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继续说一个精进波罗蜜的故事:以前当《摄大乘论》传到中国,《摄大乘论》就是在讲第八识,就是在讲阿赖耶识,把这阿赖耶识的道理透过《摄大乘论》把祂演讲出来。所谓《摄大乘论》就是摄受大乘这个论典,这一部论实际上就是根据《瑜伽师地论》,然后作少分多分的这样的说明。《瑜伽师地论》就是 弥勒菩萨于兜率陀天中来宣演的教典。那时候无着菩萨到兜率陀天来听演这一部论典,经过 弥勒菩萨的说明以后,我们就知道修行的瑜伽师,他是如何来向三宝亲近,如何成就佛菩提道;后来世亲菩萨就把它写下来,写成《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集结了重要的大乘剪辑的精要,我们要说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当玄奘菩萨他小时候,他就亲近三宝,他五岁的时候失去他母亲,十岁的时候失去他父亲;因此人生无常。他有一个哥哥先出家,小小年纪的玄奘菩萨也很精进,他就开始到附近的寺院里面,开始去听经;后来等到他的哥哥发现了,发现他这个小小的弟弟,好像还蛮有善根的,就带他到寺院当行者。所谓行者,就是你在里面虽然不算是正式出家,可是在寺院里面可以作种种的帮忙等等,就等于是先熏习出家的种子。
然后这个小玄奘菩萨,他那时候就听闻到《摄大乘论》,另外一部典籍是《大般涅槃经》,这个跟玄奘菩萨的修行,是有大大相关的。先说经典《大般涅槃经》,它就是要告诉我们眼见佛性。《摄大乘论》就告诉我们明心这个心是哪一个心----就是这阿赖耶识如来藏心。那时候的典籍,当然也有《楞伽经》翻译到中国,已经经过了很久了。然而讲《摄大乘论》,当时候是蔚成一个风气,因为《摄大乘论》可以贯串整个大乘法;所以小小年纪的玄奘菩萨,也非常非常特别喜欢《摄大乘论》。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精进,就值得我们来学习,而且将来等他长大以后,就更不可思议。因为全中国不断有许多法师专研《摄大乘论》,但是他的讲法上,因为论它本身是从《瑜伽师地论》来的,所以它的整个详细或是精密度,毕竟不如一百卷这么多的《瑜伽师地论》来得详尽,因此诸家解释就有种种不同,然后有一些差异,而这差异是没有办法得到一个证实。
玄奘菩萨在这过程中,他就想:我再怎么样,我要去西天取经,把《瑜伽师地论》取回来,然后来宣演让大家知道这道理到底是如何。可是他运气也不好,当他纠集了几位法师,大家想要去西天取经的时候,就发生一件事情----皇帝就不准,因为那时候西边,还有一些战乱战事等等。另外是这个唐朝的国祚,那时候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才刚刚登基没有非常久的时间,所以还在安顿之下,也不准国人随意地外出,所以就打了回票。然而玄奘并不因为这次被拒绝以后,他就丧失了想要求法精进的目标;他就暗地里面,就决心要自己孤身行旅。所以他就开始在长安城锻炼自己的心志,那时候大家也不太容易找到他,他就开始想:西方的经历会经过种种的困难,我是不是要把自己身体能够锻炼好。所以最后他终于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西行道路上,他经历过很多的难关。其中有一次,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不小心又将自己的水整个打翻,那个水可以供给他度过整个沙漠,所以他一想:那这样完了,那我还是走回去吧!因此他就开始继续往回走。骑着马往回走的过程中,他的精进的念头又生起了,他想:我当初来的时候,就发愿:宁可西行一步而死,但是我绝对不再东返一步而活。所以,他于是回转继续的往西边行走。他就抱着:如果我即使丧命,我也是为法而尽力了。那就经过了五天四夜,或是经过了很多天的晚上,他也没有办法得到食物,应该说得到水,他可能准备有粮食,可是基本上他没有水,非常地干渴;在这过程中,他已经是完全体力不支,可是蒙受菩萨慈悲,最后他还是险象环生能够化险为夷。就因为他精进的念头从来没有忘失,他就希望能够为法而不顾自己的身命。
一般人看到这样的话,就会想:那应该最困难的路程,就应该是这里了吧!不!后面还有更艰困的路程,然而玄奘菩萨他也都是轻描淡写。譬如说,其中有要登上一个大雪山,这里头就不是一天、两天,几天的时间,而且你躺下来,在雪山中你能够卧的东西,躺卧的东西就是冰冷的雪地,而且吃的东西都是冰冷的;经过了这样,度过这样的雪山,十个人里面,没有剩下几个人活着;一切的牲畜也都是如此,动物也都是几乎损失性命。然而菩萨从来不畏惧这样的艰难,他还是继续地往前,所以他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名,可以说是了解到佛法中的精髓的大翻译家。
而且本身玄奘菩萨证量不可思议,他不但明心见性,而且如愿的往生到兜率陀天上面见 弥勒菩萨。虽然后来有位菩萨说:见到菩萨,他是不是还要继续到人世间来或等等?这时候天人就告诉这位有神通的菩萨说:他不会了,玄奘菩萨不会到人间来。然而玄奘菩萨的志向本来就不可思议,就是说他虽然证得这样的解脱,然而他顾念娑婆世界的法、法脉是不是可以延续,必然而继续到这人间来。后来玄奘菩萨的后身就化身在禅门里面,来令众生能够了解第一义谛这如来藏心、这阿赖耶识在哪里,如是的继续开演圣教。所以我们应当向菩萨来学习,精进波罗蜜是不可思议的。
更新于:2022-09-20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