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一月十一 | 慧思大师诞辰纪念日

2022-12-05 净律社

慧思大师是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南岳佛教的历史,最早应从梁天监年间来南岳创建方广寺的惠海禅师开始。但是,佛教真正扎根南岳,建寺立庙,讲经说法,开宗立派,让佛教与儒、道、民间信仰和谐共存,则是由陈光大二年(568)来南岳的慧思大师奠定的。

南岳佛教因慧思大师而被写进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通过慧思大师及其弟子智者大师等人的努力,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创立,同时也启发和推动了后来其他各宗派的创立和发展,从而在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

慧思大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南岳衡山各处几乎都留有他的足迹。他和弟子们当年在南岳所开创的道场,至今传承不绝。

如今的福严寺是他到南岳后讲经说法的根本道场(当时名大般若寺):藏经殿是他的潜心静修之处(当时名小般若寺); 上封寺是他建阁为其弟子上下经行听法之所,后受隋朝国主敕封建寺作为对他的纪念;大善寺是他唱道之地,后为其高足大善禅师住持之道场;南台寺是与慧思相投契的海印禅师开创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他弘法、创业的传说故事,如与岳神弈棋得地、岳神受戒、与道士斗法、三生佛缘、卓锡虎跑二泉润寺、千年银杏受戒,等等,在民间口耳相传,不断演绎。

今天是慧思大师慧思大师诞辰纪念日,让我们缅怀大师伟大的一生,继承发扬祖师大德的优良传统。

学习慧思大师,就是学习他为了续佛慧命,不畏生死,坚忍末法恶世,勇于开拓进取;学习慧思大师,就是要学习他信仰坚固,亲证亲悟佛法之精髓;学习慧思大师,就是要学习他慧眼育才,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才能在历史的新时期更好地绍隆般若,续佛慧命。这正是慧思大师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慧思大师年谱

515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一岁

      慧思,俗姓李,于乙未十一月十一日生于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

      少儿时,以弘恕慈育知名,闾里称言,颂逸恒问。尝梦梵僧劝令出俗,或见朋类读《法华经》,乐法情深,曾于空冢独观。

529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十五岁

      出家修道,诵《法华经》及诸大乘, 精进苦行。

     受具足后,道志弥隆。迥栖幽静,常坐综业,日唯一食,不受别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绝。诵《法华》等经三十余卷,数年7之间千遍便满。

534年(梁武帝中大通六年),二十岁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军阀混战不断,民不聊生。慧思见世间无常,众生名死,为众生及为自身求解脱故,发菩提心,立大誓愿。

      其后,因读《妙胜定经》,见赞美禅定,便发心修寻定支。乃遍亲禅德学摩诃衍,常居林野,经行修禅。其间,闻禅师慧文聚徒数百,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乃往归依。谒文师后,咨受口诀,授以观心之法。昼则驱驰僧事,夜则坐禅达旦。历经二夏开悟法华三昧,明达大乘法门。后往鉴、最等师,述已所证,皆蒙随喜。研练逾久,前观转增,名行远闻,四方钦德,学徒日盛。

548年(梁武帝太清二年),三十四岁

      在河南兖州界论义,遭诸恶比丘以恶毒药令食,举身烂坏,五脏亦烂,垂死之间而更得活。这是慧思遭遇的第一次法难。初意欲渡河遍历诸禅师,中路值此恶毒困药,厌此言说,知其妨道,即持余命还归信州,不复渡河。心心专念入深山中,欲去之间,是时信州刺史共诸守令苦苦留停,建立禅斋说摩诃衍义。频经三年,未曾休息。

550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三十六岁

      北齐文宣帝敕召国内大禅师入都城供养,慧思以方便辞避不就。梁州许昌而复来请,又信州刺史复欲送启将归邺城。慧思意决不欲向北,心欲南行,即便舍众渡,向淮南山中停住。

      二十至三十八岁,常在河南,习学大乘,亲觐诸大禅师,游行诸郡。


553年(梁元帝天正二年),三十九岁

      在郢州,为淮南刺史刘怀宝所请,出山讲摩诃衍义。是时为义相答故,有诸法师起大瞋怒,有五人恶论师以生金药置饮食中,令慧思食,所有余残三人啖之,一日即死。慧思于时身怀极困,得停七日,气命垂尽。临死之际,一心合掌,向十方佛忏悔,念般若波罗蜜,生金毒药即得消除。从是已后,数遭非一。

554年(梁元帝天正三年),四十岁

      欲背嵩阳,领徒南逝,往武当、南岳,高骛前贤,以希栖隐。初至光州,值梁孝元倾覆国乱,前路梗塞,权止大苏山。其地陈、齐边境,兵刃所冲,佛法云崩,五众离溃。其中英挺者,皆轻其生重其法,忽夕死庆朝闻,相从跨险而到者,填聚山林。慧思供以事资,诲以理味。

      在光州开岳寺,巴子立五百家共光州刺史请讲《般若波罗蜜经》一遍。

555年(梁元帝天正四年),四十一岁

     在光州境大苏山中,讲摩诃衍义一遍。  

556年(梁敬帝太平元年),四十二岁

     于光州城西观邑寺,讲摩诃衍义一遍。是时多有众恶论师,竞来恼乱,生嫉妒心,咸欲杀害,毁坏般若波罗蜜义。慧思于彼时,起大悲心念众恶论师,即发誓愿,誓造金字《般若波罗蜜经》及诸大乘,琉璃宝函奉盛经卷,现无量身于十方国土讲说是经,令一切众恶论师咸得信心,住不退转。  


557年(陈武帝永定元年),四十三岁

      在南定州,为刺史讲摩诃衍义一遍。是时多有众恶论师竞起恶心,作大恼乱,复作种种诸恶方便,断诸檀越,不令送食,经五十日,难遭弟子化得,以济身命。于时复发愿警造金字《般若波罗蜜经》,现无量身于无量劫为十方一切众生讲说是经。发愿之后,众感比丘皆悉追教,发此愿已,即便教化。

558年(陈武帝永定二年),四十四岁

      返回大苏山光州境内,唱告诸方,欲奉造金经,须造经者,有比丘名僧合,自言能造经,既得经首,即遍教化诸州朝史及土境人民、白黑道俗,得诸财宝持买金色,造作经用,从正月十五日教化,至十一月十一日,于南光州光城都光城县齐光寺,完成心愿,奉造金字《般若波罗密经》一部,并造琉璃宝函盛之,此后又造金字《法华经》一部,又请讲二经,即而叙构,随文造尽,莫非幽赜。

      复自作《立誓愿文》一篇,以记其事,愿弥勒佛时,身及此经,一时出现,广化一切。

560年(陈文帝天嘉元年),四十六岁

      智顗入光州大苏山,诣慧思禅师,受学禅法,慧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

      期间,又令智顗代讲《般若经》和《法华经》,唯于三三味三观智用以谘审,其余并任裁解。慧思亲自听讲,评论他:“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567年(陈度帝光大元年),五十三岁

      慧思付法于智顗,并命其往陈都金陵传灯化物,延续佛种。智顗奉师严命,即与同道法喜等二十七人东下会陵,开始一生的弘法活动。

568年(陈废帝光大二年),五十四岁

      光州当陈、齐为边境,烽火数兴,众不遑处。六月二十二日,率僧照、大善等四十余僧径趋南岳。于衡山掷钵峰下创建大般若禅林。因慧思擅长于《般若经》,故以名之般若寺(今南岳福严寺)。

      从此,陈世心学莫不归宗,大乘经论镇长讲悟,故使山门告集,日积高名。

569年(陈宣帝太建元年),五十五岁

      建般若寺后,讲经说法,法徒云集。慧思想选择一更幽僻之地,潜研佛学,故在衡山祥光峰下建小般若禅林(今南岳藏经殿)。

      慧思来南岳后率众建寺立庙,讲经说法,受到当时占据南岳衡山主导地位的道教信徒的嫉妒与排挤。南岳九仙观道士欧阳正则假造证据,密告陈主,诬陷慧思为北齐密探,预谋造反。慧思去金陵辩诬,面见陈主,敕寓栖玄寺。查明真相后,慧思为道士求情免罪,受到陈宣帝赞许。将行,宣帝饯以殊礼,称为大禅师。及返归南岳衡山,说法倍常,神异难测。每年陈主三信参劳,供填众积,荣盛莫加。

574年(陈宣帝太建六年),六十岁

     五月,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二次灭佛事件。



575年(陈宣帝太建七年),六十一岁

     智顗率慧辩等二十余人,入天台山隐居,实修止观。

577年(陈宣帝太建九年),六十三岁

     临将终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六月二十二日,摄心谛坐至尽,世寿六十三,僧腊四十九。

     示寂后,弟子们为其建墓塔于南岳掷钵峰前,即今三生塔。

     在南岳,悟三生行道之迹,讲筵益盛,居止十年,世称“南岳尊者”。

     清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赐封为“圆慧妙胜禅师”,并遣官致祭。

更新于:2022-12-05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