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是专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处在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和想,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我们的心就是心猿意马,就像孙悟空一样的,一下子到天宫去,一下到地狱里面去,所以要把它摄住。莲池大师站在唯识的角度就谈专思寂想怎么下手。
那这个八识心王,心王有心所,在心王当中有八种识,你一定要把八识以及心所给它摄在一处——制心一处。开始是用耳识,其实念佛也是作用于耳根的,但你听到的那个声音还不属于闻性,还是属于耳识的范围。先用耳识闻这个佛名,然后用意识来专注忆念。那你的第六识给它专念故,那就不会跑,就把六根摄在这个佛号当中。最难摄的,一个是耳根,一个是意根。
擒贼先擒王,你的耳根就是自念自听,为什么专注忆念?如果万一意根还摄不住,那就记数法,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一句佛号记二……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摄意根的。其他四根都好摄。就是眼根,眼根你是念佛时候垂下来,不能东张西望,看看别人穿件衣服是不是时尚的衣服,还要分析一番,这些眼根不要去看;鼻根,不要到处乱嗅;舌根,你就拿舌去念佛;身根,你端正自己的身业。一般耳根和意根摄住了,眼鼻舌身都好摄住。那这个六根、六识都让它不产生活动状态,这样你就去念,念念念,念之久了,叫念极而忘。
而忘,就是我执、法执没有了。我执、法执没有了,第六识就脱落,不去分别它。其实我们众生就是分别心太重,慢慢地就不分别,不分别美丑、善恶、谁好谁坏。吃饭也不要分别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好吃的就贪心,撑得肚子要摸着墙壁离开,看到不好吃的就皱眉头。所以你看我们众生贪瞋痴,你就在吃一顿饭当中都体现无余:好吃的,贪心上来了;不好吃的,瞋恨心上来了;然后吃饱了就要睡觉,无明上来了,昏沉。
第七识是末那识,它一般是不断地去思量的,但如果第六识不给它输送思量的材料的话,它也会中止下来,这叫思寂,思惟就是寂下来。第六识、第七识这两识是修行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要把住的。《华严经》佛成佛,讲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唯有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他讲妄想执著,就是指第六识、第七识——第六识的妄想就是分别,第七识就是执著。
那这两个淡下来,忘之不已,忘极而化,空性你能契入。而空也不执著空相,空空亦空。在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当你的妄的那一面消解之后,那你的真如这一面就会彰显出来。这样,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行”——不活动的话,原来我们的心,心意识里面都是波翻浪卷的,有时候是万丈波涛,又很浑浊,所以你这些七识、八识不“行”,原来很湍急的浊水就成了静止的水;原来八识的那种浓云薄雾,这时候都一片晴空,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时候我们的本具的那个真如自性——一心,就彰显出来。唯是一心,更无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