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如何辨别善知识?

2022-11-17 净律社

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

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求智慧、求开悟、求改运、求解脱等,这些就是我们的内因,善知识就是我们的缘,所以只有因缘具足了,才有希望!

果从因生,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缘就是条件具足,才生出果来,叫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缘是外在的条件,是生果的动力。当我们知道因缘果报,它们之间有这种关系的时候,再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抓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能很好的掌握根本。

善知识就是佛法和我们之间的桥梁,真正要体悟佛法,善知识犹如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引,能够到达涅槃的彼岸。

善知识是真正有经验的过来人,知道我们学修的下手处在哪里,能够帮助我们对治烦恼,除遣疑惑,破除我法二执。修行最终就是要去破我执跟法执,让我们究竟解脱。

善知识的十种德相

《经庄严论》云:“一个完美的大乘善知识,应该具备十种德相:即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十种”。

一、善知识应该具有“调伏(具戒)”的德相。就是说调伏他人,首先需要调伏自己的心相续,而对治自己的未调之心;最好的就是具足增上戒学。

二、“静”,是静止、平息之意。这里指具足静止、平息杂念的增上定学德相。

三、“近静”,也叫寂静,指的是辨析善恶、诸法的增上慧学。

四、“教富饶”,指能具足通达所有的经律论三藏。亦指真修实行,达臻教量和证量“不二”。

五、“善达实性”,能完善通达“无我空性,解第一义”;需要具备亲证实相般若的功德,或者善于讲解“空性”的德相。

六、“德增”,是说作为善知识,他的功德必须超过他的弟子。以上所说的这六种,是善知识自身应具的德相。

而在摄受众生的时候,所必备的有以下四种德相:

七、“巧说”,必须具足“宗(心)通”和“说通”,以无我故,善知人心,具足“法眼”,善鉴人根。

八、“悲体”,具足理性和大悲心。就是说法的动机要纯正,你说法不是为了名利钱财,而是为了救拔众生的痛苦!若“不净”说法,必堕恶趣也。

九、“具勤”,通达无我,离身心相,勤于自己学修和利益众生的事业。

十、“离厌”,具足同体大悲,发大誓愿,利他说法不疲厌!最基本的,必须是“学识高于教学对象、重视来世超过今生;以及重视他人,永远超过自己。

对三宝不恭敬的人,佛陀传下来的法对你也不会有利,而且成就会遥遥无期。反之,假如你对三宝有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么佛法自然而然会滋润你的相续,你的相续也会与法相应,生起很多证悟的功德。
更新于:2022-11-17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