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

2023-04-04 自我

一、观行。

观察生命是一种什么状况,是一种什么样的组合。

觉察,不同于反省。反省是带着社会标准来评判;觉察,是如其所是的观察,发现运作的模式,没有任何分别、比较,如镜子映照。

觉察包括觉察者与被觉察者。

重点在于觉察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觉察自己单一的反应模式所形成的心理铠甲,是目前的功课。

真心世界――真妄的世界――名色――根尘触――五蕴――十八界。

目前,只是观这个妄――能、所。

如第三者,观察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

即是用证自证分反观觉照,把意识一分为二,一个在抽身出来观照,另一个在参与生活中个体与外界的互动。我看我自己在讲话。

觉察不离所观察的对象,故皆是觉察。

觉察之心,看、观察,冷眼旁观;

被觉察之心,投入、反应,饱有热情。

只有两者同步走,两者同时,才是中道。单有觉察之心,久了会枯寂;单有投入之心,久了会迷失。

如是一冷一热,觉察一切,结果是随缘自在。

立足点是在如来藏上观,此能观之心,是个很好的工具。

觉察每一个瞬间,觉察带来主动权。

以如来藏为立场,能观察的心观察一切,投入之心由此从固化的模式解脱出来,灵动起来。

因为觉察,可以看清自己的反应模式,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抽离出来,不认同五取蕴――对于色受想行识的认同,体会生命本身,仅仅如此。

证悟最重要的是把觉察之心否定掉。

如果对我们的行为模式有觉察,可以带来更多选择,也可以带来平等、体谅与理解。新的选择,可以带来冒险,要敢于冒险。

觉察――选择――自由――责任――觉察

模式:融合、内摄,不是自己的,固化其中,失去灵动。

大家都在睁着眼睛梦游,佛教解决的是无意识行为。

觉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

一般的觉察,是有立场的。这里的觉察,是无立场的。

要有勇气,因为模式是安全的,但选择会带来自由。

僵死在自己的模式中,有很多无奈;但有了觉察,会有更多的选择。

觉察的深入,会带来细腻如放慢了的时钟。

觉察的深入,一定会带来定力的加深,是动中的定力。

二、觉察的几个层面

内界:皮肤以内的部分包括感受――身体;

中界:内外接触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情绪、感受、想法、判断)――心;

外界:眼。。身所接触的部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尘境

中界辗转生起。

绝大多数人都被囚禁在中界中。

如同七种模式没有好坏,坏就坏在被模式囚禁其中;中界也没有好坏,坏就坏在被中界囚禁了。

三、觉察游戏

1、两两一组,每人五分钟。

2、一人描述自己当下念头的注意力的集中点;另一人记录其在内界、中界还是外界

3、分享记录与觉察过程中的感受。

觉察自己的模式。

觉察会延长时间。

身念住:把念头随意放在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或呼吸上,每天10分钟,是很好的练习。

中界不在当下,所有的情绪、判断都是颠倒梦想。当有能力安住身界,就会止息中界,才可能成为生命的主人。

如是觉察,一方面能觉察到自己的生命模式,另一方面能操控生命模式。

特别是喜欢做脑力激荡的人,应多和儿子在一起――身体,把注意力内摄在身体当中,心会越来越平静。

有了觉察,就会与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了距离,就会有了选择的自由,因为是自主选择,就会带来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由此,而带来更大的觉察。

失控的人生,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别人。

深究每一个瞬间,觉察带来主动权。

更新于:2023-04-04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