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十八答

2022-12-23 灯影-灯下黑

[第十八答:]

再度来函局部:

【【3.《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末):“论: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

述曰:下文有二,初明二障伏断位次,后释妨难。初中先明烦恼障,以体性粗,三乘共断易可见故。分别种子不论二乘,说菩萨者,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以见道位体性稍宽,乃至相见道位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今简于相,唯真见道。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故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

谨答:如是论文所说,与余说无异, 大德却不解义。谓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体性粗故,断抑不断,易可得见,故说烦恼障相应之见道所断异生性种子,为三乘见道所共断者;是故声闻初果所断之烦恼障中见道所断异生性种,菩萨于佛菩提道之真见道时亦已同时断尽之,是故说为“分别所断、三乘共断、易可得见。”然而所知障中之见道所断异生性分别种子(分别相应之种子者谓意识贪瞋分别所生之异生性种子也),则不与二乘共论,其体性深细宽广,极难断尽,唯有亲证法界实相心体之阿赖耶识时,方能初断少分,而犹未能尽之,非诸二乘圣人所能断其少分者;是故要待真见道位后之相见道位中,多劫进修相见道诸法之后,“于极喜地见道初断”,此时方能断尽;是故成论中说“以见道位体性稍宽,乃至相见道位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意在此也!

然而初见道时之真见道位,非不断之,唯是初断少分而未能尽,是故成论云:“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故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此谓真见道位明心之时,唯得根本智无间惑灭智,此无间惑灭之智,乃说初明心时之多刹那间所起无间灭惑之智,此智粗浅,唯能断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而不能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然而此无间惑灭之智,虽然只是根本智,虽然其智粗浅,唯断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极少分异生性,而此极少分异生性却不是相见道位所能灭除者,必须是触证阿赖耶识心体之多刹那无间之际所得根本智方能灭除者;然后要依此无间惑灭智为基础,方能进修相见道位诸法故。此位由多刹那间证得无间惑灭智故,初断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而未能断尽,要在后后时之相见道满足时,方能断尽。成论之意如是极明,详细思之,当可知也!然若未曾如实了知真见道与相见道之同异者--未曾发起初分道种智者,则往往误会, 大德于此不可不知也!

由是故说: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子,于断除我见之时立时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子,于前真见道时唯断少分,要依其后之相见道加行功德,方能在始入初地心时断尽;初地入地心位,函盖真见道之明心七住位及相见道等23心故。如是辨正已讫,惟愿 大德于此辨正过程中,能得深入二道法义,多所进益,以求大乘佛菩提之见道。

由此可知:彼等如是说者,完全悖逆 佛说,非是正理之说,乃是自意妄想之说也!彼等若闻余于此书中再度破斥其谬说,必将再生瞋恚;因瞋恚故,必将再度私下作诸破坏我法之种种身口意行,如前对我正觉同修会所作种种破坏、抵制、诽谤、否定之行为。如是作已,随即成就三恶道业种,名为“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未除尽者”。由彼等诸人现前可见之事例中,可证余所言者皆是事实: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于彼等亲证第八识阿赖耶心体之后,尚且不能顿除,何况能除俱生异生性种?故说唯能除尽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

由是故说: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宽广深细而难断,必须悟后23心之无数劫进修已,方能断尽;非如烦恼障中见道所断分别生异生种之狭窄易断、之见道顿断也。是故一切佛弟子,于学佛过程中,于所未曾闻之深妙法,莫随意加以诽谤;于真善知识,莫因所求不遂故,便随意诽谤及抵制破坏其法,否则将使自己出言诽谤当时成就严重破戒罪行,将使自己出言诽谤当时顿失声闻戒与菩萨戒之戒体,舍寿后非唯是堕落饿鬼畜生而已,此是地狱罪故;舍寿后之无量世中,十八地狱皆须一一亲历,其中长劫尤重纯苦,种种长劫纯不可爱受,皆须自己长劫无数劫承担,无人可以替汝也! 由此可知: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所生异生性种极为宽广深细,非至初地之入地心前,万勿自认为已经断尽也!至于无余涅槃位中之第八识心体自心种子流注者,须要极多篇幅方能说之,此书已达四百余页,且暂略而不表,待后时宣说成唯识论或瑜伽论时,有缘另说。

复次,上来所说者,唯是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未含修道所断之异生性种也!当知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虽然易断,然而修道所断之俱生异生性种仍未断除,要待后时进入修道位中,断除贪等烦恼时,乃至五下分结悉断时,方得断尽,未入三果不退位时,悉未断尽也。是故,若人见道之后,不论其见道为断烦恼障之解脱道见道,抑为断所知障之佛菩提道之见道,见道后皆尚未断除修所应断之异生性种也;何况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极为宽广深细,迥异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之狭隘?乃至烦恼障中修道所断之异生性种,仍远不及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之宽广深细,绝对不可等视齐观也!

复次,学佛之人,往往堕于唯寻 真如不变 之过失中,不能自知其过;此乃未悟之人所最常犯之过失。今者随余修学已久之人,竟不能自知此弊,因研究佛学之人所造书籍著作邪思,受人蛊惑,加以不须明言之私心,然后推翻余法,否定第八识心体所应有之“能变生万法”之功德,一心寻觅纯真如之体,而不知第八识心体有变与不变二义,不知阿赖耶识有能转变为佛地真如之能变性,不知真如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所显性,而一心追求本来不变、永远不变之真如体,以为因地中有如是永远不变之真如体,与将来成佛之时完全一样,则将永远偏离真正之佛法,此即是古时已有之唯立不变之过失也。

即如 永明延寿《宗镜录》卷五所云:“是以诸教皆如来藏为识体,故知心性即如来藏,此外无法。唯识论偈云:‘又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以要言之,总上诸义,皆是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能成一心二谛之门。” 永明延寿禅师如是一段言语,其实亦已明示彼说之邪谬,而证成余法之正确也!

何以故?谓 永明如是一段文中,已经依《起信论》之意而明说一心二谛故,而《起信论》所说之一心二门(谛)之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非唯如是,而且明说如来藏乃是含摄于阿赖耶识心体二门内之一法故。详如前举起信之论文可知!复次, 永明已说:“故知心性即如来藏”,如是一句中既已言“即”字,则是已经明说真如心性即是附属于阿赖耶识心体之法性故,即已说明真如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所显性故。由此可证余法之正确无讹也!彼等竟敢以此证明其法错误、证明余法正确之文句,私下流传,用来否定余法,颠倒乃尔!真令人百思难解也!

复次,宋朝时之 永明禅师,在此一段文句中,既然指斥“唯立不变”之人,可见今时彼等诸人专在真如永不变易一法上用心者,欲在阿赖耶识之上别觅不变易之真如法体者,其实古已有之,非是现今彼等诸人聪明新创者也!是故宋时 永明方有如是指斥之语也! 唯立不变者,意谓专在真如永远不变一法上用心者,今观彼等诸人初时不断主张:“同修会所证的阿赖耶识心体之上,另有一个层次更高之佛地真如存在,这个真如是永远不变的,现在就已经和成佛的时候一样的;像这样永远不变的佛地真如理体,才是将来成佛时的真如,这个真如在现在因地就已经存在了。而阿赖耶识心体只是从这个真如出生之性用,所以阿赖耶识是有变易的法,是生灭法。”此等说法,正是 永明延寿禅师所指斥之 唯立不变 之邪见。

永明禅师指斥说:“后来解释唯识论颂之人,因为建立真如不变的思想,所以‘唯立真如永不变易’的理论,这个过失应归责于后来解释 世亲菩萨唯识论颂之人。”便如今时彼等诸人,将阿赖耶识心体所蕴含之种种法性全部否定,全部说为生灭法,乃至犹如今时彼等诸人之将阿赖耶识心体亦否定之,以此邪见而误导众生,彼等诸人因此而于阿赖耶识心体不能生忍,初离去时坚决主张:“真如是永远不变易的,在因地时就已经是这样;现在因地时的真如,与将来成佛时的真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就是应该在阿赖耶识里面去把未来佛地的真如找出来。像这样证得佛地真如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开悟。同修会所证悟的阿赖耶识并不是真如,他们想要将阿赖耶识经由三大无数劫的修行清净而转变成佛地真如,还是落在 有变易法 上面,和惟觉、圣严法师等人想要将意识意根变成真如,是同样错误的;差别只是他们要将意识意根变成真如,而同修会是想要将阿赖耶识变成真如。所以同修会和惟觉圣严他们一样,都是错误的,所以同修会的开悟并不是真正的开悟,他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真如。”这就是 永明禅师所指斥的“唯立不变”的邪见。

但因后时余举经论破斥之,又以理证破斥之:“若今时即可觅得佛地真如者,则应一悟即成究竟佛,则 佛说悟前悟后修行52位阶之次第,便成错误之说,则成谤法谤 佛。”由是缘故,彼等今时已不敢再作此言论,不敢再言“寻觅佛地真如”,而改言“寻觅初地真如”;然而彼等今时修改为寻觅初地真如,仍然有过,谓 佛说欲至初地者,须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为基础,须以阿赖耶识心为真如之体,再历经悟后进修23心以后,方才可能进入初地。依此 佛语圣教观之,绝无可能一悟即入初地;非唯 佛语如是,成论亦具说分明;但彼等诸人至今仍然不肯反省己谬,仍然对人主张:可以一悟即至初地;仍然认为:现在今时即可因为觅得初地真如,而在证悟时成为初地菩萨。是故彼等至今仍然继续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妄诬为生灭法,欲离阿赖耶识心体而别觅真如。却不知真如只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之自性,是故经论中说真如是“识之实性”;由不能了知此一正理的缘故,仍然否定识体,仍然想要在阿赖耶识心以外别觅真如,仍然想在今时一悟而获得初地之果证;想要逃避相见道位等23心修行之过程,而在一悟之间立刻成为初地菩萨。

这种邪见,并不是今时才有,古时宋朝已经多有如此类人。若不是有许多这一类人在否定真如理体之阿赖耶识心体, 永明禅师怎会作此唯立不变之斥责? 永明禅师如是斥责:“但后释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今依 永明之旨,则知佛法中不可 唯立不变 ;则知真正究竟法界实相之心体,必是摄藏能变与不变二法具足者;若缺一法,则非圆成实性,则永无成佛之时,乃至永无进证初地之时;是故若缺一法,则违背“唯识性函盖二门”之正理,则非真正之佛法也!则成有缺陷之佛法,依之而修者永无成功之日。

真正之唯识性必定函盖二门:真实唯识门与虚妄唯识门。真实了知此二门者,方是真正懂得唯识性相之人也!今者彼等唯立不变--唯立永不变易之真如门,则是排除虚妄唯识一门,成为有缺陷之佛法;又将真如从识之实性上剥离,则是不懂真实唯识门者,则将永无真如可证也!如是则已证明彼等诸人根本不懂唯识性相也!由于不懂唯识性相故,是故便唯立真如不变之邪见,以此邪见而诽谤正法,而排除增上慧学中极为重要之虚妄唯识门,亦因此故而违背真实唯识门,则是双违唯识性之正义;违背虚妄唯识门者,则无可能圆成真实唯识门故。

是故成论卷八说:“三、唯识真如,谓染净法唯识实性。”卷九中又说:“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已经明言:唯识真如之真实唯识性者,函盖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永不变易,名为净唯识性;亦函盖第八识之集藏生死而流注一切种子之虚妄性,名为染唯识性。具足如是真实唯识与虚妄唯识二门者,具足如是净唯识与染唯识二门者,方是增上慧学中唯识性之真实道理。彼等却是浑不知此,唯立不变真如,认此其中一法即是唯识性,却又外于唯识性所依之阿赖耶识心体,欲再别觅唯识性真如,乃是严重误会唯识性、严重误会唯识相之人也!严重误会唯识性相之人,却来与我相诤,妄谓唯识性相如何、若何,皆成空言妄语,只成“假语村言”,远不如《红楼梦》中之“贾雨村言”,贾雨村所言红楼中之种种梦事,尚有许多根据而非全凭空口徒言故。

所以者何?谓唯识性绝非如彼等诸人所说之“高于唯识相”故。此谓唯识性既然函盖虚妄唯识性与真实唯识性,则知唯识性非是最究极之法相,应当真见道证悟明心之后,进修相见道等唯识相诸法,方能次第灭除唯识性中之一门:虚妄唯识性。是故唯识性中有染有净,非是彼等诸人所说之纯真无妄也!是故唯识性之阶位, 玄奘大师建立为真见道位之所证者;唯识相之阶位,建立为证得唯识性后进修唯识相之23心及初地之入地心,是故唯识相之层次远高于唯识性,唯识性中有染有净故,唯识相进修之后能渐除染性故。

是故成论如是说:“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谓菩萨证得根本无分别智时,现观阿赖耶识恒显其真如性:于六尘万法、于器世间、于根身…等等一切法,皆无执取、皆无所得,皆因末那意根之作意与思而执取身根…等法,故令持身及显现六尘万法…等。如是现观阿赖耶识心不取种种戏论相,方得名为实住唯识性者。如是真见道位中现观阿赖耶识心即是真如所依之理体,故说阿赖耶识心即是真如;如是现观真如依阿赖耶识心而立其名者,即是初证真如之人。

然而实证真如之体阿赖耶识心以后,却发觉阿赖耶识心体之中,含藏著七识心相应之种种执著与戏论相等种子;此诸种子皆属虚妄之法,皆与七识心相应而不与阿赖耶识自心相应,然亦含藏于阿赖耶识心体之中,而由阿赖耶识所出生,故名唯识所生;由此等种子及现行皆属虚妄法故,故名虚妄唯识性,故名染唯识性。合此二门之具足了知,方是如实了知唯识性之人;若缺一门,唯知真实唯识门者,尚且不得名为了知唯识性之人,何况彼等现在因地便欲实证果地之真实唯识性者,乃是误会唯识性极为严重者,焉可说为懂得唯识性者?

由是缘故,真见道乃至相见道位满足之初地心中,其唯识性仍有一分要待进修以后方能灭除之染唯识性故;初地心起尚有所知障中俱生之异生性种子故,尚有所知障及烦恼障中俱生之习气种子待除故;未至七地满心位前,仍有烦恼障中之习气种子待除故;未至佛地之前,仍有异熟性待除故,异熟性亦是广义之虚妄唯识、染唯识性所摄故。是故,唯识性有其变易性,非是永不变易者;是故唯识性中之虚妄门,要待相见道位及地上阶位之地地修除,要至佛地方得圆满真唯识性,方得除尽虚妄唯识性。

由此故说:彼等所说“唯识性是究竟法,唯识相非究竟法。唯识性比唯识相更高”者,乃是不懂唯识性相者之说法也! 如是,唯识性相之究竟义,彼等不知不解,严重错会之后而以己意妄自作解,却无自知之明,却敢用来否定余所弘传 佛之正法,却敢用来误导四众学人。如今因彼等之否定余法故,余今不得不举以说之,便显彼等不知唯识性中有变与不变之义也!变者谓虚妄唯识门,不变者谓真如门;谓阿赖耶识心所显现之真如性,永不变易;能生一切无漏有为法之性永不变易,能生有漏有为法之性可以变易。此中尚有极多可以申论之细密法义,篇幅所限故不说之。由是故说:唯识性相尚非浅悟之人所能知之,何况自作聪明之彼等诸人?更何况是尚未悟得第八识心体之印顺、昭慧、性广及四大法师等凡夫?纵使皓首穷经以终,彼等仍无可能知之!要待今日平实据理依教而陈述之后,始得闻知。

由于彼反叛我法之诸人,悉皆堕于永明禅师所斥唯立不变之邪见中,是故大胆否定阿赖耶识心体本有之持种性、受熏性、种子流注性、持身性、了别身根之六尘以外之了别性…等性,而大胆否定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可以转变成佛地真如无垢识之正理,违背《起信论》所说佛地真如之缘起门正理,便依如是邪见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别立另一想像中之真如理体,欲求证之,欲求一悟即成究竟佛,或如后来改言一悟可证初地真如而成初地菩萨。由如是邪见故,大胆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别行建立另一不可知、不可证之真如实体,说之为绝对不变易之法,作为能出生阿赖耶识之心体,正是 永明所指斥之“唯立不变”之人也!如是而衍生之种种大过失,皆不在论主 世亲、 马鸣二大菩萨,亦不在 龙树菩萨,实在彼等误会论意诸人,实在伪造《释论》而托名 龙树之人也!

彼等诸人由于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故,由于不承认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性故,亦由于所建立“外于、上于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已成第九识而有种种过失,乃是妄想所得法,本无其体而必定永无可能亲证之故,余今已可断言彼等诸人将来必堕常见见中:求证初地真如而永不可得之后,必须错认离念灵知之意识心作为佛地真如,返堕常见之中。除此以外,别无真如可证故。

然而彼等诸人后时必定假藉经论文句而作是说:“佛地真如与五别境等心所法相应故,吾人所证之离念灵知即是佛地真如。”然而余今为免彼等后时堕此邪见,预先建立及破斥于此,便作是言:“佛地真如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者,乃是常恒不断之法,是故 佛无眠寐梦想,无垢识体恒常住不断而时时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故;而汝等所证之离念灵知,则是意识相应而夜夜断灭、眠熟即灭,于正死位、闷绝位、无想定中、灭尽定中、无想天中皆必断灭之法,非是第八识心体相应于五别境心所法,焉得便是佛地真如?”如是预先建立及破斥质问已,彼等将来便不致于堕于大妄语业中,亲证佛地真如者即是究竟佛故。

彼等诸人碍于面子遮障故,未来极难重新回归阿赖耶识心所显真如,则难免成为别觅真如之不可救药者。唯除后来舍却面子,殷重忏悔。若不肯舍弃面子而作殷重忏悔者,经中说如是人即是一阐提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人即是一阐提人故。一切正经正论中皆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如来藏正法即是菩萨藏故,彼等如今所举证之经论中亦皆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复次,真如必须是所显法,而非所生法,方能成就同为第八识之理;理证上如是,教证上亦复如是。所生法者,譬如51心所法,譬如色等11法,譬如阿赖耶识所生之大种性自性等七种自性,及余种种自性…等,凡此皆是所生法,从阿赖耶识心体出生。所生之法,若是心体者,则必列在八识心王之中,而与能生之阿赖耶识心体同列于心王法中,是故七转识亦列在心王法中。所生之性用,若非是心体者,则不可列在心王法之内,而列在心所法…等之中;或如阿赖耶识所生之七种性自性等法,则不摄在五位百法中,然而亦非心王法,却又真实存在如是自性,而可被证悟者多分或少分现观之。然而由阿赖耶识心体出生之法,若是心者,必定归类在心王法之内,不能外于心王法而归类之。七识心王即是如此,由阿赖耶识心体出生之后,与阿赖耶识心体同属心体,是故归类在八识心王之中。

今者,彼等诸人既主张真如是出生阿赖耶识心之法体,既主张阿赖耶识是真如之性用,则应了知:此一真如必是心体,方有能生阿赖耶识心体之用;阿赖耶识被出生后亦是心体,则知能出生阿赖耶识之法必定是心体,则知真如必是第九识心体。真如既是心体,则成九识心王而非唯有八识心王,则堕八九识并存之严重过失中。真如若非心体,则无可能变生一切法中之任何一法;三界内外能变生任何一法者,必是心体故,心体以外别无能变生诸法之理体故。而今彼等狡辩而言:真如非心亦非识,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故是同一识。若真如非属心识者,则非是能变生任何一法之心体,则彼等所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之性用者,已成妄想之言。若是能出生任何一法之法,则必是心识,不可言“能生阿赖耶识之真如非心亦非识”也。真如若能出生阿赖耶识,则真如应归类在心王法中,则百法明门之心王一位中,应改为九识心王,而非现今之八识心王也!未审彼等诸人,于此有何辩解?

是故,百法明门中说:真如是所显法,而非是所生法。是故说为“四所显示故”,要由四位94法和合方能显示真如性故,是故若如二乘定性无学入无余涅槃已,则永无可能证得真如。《成唯识论》中多处皆说:“真如是所显法,非是所生法。”真如必须是识体之所显法,方能与阿赖耶识心体同为一识故;若非是识体之所显法,则不可能与阿赖耶识为同一识也!真如既是所显法,既非所生法,则不可能如七识心王有转生他法之作用,是故真如不能出生任何一法,更不可能出生阿赖耶识实体,如是说者方是正说。今者彼等诸人不解如是深妙正义,却说“真如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有作用法,益发显露其不能真解佛菩提道,益显彼等误会唯识性相已至极为严重之地步也。

是故成论卷二中说:“然诸无为(真如无为等六种无为法)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显性故,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是故成论卷二说真如乃是阿赖耶识心体之所显性:“空无我所显真如”。是故成论卷二说:“心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是故成论卷二说:“初地已上菩萨,已证二空所显理故。”是故成论卷七说:“‘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是故成论卷八说阿赖耶识心体:“二空所显真如为性。”是故成论卷九又说:“谓此(此字谓第一能变识之阿赖耶识心体)真实,显非虚妄,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是故真如是识体之所显法,而非所生法,没有心体之性用,不能出生任何一心一法,只是第八识体所显示之真实如如自性,是故真如无作用,是故真如不能出生任何一法,唯是色心等多法之所显性,当知绝无可能出生阿赖耶识作为其性用;是故真如只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所显性,并不是能出生他法之法体,所以彼等诸人妄说真如是出生阿赖耶识性用之法体,乃是妄想之说也!真如既只是第八识心体之所显性,只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清净性、如如性,而无任何作用可生任何一法,故非能生阿赖耶识心者,则彼等诸人今时其实已无任何一法可以作为依凭。

由是缘故,彼等诸人今时后时唯有一路可行:私下回归阿赖耶识心体而不声张,然后故弄玄虚,说自己能排除阿赖耶识性,安住于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中,谓之为证真如。然而如是作为,乃是不诚实之行为, 永明禅师亦已预先破斥在先:“但后释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而彼等诸人悉皆不能免除其过也!亦复不能排除阿赖耶性也,彼等一直心存高证果位之想而被慢心所障故,阿赖耶识性要至八地入地心时方可断尽故,此是修学佛道已过二大阿僧只劫以后之事也。彼若不信余言,坚持已经灭除阿赖耶识性,唯住真如性者,即成大妄语罪,非是有智之人也。由是缘故,说彼等诸人将来悉皆不能不回归阿赖耶识心体正法,别无他途可行。

如是等人,皆是心量狭小之人,或是胆大妄为之人。前者乃是不敢承担善知识助其亲证之法,一旦被人质疑自己所悟是否真悟时,便不敢承担,便退缩其心,对于自己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之证境;由于信力慧力福德不具足故,不敢承认是证悟,是故遭人质疑恐吓为大妄语时,便生退失之心,自我否定。由是缘故,心量狭小之人,不可令其证悟阿赖耶识心体也! 后者则是增上慢心,亲证阿赖耶识心体之后不能满足,不肯按部就班次第进修,欲求免除悟后起修之辛苦过程,冀望一悟即可成佛,或如后时之冀望一悟即可进入初地心位,心欲上于他人。

由此以观,便知土城和尚广钦老人之睿智也!已经深知此末法时期学人之根机狭劣或心性狂傲故。广老自身既不识字,则无能力引经据典而摄受悟后生疑之人;因是之故,不敢传授证悟之事,宁可覆护密意而殁,终不滥传一人。余今则是由于愚痴及滥慈悲故,总以为学佛者皆如自己一般心性单纯,一心欲助人证悟,乃至缘未熟者亦强令悟入,是故,今有搬砖以砸自脚之后果,亦受等觉菩萨警告为滥慈悲。确实是咎由自取者也!复有何言? 今始方知:广老实非多虑。余今亲遇,不能不自责:咎在自身早期之滥慈悲及无智无意辨人,总以为大众必皆同余之信而不疑故。由是缘故,今当确实依 佛菩萨之吩咐:欲助人证悟之前,必须先观察其人之福德、慧力、信力、性障深浅、菩萨种性等事。

然今回观彼等诸人,始终不能跳脱于余所略说之“八九识并存等过失”一文局限,睽诸彼等迄今所说之真如者,不论彼等如何狡辩为同属第八识,却始终堕于第九识之本质中,唯除后时承认真如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真实性。若不尔者,不论彼等如何遮掩,终究不能跳脱于八九识并存过失之局限也。假饶再与50年之功,彼等仍将无法突破此文之局限,仍须偷偷回归阿赖耶识心体正法也!除“识之实性”以外,别无真如可知、可证故。

云何余作是言?谓如契经所云:“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至此位中名达法界,住极喜地,生如来家,自知不久成无上觉。”如是经文所说者,正是指阿赖耶识心体也;彼经所说真如者,自始至终皆是指称阿赖耶识心体故;彼经现在,今犹可稽故。

以此缘故,余作是说:“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人,皆无资格可与他人谈论唯识性与唯识相,谁识性相皆依阿赖耶识心而说故,唯识性与唯识相皆以阿赖耶识心作为理体故。”以此缘故,更作是说:“否定阿赖耶识心之人,皆无资格可与他人谈论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故。”今者彼等诸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后,则彼等所说之真如与如来藏等,即堕虚无想像之妄想法中,尚无法界实相理体可证,云何而有般若智慧?云何而有唯识性与唯识相可言?唯识之性相皆以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作为理体故。由是缘故,我说彼等诸人今已落于空亡之中,难生正慧,不可得度;唯除后时公开忏悔,回归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舍弃唯立真如不变之想像虚妄法。

所以者何?谓《起信论》所说之真如缘起门,方是真正佛法;论中所说“清净阿赖耶识心体中之二障无明种子究竟尽已,转依真如性而成无垢识,名为佛地真如”者,确是正法之理。若人不欲依《起信论》真如缘起门之法而行,则永不能净除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之二障种子,如何能成就佛地之不变真如?是故,在因地时唯立真如不变者有大过失,正是彼等诸人今时之所堕也!必须兼顾真如缘起门之正法,方能免除如是大过。是故劝彼诸人:“当以《起信论》中所说真如缘起门为正说,依之而次第进修佛菩提,乃至成就究竟佛道,莫违 马鸣菩萨《起信论》之正理。”

若人欲证得初地真如者,亦当以《起信论》所说之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心体为归,转依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涅槃性,净除心体中所含藏之二障种子,转依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次第修除异生性,进修道种智及入地所须之福德,然后方能进入初地,彼时之阿赖耶识心体方名初地真如也!不可如彼愚人所说:“初地真如可由一念相应慧而证知,一悟即可成为初地菩萨。”不可如彼愚人之欲在今时即证初地真如也!

复劝教界学人:当以彼等弃我而去之后,自行创造佛法者,今日显露自身败阙之现象,作为殷监,莫复犯之。所以者何?谓彼等诸人,因背后某大佛教团体之支持故,出面作此愚行已,今已成为 骑虎难下 之局面,难可善了,绝无能力收拾残局;唯有坐困愁城之中,再作生死图存之困兽苦斗与挣扎,势必无力为继,此后唯能在事相上对余作诸无根诽谤等事,不能再于法义上起而辨正,亦不能于弘传正法一事有所作为也。彼等诸人今日陷于如是窘境,而彼背后运筹唯幄之某大佛教团体,则坐收渔人之利,窃窃心喜,彼大佛教团体欲分裂我同修会、欲损伤我同修会之目的已经达成故。

然而如是背后运作之事,诸多护法金刚善神,以及诸 佛菩萨岂皆未之见耶?故说彼等诸人如是明造否定阿赖耶识之破法大恶业,及彼大佛教团体背地运筹唯幄以破根本正法诸行,皆是愚行也!唯能在今世 一时 之事相上得利尔,非唯数月后被余出书辨正而颜面丧尽,抑且导致后世多劫之不可爱异熟果报,更为害自身未来无量世之道业,今时虽因损害我会正法而有三五个月之欢喜心情,却又有何可喜之处?用是提示彼等诸人,速能返观如是事实,盼能了知自己已被私心慢心所蒙蔽,了知自己已被彼大佛教团体所利用。了知此等事实已,方能作为日后攻错之石也!若肯听余言,肯取攻错之石,方可救药,方可免除严重破法之重罪也!否定阿赖耶识心者即是谤法者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阿赖耶识心体乃是三乘佛法之根源故,菩萨藏以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故,否定菩萨藏之根本者即是一阐提人故。

复次,彼等诸人私下常对僧众而作是言:“萧老师把正法传给我们法师以后,就可以退隐了,他还要建根本道场弘什么法?他把正法传给法师以后就可以早日退隐了,何必再出来说法?”以此言语,意欲造成余与僧众之对立。(注:后详)

然而彼等诸人都不自思:他人若随彼等证悟明心之后,彼等颇能助益他人进修初地种智?自己尚且不能安忍于七住位所证之阿赖耶识本来无生无灭之法,七住位之忍尚且不得,何况能助人进修初地?

复次,助人证悟明心之后,彼等可有其人能助人眼见佛性?彼等诸人,自身尚且不能眼见,兀自否定眼见佛性之证境,何况能助他人眼见?

复次,今日若有人犹如彼等诸人,出面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若有人如彼等诸人乱言唯识性相,若有人犹如彼等唯立不变之法而误导四众佛子者,彼等诸人之中,有何人能出面辨正之?自己尚且严重误会,自己尚且乱说唯识性相以误四众,何况能辨正之?

复次,日后若有佛教中之某大团体,出之以利诱,彼等颇能拒绝之?颇能摒弃而不与之共和稀泥?今时尚且不能拒绝,与之共和稀泥,致有今日之法义辨正,闹得台湾佛教界各大道场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奢言后日,岂非空言?

是故,退隐山林虽然一直是我年青至今常所思冀者,至今心中仍常挂念而不能成功,为有多事尚未完成故,为利佛教正法巩固,及利今世后世学人所应注解经典等事,皆尚未能完成故。而彼等诸人虽欲成为余之接班人,终究无此能力、亦不肯远离乡愿之心;故我不断推迟退隐之时间,至今不能成满己愿。是故,余之退隐时节,要观因缘成熟与否,方可决定;若所应作者尚未完成,便顾己利而退隐山林,异日何颜以谒 世尊? 复又如何面对今时正在进修初地种智之众多同修?复又何利于今时未来全球佛教之振衰起敝?

由是缘故,余多年来努力培植法师,欲令正法回归寺院缁衣之中,却屡遭挫败,咎在彼等退失之法师二众观念不正所致。凡我佛门出家僧宝,于此正法若有私心及身分之妄想执著者,则正法欲在末法之季回归缁衣者,必将极为困难;非是平实不愿为之,而是多年来不断努力之后,终究仍被此次事件中之出家缁衣所坏,于今唯能期盼如是现象不再重演,期盼未来继续培植出家缁衣之心愿得以达成。

一切佛门僧宝,若不能修正错误之观念,而继续与藏密和稀泥者;若不能修正错误观念,继续与诸大法师之常见见和稀泥,继续与星云、证严法师之世俗化佛教和稀泥者;若不能了知末法时之正法多在在家菩萨中,若不能接受华严53参中,证悟之在家菩萨远多于出家菩萨之事实;若不能接受华严经中地上菩萨及等觉菩萨大多示现在家身之事实者,于此若不能接受而欲求改变现状者,则应当奋发图强,努力提升出家僧团之证量,如是方属正途,而不应在余之是否早日退隐、由自己接班一事上用心也。

若欲提升出家僧团之证量,回复出家僧团之尊贵者,则应早日修除身分之执著,应早日修除“与在家菩萨老师互别苗头”之不善心态,当早日修除出家身分执著之心态,方是真正之出家人也;若心中有出家身分之执著,若有一丝一毫欲与自己之老师别苗头之心态者,则必致使自己之证量不能提升,何况能胜出于所亲近之在家菩萨? 所以者何?地上菩萨之所以大多示现在家相者,皆因已经修除出家身分之执著故,而出家之自己今时尚且执著出家身分故;地上菩萨之所以大多示现在家相者,乃因已经舍弃常欲为人师、常欲胜过他人之慢心故,而自己今时欲胜随学之菩萨老师,已显己之性障仍重,证量粗浅。由如是正理,出家法师若欲振兴僧团者,千万勿在事相上用心,当全心全力于慧证上及修除性障、培植福德等法上用心;时至自然达成超胜于在家菩萨之目的。若是心存欲胜在家菩萨之想者,则必使自己之证量永远不能提升,如是空想究有何益?不如下心起而精进修之,不想而自能达成此一超胜之目的,岂不快哉!

复次,台湾之佛门出家僧宝,二十年来,常常存有二种不良心态:我是僧宝,汝是在家信徒。我是汝所归依之上师,汝须完全听命于我。如是心态,不利于出家二众之修行道业,阻障出家二众之修除性障,不利于出家二众之提升修证层次,亦不利于佛教未来之发展。 所以者何?前者谓:若不能修除如是心态者,则将使自己之性障难以消除,则永不能消除烦恼障上之烦恼,则使僧团之解脱道证量不能提升。是故当除如是心态,当作是想:若非在家居士之努力护持,焉有今日台湾佛教兴盛之表象?若非在家居士之努力护持,今日台湾岂能有众多出家僧宝住持佛法?是故在家出家四众弟子,犹如唇齿相依,不可以此轻他、以此非彼,唯除法义辨正;法义辨正非属是非言论故,非属轻他重己故,乃是护持正法、令正法之弘传得以回归正道故。

后者谓:佛教未来之发展,端赖出家与在家四众之共同发展,不可唯系于出家一方,而使其有机会在个人崇拜上用心,否则必将难免台湾三十年来之被四大法师全面笼断,令多数小法师失去发展之空间,令佛教全面走向常见化与世俗化。若能使二者平衡发展,便可由一方导正走向歧路之另一方;犹如今时平实出而导正四大法师之走向歧途,令彼等不能公然反抗,而唯能在私下背后作种种分化与抵制同修会之动作。如是则能令佛教之未来,得有较为健康之生存及弘传之空间。审能如是,方是今时未来佛教四众弟子之福也!

是故,我诸佛门出家二众,应当努力修除声闻僧之心态,应当努力奋发精进求证正法;乃至进而求证种智,提升证量,方有能力出世荷担如来家业,方能导令出家僧宝法义修证衰败之现象得以改善,方能使出家僧团振衰起敝,回复僧宝之尊贵本质。若能如是弃舍身分执著、弃舍声闻心态、努力修除性障而进修种智者,则今时出家二众,欲于此一世之中成就初地入地心之果证者,尚不难得,何况十住十行等位?若能如是,则出家僧宝之尊贵本质,不求自得,亦是势所必得,何须汲汲于提升出家僧宝身分等事相上用心? 苟非如是,而继续与四大法师和稀泥,而继续与藏密喇嘛和稀泥者,而继续存有自己身分尊贵之想者,则欲提升僧团尊贵之实质者,绝无可能;则与心中亟欲提升僧团尊贵地位之想法,完全背道而驰,难可成功。唯有努力修除性障、努力修除出家身分之执著,努力进修种智;如是能令自己之我执断尽,能令自己之道种智生起,此时心中虽不作尊贵之想,而尊贵之实质已经自然生起,四众弟子自然倾心顺服,不必自己在此事相上用心。如是方向者,方是今日僧宝二众所应努力者,亦才是能够成功提升僧团形象与实质之不二行门,不应专在逼令平实早日退隐上用心,不应专在与居士互别苗头上用心。

如是修正心态,远离身分与声闻心态之执著已,精勤进修大乘菩萨法要,然后方有可能致令出家僧团提升形象,回复古时之尊贵。若不尔者,继续与藏密和稀泥者,则将使世人轻视一切佛教僧宝;若不尔者,则将难免继续与四大法师夤缘而共和稀泥、共同沉沦,对于出家后之自己、对于在家信徒、对于佛教之现在与未来,究有何益?平实今日因此大变故,不得不苦口言之,不得不重药针砭;虽然此时闻之逆耳,一时难以接受,然而此言确实是苦口良药,惟愿我佛门出家二众,平心静气、理智思之:平实所说者是否有理?如是道理对于僧团品质之提升是否有益? 余今亦以此世所造护法、弘法之一切功德,回向早日圆成此世应作之任务,回向早日退隐续修禅定,回向早日出家为僧;余若得偿出家之愿者,对佛教之未来发展确有大利故。

对我会中已明心之人,更有 佛语相赠:“阿难!或有一人瞋恼者结缠。阿难!谓人瞋恼者结缠:彼不敬师、不见法、不护戒。彼不敬师、不见法、不护戒已,便于众中起如是诤。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有人苦,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极苦患。阿难!如是斗诤,汝于内外见而不尽者。为断此诤故,汝当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今以如是 佛语,劝诸学人:当敬己师、当亲见法、当护正戒。除此以外,更当勤求方便,更当学极精勤,广发正念与正智,令自己能于难信难忍最极平实之阿赖耶识、异熟、无垢识心,能起绝对之忍,能使自己永不退失对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忍。若一切已悟之人皆能如是者,则无今日彼等诸人退失阿赖耶识心无生忍等事也!若一切人皆能如实见法、普能敬师、皆能护戒者,则我佛教尚无教内相诤之事,何况能有教外所加之法难耶?故此普劝大众:当敬师、当见法、当护戒。

再次感谢 大德昨日及此前之来函,二函中具述彼退失我法等诸人所立宗旨,令余能藉以宣示正法,救护随彼诸人修学妄法之四众佛子;唯除不读我书者不受我救。虽然 大德不必即是随其修学者,亦不必即是真实信受彼法者,然而 大德前后二度来函所说者,却完全同于彼等诸人私下妄诬我法者所说宗旨。由是缘故,今有此书之出版,非唯能利彼等四众诸人,亦能广利末法中今时与后世诸多学佛之人,此乃 大德与余共成之佛法盛事也!以此当知 大德之功德无量也! 大德既不便明示真实身分与地址,余今唯有再次于此书中深致谢意! 然因 大德再度来函时改名“感恩”故,今于文末复有一言好意相劝:当速离汝所依止某大佛教团体,今后莫再受其利用,免成共业! 所以者何?谓 大德以后若再度受命所为之事,是否皆能犹如此次事件之转成功德?颇难冀望也!

书至此处,已是总结之时,且回归本书主题,作此预先声明:尔后 大德或彼等诸人,若再来函而不具真名及地址者,除非别有因缘,余皆不再作覆;此书中所辨正者,彼等已皆不能正式一一作覆故。彼等诸人对于此书所作辨正诸义,及拙文《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所辨正之义理,若不能一一作覆,重又寻文逐义而不断来函质疑者,余若再为之一一作覆,则成无义之举。是故彼等若再有函文质疑者,应请其先就此书及拙文《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先行一一作覆,然后为彼再作辨正回覆,方可不违世间道理。

若 大德后时第三度来函,已书具真实法名或出家前之俗名及明确地址者,则将由会中亲教师为作略答,不广分别。余亦因时间所限,故不再作覆。此因彼等退失我法诸人,由某大佛教团体之暗中支持资助,因此共同掀起对于本会之法义质疑、及诽谤正法等风波,至此已无大波,已可结束,不须更造多事。真金已因此故益显其真,正法已因此故益显其妙;教界大师与诸学人阅此书已,兼读《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一文,已能了知法义正讹;是故彼等暗中联合某大佛教团体,于此以前掀风作浪等等事行,由了义正法之威德力所制服故,至此已经风平浪静,不能复生任何大浪,亦无能力破坏正法。彼等之影响力,既然至此已无余势,正法之弘传已无余忧,故当就此停住,令余回归正法之弘传与进修。

余若再因 大德或他人之不断来函而一一作覆,而不以此书辨正彼等法义之内涵,不以拙文辨正彼等法义之内涵为主题者,则无意义,亦将令余弘法之进程不能依次第进行;则亦将必须因应 大德或任何人之弃置先前辨正主题,未能完成先前辨正之主题,便又不断来函而一一出书作覆,则将“永无了期”也。若真如此,则余原计划中,为我佛教之长久广弘,为欲广利今时及后世大师学人,所当注解了义经典论典等工作,将随之全面永远停顿,亦将永无完成之日,则成今时与未来佛教界之大损失也!是故若再有来函者,请书明真实地址与真实名讳,并以原来辨正之法义为主题,然后为作略覆;异此,则皆将作废函处理之。谨此预先声明。

平实 又及。时在2003/4/25

(编注:萧老师并无意愿筹建本山道场,认为本会资金短缺,当急之事为建立第二三讲堂,以供每周二听经者可以免除极度拥挤闷热之苦。此前曾有筹建本山道场之事者,实是彼等诸人积极推动者,萧老师虽持消极反对之态度而不断推迟时程,然因向来对他人护持佛教等事皆持随喜态度,最终仍不得不随顺彼等诸人之意愿而为。所幸后来未能成功,才能有现在第二、三讲堂,供大众使用,否则,现在听经时仍须受极度拥挤闷热之苦,亦不能因应新增共修班次。去年十月已将本山道场计划改为筹建可供禅三使用及供常住法师安单之小寺院。)p413-443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十八讲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第十八讲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念佛三昧宝王论|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第十八 念佛三昧宝王论|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第十八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十八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十八

《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

金刚经讲义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金刚经讲义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道源法师: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道源法师: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白话注解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白话注解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八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见性不失分第十八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见性不失分第十八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八讲:凡夫以“阿阇世王被救”为例,破执获信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八讲:凡夫以“阿阇世王被救”为例,破执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