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2021-03-31 其他文章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家庭、单位。即便是心情郁闷、满腹忧虑的人,见到笑呵呵的弥勒菩萨,也会放下烦恼,满心欢喜。弥勒菩萨受到世人的敬重和供奉,与其身上所具备的几种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

能忍最胜寂灭法,忍辱是六度之一,更是消除三毒的殊胜法门。唯有忍辱,才能化解矛盾;唯有忍辱,才能息灭妄念;唯有忍辱,才能促进团结。

在佛教典籍中,多次提到弥勒菩萨外出行脚、化缘,也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嘲讽与谩骂。他曾作《忍辱偈》: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这首偈子,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了弥勒菩萨的忍辱情怀。

有人骂他,他也笑着说好;有人打他,他也不反抗,自行睡倒;有人朝他吐唾沫,他也不去管它,任它自干。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即是说,忍辱波罗蜜是成就道业、圆成佛果的法宝。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重。在俗世的生活中,我们若能以忍辱接人待物,一定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亦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助力于我们的修行与生活。

学习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便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便对着你哭。人生是一场充满崎岖与坎坷的旅行,伤心与痛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只有以乐观的态度应对,才能化解种种困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感染着后世众生。据史料记载,弥勒菩萨一直过着一钵千家饭、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生活艰辛,还经常会招来世人的呵斥与白眼,但弥勒菩萨一直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世间,并给人们带去欢乐与笑语。

弥勒菩萨曾作《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作为一位出家人,他以天为盖、以地为席,四海为家,无牵无挂,只随身携带一只化缘用的布袋;又因他胸怀宽广,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安贫乐道,才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自在之境。这首偈子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自信乐观,心宽体胖,才能熄灭心中的妄想与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学习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为悲。慈悲众生是诸佛菩萨共同的行愿。

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体现在他对众生的宽容上。他曾作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即是在告诫众生,凡事不必较真儿、苛求,要学会宽容他人,宽以待人,宽人宽己。他还作有一偈: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在这里,这个布袋就好比是我们宽容的品德,只要能学会宽容,就会无挂碍,就能得自在。

纵观弥勒菩萨的上述三种精神,无不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积极的意义。学会忍辱,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乐观,才能转烦恼为菩提;学会慈悲,才能广结善缘、利人利己。

更新于:2021-03-31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