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之十

2020-08-26 智海法师

比丘要谦虚一点,他能让烦恼破除,让妖魔外道恐惧。我们学法的人没有这种正气。不去化除众生的烦恼不正确的,见违法行为不敢迎面而上,没有这种心态。菩萨摩诃萨这种名称一出现就是给我们强调发了菩萨愿心还要锻练自己的承受能力,只要这个驱壳没死我都不退回菩萨心,我宁愿以我自身的痛苦换得众生的安宁,以我自己的辛苦换得大众的内修佛法。你这样才叫当家。当家当父母,儿女有什么事情你也不管。问你要钱,你说没有。所以一定要有这种能力。生儿育女你不能光图小时候乖。慢慢他长大了,你要有爱心去教育他,帮助他,引导他成长,这是你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否则你就不够一个父母的资格。我们现在发了菩萨心,受了三皈五戒你就要学这种承受能力。

河北一个两夫妻吵架,妻子说你受了菩萨戒的哒,你怎么能讲这种话?他一下没道理了就说:受了菩萨戒就怎么样?我把菩萨戒舍了。他为了图自己一时的自在,口头上要赢,就把佛弟子的身份舍了,这样舍了痛苦万分,他就不愿承受来自菩萨戒的约束。你出家人还破口大骂,他说出家人又怎么样,出家人还是人。这个时候他就把出家人的资格降低为一般老百姓,那就不行。这个时候人家给你要求你是出家人你就不要这样做。点醒你。众生都是菩萨,他时时刻刻检点你,督促你来学佛。你要知道他是帮助你的。众生给你说过修学上的绝巧是诸佛菩萨化显来度化你的。

所以我们说发心度众生,你首先要知道众生是来度我的。众生怎么度你的?一个众生给你检查你,监督你。面临众生你要能有菩萨心肠,你能帮助十个二十个,帮助尽虚空遍法界的人,他才叫菩萨摩诃萨。在学十善业道经的时候,有这么多大比丘众和菩萨摩诃萨们他们在听十善业道经。我们现在要跟着这些人去学习。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叫六种成就。佛是主成就,龙宫是处成就,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具叫众成就。所以六种成就是每一个真正的佛经必然具的六种成就。给我们表示这是可靠的从释迦牟尼佛那里传下来的。那个进修,佛在龙宫讲十善业道经的时候,世尊就是世初世间最尊贵最无比的人,世间上的人都尊敬他。那叫世尊。龙王告诉他一切众生心想一故,造业于一,唯有诸去龙转。这一句是这部经的核心 。你要记住一,十善业道经的中心思想你就掌握了。释迦牟尼佛告诉戒龙王一切众生都是因为他们心里想的不同,所以他自己的行为也就不同。众生的身口意善业一业为主。他的烦恼都是从心起的。功德都是从心起的。要知道心是一切根本。八万四千佛田都是从自心开始的。学习佛法要掌握这一种。四十二章经上给我们说四心达本,要认识自心,心的相状,心的本体,心的利用。你要能认识自心才能真真实实地认识自己。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镜子里这个胖瘦高矮这个就是智海,这是假象,真正的智海就是你那颗心。所以你的形式规范,人家一看你做事,这就是智海的行事规范,他的风格就是这样的。他写的字是这样,声音是这样,种种的差别。你写的字咋样,你开言吐语怎样,这些都是你自心引起的。心是根本,这些行为是从心里启发起来的一种行为,一种形式。所以你要能认识清楚,这是最初的四心大本。一切学佛的根本。要能认识自心,否则学习佛法你就没有基础。所有念佛的人要识心达本。不识心达本你念佛就念不到实处。禅宗公案中有一个人在那里坐了很久了,始终得不到道,有一个祖师在他面前使劲磨砖。他说你这个砖再磨也不能成镜子。祖师说:既然我磨砖不能做镜子,那打坐又怎么能成佛?就像马车不走了,你不打马你去打车,车也不会走。你要知道车是马拉的。车不走你打马就走了。我们身口意善业都是自心造就的,都是自心的影响势力范围。如果你自心的身口意善业改正不了就要从心上下功夫。如果你身口意你都改正不了,那就说明你修行没有抓住根本,你要抓住根本了,你就知道是修心,你知道是念的心。你起心动念的过程,念佛的过程中是不是口头念,你实实在在用心念了。你所有的念佛修行不会念不走,不会修不走。修不走说明你的方法没有对。所以你要知道一切众生心想一故,造业于一。他想麻将好耍他就去麻将了。他要知道听经闻法难得,四十里外他也会赶来听。所以自己心里欢喜的不同,追求的就不同。心里想的不同,所造作的行为也不行。

所以我们看这些众生,人如其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行为上就怎样表现出来。所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面相,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家庭都是自己造就的,没有别人给你影响。我们生得漂亮与否不能报怨父母。不能报怨老天不公道,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成就的。你要明白了我们就知道一切佛法的根本在自心,在你的想法当中。虚妄的心念就是能使众生落到虚妄的真实当中。所以什么叫虚妄的真实呢?本来是虚妄的东西,虚妄久了就成了一种真实。你钻不出虚妄的圈子。所以我们所有的众生要知道这个根本。一切为心造。要懂得这个心的利用就是这样的。行为上的种种不同就产生了我们现在果报上的种种不同。所以这些都要从因果上去会。一切众生包括十法界的众生,从佛开始,菩萨,声闻,圆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十法界的众生,一个法界和一个法界不同,就是在一个法界当中,人法界当中,人与人不同,哪几个的面貌长得是一样的?找不到同要的面貌的人。为什么?心里想的不同。所以大家要把这个道理认识清楚,一个人就是一本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烦恼。从众生的个体差别性当中,你要能认识到心的变化万千,心的不可折磨,同样的东西,你想的不同我想的不同。这就是差别,同样是一根蜡烛两个人来描述不一样。

同样是讲经部法,你们大家这么多来听,最后叫大家来复述,每个人复述的不一样。他自己领会的不一样,他心里接受的不一样就产生差别了。这个差别是众生差别所引起的因。我们现在很多还不大重视,一旦发了菩萨心,度化众生就要注重这种差别。在这些差别中,能认识众生的个体性。这个人喜欢什么,那个人喜欢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方法就不一样,有些爱哄的人你发火就不行。他不爱打。所以每个众生的性质不一样,如果掌握不好,你自己做事中就不顺利。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就不顺利。众生是刚强的,你要搞清楚他的性格,否则你就不能度化他。当菩萨从这里你要能看出,从心上要能觉察自己的心。心的升驻意灭怎样起的,不仅要觉悟自己的心,你能认识自己的差别是怎样造成的。能认识众生的差别是怎样造成的。不能你高高在上,你吼人家,人家就不会接受,原因就是你把自己抬得很高。所以众生始终就是功高我漫,菩萨始终是谦虚无我。他能把自己放得很低,水始终流向低处。我们发了菩萨心了,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

2024-02-04 21:55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应该从哪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应该从哪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造了谤法业如何灭除,如何避免谤法业—佛经学习(转帖) 造了谤法业如何灭除,如何避免谤法业—佛经学习(转帖)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惟传法师:岁数大的人学习解脱道有没有困难? 惟传法师:岁数大的人学习解脱道有没有困难?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智海法师答: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 智海法师答: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

智海法师答:净土法门是来生法门,内心很排斥 智海法师答:净土法门是来生法门,内心很排斥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智海法师答:贡高我慢与自信怎么区别? 智海法师答:贡高我慢与自信怎么区别?

智海法师:善知识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智海法师:善知识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智海法师答: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 智海法师答: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

智海法师答:每个月我们女的都有不方便的那几天,我想请问一下那几天可以去寺庙吗? 智海法师答:每个月我们女的都有不方便的那几天,我想请问一下那几天可以去寺庙吗?

智海法师答:经常与家人说不要杀生,但是大家都很难接收,还说害虫就是要杀,怎么办才好? 智海法师答:经常与家人说不要杀生,但是大家都很难接收,还说害虫就是要杀,怎么办才好?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智海法师答: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 智海法师答: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

智海法师:你喜欢的,往往是造就痛苦的因 智海法师:你喜欢的,往往是造就痛苦的因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答:怎么样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 智海法师答:怎么样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智海法师:打孩子的母亲 智海法师:打孩子的母亲

智海法师:观无量寿经第六讲 智海法师:观无量寿经第六讲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智海法师:药师经 讲记 一 智海法师:药师经 讲记 一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7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7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7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7

智海法师:药师经 讲记 二 智海法师:药师经 讲记 二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一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一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九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九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经的孝亲精神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经的孝亲精神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高级佛学院开展结对互学互助 党内外共同深入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 高级佛学院开展结对互学互助 党内外共同深入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明旸法师:八苦 明旸法师:八苦

明旸法师:“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明旸法师:“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慈舟法师:慈舟大师开示录之圆瑛老法师序 慈舟法师:慈舟大师开示录之圆瑛老法师序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