默然,没有开口;又说一次,这是比较又诚心一点、恳切一点了;那么佛还没有开口,还是默然在那地方坐着,所以又说了第三次。这叫三番羯摩,也就是三请──三次请法;请法,这表示至诚恳切。

H3.重请重诫

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

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在三次之后,又说了一遍,这叫“再四”,这说了四次。弥勒菩萨说,惟愿世尊为我们说,我们大众现在决定要信受佛所说的法了!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弥勒菩萨和法会的大众菩萨,四请释迦牟尼佛说法;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知道这所有的大菩萨,三次来请法而不止;不止,就是第四次。佛对所有菩萨摩诃萨就说,你们各位菩萨,好好地听着,注意听!

G2.正答(分二)

H1.长行 H2.重颂 H1(分二)

I1.正开近显远 I2.明三世益物 I1(分二)

J1.出执近之情 J2.破近显远

今J1

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佛这种秘密的行门、秘密的神通,这种秘密境界的力量。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所有一切世间的人和天上的人,以及阿修罗、天龙八部等,他们都是这样地讲。怎么讲呢?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现在释迦牟尼佛,他从净饭王那个宫殿出来,去到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那儿坐菩提树下来修行,他坐了四十九天,就成佛了,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不是!怎么样子呢?

J2.破近显远(分二)

K1.正明显远 K2.举喻格量

今K1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像我告诉你们这个样子。你们各位善男子!我成佛以来,已经过无数量那么多的大劫了,没有边那么多的大劫了,一百个那由他,一千个那由他,一万个那由他,一亿个那由他劫,也说不完了这个劫,时间太久了!这个数目不知道有多少了,我只可以举出一个譬喻来告诉你们。譬喻什么呢?

K2.举喻格量(分三)

L1.举喻难问 L2.答其难知 L3.合显长远

今L1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譬如有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那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说,这时间长得没有法子算得过来。

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再譬如有一个人。怎么样呢?把无数量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磨墨似的,这么样把它细磨,磨成微尘了。一直向东方走,经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这么多的国土,就放下一粒微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像这样继续向东走,经过五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这么多的国家,放一粒微尘在这儿;再过去这么远,又放一粒微尘;这么次第放下一粒微尘,把这所有的微尘都放没有了。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你们各位菩萨摩诃萨!你认为怎么样?这数目多不多?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像这样的世界的,你们可以用心来思想,可以用你们最巧的算术师来计算,你们知道它数目有多少吗?

L2.答其难知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弥勒菩萨和其他的一切的大菩萨等,同时对佛说,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世尊!方才您所说的这些世界,有无量无边这么多,不是用算术所能算得出来,也不是一般人的心力所能想像得到。

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就是所有一切的声闻和缘觉们,以他们没有烦恼、无漏的这种智慧来思惟。他们虽然智慧很大,也无法知道它的数目和极限。

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我们这一些菩萨众,都是住到不退地了。阿惟越致是梵语,翻译为不退。不退,就是位不退,不退于二乘的果位;行不退,也不退于二乘的这种行;念不退,也不退到二乘的这种念。我们在这件事上,对于这些世界的数目,也不明白、算不到。

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世尊!像您所说的这么多世界,是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

L3.合显长远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在法会中的这一切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你们各位善男子!你们不是不明白吗?不要着急,现在我很清楚地来告诉你们!

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这些无数量这么多的世界,或者有放下一粒微尘的,或者经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这么多的国土,都没有放下一粒微尘的。现在无论有下一粒微尘的和没有放下一粒微尘的,再把这么多的所有世界,统统都把它们磨成为微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由一粒微尘,就当作一个大劫来计算,我从成就佛道到现在,已经超过那个数目,比这个数目都多了不止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

@@@@@@

I2.明三世益物(分二)

J1.法说 J2.喻说 J1(分二)

K1.正明三世益物 K2.总结不虚 K1(分三)

L1.明过去益物 L2.明现在益物 L3.明未来益物 L1(分三)

M1.益物之处 M2.拂迹中疑 M3.正明益物

今M1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自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我常常地就在这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一切众生。我不单在这个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众生,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在其他的世界,在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那么多的国土,我也给一般的众生来说法。我用种种的方法,不怕苦、也不怕难,来教导利益一切众生。导,是引导他;利,就是对他有利益。见着这个众生,我看他欢喜什么,我就给他说什么法。欢喜大乘,我就给他说大乘法;欢喜小乘,我就给他说小乘法;他是声闻根性,我就给他说四谛法;他是缘觉的根性,我就给他说十二因缘法;是菩萨根性,就说六度万行法。遇着种种根性的众生,我就给他说种种法;总而言之,都让众生各得其所应得的利益。

释迦牟尼佛在数不尽这么多的大劫以前,已经就成佛了;所以他所度的这一些个菩萨弟子,才有这么多;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虚空,都是他的弟子。这是在《法华经》上,这叫“开权显实”,说出他本来成佛的时间。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典,最妙的,也是最多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是在龙宫里,由龙树菩萨背诵请出来的,我们现在才能遇着这一部经典。这《法华经》,现在讲到第十六品,还有十二品,相信很快会讲完了;如果你们不怕大,不怕多,不怕不明白,我们接着就讲《华严经》。你们若怕大,那就不要听;你若怕多,也不要听。你若觉得学佛法学少少的就够了,那也就不要听。你若不怕学佛法多,就应该听,要特别的用你那种般若的脑──也就是你自己那个电脑来记它,那么不怕大,不怕多,也不怕时间久!你看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么久了,数不过来这么多的时间,他还不怕久呢!现在我相信,这个大的道场,就是预备做一个华严大道场。

现在这世界,讲《华严经》,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但是这《华严经》的妙处很多。我今天稍微讲几句赞《华严》的,这《华严经》若讲起来,喔!那可是真不可思议!

我告诉你们,我没有听过《华严经》,因为没有那么多人会讲。那没有听过,怎么讲呢?没有听过,更不能不讲;没有听过的事情多了!不讲,那就永远不会了,变成石头人了!所以你们要是愿意学佛法的,就是要把佛法吃饱了;你若想吃饱,就是要吃华严的佛法。你若不吃华严,不见华严,就不知道佛的真富贵;佛的真正的富贵,是《华严经》!现在告诉你们一点,等我们大道场成就了,我一高兴,就把这个大的法、多的法,都传给你们!

我再和你们讲一个神话。我虽然没有听过《大方广佛华严经》,我讲可是讲很多次了,但不是现在讲,是过去讲的。为什么我欢喜讲它呢?因为我看那个文章太好了!尤其清凉国师写的文章,我最欢喜;这些文章,和我非常有缘,我读一遍,就再也不忘了!因为不忘,我不用拿着本子的教授,看看本子,往那儿抄一抄;所以给你们讲,还可以的。告诉你们一个神话,如果我忘了,清凉国师在梦中就会告诉我,说那一句是那么样子;说是:“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穷理尽性,彻果该因”,我就想起来了!“剖裂玄微”,这个“玄妙”,本来没有法子给它破开,现在把它给破开了。“昭廓心境”,昭,把心里的境界,都是照得清清楚楚的;廓,就是“空大”的意思。“穷理尽性”,穷理,把理都穷尽了;尽性,性也透彻了。“彻果该因”,你看!那是“因果同时”,也没有因,因就是果、果就是因。这可妙到极点!这个法说得──没有法子讲!

M2.拂迹中疑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诸善男子:这“诸”字,当“多”字讲,就是很多的善男子,这是一个讲法。这个“诸”字,又可以当一个语助词来讲;语助词,就是帮助这句话的一个名词。这个“诸”字,也可以当“多”字讲,也可以当“一”字讲。

有人就说:“法师!你讲错了!这个‘诸’字,我在任何地方,听见人家都是当‘多’字讲!”那么你在这个地方,就当一个“少”字讲,也可以嘛!当语助词来讲,就是当“一个”讲,就是“你这个善男子”。

当“一个善男子”,是对弥勒菩萨说的;当“多的善男子”来讲,就是对所有在法会中的这一些个大菩萨说的。这意思,你们各位都明白了?你们以后见着这个“诸”字,你就知道了,哦!这个可以当“多”字讲,又可以当“一”字讲。

于是中间:于什么中间呢?就是把这五百千万亿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尘了,过五百千万亿阿僧祇国家,下一个尘点,把所有尘下完了;然后再把所经过这么多的国家,都再磨为微尘。每一粒微尘,算一个大劫;那么在这个“中间”是多长时间哪?没有人算得出来的。

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我曾说过,我在然灯佛的时候,我的名字叫善慧菩萨;后来遇见然灯佛,他给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又说,然灯佛在什么时候,怎么样入涅槃。

如是皆以方便分别:我所说的这一些个法,现在实实在在的告诉你,这个说法是方便法门,是为了对众生的根性而说这种本迹的因缘──在过去生中因地的事情。你们不要拿它当真实的!

M3.正明益物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你们各位善男子!假使有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他到我的地方来,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我就要先以佛眼来观察,观察他的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观看信的根力有没有?有没有精进根力?有没有念佛法的根力?有没有定的根力?他学佛法,是不是今天学佛法,明天又学魔法去了?今天学菩萨法,明天又去学鬼法了?

什么是鬼法?因为你没有学过,所以不知道这鬼法门;鬼法门,就是见不得人那种法门。什么叫见不得人的法门?就是秘密法门。那里头就有神呀、鬼呀,“你小心哪!你不听我话,我派个鬼去惩罚你!”你怕鬼,就要听这个老师的话了!我先对你们说明白:我没有这个本领,你们不要怕我!你就骂我,我也不会派一个鬼去叫你嘴肿的;所以就是有人骂我,也不会受什么果报的。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没有那鬼法!

慧,就是智慧,要有智慧的根。你若没有智慧的根,就不会生出智慧的芽;你有般若根,才会有般若芽呢!这个“芽”,就是种子种到地里,生出芽来。那么这五种,因为它以“生长”为义,所以叫“根”。

你有信根,一听佛法,就觉得这法师讲的佛法是不错的,是应该信的!人是应该守规矩的!就信了,于是天天都守规矩;一天吃一餐,你叫他偷东西吃,他也不偷。为什么?这是信心。虽然说“吃东西”是小问题,你认为是小问题,我认为是大问题。你连吃都自己不能守规矩,那做别的更不能守规矩了!所以我们先在日用上实行,你一天所行所做,一定要有规矩,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有个目标,我要这么做,我一定要达到我这个目的!我想怎么样做,我就怎么样做,这叫目标。这是信!不是说到佛教讲堂去听经,听完了,就像耳边的风吹过去,过耳不留,也不相信。“我有几个朋友在那个地方,我到那儿看一看!”这不是来学法,是来“看法”。

你信了,然后就要精进。你光信了,若不去做,也没有用!你单有信根,没有进根──精进。听佛法,听一句就行一句,听十句就行十句;一定要向前去精进,这是进根。

你单单有进根,没有念根,不意念,不念兹在兹地修行,那也没有用。你今天精进了,不吃饭、不睡觉来拜佛、念佛;做了一天一夜的工作,觉得很疲倦了!喔!睡一下,休息休息!这一休息、一睡觉,睡了三天。你精进了一天,睡了三天、或者睡了五天,这没有用的,这就是没有念根了。你要念兹在兹的,今天精进、明天也精进、后天也精进,这个月精进、那个月也精进,今年精进、明年精进,年年都精进。总要念兹在兹,不忘的,这样子,就有念根了。

有念根,久了,就念不退了;念根不退了,定根就生出来了。你有定根,才会有智慧。为什么常常不明白事情?就因为没有定力、没有慧力;没有定根、没有慧根,所以就迷了。

佛看这个众生来了,就观察他这五种根;由五种根,又变成五力。因为它有一种力量,所以就又叫五力。五根、五力,那么佛观察他这种因缘:“喔!我给你说法,你会不会信?你信了,你会不会行?你行了,会不会长远?你长远,又会不会永远,具有一种定力而不变呢?”要观察这个。

所以说“诸根利钝”,诸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五根。利,是锋利、锐利,就是聪明,也就是有般若根了;钝,是愚痴,就是不锋利。好像刀,用这把刀一割什么物件,把这个物件割断了,这叫“利”。用那把刀割物件,割也割不断。这就表示,你要是聪明,无论遇着什么境界,你都会明白,不被境界转,而且你还能转这个境界;恶境界会变成善境界,逆境界会变成顺境界。“钝”,就很愚痴的;好的事情他把它做坏了,善的事情他把它变成恶了。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愚痴。为什么愚痴?因为你没有作德行,道德没有,所以就愚痴了;你怎么会聪明,你有道德,就聪明了!

说到这儿,我以前讲过这首偈,不过我知道你们又都还给我了;因为你们没有贪心,所以佛法也不要了。你们虽然不要,没有贪心,我这布施心不能没有;我这布施心天天都有,所以天天给你们说法,这就是给你们法的布施──“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什么偈呢?我慢慢讲,你们快快地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若讲快了,你听得不清楚,所以我要慢慢讲。为什么你们快快听呢?你要记住这个字;你若不快一点,你记住这个字,就忘了那个字,所以你要快!头一个记住了,第二个字也不能忘了,这叫快快地听。我讲这个法的时候,多数是预先给你们一个学的方法,记着啊!

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为什么你聪明?因为或者你前生做过好事,念过经,这是你的阴骘。你若帮助过人,这也是阴骘;你对于国家社会有所贡献,这你都有阴骘。你救过人、或者救过畜生──那畜生要死了,你用点医药把它救活了。好像我们这只瞎眼的鸽子,本来它应该饿死的,你们生出一种可怜心,就给它一点东西吃,天天喂它一点;时间久了,它也活过来了。现在大约你赶它走,它也不会走了,因为这儿有吃的东西;若没有吃的东西,你留它,它也不在这儿!这也就是阴骘。“聪明乃是阴骘助”,你聪明,就是阴骘来帮忙你。

阴骘,就是“德行”的另一个名词;就是你所做的功德只有你自己知道,旁人不知道。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你做善事,不一定要人知道;你叫人知道,那就不是善了,那是作的名,那么沽名钓誉。沽名钓誉,就是买一个好名,像钓鱼似的,钓了一个好的名誉。“阴骘引入聪明路”,你因为有阴骘德行,所以走到聪明这条路上。

“不行阴骘使聪明”,那么你现在不做德行、不做帮助人的好事了,尽叫人帮助自己、尽是用聪明,愿意占小便宜;小便宜,就是对我有一点小的利益,不肯吃亏──这就是不行阴骘了。使聪明,尽用聪明去欺骗人;甚至于欺骗爸爸妈妈,说:“你给我一点钱,我去读书!”他爸爸妈妈就相信他拿钱要去读书;殊不知,他跑去赌钱,或者拿这个钱去吸毒,或者拿这个钱去跳舞,做种种不合理的事情,这都叫“不行阴骘使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聪明太过了!他若没有聪明,就不会做这一些个欺骗父母、欺骗社会、欺骗国家、欺骗老百姓的事情;就因为他有一点聪明,所以就欺骗这愚痴的人。

在中国的老子,他曾说过这样几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没有了,才要讲仁、讲义呢!有智慧的人出来了,世间上就有了这个奸人,也就是虚伪的人也就有了;为什么?因为他有智慧,就可以欺骗没有智慧的人。在家庭,要是不和,才显出孝和慈。国家昏乱、不平定的时候,才显出有这个忠臣。

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你看!佛随着所应该度的众生,到处说佛法,教化他们;并且各处使用不同的名字。譬如在美国,就叫一个名字;在中国,又叫一个名字;在日本,又叫一个名字;在德国、在法国,又不同名字。虽然名字不同,但是都是同一个人。同样地,他这个年纪或者大一点、老一点,或者小一点,各有所异。亦复现言当入涅槃:现言,就现身说法;佛对这些弟子说:“我现在要入涅槃了!”其实佛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在常寂光中,常常说法的。

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又用种种的方便,说这个微妙不可思议的这种法。什么是微妙法?就是现在讲的嘛!这就是微妙法!“哦?我听着不怎么妙啊!”那就是因为你不妙。你若妙,听着就妙了。佛以种种方便法门,演说微妙不可思议法,能令众生,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就觉得这个法妙了;你一生烦恼,一发脾气了,这个法就不妙了!不妙!就不生欢喜心了。要是:“喔!这个‘贪、瞋、痴’是坏东西,我不应该叫它陪着我,天天来和我作伴。我应该把它舍了!”这就生出欢喜心,这就妙!

@@@@@@

L2.明现在益物(分三)

M1.明机感与现形 M2.正明一代所说 M3.释出巧说之由

今M1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诸善男子:各位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如来观众生的根机,来给众生说法。如来看见众生欢喜小乘法的,就说小乘法;欢喜大乘法,就说大乘法。所以对欢喜小法,德薄垢重者;德薄就是没有道德,垢重就是业障太重。这个德行薄的人,你对他说佛法,他不会相信的;业障重的人,你给他讲佛法,他也不会相信的。必须要善根深厚,你给他讲佛法,他才能相信。

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给这一般根机浅、善根也薄的人,说这种的方便法门;说我在少年的时候,就出家修道(佛在十九岁出家),之后,我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无上正等正觉了。

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可是,要是论我真正成佛以来,一直到现在,时间很久远,已经超过像前边我所说的──把五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的三千大千世界都磨成微尘,经过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土,放下一尘,再过五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土,再放下一粒微尘,把所有的微尘都放完了;现在把这所有有微尘的,没有放尘的这一些国土,都把它再磨成微尘,每一粒尘,就算一个大劫。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到现在,就有这么长远的时间;若斯,就是像前边所说的那样。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但是就用这个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改邪归正,改恶向善,回小向大,来发菩提心。所以才作前边这样的说法,就是“年少出家,然后成道,说法教化众生”。

M2.正明一代所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诸善男子:你们各位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如来所说的这一切经典,这种种的方法,这种种的法门,都是用来度脱众生的。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的尘劳,所以佛才说出八万四千法门;每一种法门,是对治众生的尘劳。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头痛的人,就给治头痛的药;脚痛的人,就要治脚痛;全身痛,就用治全身的药来治。这叫对治,对症来给下药。佛说法也是这样,对贪心重的众生,就说“不净观”,说你不要贪,贪是最不清净的。对多瞋的众生,就说“慈悲观”;对愚痴的众生,就说“因缘观”。总而言之,用种种的方法,来对治众生种种的毛病。

或说己身,或说他身:佛教化众生,或者以自己来作为榜样,对着众生来说法;己身,也就是自己的事。或者说他人、其他诸佛的事。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者示现自己的身,来以身作则,给众生作为榜样,作模范;或者示现他身,给人作榜样,作模范。或示己事,或示他事:或者讲一讲自己本生本事的因缘;或者讲一讲其他诸佛、菩萨、声闻、罗汉的本生本事的因缘,讲这种种的事项来给众生作模范。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说的,都是实实在在,没有一点虚假。

M3.释出巧说之由

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如来的知见,是如实的知见,也就是合理的知见、真实的知见;如来以真实的知见,照见三界之相。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在佛的本身来讲,没有生、也没有死,也没有退、也没有出。退,就是退到三界里边来;出,就是超出三界。没有一个在世,也没有一个灭度。没有在世,就是没有生;没有灭度,就是没有死。

非实、非虚:不是像一般凡夫,见这三界是实有的。凡夫见着什么都是真的,见着假的,也认为是真的。二乘观一切诸法是空相,见三界如空花;就什么都是空的,这是二乘的见解。所以二乘就“入虚”,凡夫就“入实”。那么在佛的份上,也没有实、也没有虚;好像在太虚空里头,包罗万有,而不碍虚空。虚空也不碍万有,万有也不碍虚空;也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互不相碍。不像一般三界的众生,见着有三界可出;不是这样子,如来是与虚空为一体!

如来也不是非如、非异:非如,不是一个;非异,不是两个。没有一、也没有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不像这三界所有的众生,见到这三界,有个三界;在佛的份上来讲,没有生死,也没有三界。

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像这样的事情,只有如来才能明见;如来才是真正的一个觉悟者,知道这一切的法,没有错谬。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因为所有的一切众生,各有各性。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谓“众生”,不是单单人算众生,所有一切有生命的,这都叫众生。我们人,就有人性;不单有人性,又有佛性、菩萨性、声闻性、缘觉性。这人里边,分出有圣人的性、凡夫的性,又有智慧的性、愚痴的性。

有的人说:“我是第一!”什么第一?愚痴第一。有的人就说:“我也是第一!”什么第一?聪明第一。有的人又想:“一个聪明第一,一个愚痴第一,我做也不聪明、也不愚痴的第一!”各有第一,都不愿意做第二。男人就说:“男人是第一!”女人就说:“Lady first!(女士第一!)”这都是执着!这是众生各有各性。再要说多一点,狗就有狗性,猫就有猫性,老鼠就愿意钻窟窿。

你看!所以今天我叫你们找那个报纸,找一找以前有几个愿意做畜生的人;这个愿意做鹿,那个就愿意做鹰、做猫、做狗。果某说:“喔!看那个相片,他们愿意做什么的,果然就像那种畜生的样子!”这是我在西方,听见这特别的新闻,人居然就愿意做畜生!在中国也有的,有人会变蛇的;这个人太毒了,毒得太厉害,他就会变蛇。那么这种种的性,是不定性,没有一定的。你愿意做蚊虫也可以的,一天到晚去喝人的血;你愿意做鹰,一天到晚去吃其他畜生的肉。这是众生有种种的性,各有各性。

种种欲:种种的欲。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欲望,有的人就有领袖欲,有的人就有做官的欲,愿意去做官去,有的人就有愿意做学者的欲。有的人又有一种愿意修行的欲,愿意学佛法的欲;这个欲是可以的,你不要把它没有了。好像你们现在想来听佛法,这都有听佛法的欲。有的人愿意到饭馆子去吃一点中国的好菜,这叫饮食欲;有的人愿意喝一点酒,这叫饮酒欲。甚至于这一些个迷迷糊糊的人,就有愿意吃毒药的欲;为什么愿意吃毒药呢?他迷迷糊糊地说这是不错的;一吃,就觉得“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了!这都是一种欲!你看!有这种种的欲。

种种行:就是你愿意做这个,我就愿意做那个。你愿意学佛法,他说那很笨!那个人去学音乐,你这学佛法的人就说:“那个人一点定力都没有!”学音乐的人,给耳朵找一个好听的东西,这叫纵耳朵的欲;去看电影的人,又给自己眼睛找一个欲。种种忆想分别故:种种的回忆、想像,又种种分别,因为这种的缘故。

欲令生诸善根:佛想令这一切种种欲、种种性、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的众生,生诸善根。这善根怎么生法?就要“作善”来生嘛!你作善,就生善根;作恶,就生恶根。什么是作善?你不做土匪,这就是作善;做土匪的人:“啊!不做土匪了!这我以后不去打劫人了!”这就是善了,你作善功德。善,就是帮助人,对人有好处,对人有利益,不是对自己有好处、对自己有利益。要对其他人有利益、利益其他的人,这叫善根。

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以这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种种的言辞、种种的说法;所做的佛事,从久远以来到现在,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月,都在作佛事,未曾在很短的时间停止过。

L3.明未来益物(分二)

M1.正明非灭唱灭以益未来 M2.释须唱灭意

今M1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说是,“所作佛事,未曾暂废”,所作的一切佛事,就是很短的时间也不停止,也不休息。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像前边我所说的,我由成佛以来到现在,这个时间是非常久远,又很大的。

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佛的寿命是没有生灭的,所以到现在有无量无边这么多那由他阿僧祇劫了。佛仍常住在常寂光净土,也不生,也不灭的。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你们这一些个好孩子!也就是这一些个大菩萨。要是说起我在以前行菩萨道的时候,所成的寿命,到现在还没有完;比我前边所说,我成佛以来那个数目更长、时间更加倍久。

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我现在说是要灭度了,可是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不是真的灭度,这是方便说法。怎么我要灭度了?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佛示现灭度,是用这种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一切的众生。

@@@@@@

M2.释须唱灭意(分二)

N1.不灭有损 N2.唱灭有益

今N1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所以者何:怎么我灭度,又说没有灭度?没有灭度,又说灭度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佛本来是不生不灭的。假设佛久住在这个世界上,不入涅槃,那么这没有德行的人──就是没有善根的人、也就是业障重的人,他就不想种善根了。为什么?他生出一种倚赖性,心想:“佛在这儿呢!我这个善根暂时先不种了!等慢慢的,我再种我这个善根!”他要等一等了,不想即刻就种善根了。

所以佛要示现灭度,人一看,没有所倚靠了,就要种善根了!这是很浅显的一个道理。

讲到这地方,想起我在东北的时候,皈依我的弟子有很多很多,我叫他们修行,他们也不修行。有的说要慢慢来,有的说现在没有时间,等我离开东北之后,有人给我来信说:“某某人以前不修行,现在很用功修行了!”因为师父不在,他才修行;如果师父在,他还不修行。

我到了香港之后,也有一些个皈依弟子,可是修行也是马马虎虎的。我离开香港,来到美国,这时候他们知道没有师父是很困难的,所以这个也写信希望我回去,那个也写信希望我回去,我谁也都不理!人就是这么样子,你天天若见着,他不觉得重要;你若见不着,他没有法子,就觉得重要了。

所以佛不久住于世,就是因为这德薄之人不种善根。佛在世长了,他认为:种善根?慢慢地再种也不晚!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因为人不种善根,不供养三宝,所以他就会贫穷、会下贱!就贪着财、色、名、食、睡这五欲。

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奇怪,越没有,他越贪;越有,他又要放下了。你看释迦牟尼佛,这财、色、名、食、睡都具足,然后他都放下了。那一些个穷人,财、色、名、食、睡都不具足;不具足,他就要贪。

这种的境界,具足和不具足,有、没有,这都是有一种业报的因缘;你若没有善根,也不做善事,你就不会得到好的果报。那要怎么样才能得到好的果报呢?你就要种善根、做善事,才能结这个善果,有好的果报。好像那一些个穷困的人,越穷他就越贪;那些有钱的人,他就没有那么大的贪心。因为他有,所以他就不贪;要是有钱的他还贪,那就是等于穷人一样。所以才说:

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

贤人不生气,生气是愚人;

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穷人。

善人,他不怨恨人;他若怨恨人,这就是恶人。圣贤的人很少生气,就有生气,也不是真生气,是一种随这个境界,现出这种的样子;生气的人是什么呢?就是愚人。富人,若真正富贵的人,他不欢喜占便宜;欢喜占便宜的,都是穷人;穷人,他才想占人家的便宜,他是利益自己的。没有善根,所以他就贫穷下贱,就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贪色、声、香、味、触这五欲的境界。

入于忆想妄见网中:他因为贪着五欲,所以就总有一些个忆想。好像无论什么事情或者什么贵重的东西,他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想要得到;已经得到了,他又怕失去。这种妄知妄见、这种忆想,也就好像网罗那么样子,把你真正智慧都给遮盖住了。

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这一切众生,善根没有,贫穷下贱,他贪着五欲;如果见佛常在这个世界上,不入涅槃,他们就生出一种骄慢,很放肆,很不守规矩了;恣,就是不守规矩、放肆。因为佛不入灭,他们天天能看见佛、时时能看见佛,就会生出一种厌烦懈怠的心来了。

好像你没有到佛教讲堂的时候,希望赶快去!赶快到佛教讲堂去学佛法!到这儿学了几个月,或者一年、半年,就跑了!“学佛法是这样子!没有什么意思!到外边去,总自由!这地方,天天要听经,起早贪黑的,太辛苦了!”没来的时候就欢喜来,来这儿学的时间一久,就生出一种厌怠了。厌,就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了;怠,就懒惰了。或者初到这儿,很勤力的、很精进的,睡也比人家睡得晚,起也比人起得早,听经一定来听,无论哪一堂课程,都是很精进的;时间一久,就生出一种懈怠来了。

不能生难遭之想:因为常常对着、常常在这儿学,不能生难得的想:“我是不容易遇着这佛法!你看现在在西方,从来就没有研究佛法的,我怎么这么幸运呢!我这么年轻,就遇着这真正的佛法到西方的国家来了,这真是太难得了!”甚至于也不吃饭、也不睡觉,一定要来学佛法。不单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这样子,时时刻刻、年年月月都是这样子,都是精进。“你说我要是死了,我怎么能学佛法呢?我现在没有死,只要命在,我一定要学佛法!”要生这种不容易遭遇的想。

你看!你的父亲、你的祖父、你的老祖父,往上数七代、八代以上,恐怕也都没人学过佛法。你祖宗都不懂佛法,你们现在居然就懂了、学佛法了,这就叫超祖拔宗!

不要学了佛法,又当耳边风,听过去就没有事了。好像“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我在讲《楞严经》的时候,就讲过;居然你们大家都不要了,给送回来!这样子,未免把光阴都空过了!所学的佛法,必须要每天温习一遍。我以前学佛法,晚上睡不着觉,我就想:“喔!《楞严经》上,那时候都讲的谁?讲有个月光童子,他修什么三摩地来着?喔!修这‘水光定’!他怎么样子啊?”就想一想。这过去学的想一想,今天新学的又想一想;这种虽然也是妄想,但是这种妄想是帮助法身慧命的,是往上走的,是“君子上达”的。你若想一想:“我以前吸这个Narijuana(安非他命),这个东西不错!我现在再把它拿起来吸一吸!”这就入了魔的境界,又退回去了!所以不要有这种的妄想。以前做过的事情不对的,现在一定要把它改了它;改了之后,就不要再做了,这才对呢!

你要对佛法生难遭难遇的想。尤其你们青年人,尤其是遇着一些个灾难的人,更应该发出一种恳切至诚的心,生一种难遭难遇的想。这不单你超祖拔玄,比你祖父都更有善根,你恐怕一百个大劫、一千个大劫、一万个大劫,也不容易遇着这佛法的。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这个时间算不过来;你要知道,我们做人以来,这个时间数也是算不过来的。我们做人,今生做人,来生做人,这和佛的做佛这种情形虽然不同,但是都大同小异的。虽然这么长的时间,你没遇着佛法;你们现在想一想,这个世界上,遇着佛法的人多?是遇不着佛法的人多?你们算一算!就是佛教的国家,也有信天主教的,也有信耶稣教的,也不一定完全都懂得佛法。是不是啊?你们想一想,有多少人懂佛法?在表面上好像是懂了,实际上,佛法的内容、道理,一点都不通;所以这佛法不容易遭遇的,要生出一种难遭难遇的这种想。

恭敬之心:又要恭敬三宝。因为佛若久住于世,众生就没有这种难遭难遇的想了,也没有恭敬心了。佛看见你们这一些个众生现在都不恭敬了,就说:“我入涅槃了!”

有的人听见做人和做佛一样,也这么长的时间,就生出一种欢喜心,说:“这也不错!我虽然没有做佛,我做人也可以做这么长;生生世世都做人,那我就不要成佛了,我就做人好了!吃一点好东西、穿一点好衣服、住个好房子、买个好车、再买个好飞机,或者再有多的钱,将来科学发明能到月宫去,我到那地方去旅行一下,这也不错的!”你这个主意虽然很聪明,可是没有把握,靠不住!

我虽然说你做这么长时间人,这是大约说的;其实这么长的时间里,你不单做人,一切的众生,也都做过。你到过天上,见过天主;到过地府,见过地主;你又到过人间,见过人主。各处都去过!甚至于月宫,你早就去过了;不过你去回来,又忘了!就好像你小时候做的什么事情,长大时,有很多就忘了;你昨天做的事情,今天也就忘了!是不是有这个感觉呀?甚至于十二点钟你所做的事情,到一点钟的时候就忘了。你看!是不是啊?今生的事情你都忘了,何况前生,你怎么会不忘呢?

那么佛呢?成佛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永远都是不变的。做人,随时都会变的,变猫、变狗;变小虫子,各处去爬;变鸽子,各处去飞!你若不相信,前几天报纸登过,居然就有那么多人愿意做猫、做狗、做老虎、做狮子、做鹰,做蛤蟆、老鼠,什么都有愿意做的!你看,他愿意去做这一些个畜生!“一切唯心造”;你心里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了。“那么我心里愿意成神,会不会成?”也会的!你愿意做什么都可以;你愿意,就会达到你的目的。因为有这种道理,所以我们愿意成佛,就会成佛的;你若不愿意成佛,那就不成佛。所以我们做人是很危险的,做佛是很平安的。你愿意危险,你就做危险的事情;你愿意平安,你就去做快乐平安的事情!

N2.唱灭有益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因为前边所说的道理,所以佛用方便法门为众生说法。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你们这一些个大比丘、阿罗汉等,你们应该知道!诸佛出世,是不容易遇见!百千万亿劫,都不一定遇见佛出世,这非常的难遭难遇的。

所以者何:是什么道理呢?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因为这一些个没有善根的、德行薄的人,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无量百千万亿那么多个大劫,或者有善根的,就会见着佛;或者没有善根,在这百千万亿劫这么长的时间,也见不着佛。你看!多困难!以此事故,我作是言:因为这种事情的缘故,我才作这样的说话。

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你们各位比丘!你要知道,如来是不容易得见的,不是小善根、薄德行的人所能见到的。不单是佛不容易见,我们人也不容易再做人。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回,佛在地上抓起来一把土,问弟子:“你们各位!现在你说我手上所拿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呢?”佛的弟子就说:“当然是大地土多嘛!佛手所拿的土是很少的,不能和大地的土来比。”释迦牟尼佛就说:“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我们知不知道啊!来做人的,有从天上来的、有从地狱来的、有的又从畜生道来、有的是从鬼道来。你不要以为做人是很容易的,做人也很不容易的!你得人身的,好像手上拿的土那么少,失人身的,有多少呢?就好像大地土那么多。失,就是把这个人身丢了;怎么会丢的呢?就因为你不会做人。

本来是个人,他尽作狗事;本来是个人,他尽作地狱的事;本来是个人,他尽作畜生事。所以就又“搬家”了,由人道就会搬到畜生道去,由畜生道又会搬到人道来,互相搬家;不过你自己搬到这个家,就把那个家忘了!有的人为什么他做人,就想做畜生!这就因为他是畜生的种子,有畜生的那种性。并且就拿人吃肉来讲,吃什么肉,你就有那个味道了,将来和它就去合成一个!所以做人也不容易的。

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所有这一切的众生等,闻佛所说的,说佛不容易遇着,他们就会生起难遭难遇的这种念头!就恋慕于佛,恋慕于法,恋慕于僧,所以见着佛也非常欢喜,见着佛法也非常欢喜,见着僧人更欢喜;好像人渴了喝水似的,仰望于佛。他生出一种恋慕,生出一种渴想,这无形中就会种善根了。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如来虽然不真的灭度,而方便说自己灭度了。其实,佛现在还是在灵山那儿说法呢!

K2.总结不虚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又者,你们各位善男子!不单我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过去一切诸佛,也都是这样说法。他们为教化众生,所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

@@@@@@

J2.喻说(分二)

K1.立喻 K2.法合 K1(分二)

L1.良医治子喻喻上三世益物 L2.治子实益喻喻上总结不虚  L1(分三)

M1.远行喻喻过去益物 M2.还来喻喻现在益物 M3.复去喻喻未来益物

今M1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佛为了说明这种道理,又举出一个譬喻,譬喻什么呢?譬喻有个最好的医生,他能善治诸病。糊涂人不能做医生,一定要很聪明的人,才能做医生;要不然,就会把人给治死,所以做医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个医生聪明有智慧,他明白怎样处理药方、知道用什么药可以治什么病,一切的病,他都可以治。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这个医生有很多小孩子。有多少呢?或者有十个儿子,或者有二十个儿子,乃至一百个儿子。“十”就表示十地菩萨。“二十”就表示声闻、缘觉这二乘。“百数”就表示十法界,也就表示十如是;这个十法界,变成百数了。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这个最好的医生,因为有特别的缘故、有特别的事,他到其他的国家去;或者给人治病、或者去旅行,所以远至余国。

M2.还来喻喻现在益物(分二)

N1.喻感应 N2.喻施化

今N1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

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这一些个小孩子还很年幼,都没有长大,因为家里有很多的药品,这些小孩子就把毒药当作糖水给吃了、喝了。喝下后就中毒了,毒药一发作,就闷乱,心里发狂了、发颠了,就在地上打滚;宛转,就是在地上滚来滚去的。

N2.喻施化(分二)

O1.喻现形 O2.喻说法

今O1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这时候,他们的父亲,也就是这位最好的医生,在其他国里办完事,回到家里。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这所有的小孩子都饮了毒了,或者毒得糊涂了;毒得什么也不知道了,这叫“失本心”。或者还有多少明白的。遥见其父,皆大欢喜:很远就看见父亲回来了,这小孩子就都很欢喜。

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欢迎父亲回来了,有的给父亲叩头,有的打问讯。说,唉!父亲您可平安回来了!我们都很幸运的,还能看见父亲!

这一些个没有失心的小孩子就说了,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我们太愚痴了,我们也不知道这毒药这么厉害!还以为是糖水,或者是什么苹果水、橘子水,或者可口可乐之类的──欢喜喝酒的,就以为这是酒;我们拿过来就喝,殊不知,竟然是毒药。请父亲给我们救疗,治一治这个病,好令我们活命长寿。

这个良医是谁呢?佛就譬如良医。这些小孩子是谁呢?就是一切众生。

在这个世界,佛未到我们这儿来,或者已经到这个世界来,又入涅槃到其他的世界去;这时候,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智慧,所以就乱吃东西。众生以食为天,所谓“食色性也”;小孩子一生出就会吃奶,什么也不懂,你给他东西,他就吃,又吃拳头,又吃手指头。总而言之,有什么吃什么,这是他本性;我们众生也都像小孩子欢喜吃,这一吃,就吃了毒药了。

什么叫毒药?旁门外道、那个邪道,讲的道理不彻底、不究竟,这都等于毒药一样。这个毒药他吃了,若知道是毒药,还有一点办法可以救的;就怕他吃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知道是毒药了!他以为这回可得到长生不老丹了,吃这个东西,这大约永远都不会死了!可生天堂了!到了天国乐园了!为什么他吃毒都不知道呢?就因为他迷得太深了,毒得太深了!这种毒入到骨髓里头去了,所以就要失心;失心,就是不明白真理了。不失的,有人给他一讲,他还可以懂,还可以明白真理了。

等这个最好的医生从他国回来了──这是佛出世了,这譬如佛在其他的世界教化众生完了之后,又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一看!这一些个众生都喝旁门外道的毒汁,被毒得太深了,不容易救治了。但是这一些个众生之中,还算聪明的,见着佛就很欢喜,向佛叩头顶礼、问讯,就说:“我们这一些个众生太愚痴了!请佛慈悲,给我们一点药,救疗我们,把这个毒给解除去,令我们寿命再延长,不会毒死!”所以佛看众生这么样可怜,就用种种药来解除众生的毒。有欢喜服的,病就好了,这邪知邪见就没有了;有的不欢喜吃这个药,毒就不能解──不相信佛法的人,就等于不服这位最好的医生给的药一样。

现在讲的是良医,良医就是譬如佛。我们再讲庸医,庸医就是杀人的,良医是救人的。什么是庸医呢?就是这一些个旁门外道,佛教不是佛教,道教不是道教,儒教不是儒教,婆罗门不是婆罗门;这些个九十六种外道,这都譬喻庸医。

我再讲“庸医”的一个公案,大家听一听!

有一次,阎罗王吃东西吃得太多了,就生出来一种跑肚的毛病;跑肚,就是到厕所去,左一次,右一次,大便很多次的。阎罗王受不了,叫这个小鬼,说:“小鬼!你快快去给我请个医生来!”那小鬼说:“啊!我不知道哪个医生好啊?你要告诉我请哪一位医生啊!”阎罗王说:“你到医生的门口,看一看,哪一个医生的门口鬼最少,你就请那个医生来!鬼最少的那个医生,当然就是好的,所以冤鬼才少!”这小鬼说:“这我知道了!”他就到街上去请医生。所有医生的诊所,他都到遍了,每一个诊所的门口,都有一千八百的鬼,不是三千、就是五千,再不就是三百、五百。后来到一个医务所门口,一看,喔!这个最少!只有两个鬼在那地方哭,说这个医生用毒药把他们害死了。这小鬼说:“啊!这个医生是最好的!把他请去给阎罗王治病去!”请来了,阎罗王说:

“医生!你看看我是什么病?”

“不用看什么病,吃点药就好了!”他说。

“你不看,怎么就给药吃呢?”阎罗王说。

“我就是这么样个法门嘛!你试试看,绝对没有错的!”

“你做医生做了好久啦?”阎罗王说。

“我今天才开张,头一天做医生!”这个医生说。

“喔!你──”

阎罗王就问这小鬼说:“他门口有没有怨鬼呀?”

小鬼说:“他门口只有两个。”

阎罗王说:“哦!你头一天做医生,就有两个怨鬼被你给治死了;你要是做久了,还得了!好了!现在你不用回去了!我这个病,你给我治好了再回去;治不好,就留在这儿!”就把这个医生给扣留起来,这个医生也变成鬼了!这个医生有两个治死的鬼,连他自己,就变成三个鬼。可见做医生也不容易的!

O2.喻说法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这位良医见着自己这一班小孩子都中毒了。苦恼如是:所以就非常的苦恼,发狂了这个样子。依诸经方,求好药草:于是依照药书上,药性这种诸经的方法,找一点最好的、可以解毒的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这个药草的颜色非常好,味也不苦,也很美味、很甜的;看着也好看,滋味又甜,所以说色香美味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就是把药材捣碎了,又用筛子筛一筛,然后给这一班小孩子,令他们吃这种药。这是表示用种种的法,来教化这二乘的人,令他们都由阿含,经过方等、般若。在般若的时候,这就等于“捣筛和合”。

而作是言:就说这种的话了。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这是最好的一种药,看着好看,味道又香、非常甜,这个药非常好!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你们这些小孩子,快一点把这个药吃下去;你把这药吃了之后,病就好啦!你这一切的痛苦就都解除了,没有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他这一班小孩子里边,还没有发狂,还清醒的人,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见到这种良药,色也好、味道也好,即刻就把这个药吃了。这个“筛簸”之后──在般若之后,就到了法华的时候;法华的妙法,这叫良药。病尽除愈:这个病完全都好了,什么病也没有了!这表示把见惑、思惑、无明惑都破了;破了之后,就开悟了,什么病都好了。

@@@@@@

M3.复去喻喻未来益物(分四)

N1.超喻不灭有损 N2.喻方便唱灭 N3.喻唱灭有益 N4.追喻本实不灭

今N1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还有其他中毒中得深的、已经发了神经的这一类的小孩子,见到父亲回来了,虽然也很欢喜问讯他的父亲,也想要求父亲给他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可是父亲──这位良医,给他的药,他不肯吃。这也就表示佛给他说《法华经》,他不肯信受奉行。

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毒气深入,失本心故:因为他毒气入得太深的缘故,把他本来清醒的心都失去了!都糊涂了!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对这种颜色又好、滋味又香的良药,他说:“这个药不好,吃了更糊涂了!”所以他就不相信这个妙法。佛也就像这位良医似的,给众生说法,用最妙的法来教化众生;众生若不相信,佛也没有办法一定使他相信的。

N2.喻方便唱灭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父作是念:这父亲就作这样的想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这些中毒的小孩子太可怜了!因为中毒中得太深了,所以心里就有一种颠倒,都不清楚了。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虽然他们见到我回来很欢喜,求我来给他们治病,可是我给他们选择这么好的药品,他们却不愿意服这种药。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我现在应该设出来一个方便法门,使令这一班中毒太深的小孩子,愿意服下我给他们所预备的药。

即作是言:所以他就这样讲了,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你们应该知道,我现在年纪已经衰老了。衰,就是没有力量了、衰败了;年纪老的人,这叫衰老。我死的时候很快就到了。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现在我给你们预备最好的药品,留在这个地方,你们这一班中毒的小孩子,可以去拿来吃。你不要忧愁病不会完全好,只要你服下我这个药,你的病就会好的!

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对小孩子作这种的教诲之后,又到其他的国家去了。然后故意派遣一个人,回来告诉这些小孩子说,你们的父亲现在已经死啰!所以佛示现入涅槃,也就是这样子。

佛预备这一切的法,都是良药;因为看众生中的毒太深,不肯相信佛法,所以就设方便法门,说是佛入涅槃了。实际上,在佛的境界上,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因为众生,所以就设出这么一个方法来,说是入涅槃。

N3.喻唱灭有益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在这时候,这中毒的小孩子,听见父亲在其他的国家丧亡了。虽然他们把本心已经失去了,但是他还懂得父亲已经死了,所以心里非常的忧恼。而作是念:于是作出这么一种的想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假使父亲在世,他会慈悲愍念我们,很疼爱我们的,对我们非常好;他能救护我们,令我们没有病。今者舍我,远丧他国:现在父亲舍弃我们,在很远的其他国家死亡!自惟孤露,无复恃怙:自己想着,现在我们又孤独、又没有人来救护了!再也没有人来作我们的依靠了!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心里就很悲伤、很感叹的。因为有这种悲伤、有这种感叹,心就醒悟了!醒悟什么呢?才知道这个药是父亲在生的时候留下的,可以治病。这个颜色也好、味也很香。

即取服之,毒病皆愈:于是乎就把这个药拿来吃了,所中毒的病就都痊愈了、都好了;这就表示不信外道法,而信佛法了!一信佛法,这个毒病──这邪知邪见,就没有了,这叫病愈了。

N4.追喻本实不灭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个父亲本来没死,听见儿子们的病统统都好了,于是就从其他的国家回来了。令所有这班中毒的小孩子,又都看见他的父亲了。

L2.治子实益喻喻上总结不虚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诸善男子:佛就叫一声,各位善男子,就是这一些个大菩萨,于意云何:你们意思里怎么样啊?你想一想。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或者会有这个人,他这样说:“这个良医尽打妄语、尽说假话,他有打妄语的罪吗?”会不会有人这么样讲呢?不也!世尊:请问佛的这一位菩萨就答覆佛说:“不会的!世尊!”

K2.法合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佛言:释迦牟尼佛说,我亦如是:我所说的法,也就是这样子。首先说《阿含经》、然后说《方等经》、《般若经》,最后说《法华经》、《涅槃经》,也就是像这位良医的情况是一样的。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我自成佛到现在,已有没有数量、没有边际,百千万亿那么多那由他阿僧祇劫了!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为了想要教化众生的缘故,用方便说法,“为实施权”这个道理,所以才对众生说:“哦!我要灭度了!”好像那位良医到其他的国家,说他已经死了,是一样的道理。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也不会有人这样说:“哦!佛是打妄语呀!佛也尽说虚假的话!”没有人能说我有这种虚妄的过错!

H2.重颂(分二)

I1.颂正显远 I2.颂三世益物

今I1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尔时:在这时候,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释迦牟尼佛愿意把前边长行的道理,用偈颂再重说这个道理。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释迦牟尼佛说,自从我证得佛果以来,很长很长的时间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所经过的这一切的劫数,已经有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这么多的大劫了。

@@@@@@

I2.颂三世益物(分二)

J1.颂法说 J2.颂喻说 J1(分二)

K1.颂正明三世益物 K2.颂总结不虚 K1(分三)

L1.颂过去 L2.颂现在 L3.颂未来

今L1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我常常在世界各国来说法教化众生。所有无数亿这么多的众生,我教化令他们成就佛道,所以前边才有〈从地涌出品〉,这么多的大菩萨。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从我最初成佛到现在,有无量无边这么多那由他阿僧祇劫,我都是因为想要教化众生的缘故,也就好像这位医生到其他的国家,之后又派遣一个人回来告诉他这些孩子,说他已经死了。为什么?就叫这一些小孩子没有一种依赖心,肯吃他所预备的良药了。佛就用个方便法门,说佛要入涅槃了!你们大家有什么问题赶快问!有什么不明白的赶快说!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实实在在的,佛没有灭度、没有入涅槃,仍然常常地在这个地方来说法教化众生!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我常常都住在这娑婆世界的灵鹫山上,以种种神通的力量,令一切的颠倒众生──虽然我就在他旁边,因为众生颠倒,他也看不见我;就是我没有灭度,他们也看不见。

L2.颂现在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因为这些颠倒众生,被无明来迷住了,虽然近我,也看不见,就看见我是入灭了。众生见到我灭度,大家要供养我的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这个时候,他们统统都生起一种怀念、爱恋而仰慕的心,生出一种渴仰,想要见佛了!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众生既然生出一种信服的心来了,他们心也直了,意念也都柔软,不那么刚强了!现在他们也就都想要见佛了!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他们就一心想:“现在佛入涅槃了,我们现在若再见着佛可好了!”他们就生一种稀有的心、难遭难遇的心,甚至于把自己的生命作布施也都不吝惜了!为求佛法,布施生命,他们也都愿意。出家人在求佛道、受戒的时候,在头上燃香疤,这都是一种不惜身命的表现。你若惜生命:“啊!这很痛的!”就舍不得烧了!不惜身命,愿意烧身供佛。

佛为什么灭度却又说没有灭度呢?这种道理,是为开悟的人说的;没有开悟的人,就以为佛灭度了。你要是开悟,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就和佛常常在一起、都在佛的身边,所以这叫“常见于佛”。你若没有得到这种的境界,佛虽然就在你的身边,你也看不见佛。所以佛为什么说没有灭度?就是他能和这些证得五眼的人常常相见的。要是一般没有五眼的人,就不能相见;所以以为佛是灭度,实际佛也没有灭度。

一切众生不惜身命来求佛法,这时候就有一种感应道交,因为众生的心真诚了。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所以在这个时候,我释迦牟尼佛和一切的大比丘僧、比丘尼等等,一同出现于灵鹫山这个灵山法会。天台智者大师念诵《法华经》,入到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他证得一旋陀罗尼;由这一点证明,现在释迦牟尼佛仍然还在灵鹫山说法教化众生呢!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有的时候,我就对众生来说:“我常常在这个灵鹫山,为众生说法,并没有入灭;因为方便权巧这种方法的缘故,所以有时示现灭度、有时示现不灭度。”这非灭是灭,所以就“灭而不灭、生而未生”。

L3.颂未来(分二)

M1.颂方便唱灭兼颂须唱灭意 M2.颂本实不灭兼广释不见得见之由

今M1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那么在其他国土中,有这一切的众生,他们若生一种恭敬心而欢喜见佛的心。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我在他们之中,给他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你们各位没有听说过这种的道理,所以你们就认为佛灭度了。其实,我没有灭度,也没有不灭度;佛不生不灭,又焉有生、有灭呢?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我看见这所有的众生,都埋没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里边了;苦恼,就是在这财、色、名、食、睡里边贪恋。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为他们都贪着到五欲上了,所以我也就不现佛身为他们说法,令这一切的众生,生出一种好像好饥渴似的、好仰慕的这种心。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因为他们心里生出一种恋慕的心,所以我就出现为众生来讲说佛法。

M2.颂本实不灭兼广释不见得见之由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华果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华 散佛及大众

神通力如是:为什么有的众生可以见到佛的,有的见不到佛?为什么佛灭度了,又说没有灭度?没有灭度,又说灭度了?什么原因呢?这都是佛的神通力所变现的;所以才说“生而未生、灭而未灭”。众生有可以见到佛的、有见不到佛的。与佛有缘的众生就随时可以见佛,与佛没有缘的众生就见不着佛。那么说我若与佛没有缘,我见不着佛,那怎么办呢?你就要种善根、结佛缘、供养三宝啊!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你在三宝面前修供养,修的时间久了,你自然就有佛缘了嘛!你如果不种善根,始终都不会有佛缘的。

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因为神通力是这样,所以释迦牟尼佛于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时间,常常住在灵鹫山上为众生说法,或者到其他的世界,其他的国土里边。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那么众生看见有这一切的“水、火、风”三灾和八难这种劫,由众生瞋恨火而发生的灾劫,在发生大火的时候,我此土安隐:我这个灵鹫山,和其他我所住的地方,都安稳,不会被这三灾所害。

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我所住的地方,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常常都充满,有很好的花园子、很好的树林子,和一切的堂、阁,用种种七宝来庄严这个宝妙楼阁。宝树多华果:宝树,就是那个菩提树王。善因为华、善果为果;你种很多善因,这就是“多华”;你得很多善果,这就是“多果”。众生所游乐:外边的一切众生,是众生;你自性里边、心里边,一念生,是一个众生生;一念灭,是一个众生灭,念念都是众生。所以众生有自性的众生,有外边的众生;自性的众生和外边的众生,互为众生,要不怎么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呢?也就是这个道理。所游乐,在这个庄严的道场里边游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这一切三界的诸天,来击天鼓,天鼓鸣空,常常地在这儿给佛作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常常在天上雨下最适意的这种花、最欢悦的这种花;你一看这种花,心里就欢喜得不得了。把这个花散在佛和大众上,来供养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佛又说,我这个常寂光净土,永远都不会毁坏的,而众生被自己这种烦恼之见给烧尽了。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所以又忧愁、又恐怖,充满种种的苦恼。为什么?就因为有这个恶见,有这个众生见。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这一切有罪的众生,以他们这种恶业的因缘,就是超过无量无数无边这么多的阿僧祇劫,也听不见佛的名号,或者法的名相,或者僧的名字。这个世界上,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没有人知道佛法;没有人见着佛,也没有人听见佛的名号。好像须达多长者,一听见佛的名号,就毛孔悚然,因为从来就没有闻见这“三宝”的名字。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所有这有修功德的人,种善根的人,用柔和心直,没有委曲心,他们就能见着我的身,在这儿来给众生说法。那一些个有罪的众生,不但见不着佛,连佛像都看不见;你能看见佛像,这是你的罪业减轻了。总之,你要有功德,才能见着佛,才能见着法,才能见着僧。

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或者有的时候,为这一切的众生,说佛的寿命是最长的,有无量无边这么长。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为很久很久也见不着佛的众生,就说佛是最不容易遇着的;为他说这种法。

K2.颂总结不虚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有善根的、常常见佛的人,我就说佛的寿命长。那么常常不见佛的人,我就给他说佛不容易遇着,难遭难遇!我智慧的力量是这样子;这个智慧的光明,能照到无量的世界,使无量的众生发无量的菩提心。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这个寿命,有无量那么多的大劫。怎么样得来的呢?因为久修放生的这个善业所得来的,所以才能寿命长。你若想你的寿命长,你就要放生;能多放生,你这寿命就长了。

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你们这一般的有智慧的人,不要对我所说的话,生出一种疑惑心来。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你应当要把你这种怀疑的心断了,令它永远永远都没有了!对佛法不要生疑心!佛所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假的!

@@@@@@

J2.颂喻说(分二)

K1.颂立喻 K2.颂法合

今K1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好像那位良医,对于药书、药性,他都非常的熟悉;他知道寒的药治什么病、热的药治什么病,温的药治什么病,平常的药治什么病,“寒、热、温、平”这一切的药性,他都明白。

所以你不要生怀疑!他因为想要给这一些个发狂中了毒的小孩子治病的缘故。

实在而言死:他本来没有死,故意说自己死了;所以这些小孩子一看爸爸已经死了,就想吃这个药啦!好像佛所说的佛法,要是佛在世,你以为不要紧!反正佛现在还在这儿!就不着急学佛法。现在佛入涅槃了,你见不着佛了;才想要研究佛法,才想听经了。无能说虚妄:没有人可以说,这位医生用这种方便法门来给他儿子治病,这是虚妄的、这是有罪了。

K2.颂法合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着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释迦牟尼佛说,我告诉你,我是世间之父!所以要救度这世间上一切苦患的众生──就好像这一些个众生都中了毒似的,中什么毒呢?中旁门外道这一些个毒。

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因为凡夫都有颠倒想,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又说对,白的他说是黑的,黑的他又说是白的。你看!晚间本来也是像白天那么光明,他就说暗了;白天像晚间那么黑暗,他又说白天是光的。其实,在自性上,白天和晚间都是一样有大光明藏,都一样是光的。你自性若黑暗,就是光明,你也觉得黑暗;你自性要是光明,黑暗也变成了光明。所以众生颠倒就这样子!本来我实实在在的,也没有入涅槃和不入涅槃这一些个道理;但是因为众生颠倒,我就说入涅槃了。

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佛又说,我为什么说入涅槃呢?因为众生若天天见着我,就会生出一种骄傲、纵恣的心。纵恣,就是不守规矩,不依照佛法来修行。就很放逸、很不守规矩的,着到五欲上──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里边去。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我知道这一切众生心之所念,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性,如来悉知悉见。”所以我常常知道众生的思想,他想什么我都知道,知道他或者修行和不修行。

我告诉你们,我这一些皈依弟子,你们谁修行、不修行,我都知道;你们谁守规矩、不守规矩,我也知道。那守规矩的人,就天天来听经;不守规矩的人,就天天往外跑。这暑假班也是这样子,守规矩的,无论哪一个课程,都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上这个课,他做那个事。你们必须要认真学习佛法,不要马马虎虎的;我讲经费这么多的气力,你不要以为很容易的。讲经也是很费气力的!

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这个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佛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众生身得度者,佛就随类应现,变种种的众生,去度他们,为他们说种种的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我常常这么样想。想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能得到无上的智慧,很快成就佛的法身呢?

更新于:2023-04-28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