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2023-02-27 慧明法师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处,都离他不开。因一切唯心故。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学人往往随便看过,未加审思。须知此三字中,每一个字,都有他的过程与差别。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要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于佛法,是不信的。以后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疑信。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故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持。此仍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灭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於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还是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信师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著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自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日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照上述信字过程看来,分析似乎嫌多。其实非将此等差别,分析清楚,不能发生真信。如何能真?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紧最直截的工夫。然去妄又谈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从语言上下手。信字从人从言,即示人以下手方法。大家必以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实之信,与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须知佛法不离世法,言从心生,人以信立。慧明以前要大家守心口如一的戒,其用意即在此。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佛要比丘自陈过失,即征信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信字的基础。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者商店,他们的货物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历久不衰。别家的货比较便直,人反不相信。此何以故?因为一则是真一言堂,货真价实;一则喊价齐天,还价齐地,有欺妄故。即此一点,已可证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见信字的好处。世法上说:民无情不立。佛法上说:信为功德母。足见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希望诸同学,时时审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开河,轻诺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何能谈得上学佛。

复次愿字。凡作一事,必先有愿,无愿绝对不成,所以名日愿力。因要有一种愿望,才能发生一种力量;有力量,才能向前推进。故信心已具,即当立愿。但愿有小愿、空愿、真愿、大愿之分:

云何为小愿?初学佛者,多半只求自利,其愿力小。小愿略说三种:一者,求现世荣乐。即求名利福寿,乃至妻财子禄等。二者,求来世福报。即求来世生人生天,得大富贵,享受快乐。三者,为求自了,著于涅槃。殊不知名利恭敬,妻财子禄,皆吾人往劫有漏善因所致,本不待求,即求得矣。而人生如梦,转眼皆空,生人生天,富贵快乐,总在轮回之中,难逃生老病死之苦。故六祖日: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凡此皆是小愿。而妄求涅槃者,只图自了,不知如来应世,为的是救世度生,苟只知自了,而不知利他,是执顽空,亦是小愿。

云何为空愿?空愿如空头支票,不能兑现。即学佛人虽具信心,而业识之障蔽仍深。偶尔激於情感,一时兴奋,轻立誓愿,心口仍不相应。一愿出口,转身便忘。或但逞口说,借博虚名。如此立愿,不但易堕妄语,且增违背誓愿之大罪。

云何为具愿?即真实不虚之愿。无论愿之大小,均出至诚,详加审思,愿心一发,存心动念,不敢随便,任凭景况如何,始终如一,绝不违背。譬如发愿对同参互相亲爱,便隐恶扬善,遇事恒顺。发愿不动嗔恨,便事事和蔼,烦恼不生,渐渐做到冤亲平等。但其愿真而不大,虽有受用,仍非究竟。

云何为大愿?学佛到了因缘成熟,得遇善知识,彻底明了佛法真义,深知佛恩难报,发至诚不二之心,立利他无我、宏法利生、众生不尽我誓不尽之大愿。至於为法捐躯,倾财尽命,犹属其次。此所谓宏誓大愿。

大家当知愿心即是因心,有因心才有果觉。因大果大,因真果真,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不但学佛要立愿心,才能由因生果,即一种政策主张,或一种技术创造,亦必先具真确的见解。具了真确的见解,还须具有坚定的愿望,艰险不避,百折不回,然後才可达到目的。若胸无定见,固不能成功,而愿力不坚,必至精神涣散,还是失败。这种事例很多,不必细举。学佛人在自利方面,为明心见性;在利他方面,为济世度生。济世度生,固是难事,而明心见性,亦非近功,所以更非立真实的大愿不可。吾人发愿,与发誓同,故名誓愿。凡违背者,必受严重谴报。

复次行字。学佛人开始就要行,所谓依法奉行。但行是根於愿来的。真实心愿已发,即当照愿实行。若有愿无行,或行之不力,即同口说王膳,不得一饱。所以无论愿之大小,或自修,或利他,必须难行要行,难忍要忍,粉身碎骨,在所不计,行不达愿,终不移改。但行字范围甚广,简单说,就是要行菩萨道。菩萨道即是六度万行。然万行不离六度,依佛说:以布施度悭贪,以持戒度毁犯,以忍辱度嗔恨,以精进度懈怠,以禅定度散乱,以般若度愚痴。此六度均含有度己度人,同登彼岸之意,亦即行字之义。然则度人度己,二者何先?须知人我一体,自他两利,何有後先。盖度人即是度己,度己正为度人。大乘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故只知利他。惟其只知利他,结果众生未尽,而自己先度。小乘菩萨,著於我相人相,只知自利。惟其只知自利,故我执难破,结果不易自度。即此可知,自利不利,尚在此岸;利他无我,才是彼岸。

总之信愿行三字,皆由心爱,大家现学心地法门,更当时时在心上用功。故六祖教人,一则曰:此须心行。再则日: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曰: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望大家依心起信,依心立愿,依心力行。心是真如,真如是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之义,念念能依如是之心,则成真信、真愿、真行。心本无量,体大无外,处处能依如是之心,则成大信、大愿、大行。既真且大,自然心佛同体,感应道交。

慧明所说的话,都很粗俗。但话虽粗俗,亦不无理由。禅宗古德,谁不懂教?谁不是以粗俗的话来开示学人?其所以如此者,乃恐学人离开自心自性,专在经教文字相上枉用功夫,徒增理障故。

2024-02-04 21:54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修行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达真堪布:深信因果 次第修学 达真堪布:深信因果 次第修学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达真堪布: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 达真堪布: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

这些平日生活中的观想,都是修行的诀窍! 这些平日生活中的观想,都是修行的诀窍!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印光大师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印光大师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依修行而得成就 海云继梦:依修行而得成就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达真堪布:这四种贪执 会毁了你的修行! 达真堪布:这四种贪执 会毁了你的修行!

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 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

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修行呢 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修行呢

大宝法王: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大宝法王: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修行勿怀胜负心 修行勿怀胜负心

大安法师:略述净宗信愿行3 大安法师:略述净宗信愿行3

修行人的四大毒蛇 修行人的四大毒蛇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修行中出现的感应 修行中出现的感应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海涛法师: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海涛法师: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宣化上人的100条珍贵修行开示 宣化上人的100条珍贵修行开示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场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场

为什么小庙越多,修行人越少?(宣化上人) 为什么小庙越多,修行人越少?(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宣化上人: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助道因缘:正知正见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助道因缘:正知正见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 佛法是从因果中去解决一切的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 佛法是从因果中去解决一切的

杨笑天: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 杨笑天: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

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 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

达真堪布:不要执着修行时出现的境 达真堪布:不要执着修行时出现的境

净土法门法语:怨亲平等,这是修行功夫 净土法门法语:怨亲平等,这是修行功夫

净土法门法语: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因为放不下 净土法门法语: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因为放不下

净土法门法语:众生病根,修行难,难在此地! 净土法门法语:众生病根,修行难,难在此地!

阿姜帖:正道修行 阿姜帖:正道修行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人,怎样检验自己的修行功夫?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人,怎样检验自己的修行功夫?

五毒减少,才是修行中成功的征兆 五毒减少,才是修行中成功的征兆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开示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开示

珍贵甘露 - 至尊阿秋喇嘛针对修行误区的重要开示 珍贵甘露 - 至尊阿秋喇嘛针对修行误区的重要开示

第十一卷 第四章 论修行方法 第十一卷 第四章 论修行方法

普巴扎西仁波切:清晨,是修行的绝佳时间!加持力最大! 普巴扎西仁波切:清晨,是修行的绝佳时间!加持力最大!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认真修行,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冤亲债主不障碍你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认真修行,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冤亲债主不障碍你

圣空法师:修行以生灭心为因 那么永远修不出去 圣空法师:修行以生灭心为因 那么永远修不出去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这才是修行人最好的供养! 这才是修行人最好的供养!

心道法师:从「心」的修行开始 心道法师:从「心」的修行开始

本源法师:修行是管好自己 不要看别人过错 本源法师:修行是管好自己 不要看别人过错

达真堪布:烧香拜佛未必是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烧香拜佛未必是学佛修行

界文法师:修行者的闲静,需要内在的放下与通达 界文法师:修行者的闲静,需要内在的放下与通达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净土法门法语:愈是精进修行的人找麻烦的就越多,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愈是精进修行的人找麻烦的就越多,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家庭主妇如何修行呢? 净土法门法语:家庭主妇如何修行呢?

;大安法师: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大安法师: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能弘法师:正道光辉 修行一 能弘法师:正道光辉 修行一

在家人事物牵绊多,怎样修行最高效? 在家人事物牵绊多,怎样修行最高效?

慧广法师:为什么修行要远离恶友?恶友是指生了病的孩子吗? 慧广法师:为什么修行要远离恶友?恶友是指生了病的孩子吗?

呼吸是我们无比名贵的修行伴侣 呼吸是我们无比名贵的修行伴侣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果煜法师:修行是从“修不可”开始的 果煜法师:修行是从“修不可”开始的

帮你明辨修行的境界:三明、五眼、六神通 帮你明辨修行的境界:三明、五眼、六神通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