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依佛法观察人生,平时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没有病的人,也无时不在病中。这话是怎样讲的呢?因人生的病,有从外界的物质上来的,有从内在的精神上来的。从物质上来的是身病,从精神上来的是心病。现在略为说明:
一、外形的身病
这是身体上的疾病,属於生理的,生理的机能不健全,或受到外界的事物袭击,以及自然界的水、火、风、霜等的侵犯,就会生起病来。平常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乱吃东西也最能引起身体上的疾病。佛法说我们的身体为五蕴身,是从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合组而成的。色是属於物质方面的色法,受想行识是属於精神方面的心法,由於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集合,才有这个身体,才成为一个有知觉的人。但组成色法的原质,是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地属坚性,如我们身体中的骨节皮肉;水属湿性,如身体循流的血液如小便;火属暖性,如身体中的温暖热度;风属动性,如身体中的气息呼吸。所以说离了四大的缘合,便没有了这具身体。
但身体既由四大合成,在四大之中如有一大失调,即觉百病丛生,如筋骨痛,即地大失调,血液中毒,即水大失调,热度高,即火大失调,气喘即风大失调,这都是身体上的病痛。现代自从科学发明,对於我们身体上的痛,医学上,都有特定的名词。如脑有脑病,很多人死於脑冲血。肺有肺病,胃有胃病,心有心脏病等,亦是一样,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这句俗话里,也可以想见人身病痛之多了。
二、内在的心病
这是心灵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属於心理的。普通心理学上,亦说到我们人生在精神上受刺激,或因他种疾病,使心理变态,都会闹出许多精神病来;但在佛法中的唯识学上,把我们精神心理上生出来的病,分析得比普通心理学更为清楚。这种心理上的病,换句话说就是烦恼病。这烦恼病有二类:
首先,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瞠、痴、慢、疑、恶见。
其次,随烦恼有二十种:忿、恨、恼、覆、诳、谄、骄、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这二十种,都是随逐贪等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所以叫做随烦恼。这些烦恼都是从我们心理不正常而生起的毛病,亦可以叫它做心病。
三、如何治疗身心疾病?
我们对於生理的或心理的病,应该怎样来疗治呢?从佛法讲,可以物药与法药来疗治,即以物药来治身体上所生起的病,以法药来治心理上生起的病,其理如下:
一,以物药治身病:普通物药的来源,是从植物、动物、矿物中采取的,如西药多采动物的精血液体,矿物的元素以及植物都可以治病;尤其是现代科学昌明,仪器发达,什病都可把它治好,即如三期肺痨,亦可有办法医好。所以各位中即使有肺痨病,也不必担心,现有医生看护,又在这山青水秀的海岛上,吸收自然界的清新空气,应该自己安慰自己,身体一定可以恢复健康的。在我国治病,多用中药。中药的原料,多采用植物的草本,如云苓、当归、白芍、淮山等。亦有动物矿物的,如鹿茸、龙骨、虎胶、硫黄、自然铜、滑石、石膏。我们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若经医生制成丸散、膏、丹的药品,那里面就带点神秘性,只有医生自己知道,他人及患者都不晓得那里面是甚药,但只要你肯照医生的吩咐吃下去,都可以把病治愈的。
二,以法药治心病: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句话是偏谈一种心理作用,其实说心药能完全治好心病,是大有问题的。心药不能治心病,同时药物亦不能治愈心理上的病,所以要治愈人生心理上的病,必须用佛法的法药了。法药的种类,不出经、律、论。它里面所诠显的理法,是五戒、十善、五乘、三乘、一乘。这些佛法,好像医生开制的药方,是明显的方法,大家可以研究的显教:还有一种陀罗尼的秘方,是属於密教的咒语,不须研究了解它的意义,只要你肯诚心地照梵音持诵,亦可治愈你的毛病。好像丸散膏丹的配制,只有医生知道,病患者是不知道的,但你若照医生嘱服饮,自然能治愈你的毛病的。
像前面所讲的,人类心理上的贪瞠痴等根本的烦恼病,须依佛法的五戒、十善、戒定慧等法药,才可治愈,世间的学说,多不能疗治人类这种根本的症结。现在世界多战争,没有一日太平,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就因许多争权夺利者,贪瞠痴等心病在作祟,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人若缺乏健全的心理,也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何况已经有病的人,那不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自然愈加痛苦了!况且现在病患者,看来似与战争没有关系,实则直接间接,多数还是受了战争的影响,有从生活挣扎的饥饿线上引起病来,有从精神上受到某种战争的威胁影响而生起病来。所以我们要世界太平,人生减少疾病的痛苦,还是先要消灭祸乱,而祸乱的根本,又多是从人类贪瞠痴等心病而起,因此唯有依佛教的法药来医治贪瞠痴等心病,才是澄本清原的救济法,世间的物药治病,不过是治标的方法而已。
又佛教每说众生都是在病态中,是指的业障病。不论身病或心病,都是从罪业的因缘而起的,这些罪业的造成,亦由於贪瞠痴等根本烦恼,故要彻底澄清病源,亦须先截断贪瞠痴的毒流,才会走法师生真实康健的道路。
更新于:2021-04-06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