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印度人,在北魏时期,来到了中国,从此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
达摩祖师学问渊博,既为有部宗匠,又精通大乘两派宗义,三藏五明,无不博通。但是,他传授的禅法却极为朴实简练,经过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代代衣钵传承,得遇六祖惠能现世后,禅宗一脉高僧辈出。最终,一花开五叶,形成了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这五大禅门宗派。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师父为他起名菩提达摩,就是通晓诸法的意思。他请教师父,“我既已得法,当去什么地方弘扬呢?”师父指点说,“待我入灭67年以后,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震旦,即是现在的中国,般若多罗授意达摩去东方中国,以禅法接引上根利器的修行人。
达摩遵从师教,勤恳服侍。般若多罗圆寂后,他与二十七祖的另一位弟子佛大先一起,留在本国,弘扬佛法,被人称为“二甘露门”。般若多罗圆寂67年后,到中国去的机缘成熟了。达摩在师父般若多罗的塔前辞行,泛舟东渡,历经三年,抵达中国南海,即今天的广州市。《续高僧传》中记载,达摩泛海而来,在广州登陆,先在中国的南方停留了一段时间,然后由南入北,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法。
今天就让我们追溯一下禅的源头。
在中国禅师的描述里,禅源于一个很优美的动作。什么动作呢?拈花微笑。据说佛陀当年在灵鹫山上,有信徒献给佛陀一枝金波罗花,请求佛陀开示成佛的方法。佛陀在座位上只是拿着这朵花让下面的听众看,所有人都不知道佛陀的意思,只有大迦叶会心一笑。
于是,佛陀对大家说:“我有得见妙法之眼,即是涅磐,是心,是实有和非实有之奥秘,是文字不能表达的,也是一切的教规无法抵达的,所以,这种法的传授不依靠文字,不借助教派的规矩。现在我就这样将它传给大迦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成了中国禅宗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则。
广州华林寺达摩祖师像据《坛经》的说法,佛陀之前还有六位佛。佛陀是第七位。佛陀以拈花的方式传给了大迦叶。大迦叶又以什么方式传给阿难呢?
有一次,阿难问大迦叶:“除了衣钵之外,您从佛陀那里还接受了什么呢?”阿难问题的实质是想问:“佛法大义是什么?”大迦叶看着阿难,用很大的声音叫了一声:“阿难!”阿难马上应答:“老师,我在这儿啊。”大迦叶又说了一句:“你能不能把你门口的旗杆放下来?”
大迦叶话音刚落,阿难就觉得有一道光明穿过心里,突然就明白了。大迦叶就这样把禅的心法传给了阿难。
《坛经》在阿难之后,列了二十六位印度的祖师,加上大迦叶和阿难,共有二十八位印度祖师,最后一位是菩提达摩,同时被尊为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于南朝梁普通中来华,登陆广州,后至金陵(今南京),他和梁武帝的会面与对话,堪称禅宗最有名的公案。
据《五灯会元》记载,梁武帝见面后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言:“实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云:“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便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祖师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达摩游历中土之时,曾在嵩洛地区云游参访。不知哪一日起,在少室山后山的五乳峰上,达摩择洞禅居,经年累月的面壁修行起来。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他几乎从不开口,更不与人往来。人们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都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人说,达摩的观壁坐禅源于古印度,壁观也可能是“凝心、安心、住心”的譬喻。
神光去向他求教,他不予理会。在雪地中苦等数日的神光为表自己求法决心,砍断了自己的手臂。达摩问他想求什么,神光回答:“很多年来我一直想让我的心安定下来,却一直没有办法让心安定下来,请尊者为我安心。”达摩回答:“心在哪里呢?你拿来我就为你把心安好。”神光说:“我的困难就在我一直找不到我的心。”达摩回答:“就在那里。我已经为你安好了。”神光一听,就觉悟了。神光成了达摩的弟子,改名慧可。
后来达摩把衣钵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僧璨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传给慧能。当然,这是慧能的南宗成为禅宗主流后建立起来的禅宗历史。有意思的是,到了慧能,再也没有传下去。
因为慧能《坛经》强调“一切自看”,强调直接见性,对于形式的东西非常轻视,所以,宗派的仪式变得很薄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教主,而是一个一个很活跃的禅师。在慧能之后的近二百年,慧能《坛经》思想为主导的禅宗十分兴盛,却没有了七祖、八祖等。传统的祖师,到慧能为止,是一个终结,又是一个开始。
更新于:2022-12-11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