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骤

2020-09-27 更多文章

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骤

佛教不是强调迷信、不是强调信仰,佛教强调的是开启智慧。我们要如何开启智慧?那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因此佛陀就跟我们讲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要闻、思、修、证。闻思的基础很重要,闻思是理论的基础。

就像医学院的学生,要到实际的医院来帮助病患解除病痛,必须要有医学院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理论基础,直接就上第一线,直接就拿起刀要来开刀,就像修行的人,如果欠缺闻思基础,直接就强调一门深入在修,就像没有闻思基础的人,拿起刀就要开刀,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偏离到哪里,我们都不知道。

修行是有次第、有地图、有方向。如果欠缺闻思基础,就会象是在茫茫大海之中,没有罗盘、没有指南针、没有方向感,就在茫茫大海之中莽莽撞撞。所以,闻思基础很重要。今天大家在佛学院里面读书,就是要建立闻思基础。但是你所听闻的闻思基础,要跟你的实修方面是结合的,是能够帮助你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来实修,以及应用得出来的。你所听闻的闻思基础,不只是懂一些哲学名相、抽象、空洞,不是懂那些;或只是累积一些世间的学问,认为自己很懂、很行,饱学多闻…。佛法里面所强调的闻思基础不是这样。

当你有深入的闻思之后,就能够「解行合一」。现在跟大家介绍的,空海没有偏重在哪个法门、部派…,都没有!我也不是专门弘扬哪一宗,我只是站在很超然的立场,来跟大家介绍宇宙的真理实相;站在很超然的立场,来告诉大家一条清晰、安全又快速的解脱之路。这一条解脱之路,是诸佛菩萨他们所走过,也跟我们示现的一条解脱之路。

所以,如果在闻思方面错用功,可能要花费个十年,都可能在茫茫的经藏大海里面钻研。学了十年、廿年,还是觉得找不到方向感,信心建立不起来。因为空海都走过这一个路程,现在直接跟大家介绍的就是「阿含解脱道次第」,这一本书是把《四部阿含》里面的精华编辑

而成。《四部阿含》就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的言行录。中国孔子的言行录辑结出来称为《论语》,《论语》就是孔子在教导这些弟子的时候,大家纪录留下来的言行录。

言行录是最忠实的纪录。《阿含经》、《阿含藏》就是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带领大家实际在闻、思、修的言行录,佛教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里面统统有,北传的就把它辑为《四部阿含》,南传的称为《五部》,多一个小部。

因为《四部阿含》里面总共有十几册,我们这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就是把《四部阿含》里面的精华集中,按照佛陀以前所讲过的次第步骤,第一步怎么样做,第二步怎么样走,第三步怎么样修,按照那个次第步骤把它整理出来。

所以,只要你看两遍这84个小时的课程,对整个修行的次第、方向,就能够掌握住了。包括佛教的教理、教义、核心,都可以清楚的掌握到;方向感就能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信心。如果大家把此套「阿含解脱道次第」84个小时的课程看两遍,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至少可以减少你十年以上不必要的摸索。

第一个阶段的闻思,就是把此套「阿含解脱道次第」84个小时的课程,好好认真的去看。第二个要看的课程就是「四念处的修行要领」,这些课程都已经制作成VCD、Mp3影音光盘,也都已经在各处流通了。因为你把全程的「四念处的修行要领」都了解了,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出来。「阿含解脱道次第」这是整个闻思的基础,当你听闻了之后,在日常历缘对境之中,就要去改变、就要去历练、就要去实验、就要去实践。

如果想要更具体、更深入,就要听闻「四念处的修行要领」,把整个「四念处」的第一个步骤「身念处」怎么修,第二个阶段「受念处」怎么修,第三个阶段「心念处」怎么开发,在整个课程光盘里面,都有清楚的告诉大家。

记得!听闻「四念处的修行要领」之前,先要有闻思的基础。如果没有具足闻思基础,就算你认真的修「四念处」,还是在世间法里面修,你都不知道。如果没有具足闻思基础,你在修深定、禅定,你落入在「世间定」里面下工夫,你都不知道。

所以,爲什么跟大家强调闻思基础很重要?闻思让你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分水岭在哪里?大家要清晰的掌握到。不然你用很多的时间在修、修、修…,但是你在「世间法」里面绕,你很难觉察得到。越修,不是越烦恼,不然就是没办法突破。比较糟糕的是,越修、我慢越大。

真正走在解脱道上的,越修是我慢越少,身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慈悲、越来越安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和谐。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那是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因此第二套课程就是把「四念处」很认真的看,然后就去做。

「四念处」的修行,不光是在打坐,不是光是在禅堂里面,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打坐禅修基础,因此在我们带禅修的时候,打坐的基础要具有,观呼吸、观出入息…,这些是要有的。因为你的心要宁静下来,进一步才能够来到「止观双运」。只是「四念处」的修行,不光是在禅堂内。

禅堂内「定」的工夫、「静」的工夫要有,这些基础要有,因为这是开发觉性,让我们逐渐的醒过来,但是进一步「经行」要开发。在历缘对境之中的各种动作,你都要清楚的觉察,「身念处」要能够在禅堂内、禅堂外,都能够应用得出来。

真正的修行,是禅堂内、禅堂外都在修行;真正的修行,在厨房、在大寮、在种菜、在洗衣服…,都是在修行。所以,「身念处」要开发,再来进一步是「受念处」的逐渐开启、开发,再来是「心念处」。你有身、受念处的基础,才能够开发到「心念处」。

「心念处」--在禅堂里面专修的时候,是可以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宁静、越来越沉淀。但是,如果你没有把这一种明觉的心、觉性的心,应用到历缘对境,你的修行跟历缘对境会脱节、会分开,你会以为到禅堂内才是修行,于是出了禅堂,就认为「我又在滚滚红尘里面轮回、浮沉…」你的修行会脱节。

事实上,真正「心念处」的修行,是在历缘对境之中。你在历缘对境,跟人、事、物相处的当下,这时候你才会起贪、起瞋、起无明、起烦恼…,只要你有前面的闻思基础,又有「四念处」前面逐渐上来的开发,觉性的开发、感受的开发之后,再来你当下在历缘对境的各种心态,就可以清楚的觉察。

有学员问:「当下看见习气在发作,该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治?」这是很好的问题。如果你没有闻思基础,如果你没有「身念处」、「受念处」的开发,当你的习气在发作的时候,你是煞不住的;当无名火在发作的时候,你是煞不住的,而且很难反观到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你的生气,你会认为自己有一百个理由可以生气,因为错都在别人;就算自己有错,你也会狡辩,或是认为自己所占的比例比别人少,我只有占百分之三十,别人占百分之七十,我生气、我暴跳如雷,是有理由的…。

所以,你煞不住、也看不到问题所在,就算你想修,你也很难当下来转念、当下的转圜,很难!导致很多修行人到最后常常是认为:「我有听啊!听了很多啊!修也修了很久了…」问题是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常常就是很快的阵亡,就会渐渐的变成很挫折。「我懂了这么多,我学了这么多,但是在历缘对境却是用不出来,我的烦恼、忧悲苦恼还是一大堆…」。

这其中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闻思基础不够,第二「四念处」的定力、觉性还没有开发出来,第三是因为心量还不够大。如果我们能够透过闻思,「四念处」也开发,还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也逐渐的开发。我们的心渐渐的明觉,心量逐渐的打开,在历缘对境有冲突的时候,当下你就可以冷静、就可以退缩,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你的世界里面有「无量的空」。所谓「无量的空」,具体而言就是你的心量很大。

当你给自己有退一步的空间,这个冲突就会大大的大化小、小化无。为什么在冲突的时候没办法煞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不够大,你没有转圜、退一步的空间,那个「自我」想要保护自己的时候,它就是继续冲突下去。所以,在历缘对境要应用得出来,真的平常的闻思不要马虎,不要敷衍了事。

修行不是修给别人看,修行不是在应付,不是修给方丈和尚看,表示自己很精进用功,不是这样!修行是每个人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认真负责,我们要自动自发、珍惜。所以,真正的修行,不需要别人监督。但是,在团体生活之中,是需要有一些制度规范,为了大家更好。但是,大家要自我勉励,每一个人都是精进用功,可以来到不需要别人监督,这就是「自依止」。

当我们真正「自依止」了,才能够进一步来到「法依止」、「法界依止」。所以,你要对治自己的习气、习性,都要具足闻、思、修的基础。

整个修行次第,除了闻思这两套主要的课程--「阿含解脱道次第」及「四念处的修行要领」,这是闻、思、修,也是告诉你怎么去修、怎么去应用了。这二套课程,只要你听闻过三遍以上,在历缘对境之中,你就可以开始做出来了。至于进禅堂要怎么修?你也心里有数,知道怎么去用功了;而出了禅堂,怎么样去修?也都越来越清楚。

只要你能够应用得出来,你的法喜会与日俱增,你真的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喜悦是会不断的流露出来,而且慈悲心会不断的流露出来。但是,不要因此得少为足,这只是初步的阶段。当你具足这两套课程基础,要见法就很快!但是不要得少为足,要继续再上来。

继续上来的几套课程,再跟大家推荐一下。「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这一套课程有37小时,也有配合幻灯片在讲述。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这一套课程?因为这是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解「解脱道」的次第、步骤、方向,以及终极目标。成佛之路、成佛之道…,大家在佛门里面都很熟稔此类名词名相。

佛门里面最重视心理方面的就是「唯识」、「唯识宗」、「法相宗」,「唯识」就是佛教里面的心理学,我以前也都曾经在此方面下工夫去研习过,但我发现因为「唯识」是以一、二千年前的那一种表达方式及术语在讲解,跟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理解角度方式,是有相当的落差。所以,当我接触、研习现代的心理学之后,发现现代西方人把东方的神秘学吸取过去之后,人家有不断的再开发、再研究,因此在心理学方面,现在已经做出相当有系统的分析、解析。

我们这一套「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课程,如果欠缺闻、思、修的基础,你还是会觉得它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学,但是我看到里面所讲的,是修行的次第、解脱的次第步骤,以及终极目标方向,都清楚的讲出来。

记得!成佛就是心灵成长的路程,我们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自净其意」--净化我们的心意,就是净化我们的心灵,现代的术语就是「心灵成长」。现在欧美他们都是用「心灵成长」这样来协助大家心灵的净化与成长。

所以,「成佛之路」就是心灵成长之路,心灵的净化之路。我们心灵里面的种种结缚,种种的凹凹凸凸、无明污垢,那是需要去净化的。当我们净化一分,心灵就会成长一分,我们的视野就会逐渐的开启。这一套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修行、成佛之路。

当这一套课程在发行流传的时候,很多人原本是不相信佛教、不喜欢佛教,当他接触到这一套心理学课程之后,发现原来佛法讲得这么深,原来佛教讲的是这么的科学、这么样的理智,都可以检验。因此,很多原本不信佛教的人,当他们接触到这些资料之后,对佛教、对佛法都从此改观了,才知道佛门的清净修行之路,是这么样的庄严、这么样的神圣。

因为「阿含解脱道次第」是以佛教的立场、术语在讲,这一套「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课程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事实上就像金字塔的不同面,从不同面在讲宗教的终极目标,让大家可以从佛教的经典里面,清楚的知道解脱之路;也可以从现代的心理学方面,清楚的了解、掌握解脱之路,于世你就会越来越安祥、越来越快乐,因为不是在打迷糊仗。

具足这三套基础课程之后,因为你是来到闻、思、修,后面进一步的「证」就会出来了,见法就会出来了。讲到见法、证果的世界,我们也有讲述到几套的经典,大家以后都可以参考,其中一套就是《金刚经》,还有《六祖坛经》,还有《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些都是非常深的经典,值得大家一看再看,里面都是在协助人类去照见我们的颠倒梦想,协助我们醒过来,协助我们找到真正的净土、真正的彼岸。

很多人能够背诵《金刚经》,至少也耳熟能详,但是重点不在你会背诵,而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金刚经》的深义,然后去做到、再去证悟到。《金刚经》处处都在扭转大家的世间思惟,处处都在破除大家的颠倒梦想、习性思惟,真的很深很深!如果你能够具足前面几套课程的闻思基础,再来看《金刚经》,你的体悟会很快、也很深,而且你的生命常常会是感受很震撼的。

所以,不要把《金刚经》都只是当做一部课诵本在课诵,真的里面蕴藏无尽的宝藏,大家要去挖掘出来。

另外是《六祖坛经》,中国出了这一位高僧大德,真的他把佛法里面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毫无保留的跟大家来分享,只是众生懂不懂得珍惜、懂不懂得去挖宝,《六祖坛经》非常好、非常深、非常实用,但他讲得都很高深,都直接切入心法。

所以,这几套课程大家都要陆续去看。再来,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慈悲、充满着证量,空海向大家所介绍的,都一定是属于实修实证的人所讲的,不是学术的,不是观念知见,不是讲哲学;都是实修实证的人,然后他讲出来、写出来,真的你可以去体证到、可以去印证的。《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除了歌词很美丽之外,内容非常的精采,也蕴藏非常多的宝藏,空海把它挖掘出来跟大家分享。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开启你人生非常多的无尽宝藏。我们所讲的「宝」是「出世间法」,用金钱所买不到的那些宝。

对于这几套课程,如果大家有深入去了解之后,其他的课程还可以参考。《永嘉大师证道歌》曾经讲述过两次,在几年前有全面的解释《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的深义,2006年的7月,在台湾带禅修的时候,又重新再讲《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一次所讲的是挑选里面的重点出来,然后做深度的解析,也配合幻灯片在讲。里面很深,但是我们用很生动的方式来讲,如果大家以后逐渐上来之后,你再看那些幻灯片,你处处都会体悟、会心微笑,你处处都可以得到佛法里面的「无上甚深微妙法」。

以上所言,空海都是如实语、不异语、不妄语,跟大家所讲的,都是你可修、可证、可达,很实际、很实用的。

(空海法师讲述,由学员发心文字汇整)

更新于:2020-09-27 15:27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