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8231;不供给请法戒
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日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供事法师。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日三时礼拜。不生瞋心。患恼之心。为法灭身。请法不懈。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这段文是说,要是遇到大乘的法师,或是大乘的同学,或是同见(见解相同),同行的人,来到僧坊或舍宅城邑。这人是有道德的高僧,要是远从百里千里来的,要起身迎来送去,顶礼供养,日日三次供养。日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都得要供养。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日三时礼拜。对于法师还不可以生瞋心、患恼之心。要为法灭身,请法不懈。如果不是这么样,就犯轻垢罪。
「日食三两金」﹕是极势之语。意思是,凡是法师从远方来,应不惜金钱财宝以为供养,请其说法。乃至日食三两金,也在所不惜;何况普通饮食、衣服、卧具,更不应悭吝。
「三时」﹕是指中前、中后、初夜。「瞋心」:是心里恚恨此法师。「患恼」:恐己侈费;恐怕自己费用太大。以上之瞋心、患恼之心,皆不是求法者应有的态度,皆不如法。「为法灭身」:是举重况轻。反而,应当为法灭身,请法不懈,无有暂舍。
具缘:此是遮业。四缘成罪。(一)是法师:来的人是法师。(二)法师想:知道他是法师。(三)不请心:没有请他的心。(四)漠然空过,随事结罪:明知而漠不关心,由其空过而不请者,犯戒。
说起这个事儿,有个公案:明朝时候,见月大师有一次到另一个庙去了。早晨,到这个庙上,他一推门就进去了。进去了,那人正在煮饭,也没理他,只说:「你请坐吧!」没理他,见月大师就到灶旁帮人家烧火。饭煮熟了,那人拿过来放到桌子上,自己拿碗盛饭吃。见月大师到那儿,也拿碗,自己盛饭吃。这个人就说:「天下还有你这样人?人家主人都不让你,你自己就这么吃?」见月大师说:「天下还有你这样人?客人来,你让都不让,你自己就吃?」见月大师这样一说,这人说:「哎呀!你真够上一个禅和子!还有别人没有?如果有人,请他进来。」见月大师说:「我还有同参。」就进来。若不是见月大师这么说,他就连饭都吃不着。这个人他没有供养心。
再者,香港东普陀有一位也平法师,他们四、五个人去一个地方挂单,在那儿住一夜,第二天早起。他的主人非常吝惜。这大师父很好,多下米,饭都煮好了,把饭盆端到桌上。他们几个人一看,没有筷子,没有碗,他们就去找筷子和碗。一找筷子,找碗,这当家的来,把饭盆端跑了。他们这几个人把筷子、碗拿来了,却没有饭了。有人说:「唉呀!我们这个当家就是这么样吝啬,你要是打他一顿就好了。」他们几个人后来就到街上买点东西吃了。所以,出外参方,有的人遇到吝啬的,回到寺里头就跟外头学,不给挂单了。也有的人发慈悲心,到外头看到不挂单,令挂单的人很苦恼,寺里头就开着长单了。
北京庆佛益法师,有这样一段事。庆佛益为了传戒,有一次,到山西大同的一所庙去化缘,想在这庙挂单,这个庙不留单。不留单,庆佛益就到山门外坐。当家的就告诉两个小和尚说:「往地下泼水!」这两个小和尚觉得很难,不泼,但泼水是师父的命令;泼水?这很觉得难。但是最后也就泼了。泼水了,庆佛益就说:「这是前生与他没结下缘。」说完就走了。
到戒期开戒的时候,这两个小和尚来受戒了。庆佛益就告诉客堂说:「把这两个小和尚送客堂。」就不送到大众戒堂,单送客堂,每天都和引礼师一起吃饭。受戒时候站班,大众都是一样的。五十三天戒期圆满了,庆佛益把这两个小和尚叫来了,说:「你认识不认识我呀?」说:「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过似的。」说:「我上你们那儿去,你师父不叫我住。我在山门外头,你师父叫你们两个往地下泼水,那不就是我吗?」这两个小和尚觉得很难为情的。
之后,这两个小和尚回寺里了,向他师父说:「我们不留单的那位师父,就是北京庆佛益。他是北京了不起天字第一号的大德高僧,国王大臣都皈依他。长江以南的人,如果朝五台山,到北京要是没见过庆佛益,认为五台山朝得都没意思。这么大的高僧,咱们都不让挂单!」他师父一听,痛哭一场,就把庙献出来,永久做为十方丛林,就不做子孙丛林了。
你看!当初他那么样吝啬,因为庆佛益这么样的宽大,就把他感化过来了。庆佛益法师要是瞋心,说:「这两个小和尚不叫他受戒!我们上他们那儿去,连单他都不给挂,我们也不给他受戒!」要是这么样,这不就糟了?但是,他以德报怨,虽然有这个怨,但他拿厚礼来对待他,因此就把他感化过来了。
更新于:2020-08-07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