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2021-03-26 宏海法师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因为好多时候,都会听到身边传达了,这样的一种声音和见解,说我年轻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要要圆满,还有什么事业要把它实现,然后等到我某时某刻,上了岁数了,退休了,不做事了,再去学佛。我想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为什么呢?以至于你看现在有时候,对于佛教的这种传闻中,总是说什么样的人来学佛呢,说是妇女多,当然这个无可厚非。我一直在反思说,为什么学佛的佛弟子中女众居多呢?我想这一个是从社会分工上来讲,至少女众还是有相对的时间和家庭的依靠,所以有相对时间上的保障,和精力上的一些多余的时间,能够做这样的一个佛法护持工作。二一个呢,女众的这种天生的慈悲心,也就是说,比较容易怜悯他人的这样一种悲心母爱,基本上是跟佛陀讲的,佛法里面讲到的这种慈悲是一致的。似乎有这么样的一种理由吧。

那么其次就是说文化低的多,这我觉得倒是未必了,因为不管文化高低,这不在学佛的拣择之中。而是只不过是从,看他是否有善根来走进佛法,是否有因缘来一直相续的学修佛法。

那么第三个就是说的什么?就是老人多,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好像我们现在学佛,就必须只有是老人才是天经地义的学佛,这就无形中给佛法的这种广博性,这种普世性,给它切割了一大块,使大家走入一个误区。所以我们要知道呀,其实在佛教里面最应该学佛的,正当是青年,社会最主流的力量都来学修佛法,那么佛法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这种民族的向上和和谐是非常有大的利益的,为什么?我想首先我们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

就是有时候不理解佛法的人,都会觉得说,佛法里面的教理,最基本的不是讲,看破呀、苦、空、无常,那么会有一种人,就误以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这首先就是一个消极的认知见解,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前些天,到一个地方讲《心经》的时候,不是有一句叫:度一切苦厄,当时我就剖析了一下说,我们在人世间,他根本上的境况是以苦为生活的真谛,就是大家都是处在一个受苦的状态中,比如说生、老、病、死。那我们现在的,可能年轻人来讲,为什么他觉得说这个与他无关呢,因为他生的时候已经忘却了,老了还觉得很久没有到来,现在正当年也没有生病,死亡还距离得很远,可是其实现在年轻人所受的苦,比较多的是,一个是求不得苦,就是看着可能别人拥有的,我们暂时得不到,去追求怎么也得不到,再一个就是爱别离和怨憎会,人际关系上,可能比较心仪的离得很远,但是比较相抵触的一个违缘,人际关系呢,它每天就缠绕,等等,反正人在世间呢,都是以苦为根本,就讲了这么一个道理。

当时就有这个年轻的小朋友,就上来跟我说到,说法师,你讲得确实挺好的,但是是否太过于消极了。今天我们就要告诉大家,这是一种错误的,也是一种,反而是一种消极的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你了解到苦,这是种智慧,那么我们依着这个苦的真相,我们真正的以高视野,广阔的心量,来看待这个人世间的时候,不管是芸芸众生相,或者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生活层面中,我们都能够冷眼的,以智慧的心,来再进行,我怎样选择生活,和建立我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当然我说的这个科学,不是我们通常的科学,而是以佛法的这种科学的信仰,来体现人生观。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对于佛法的教义是一种误解,导致了他在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无可奈何,人生已经花落去的时候,才在垂垂将老的时候去学佛,这是一个误区。特别是我们想想,为什么说青年要学佛呢,就是在佛的教法中,青年跟菩萨的心态是非常的相似的,你看菩萨叫什么呢?叫做觉有情,就是其实用自己的生命的年华,青春的年华,和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热忱,来做他生活的目标和进行中的这个行为,那么菩萨跟青年,他完全是可以吻合,可以同步的。

你看在菩萨修的法门里面,其实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理解,所谓的菩萨修的法门,其实就是他应当这样去生活的一个面目,一个面貌。你比如说从专业来讲,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实也是一个,另一方面,我们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叫八正道,这都属于说,应该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学习了以后,积极的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

你比如说从布施来讲,就是说要有一种付出精神,现在我们的社会就是索取的太多,不愿意付出,甚至把一个成功的标志,认为说索取得越多,积攒的越厚,然后占据为己有的时候呢,这才是一种成功者。这对于青年的一个人生观的导向,可能是不利的,甚至对于整体社会的进行中,它也是一个毒瘤,所以布施的这个生活状态,就显得非常积极向上。

你比如再说,持戒来讲,持戒其实就是一个自律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年轻人,在生活中,工作中,乃至同事的交往中,甚至男女朋友之间,如果始终能操守一种轨则,你比如说忠诚不去背叛,你比如说真诚不去欺骗,你比如说合作,而不是相互的去作为对方的障碍,而害怕别人比自己高以后,产生的嫉妒心等等这些,其实这都是戒律的精神。

你再比如说忍辱来讲,我们常说到年轻人年轻气盛,一下就火了,甚至你看现在有一种情况叫做路怒,就是开车的时候,大家稍微蹭一下刮一下,突然间下车,两个人就火冒三丈,一句话说不对,就敢去拿凶器了刀子了,这就是说什么,忍辱的精神,忍辱的这种常态。一个青年人,他常要调试自己,这种能够替对方着想,慢慢地培养这种宽广的胸怀,这样的一种能力的话,这就是忍辱的人生观所造就的。

那么再说到禅定,这是一种福德的体现,就是不要,小伙子,我们说毛头小伙子,那就是不稳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冷静的思维,都能够正确的选择这件事情的,操作也罢,掌控它的发展也罢,这也是青年人应该具足的,因为青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说菩萨的六度,恰恰是一个青年应该在他的身心世界,他的生命过往中,体现这样的一个,好的人生展现。

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这样的一个物质也在很好的发展和维系的,这样的一种国运当中,一个青年人来学习佛法,能够更好的在我们这个当下的时代中,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所以说佛法跟世间法永远没有离开,那我们很多时候,误会说佛法一定是逃世的,一定是年老的、落后的、消极的,这是一个根本的错误。特别是到了现在的时代来讲,我们应当把这种错误的见解,给它解开,给它拆散,让这个真实的,积极的佛法展露出来,而让我们去认知和走入。

那么如果真正能够进行到这样一种很好的,良性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不必说,觉得说哎呀,我学佛了,我是一个佛弟子,我知道很好,但是我害怕别人知道,甚至学佛的时候,皈依了三宝,还偷偷的藏着掖着,觉得这是一件在主流社会里面,为人所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这就显得很可悲。或者甚至我们一味的,对于佛法的这种追求中吧,他老是走入一个误区,以为不断的就是去求一个,某一个神奇、或者说一尊佛菩萨,就像一个神一样来保佑他,满足他无边无际的这种私欲,不可告人的这种追求,等等一些,这也是一个误区。

甚至大家一直还在所有的影视作品中,把僧人的形象,作为一种戏说乃至歪曲,不断地去误解,在这样高度的,媒体发达的情况下辗转相告,这也是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对于佛法认知上的一个偏见,很可悲的事情。特别是从僧人来讲,他是一个舍弃了自己的,所有的世间的这种青春年华也罢,轰轰烈烈的事业、爱情也罢,他能够走入到这个,清净的这样一个佛门,并回过身来再引领大家,共同来弘扬佛法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我想这样的一个人生呢,确实是很稀有珍贵的。但是我们现在因为对于佛法的不了解,以为佛法一直是消极的,就认为你什么也不干、逃世到庙里边就这么闲着,吃着现成的,不为社会做贡献,也不负责社会的发展,甚至人类的繁衍等等,全部都是误区。

所以呢,希望今天在此也借这个因缘吧,不但我们的老年人正当学佛了,因为一辈子经的见的也多了,也应该看破了,放下了,真正走到佛门的智慧,甚至是年轻人更应该学佛了,以这个社会的主流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角色,那么来相依佛法,真正的佛法,抛开了迷信偏见的佛法,把它用做到我们整个的生活事业中,甚至乃至少年人也应当来学佛,在这样的一种智慧中,我们播种了一个信仰的种子。

那么播种了一个信仰的种子,依照我们信仰的体现,那么在他将来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什么呢,这个正知正见,这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至上敬下和,以道德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尽形寿的生命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现象,希望所有的有识之士,诸位的佛子们,一起来发愿回向,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呈现出来,这种在佛法的熏陶中,能够有一个,如同太阳出生一样,积极向上的一个佛法的弘扬,这样的一个新的局面。好,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1-03-26 12:20

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