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法师开示录
——2004年7月20日讲于襄樊凤林禅寺
感谢各位居士盛情邀请,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看到居士们对佛法的热情向往,我十分欢喜。历史上的襄樊,曾经是道安法师驻锡的宝地,曾经是佛教文化中心,今天看到襄樊佛教的盛况,看到居士们对佛法的热情,使我深受感动。“***十年”浩劫结束后,近二十多年来佛教又得到恢复和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能闻知佛法是很幸运的。只是各地区佛教发展不平衡,鄂东较快一些,鄂西北有点差距,但今天我看到了大家的信心,感到充满了希望。各位发心学佛是难得的因缘。上午座谈中我了解到,襄樊的居士学佛很早,为恢复襄樊佛教事业付出了很多心血,再一次说明“人能弘道,佛道弘人”的道理,只要有了学佛的人,只要有佛弟子发心,这就是希望。弘扬佛法,需要有一批人发心发愿,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讲讲四弘誓愿。
我们皈依佛门,要发誓愿。一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弘扬佛法,首先要学习佛法,要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研究经典。佛法若不学,虽慧不能了。佛法好,利益大,但如果不学习,虽有智慧,也不能了解佛法。现在提倡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佛法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也是终身教育的历程,而且是生生世世、世世生生的历程。我们常讲,尽形寿皈依三宝,就是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佛法。我们还讲自度度人,就是首先要自度,自己受益,才能度他人,学习佛法,就是要懂得修行,修身、口、意,修五戒十善,这都是自度。学习佛法要一门深入,越学越觉得不足,同时也要广学多闻,多闻多思,学习才能明理,佛教是非常重视学习的宗教,经是佛说的,学佛必须看经;律是佛对我们的要求,论是高僧古德习佛的体会。用心学习经律论,才是真的佛弟子。现在佛教界学习是不够的,出家众和在家众都欠缺。兴办佛学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举办佛学培训班,是很必要的。
第二个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学佛要发心,发什么心呢,要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心,要使佛法留传,需要默默耕耘,需要广为弘扬,佛法对佛法对国家、社会有很大利益。这正如古人讲的,弘法利生。弘法是四众弟子的义务和责任,广度众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大家都是居士,要真心护持三宝,真心弘扬佛法。据我了解,襄樊目前的常住僧人不多,发心住下来的更少,所以,居士的责任显得很重要,责任重大,大家要挑起重担。弘法,就是要普度众生,教育众生,古时候经常讲经,现在弘法方式多了,传播录像光碟都是很好弘法方式。我们说学佛要发心,从古到今,仍未过时,发心即是奉献,把自己觉悟的人生道理奉献出来,要为佛教做实事,要树立护教精神,佛教才能发扬光大,发心是个不老的话题,发心是佛法常驻的动因,只有大家发心,佛教才能发展,才能普度众生。
第三誓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的烦恼,是从自性中生出来的,《金刚经》专门探讨如何降服其心,如何断烦恼,大家多诵《金刚经》,我们众生的心,妄念纷飞,生出种种烦恼。学佛就是去除妄心和妄念,显现真心、清静心。众生不烦恼也叫做无明烦恼,什么是无明呢?不明事理即是无明,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无明。众生的心好比是黑暗的房间,什么也看不见,充满了怖畏和颠倒梦想,内心充满了烦恼,而佛法就是明灯,能照亮我们的内心,是觉海慈航,帮助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古人讲:“一灯能破千年暗”。只要我们的智慧之灯点亮,种种烦恼皆可破除,只要我们诚心诚意,从内心生起忏悔心,行持五戒十善,我们就能断烦恼。这五戒十善,好比是穿上了防弹衣,保护我们的内心不受外界的干挠,保护我们的内心不生烦恼,才是学佛的根本目的。只要断除烦恼,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人生中的顺境逆境,正是磨炼其心,要在逆境中断烦恼,所以说学佛是做功夫,是磨练自心的功夫。越是逆境,越能磨练功夫。
第四个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的最高境界,是要成就佛道,只有成佛了,明因识果,才能真正了尽烦恼,学佛的人,要有这个远大的理想,要成佛道,有八万四千法门。念佛诵经,礼拜忏悔,参禅打坐都是成佛之道。今天我在这里讲讲净土宗,讲讲念佛法门。净土宗是适合大众修学的。因为净宗比较简单易行,容易普及,说到念佛法门,大家要注意。其一,一定在有正知正见。这非常重要,要以经典为依据,才不会走错路。没有经典作依据,没有善知识的指点,容易走错路。若是接受了邪知邪见,误入歧途,回头很难。出家僧人的责任,是要把正确的道理方法指导众生。经吉,径也,指示正确的路径。
其二,念佛,要静下心来,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录》里所说的,念佛时,要如母忆子,如子忆母。念佛时,要想到佛是法身父母,父母亲思念不在身边的子女,我们迷失了自己,在六道烦恼中生生死死,流浪在外,找不到自己的家,找不到父母,我们一心要回家,回到父母身边,如此念佛,才能收心,心才能专一,心才能清静。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凡夫众生,总是跟着六根走做不了自己的主,眼睛要看好的,生出欢喜,看了不好的,则生出烦恼。耳朵听好的,满心欢喜,听到不好的,则生出烦恼。鼻子闻到花香,就惬意,闻到不好的气味,则生出烦恼。身体也是一样,感到舒服,就高兴;身体不适,就生烦恼。心也是如此,遇顺境就春风得意,遇逆境,悲观失望,就生出烦恼。古人讲病从心起,许多病是由此而生出来的。所以,念佛必须“都摄六根”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是天上医王,专治心病,专治烦恼病。念佛要守住自己的内心,只要时时提起正念,杂念烦恼就会消除。为什么有些人会做蠢事,一时糊涂,因为妄念,杂念支配了他。因此,我们学佛的人要心如止水,守口如瓶,防备如城,守住身口意。学佛的人也会遇到种种烦恼,听到各种诽谤,生出种种念头,但只要我们遇到这些事情,马上提起正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找回自己的内心。其三,念佛、共修也是很重要的,经上说,大众薰修希胜进,十地顿起无难事,大众薰修,就是大家一起薰修,大家一起念佛,能生起巨大力量,大家在一起,互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好比一个人挑着一个重担子,中途有个人帮一下,就轻松多了。所以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若是关门自修,有时难以把握,甚至会出偏差也无人知晓,慧远大师结莲社,就是倡导共修共证。其四、念佛,要注意方法,可以持名念佛,也可以观想念佛,默念时,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出声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可以坐念,可以绕念,要动静结合,特别是老年人,久坐容易气血不通,所以一定要注意方法,行走坐卧皆可念佛。其五、念佛,要努力破除我执,未法时期的众生,我执重,法执也深,破除我执,就是要破除小我,成就大我,要有觉悟,人不能自私,要善待自己,不要斤斤计较,要善待周围的人,要学会宽容别人,要有慈悲心,感化周围的人,我们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要与众生结缘,学佛所学,行佛所行,加强个人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安祥,宁静的人生净土。一个人充满善意,才能达到与他人的沟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必须落在个人的实践行持上,唯人如此,念佛才有长进,才有效用。否则口念心不念,口里“阿弥陀佛”,心里抱着一个“我”字放不下,那是不会有成就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暂时讲到这里,祝各位居士福慧增长....
更新于:2020-09-17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