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世界观,唯物与唯心。我理解佛教的心与哲学的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究竟其分别是什么,搞不清楚。请师父指点迷津。
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涉及到一个世间和出世间的关系问题。世间学问跟出世间的义理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有冲突的。世间学问好像线索很多,但实际上义理很浅,经不起深入的推敲、论证和反思。而出世间的义理呢,看上去条理很单纯,但是它的内涵非常深邃,可以无穷无尽地探索。
这位同修提到的哲学层面,就属于世间学问。我们现在的人对于人生的反思,能够到哲学的、形而上的层面,就已经很少了。我们更多的是在滚滚红尘中去现实地生活。然而跟出世间的佛法相比,哲学只是在理论上的推移,而没有真正从心地上的领略。只有佛法才能从修证功夫、圣人境界方面去看待。
比如说对于唯物与唯心的认识。在世间哲学的定义上,唯物与唯心是截然分开的两个概念。但问题是,这两个问题能截然分开吗?唯物的物质世界中,你能离开心的认识吗?如果说起唯心来的话,你能离开物质世界的支撑,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吗?
可见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不过我们在理论上把它进行一个划分,站在佛法究竟处来讲,唯心与唯物还是我们烦恼分别心的一个投射而已。
再说这个心。从文字上看,佛教的心和世间所说心脏的心,是同一个字。可是它的概念内涵以及它所要投影的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世间哲学概念上的心,要么是指生物意义上的人体器官,要么就是指当下自己的这种思维意识。而佛教里面把这些叫做
肉团心和
妄想心。
佛法的心指什么呢?是指广大的宇宙体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层面。这才是佛教讲的心。所以,有时候把它叫做
遍法界心,有时候又叫
佛性
法性
真如
等等,都是表佛教经文里边所概念的心。
它不是形而上的一种不可触摸,而是当下实实在在就在展现着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它也不是当下我们打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有局限性,它是带着自私我执进行的一个抉择和维护。它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佛教讲的这个心才是周遍的。
有时候经典里把它叫做
大,有时候又叫做
广,有时候又叫做
佛,有时候又叫
众生
不管怎么描绘,万变不离其心。所以常讲到
唯心所现,就是这个意思。
更新于:2020-08-21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