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兴亡,人人有责

2022-06-19 宣化上人全集

我们要诚心来为佛教贡献,要拿出真正的坚志和决心来为佛教做事情。 We must sincerely contribute to Buddhism.We should bring forth a firm resolve and true determination to work for Buddhism.

佛法将要到灭亡的边缘,无论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应该以复兴佛教为己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可以说“佛教兴亡,人人有责。”然而佛教徒,更有责任,不可推诿,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使佛教复兴起来,并且发扬光大?这就要深刻反省!时时检讨!应该做的做到没有?为什么没有做到?

When Buddhism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all Bhikshus, Bhikshunis, Upasakas, and Upasikas should take it upon themselves to make Buddhism flourish again. It is said, “The well-being of the nation is every citizen’s responsibility.” We can say, “The well-being of Buddhism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However, Buddhists should take even more responsibility than other people, and should not shift the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We should ask ourselves: How can we revive Buddhism and make it grow and prosper? This takes some deep self-reflection! At all times we should take stock of ourselves to see whether we have done what we ought to do. If we haven’t, why have we failed?

弘扬佛法是大家的事,唯有大家分工合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努力团结一致,才能令佛教兴盛起来。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不可一盘散沙,不要有袖手旁观的观念。

The propagation of the Buddhadharma is everyone’s business. Only when we all share the work-when people who have money give money and those who are strong give their strength-and strive to unite can we make Buddhism flourish. There’s a saying, “Unity is power.” We shouldn’t be scattered, like grains of sand on a plate, nor should we think that we can be idle spectators who just watch from the sidelines.

身为佛教子弟,既然认清了自己的任务,就不能再有依赖的心理,想:“反正有人宣扬佛法,我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没有多大的关系。”若是人人都有这种想法。那么佛教何时能复兴?何时能放异彩?恐怕遥遥无期吧!

Once we clearly recognize our duty as Buddhist disciples, we should not leave it to others and think, “Well, people are working on the propagation of Buddhadharma anyway. I am only one person; I can’t make much of a difference.” If everyone thought that way, when will Buddhism ever revive and flourish? Probably never!

在现今这个时代,若是没有真正修行的有心人住世来领导,恐怕佛教注定要逐渐衰萎乃至灭亡,我们既然是佛教徒,就应当为佛教尽心竭力。在弘法时期,勇猛向前,不可畏首畏尾,不要怕人嫉妒,不要怕人障碍,这是考验。因为经过大冶洪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金刚。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经验之谈。我们要诚心来为佛教贡献,要拿出真正的坚志和决心来为佛教做事情。这样,佛教才会一天比一天好转起来。

In the present age, if there are no genuine cultivators in the world who can act as leaders, Buddhism will probably gradually decline and disappear. As Buddhists, we ought to do our very best for Buddhism. When it’s time to propagate the Dharma, we should advance heroically and unhesitatingly, without worrying whether people will be jealous or try to obstruct us; these are all tests. Vajra is forged only after being smelted and refined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times in the great blasting furnace. There’s a saying,If you can endure the greatest suffering,You’ll become the loftiest person.These are words of experience. We must sincerely contribute to Buddhism. We should bring forth a firm resolve and true determination to work for Buddhism. Then, and only then, will Buddhism grow stronger day by day.

万佛圣城是真正修行的道场,人所共知,绝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依教奉行,不能戴着假面具欺骗世人,也不可以有好高骛远的思想,我们知多少,就做多少,这才是修行人的本分。光说不做,落为口头禅,那是一无是处的,又怎么希冀佛教能复兴起来呢?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is a place where genuine cultivation takes place. This is a known fact; we aren’t trying to deceive people. We must honestly and devotedly practice in accord with the teachings, and not fool people by wearing masks. We should not aim high without doing the groundwork. We should practice whatever we have learned. This is a cultivator’s duty. If you only talk but don’t practice, then you’re merely paying lip service, which won’t do any good. In that case, what hope is there of Buddhism ever flourishing?

一九八四年四月六日开示

A talk given on April 6, 1984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