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经格局的由来

2020-11-28 大安法师

《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在隋唐之际称为净土三经。然而又出现了净土四经,这是清朝有一位魏承贯居士,又称为魏源,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他晚年学佛,一往情深地修行净土法门。

魏承贯作为一个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他还别具慧眼,他就认为《普贤行愿品》是净土的经典。他表述修净土法门,如果不读《普贤行愿品》的话,那这个教法就属于偏而不圆,所以就把这个《普贤行愿品》添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

对这一点,近代的杨仁山居士也很认可,所以在金陵刻经处曾经刻过一个版本叫净土四经。

印光大师在民国年间也认可了这个《行愿品》作为净土经典的这么一个选择。印祖曾经这么表述:这一卷《普贤行愿品》乃是《华严》一经的归宿,华藏世界海,净土无量无边,而必以求生西方为圆满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原自肇起《华严》。

我们读《华严经》,整个的华藏世界海,无量的香水海、无量的世界种、无量的世界种构建的重重无尽的刹土,这里面的净土很多。但是佛的一代时教,处处指归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尤其《华严经》以善财童子示现一生成佛的历程,让他导归西方极乐世界,表明一生成佛是要在极乐世界才能圆成的。

这就说明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原来是肇启在《华严经》。只不过是这样的念佛法门也属于大乘圆顿之法,叫大教难投。众生根机陋劣,不能当下信受,才开始说声闻法,四圣谛,十二因缘法,权教的菩萨道,般若系系统。然而这个过程也在循循善诱,培养善根,看到众生智慧、善根成熟,堪能信受净土一法,就无问自说,称性而说净土法门。

所以不像一般人理解的好像净土一法,是很简单,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大概我根机很利,不需要修行了。等到看《华严经》之后,我们就不敢这样说了,你的根机能超过善财童子吗?能够比文殊、普贤还要更高吗?

文殊、普贤尚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善财童子为首的,为代表的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还敢说不求生西方净土吗?

所以印祖进一步说:净土法门得到《华严经》的这样的一种显示,就好像得到了大海,横吞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净土法门就像大海,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整个净土法门就是一真法界的表达。

阿弥陀佛所体证的极乐世界,六字洪名全体就是实相。以佛所证的实相法界来展开的净土法门,就像大海,能够包容大江、小河、溪流,所有的水。表明净土法门能够包摄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的行法和功德。乃至于你修大乘所有通途佛法,最后也都要回归到极乐世界,一切行门还归此法界。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每一位善知识里面都得到了一个法门,都证悟到一个解脱。这个海云比丘,首先就跟他传授念佛三昧。解脱长者,鞞瑟胝罗居士都在讲念佛法门。最后到了普贤菩萨,就彻底地导归。

所以印祖谈净土法门,原来就是《华严经》所开显出来的,这确实属于名实相符。所以就把这个《普贤行愿品》作为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以后印光大师,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列为净土根本经典,就形成了净土五经的格局。

更新于:2020-11-28 08:36

净土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