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儿子总欺负我,现在竟被三岁女孩欺负了,真是因果轮回啊!

2020-07-04 佛学视频

八二页,思惑八十一品,(附表《思惑八十一品》)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九品惑,人间天上受七返生死)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四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色界就是四禅天;无色界也是四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那么五趣,九地跟这个九品惑的品名,五趣杂居地——九品贪嗔痴慢;那么色界每一地各有九品贪痴慢,除去瞋,没有瞋。看底下,上三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好!那么,欲界的前面的惑;看底下,八十一品,上上品——(要受两返生),就是要两次的来投胎转世;上中品——一生一世;上下品是一生。中上品是一生;再来,中中品跟中下品,要经过一生的修行才会断。所以,初果进修断六品思惑,就证二果(名一来往、一来果)。最后面的下三品呢?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滋润一生。所以,二果进断三品惑即证三果(名不来果,也就是不来欲界受生了),不来欲界受生了。底下,往左边看,色界、无色界底下,上三品也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这是三果。那么,每一地有九品,每一地各有九品,八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八乘以九,七十二品。所以,最底下,三果(住五不还天)修行,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七十二品断尽超三界,证四果阿罗汉。再继续看左边,左边八三页,最底下,四相无明四相无明——生相是指业相;住相里面包括四种——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异相有二个——执取相、计名字相;灭相有一个——起业相。那么业相、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称为修道断——无明。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是见道断,就是见惑还有尘沙惑。所以,粗的先断,细的不好断,慢慢断,断无明。

688页,中间,【辰二 申一六由妄】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解释一下:今汝且观,你现在好好的观照观照,现在的这个六根,到底是说一?应该说一,还是六?是一还是六呢?阿难!若言一,如果六根一定说它是一,那么,我请问你:为什么耳朵不能代替眼睛的看?耳朵为什么不能看?眼睛为什么不能像耳朵这样听闻?因为你说一嘛,一就是同一,一就是耳朵跟眼睛是一样的;但是,目前看不是这样子,耳朵为何不能见呢?就像眼睛这样见呢?而眼睛却又没办法像耳朵这样闻声音呢?头奚,「奚」就是为何呢?「履」就是着地走路。那么头部为什么不颠倒下来,当脚在走路一样的呢?足奚无语?这个脚为什么不会讲话呢?你不是讲六根都是一?

底下,【此下乃答阿难第二、第三两问:云何于六根中,只选一门深入?云何入一无妄,能令六根俱净?此皆一六情见未亡,】这个意思就是说:众生不是一就是六,其实是虚妄的东西,分一二三四五六?是不是?此皆一......一是情见,六还是情见,绝对的东西,没有一跟六。意思就是:用众生的观念,同一个本性,化作六根,就变成这样子。【不能彻底明了。故佛令审观,现前六根,】到底【为定一耶?】或者是【为定六耶?此先以双征。】问二次,是不是?【阿难下破计一是妄。】你计一是不对的。【故呼阿难,而告之曰:若言六根定一者,则用当相通,】因为是同一种东西嘛!那么,我现在问你:耳朵为什么不能像眼睛的看?(【耳何以不见?】)眼睛也没办法像耳朵这样听闻声音?(【目何以不闻?】)头为什么不会像脚这样着地来走路?(【头奚(亦何也)为不履行?】)脚为什么没有办法讲话、语言?(【足奚为无语言?】)【既不能互相为用,则知计一者非也。】

689页,【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好!他现在就是:一不对,前面讲那一段是一,不对;现在讲六,还是不对。如果说这个六根,意思就是:决定成六,就是这六根完全互不相干的意思,这重点在这个地方。前面说一,不对;现在你讲六,也不对。简单讲,这一段在讲:你讲六,不对,是因为它息息相关,不能说完全无关;也不能讲六,既然息息相关,就不能说六。如果说这个六根决定成为......决定是六,决定六就是互相不通,一定是六。那么我现在,如我今会,我来跟你宣扬这个微妙法门,你的六根,谁来领受呢?阿难说:我用耳闻。佛就告诉他:因为你是六根嘛,耳朵跟其他都没关系,那么,「我用耳闻。」佛言:你的耳朵自闻,那么跟身、跟口有什么关系?你的口,耳朵一听,嘴巴为什么来问义?而身体会起来钦承,还会起来顶礼佛足,为什么?你不是讲六吗?六就是分开来,一定是六;可见它是息息相关的,讲六、决定是六,是不对的,因为它是相通的;要不然你耳朵闻,跟身、跟口有什么关系?但是,不是,耳朵一闻,跟口、跟身又有息息相关,所以,还是不能讲六。前面计一是妄,现在计六还是妄。【故破计六是妄。若此六根,其体决定成六,即当用不相随。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即指本经了义教法,汝之六根,谁一根来领受?阿难答言:我用耳根,闻佛妙教。佛言:汝耳自闻,】你的耳朵自己闻,【何关身口之事?】跟身、跟口没什么相关啊!【何以现见口来问义,】耳闻,口来问义,就是耳朵跟口有关系啊!【身起钦承?】顶礼佛足,那么就是表示,耳朵跟你的身体有关系,怎么会没关系?【既是彼此互通,则知计六者亦非也。】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是故应知,就世间人的角度来说,不是一;这个「终」就是毕竟,不是一,就一定是六。既非是六,终一,非六终一就是:如果不是六,那么毕竟是一。所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的意思就是说:就世间人的角度来讲,如果不是讲一、不是一,那么就一定是六;如果不是六,它一定是一。终不,总不能说:你的根本来......原本来是一,也是六,本来是一,也是六,就乱了!【是一六二计俱妄之故,此承上义。应知非一则终六,终字毕竟义,既非是一则毕竟是六;自当用不相随,】意思就是:不会有互通的关系。【何以耳闻佛法,口来问义?下句既非是六,则毕竟是一;自当用乃相通,何以耳不能见,目不能闻。】说一也不对。【终不应言,】【汝之六根,本来是一,本来是六,元即本义。】所以,一六其实是妄,妄本来就空无自性。所以,佛的心性里面,没有一二三四五六,没有数量,以过量,超数量,就是这个道理。

690页,经文:【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於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说:阿难!你应当知道,这个根,讲一是不对的;讲六也是不对。因为你无始来颠倒沦替,所以在圆满湛然没有一六当中,而产生了一六义生。故于圆湛,圆湛就是圆满光明的本性,这是绝对,绝对哪有一跟六?就像虚空,那到底多少?对不对?所以,因为颠倒沦替,所以在圆湛当中,产生了一六义生,这个就是妄动以后,就变成有数目字了。汝须陀洹,证初果,虽得六销,六销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能够把它销亡,就是六尘已脱的意思。六销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已经脱离了,不会被它迷惑了。犹未亡一,但是根结的这个前题之体性,还没有办法全部销。意思就是:还有执有一个涅槃,犹未亡一。虽得外面的这个六尘之脱,就是六销;但是,仍执有一个涅槃,执着有一个涅槃,这个一还是没有放下。涅槃就没有数量,涅槃就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没有一二三四五六了。

690页,第三行,【此根,既不可说是一是六,又不可说非一非六,其故何也?当知是根未结以前,本无数量,故曰非一非六。正由非一非六,所以不许说一说六,由无始来,从真起妄,依惑造业,是谓颠倒;依业受报,是谓沦替;沦溺苦海,生死交替,生而死,死而生,交替不已。既有受生,则有六根,故于圆满湛然,常无一六性中,而有一六义生,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又不能说非一非六。汝须陀洹:谓阿难已证初果之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故曰虽得六销。】虽,【观虽得二字,但是六用不行,六尘脱离,】六用不行就是六根不会攀缘外在的六尘,叫做六用不行,六尘能够脱离了。但是,【非根结之体全销,故曰犹未亡一。依孤山法师释,】还【执有涅槃是也。】涅槃是一,这个一还是不对!

佛底下这一段比喻,就比喻得非常好, 【辰三 举喻法显明】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这个文字很简单。就像太虚空,参合群器,拿一些圆的、四方形的、三角形的,来装这个太虚空,装到圆的,说太虚空是圆的;装到四方形,说太虚空是四方的;装到三角形,说太虚空是三角形的,参合群器,各种形状。由器形异,圆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统统有,大的、小的、长、短、方、圆,都不一定。由器形异,由器具——有长的器具、短的器具、方的器具、圆的器具、大的、小的,大器具、小器具,这样一装,名之异空,空其实是一;但是,一也是不对。所以,除器观空说一,除器,这个长、短、方、圆、大、小各种器具,我们才讲一;没有器具,空讲一也不对,空是绝对存在。对不对?这个答案还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心性里面,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六根,也没有所谓一跟六,心性里面没有这个。那我们解六结,说越三空,其实六结不存在、三空也不存在,本来就是绝对的真如。所以在法上,又必需在相上说,看看能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性。但是,一直在相上打转,就名为相说,与本性无关。所以说法不与相应第一义谛的,不名佛说。任何一个法师所讲的法,都必需以第一义谛、究竟涅槃实相,第一义谛相应,若不如此说,不名佛说,名为相说。就是这个法师怎么讲就是善巧方便,因为他跟第一义谛完全不相应。

691页,注释:【此以喻明。上四句喻从一成六,下二句喻除六说一。】所以,六是方便说,一还是方便说。【虚空喻圆湛之性,群器喻六根之相。太虚空本来无相,不可说同说异,】就像我们的真如,真如本不可说。说同不对,说异不对,【以参合群器之中,由器之形,有长、短、方、圆、大、小,六种之异相,空也随器而立名,】长的叫长空、短的叫短空、方的方空、圆的圆空、大的大空、小的小空,六种异相,空也是随器而立名,【立出方空、圆空等异名。虚空虽随缘现相,体本不变,除异器之形以观空,说空为一,一者同也。不仅说异是妄,即说同亦何尝是真?】意思就是:多余的东西,多余的东西。【乃对异立同,犹下偈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也。】我们讲妄,是为了要显这个真性,如果你着一个真性,就不对。所以,连这个真性也要放,妄真同二妄。所以你只要知道这个《楞严经》的思想,那你就知道,任何事情都狂妄不得。如果一个法师说:我很有修行!讲这一句话,这个法师怎么样?没修行!因为本来就没有东西,你修什么行?还要给你一个:我很有修行!还要加一个很有修行;妙性本来就天然、就具足了,还修什么呢?是不是?所以,你讲很有修行,就是表示你没什么修行。说:我开悟了,值得骄傲了,值得否定别人了!那你这个开悟是假的!为什么?那你还有「有」、还有「没有」,还有否定别人、肯定自己;肯定跟否定是相对的,如果真悟,那就绝对不会否定别人,也不会一直肯定自己。为什么?没有否定跟肯定啊,大悟的人,哪有这个东西?所以你有这个《楞严经》的绝对的思想,你绝对不会被现在这个末法的乱象所迷惑,那个说很有修行,就跟这个跑看;那个说没有修行,你就瞧不起他,你不会这样。

691页,【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把它说成同,或者是不同,太虚空需要你这样用加上种种的语言去表达吗?太虚空是绝对,绝对就是没有语言,你讲同是头上安头,讲不同,还是头上安头啊!更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哪有一还有非一的?【此喻同异与真体无干。】我们的真如自性也是,跟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完全无干,悟了,全体即是;迷了,根、尘、识全部都妄。【彼太虚空,除器时观同(是一),参器时观不同(是异是非一),安器除器,与虚空无干,故曰:云何为汝成同不同?如是则见同见异(不同也),已属妄见,】「异」就是不同,已属于妄见。【何况更为安立名言,是一非一,岂不妄上加妄耶?】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此则法合。则汝了了常知,六受用根,亦复如上所立之喻。根中圆湛不生灭性合太虚空喻;根性本无一六,】这个意思就是:【合虚空本无同异。由结滞】停滞、打结了,【为根,】结滞为根,就是你看什么东西、听什么,统统是不舒服、不愉快,烦恼就生,就打结了。「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就卡住的意思了。【因根异故,则说性为六,】眼根有眼性、耳朵有闻性,对不对?有六种性。【合参合群器,乃名异空喻。解除根结,说性为一,】这个意思是说:【合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喻。】翻过来,692页,说空为一来比喻,【当知滞根】「滞」就是不通。你只要有分别心,六根就不通;你只要有执着的心,六根就不通。当知滞根【说性为六固妄,】如果你一定要从本性的角度说有六个,有六个,当然是妄了。所以说:当知滞根说性为六固妄,如果说:单单在六根来讲、根性来讲,说六是不对的;如果把这个根解掉了,如果【解根说性为一,亦复非真,】意思就是:性是绝对,没有一跟六。【岂圆湛之性,为汝成一成六耶?】这个就是数学一样。所以,世间的数学,你永远没有办法进入绝对。譬如说零,由零产生一,或者是minus— ,诸位!这个零就是观念。所以,数学家、科学家如果不了解,零,这个zero 它是一种 in case,假设的、不存在的,那么,由零或者由一,来演化出来的种种的数目字,就无量无边了。所以,统统叫做数字游戏,统统叫做数字游戏。所以佛陀说:不管你用什么意识心,那个统统叫做所谓的知识。那么,知识是生存的条件,我们不是说知识不好;可是,这个是活下来的条件,需要靠知识。譬如说你到丛林,你要有丛林的知识,对不对?你要煮饭,有煮饭的知识,是不是?开车,有开车的知识,这个好事;但是,这个跟解脱没关系,跟解脱没关系。知识是存活在我们的生灭法里面,必要的、重要的引导跟观念,是经验。但是,佛法不是这样子,佛法在经验里面,还要契入第一义谛,也就是无话可说,没有能所的对立。底下,【合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喻。】所以,亦复非真,岂圆湛之性,为汝成一成六呢?这个圆满湛然之性,不能讲一跟六;就等于说太虚空,云何被你讲成同跟不同?【根性一六既不可说,岂可更说非一非六,】意思就是:虚空无言,我们给它安一个「虚空」,也是你给它安的这个名字,道本无言,道本无形,智慧心即是。所以,大道本来就无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本身说不得,名可名,非常名,也不能安上任何的名。岂可更说非一非六,【合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喻。】

692页,中间经文:【辰四 申根结由尘】【由明、暗等,二种相形,於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解释一下: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难,听不太懂。由明跟暗的外面的尘,二种互相形显。第一段是见精,讨论眼睛,发为见精。由明、暗二种互相形显,于妙觉圆湛性中,黏湛发见,黏湛发见就是被黏了一层,由明、暗产生的烦恼无明,或者是讲:观念卡住了,而无量劫来一直存在,叫做黏湛发见。意思就是说:湛然的清净本性被黏住了,盖上一层知见。而发见,这个就变成妄见了,发出来的就变成妄,变成见精了,见精带有少分的妄,叫做见精。所以,黏湛发见,就是变成带有少分的妄的见精,叫做黏湛,清净的自性被黏住了。那么,我们现在用一个比喻,叫做戴一个太阳眼镜,黏湛发见。就是你的眼睛好好的,诸位!你现在眼睛好好的,看出去的时候,你看,非常的清楚,眼睛好好的。如果说这个是很深的太阳眼镜,我一戴,当我戴上太阳眼镜的时候,看这个世间,不一样了,黑茫茫的,黑茫茫的。黏湛发见就是这个道理,戴上一层无明的知见,黏湛发见就是这个道理。由无量劫来,明跟暗互相形显,在这个妙觉圆湛性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这个见精映色,结色成根,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胜义根,就是神经系统。这个见精映这个色,结这个色就成根。此根元目为,此根元为浮尘根的根本。诸位!有的讲:净色根、浮尘根;有的讲:胜义根跟浮尘根,是一样的,胜义根就是净色根,胜义根就是净色根,就是类似神经系统;但是,它不是神经系统。所以,见精映色,结色就成根,这个见精由明、暗黏住湛然的本体,现在出来,这个见精就不一样了,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的,映出这个映色了。结色成根,结成四大,揽这个四大成根,此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清净四大。那么,这个清净四大,这个不是我们一般凡夫所能理解的,是极微细,是我们凡夫不能见,清净四大。因名眼体,这个体就是浮尘根;名,这个眼,在这里就讲肉眼;清净四大成根,那个叫做胜义根、净色根,现在讲的叫做浮尘根。因名眼体,因名就是依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成了肉眼,「体」就是浮尘根。如蒲萄朵,这个「朵」就是一粒、二粒的粒,蒲萄粒,简单讲就是眼珠子,就像蒲萄这个颗粒,就像我们的眼珠子。这个浮尘根就是肉眼,这个浮尘根乃是四尘:色、香、味、触,这是四尘所成。流逸奔色,流逸奔色就是说:往外一直攀缘,奔外面的色尘。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师父再解释一下:由明跟暗等二种互相形显,在妙觉的圆湛性当中,黏住了光明的本体,发为见精,而这个见精映这个色,结色成根,这个根就是净色根,它是四大,清净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的,我们称为胜义根,或者是净色根;先讲神经系统。底下就变成肉眼,浮尘根就是肉眼。因为,这个「因」就是依靠,因为有胜义根,而名这个肉眼的浮尘根。意思就是说:这个浮尘根是建立在胜义根的基础,是因为有胜义根,而成为浮尘根,叫做因名眼体。它的形状就像蒲萄一粒一粒,浮尘根。四尘,奔逸,色、香、味、触,流逸奔色所成,这个四尘所成,就是色、香、味、触所成。好!把笔放下来,我现在看,这个整体性的观念,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这样子的。(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4990121i120355568.html 45:13为师父手势直观教学)好!第一个,左边这个表示真如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由外面的明跟暗,一刹那之间,这刹那之间投射进来,立刻发生了无明的知见。简单讲:真如自性这样清清净净的,就被盖上一层叫做见精,盖上一层叫做见精。所以,诸位!真如自性,第一步,因为明暗黏住了,叫做见精,真如自性,再来就是见精。见精本来是一,好!分成眼——见精、闻精、嗅精、尝精、触精、知精,见、闻、嗅、尝、触、知,变成六精;元是一精明,这个一精明带有少分妄的见精。见精又分六个:眼、耳、鼻、舌、身、意。好!这个眼睛对外尘——明跟暗,这个眼睛又分二个,内叫做净色根。现在这个讲眼睛,这个叫做净色根、胜义根,这个叫做浮尘根,可是这个二个是同时依靠的,有眼睛就有眼睛神经系统,有耳根就有耳根神经系统,就是这样子。好!再来,再来就面对外尘了,外面尘、外尘。好!它的次序就是这样子,上面,在无量劫来,明、暗投射,真如变成见精;见精变成六精;六精揽四大——地、水、火、风,变成胜义根跟浮尘根;胜义根、浮尘根往外一直攀缘,明、暗、动、静,六根开始一直攀缘,往外,一直往外,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它这个次第的转变就是:真如→见精,见精分六精,六精跟四大融合,四大融合变成胜义根跟浮尘根,胜义根跟浮尘根再往外攀缘种种的尘境,就是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这样转变,这样听得懂吗?就很清楚了,非常清楚了。真如自性化作一念的见精,就是一精明,带有少分的妄;再来就化作六精;这六精揽四大——地、水、火、风,转换成净色根、胜义根,就是浮尘根。净色根或者是胜义根的浮尘根,六根就往外一直攀缘......一直攀缘,易放难收,收不回来,收不回来,这个转换,它就是在解释这个,应该听得懂了,应该听得懂了。所以你现在出来的,没有明心见性,你用出来的统统叫做妄见,除了佛的眼睛,指心灵真如开发出来,全世界只有佛的心没有生病,带有少分的妄的无明,菩萨统统叫做生病。所以简单讲:世间唯有一个人的心是健康的,就是佛陀,所有的众生的心统统生病,有的大病、有的中病、有的小病,就是这样子。

好!看注解: 【此明揽尘结根,即明成六之由。】为什么成为六根它的原由。【前四句初成见精。于一根中,有三差别:一见精,二胜义根,三浮尘根;】师父刚刚已经讲了,见精、胜义根、浮尘根同时存在。那么浮尘根就是我们所讲的肉、肉眼可以分辨的。胜义根,记得!是四大所构成的。见精是带有少分的妄,这个妄除掉,就变成真如。所以,一层一层了解,浮尘根最外,胜义根再往内,见精更往内,最后就见到真如。所以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的真如,叫做见精。那么,六精其实元是一精,一精就是带有少分的妄。【余五根同此。】【惟以见精见字,换:闻、齅、尝、觉、知也。】这个觉精就是触。【此推眼根之由,乃由明、暗等,二种色尘,互相形显,于妙觉圆湛性中;此性即真性,圆满湛然,由此明、暗二尘相引。当知明暗之相,因无明妄动,将妙明真空,变成晦昧空,如日被云遮。虽暗不是全暗,明暗参杂,】就像我们戴太阳眼镜,统统暗吗?也看得到;但是,是不是真的那个亮度?又不对,已经戴了太阳眼镜了。明暗参杂,【是为晦昧,即真妄和合,由黏起湛然之体,发为见精,属八识见分。】八识见分。那么,每一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八识也是一样,八识的见分,也是四分里面的见分。【见精映色,结色成根者:此四句成胜义眼根,由此见精,对映色尘,遂揽取】执取【色尘,】四大,【结外色而成内四大之胜义眼根也。】所以我们现在的神经系统,其实就是地水火风构成的。【根元目(名也)为清净四大者:此根为浮尘根之本元,】意思就是说:这个肉,肉眼、肉耳,再更进一点,里面一定有掺杂神经系统,要不然怎么看、怎么听?对不对?视神经、耳膜神经等等。此根为浮尘根之本元,【名为清净四大所成,以其相虽属四大,但极微细,圣眼、天眼,方能见之,常眼所不能见也。】

693页,第五行,【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此四句成浮尘根。】浮尘根就是肉眼,就这么简单,尘浮于外。【因者依也,依胜义根,而成浮尘根,名为肉眼之体。】简单讲就是肉眼。你单单有肉眼,没有胜义根,是不可能的;有胜义根,他就有肉眼,这是一体两面的。【形如蒲萄朵,即眼珠子。此浮根乃四尘所成,】实则浮尘根跟胜义根二根,(【实则浮、胜二根,】)【皆地、水、火、风四大,及色、香、味、触四尘,八法所成。】这个要稍微背一下。你讲到八法,不是别的,地水火风、色香味触,这个都是有形状的,有基本元素的。【今胜义但言四大,浮尘但言四尘者,彼此互影也。】互影就是其实都存在的意思。【流逸奔色者:以浮根既成,众生聚见于眼,见精托根而出,】所有的众生就是用眼睛看,见精就依附在你的眼根而出。【日与色尘相对,】整天跟色尘相对,根性跑掉了,【根随尘转,】根随转就是完全迷惑颠倒了,停不住了,根性,那个不生不灭的根性,转换成生灭的,拼了老命也要追逐外境。【循色流转,纵逸无度,】诸位!这个世间人,哪一个不是这样?所以,我就一直讲说:全世界只有佛陀讲真话,一切众生都讲假话、讲好听话,只有佛陀讲真话:这个色身就是不净;世间就是苦,无乐可言;万法就是空;真相就是无我,只有佛陀讲真话。那么讲真话,我们就不会循色流转,纵逸无度。【日奔驰于色尘之境,根为尘局,】根被外尘所局限,为什么?眼睛,明、暗把它框住了;耳朵,动、静框住了,【不能超越色尘,自此与耳等诸根,永成相背耳。前云由器形异,名之异空,即喻此也。】【流逸奔色: 《宝镜》立三喻:】这个比喻非常的好!往外讲到「流」字,奔流的流,【流如怒涛之赴壑;】「壑」就是低洼的地方,怒涛,大海浪来,滔滔大浪来,往最底下的冲,简单讲就是控制不住了。流,内心里面往外奔流,如怒涛之赴壑,就是大的海水浪往低处,那就更强了!那么「逸」是什么?【若纵火之烧山;】失控了!这个现在气象异常,不是水太多,要不然就是沙漠干枯,没有水,圣婴现象、反圣婴现象都存在,南北两极的冰帽一直融化,地球的气温,因为CO2的关系一直上扬,那现在就是这样子。一碰到干燥的森林,一打雷,立刻就着火了!或者是温度过高,也自动起火。所以,逸若纵火之烧山,【奔犹骏马之驰坡。】骏马一跑,哇!不可遏止。这个都是表示,一切众生在追求这个欲望,是名也好、是利也好、是色也好,名、利、色,或者是这个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等等。【其顺而莫遏之势如此,若欲销尘解结,非有截流之机,其何以制之者哉?】诸位!那你就知道这个修行有多难!世间人没有碰到佛法,他怎么会知道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他怎么会理解?谁会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陀的德性,谁会告诉我们?没有!所以,全世界差不多都是爱跟恨在交织,每天财色名食睡,唱歌可以唱整晚的,赌博可以赌七天七夜的,这个造业力,用这个造恶业的力、力道来修行,不得了,大家都成佛!新闻报导有一个去KTV,租了一个KTV,唱了几天?唱了五十几天,五、六十天,唱歌唱五十几天,怎么唱呢?叫做接力唱,我这一批唱完了,没有关门的,这一批唱完了,再接下来,自己人,这一批回去休息,回去再继续来唱,再唱......五、六十个,几乎没有休息、没有关门,KTV,五十天以后结账,花了一百多万!就是要喝这个、要喝那个,然后要吃这个、吃那个,唱歌花了一百多万!对不对?这一百万如果拿来印《楞严经》,这功德还得了!可是众生他就是不会这样子。所以只要你这一辈子没有碰到正法,你几乎一个人都别想解脱,根本就不可能!谁会知道说我们有......热中于经济的,对不对?打开电视,每天看那个股票动荡,高、低......对不对?喜欢政治的,看那个政论的,看到不吃饭,边看边骂!所以一切众生,如果没有碰到这个佛法;碰到这个佛法,你还要碰到正,要碰到邪,你就麻烦了!对不对?人家就会利用你了。所以这个世间,只要有因缘碰到佛法的,师父都非常的珍惜!乃至于说他来大殿一投足、一顶礼,我们都非常的赞叹,因为真是太难了!所以台语讲:佛门的门槛是很高的,要进来这个门道实在是太难了,太难了!所以只要跨进来一步的众生,男众、女众、男女老幼,我们都如此的赞叹、随喜,随喜。 流如怒涛之赴壑,逸如纵火之烧山,奔犹骏马之驰坡,其顺而莫遏之势如此,若欲销尘解结,非有截流之机,其何以制之者哉?这一句话就是:那么,我请问你:这个世间人,哪一个人可以控制财色名食睡的追求?哪一个有办法?没有,零,零。一个钱财就打倒90%了,第二个:色,再打倒99.9% ,名,又打倒99.999% ,就不用再讨论了,哪一个爬得起来的?对不对?没有!何况说证初果阿罗汉?那就更不用讲。初果阿罗汉离佛还很遥远呢,那你就知道成佛有多困难!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值得我们如此的顶礼崇拜,如此的赞叹?实在是大雄,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就是世尊,我们的教主!是不是? 我们以前念书的时候,高中的时候,套用高中一句话,我们进高中的时候,开学的第一天,就看到好大的字:「今日我以建中为荣」;然后左边,楼梯爬上去的时候:「来日建中以我为荣」。那今天我们这一句就要改成这样子:「今日我以佛陀为荣,来日佛陀以我为荣。」要改成这样子了。

底下,【由动、静等,二种相繫,於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那么,第一段讲得很详细,第二段答案都是一样的。第一段是讲发为闻精,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这个就是由真如转换成闻精,闻精就是带有少妄的真如。这个听精映声,因为需要声音嘛!然后卷,卷,就是卷起来,跟提手旁那个「卷」是一样。卷声成根,卷声成根。那么,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清净四大,这个就是胜义根,胜义根。因名耳体,就是因名肉耳之体,依胜义根而有这个耳根。如新卷叶,我们的耳朵是卷起来,新卷叶。浮根乃是四尘,流逸奔声,流逸奔声。这个见精讨论完了就讨论闻精,【此推耳根之由,乃由动、静等,二种声尘,互相攻击,】攻击就是由动取代静,由静取代动。【以动击静则静亡,】有声音的时候就不叫做静。【以静击动则动灭。】万法寂籁无声,这个是静,那么动就不存在,动就是有声音了。【在妙觉圆湛性中,引起湛然之体,发为闻精,此四句初成闻精也。】【闻精对映声尘,】卷,收摄也。【卷(收摄也)声成根,此根为浮尘根之根元,】这是浮尘根的根元。【名为清净四大,其相极微细,此四句卷外声,而成内四大,】内四大;这本来就没有内外了,诸位!你今天火化以后,把那个骨灰撒在海滩上,你怎么知道是里面的骨灰,还是沙滩的沙?没有人知道的,没有人知道的。所以很多人现在举行这个树葬,很好,环保,火化以后,这些元素给树,回归到大地,嗯!这种观念还不错!但是我们台湾很多人都是慎终追远,中国人也是这样子。所以慎终追远就变成我们的习惯,因此很多的纳骨塔就变成存在了。而成内四大,【胜义耳根也。】胜义耳根。【因名耳体四句,成浮尘根。因者依也,此根依胜义根而成,名为肉耳之体,如新卷荷叶之形,此浮根乃四尘所成,与四大互影同前说。此根循尘流转,终日流逸,奔逐于声尘之境。】所以,在座诸位!没有几个人能够抗拒那个音乐的,音乐。不管你到深山里面,就是亚马逊河,他们自己编;到非洲去,没有人教他音乐,他也会自己唱歌。这唱歌有时候唱得好听不好听,人就有这个本能,你小朋友自己也会唱歌,小朋友躺在摇篮上,啦~~~他也会自己唱歌,二岁、三岁他就自己会唱,还自己会编喔,还自己会编喔!真的!所以,无量劫来,我们对这个声尘不陌生,所以,自己就会编歌。那么,这个歌一听,迷了,伤心有伤心的歌;壮烈有壮烈的歌,像你去唱军歌,喔!那就很雄壮了,气昂昂了,军歌!对不对?那如果你是看那个、唱那个失恋的歌,那就很忧愁了!所这个很多啦!所以歌随着情绪、作曲家都不一样。所以一般人对这个唱歌都非常有兴趣。而有的是音痴,怎么唱怎么不行,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她的宝宝就哭个不停!有一个妈妈她就这样,很喜欢唱歌,一唱歌,她的宝宝就是一直哭......一直哭,她又很喜欢唱歌,宝宝一直哭,她也不管他,就一直唱,她的音声是宝宝的梦魇!(笑)

底下,底下是嗅精,【由通、塞等,二种相发,於妙圆中,黏湛发齅。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由通,通就不是塞,塞就不是通,等二种,怎么样?这个香尘来互相显发。二种相发就是:鼻子是对香嘛,二种香尘互相来显发。在妙圆中,黏湛发嗅,真如自性被黏住了,变成了一精明了。这个一精明,嗅精映香,对外尘吸起来,纳香成根,因为它需要这个味道,就纳这个味道变成自己的根。根元,根元就是:这个是浮尘根的根本。所以纳香成根就是成为胜义根;那么根元,这个就成为浮尘根的根本,名为清净四大,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地水火风微细四大所构成的。因名鼻体,因为有胜义根,所以才有浮尘根,所以因胜义根,而名有肉鼻之体。所以就像双垂,我们这个鼻子就像这样;佛还真厉害,还比喻得很好,下垂的爪子,还双垂爪。有时候看到这个经典,这佛还是真厉害,要不然鼻子不晓得怎么形容?好像下垂的双爪,真的很像!此浮尘根乃是四尘,流逸奔香,我们这个鼻子是很灵敏的,尤其狗的鼻子特别厉害!

695页,【此推鼻根之由,乃由通、塞等,二种香尘,互相显发,因通显其非塞,因塞显其非通,于妙觉圆湛性中,黏起湛然之体,发为齅精;此四句初成齅精也。齅精对映香尘,纳(吸取也)】吸取【香成根,根元名为清净四大,其相极微细。此四句纳外香,而成内四大,胜义鼻根也。】我们的内跟外,其实是一体的,都是元素。【因名鼻体四句,成浮尘根。因者依也,此根依胜义根而成,】所以,胜义根类似神经系统;但是,不是神经系统。【名为肉鼻之体,如双爪下垂之形,此浮根乃四尘所成,与上四大互影耳。终日流逸,奔逐于香尘之境。】那么,前面讲了三个,后面就好解释了。

底下就发为尝精,【由恬、变等,二种相参,於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解释一下:由恬,恬就是没有味道;变,不是苦就是甘,我们苦去,甜就来,甜来,苦就去。对不对?苦来,甜就去,就这样。变就是一下变甜,一下变苦,味道有变。那么,恬就是没有什么味道,由平淡的味道叫做恬。由恬、变等,二种互相参对,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就是为了要品尝这个味道,绞味成根,绞味就是选取外面的味,怎么样?变成我们的内四大的这个舌根。那么,这个神经系统,胜义根,根元,这个胜义根是我们的浮尘根的根本,名为清净四大,这四大只有圣人看得到、清楚,凡夫没办法。因为有胜义根,而有浮尘根的肉、舌体,就像初偃月,我们这个舌头像月亮。是不是?偃月就是半弦月,就是初旬之月,其形状像倒勾一样。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此推舌根之由,乃由恬变等,恬指恬(安也)然无味,变指变迁(苦去甜来)有味,】变来变去。所以,恬然无味;一个是变,是指变迁。【二种妄尘,】一个有味道,一个没有味道,【互相参对,对恬知变,对变知恬,于妙觉圆湛性中,黏引湛然之体,发为尝精,此四句初成尝精也。尝精映对味尘,绞(旋取也)味成根,根元名为,清净四大。此四句绞外味,而成内四大,胜义舌根也。】【因名舌体四句,成浮尘根。此根依胜义根而成,名为肉舌之体。如初偃月之形,舌相圆形,同月初之月,】同月初之月。【半个圆形,此浮根亦四大四尘,八法】八法就四大加四尘:地、水、火、风,加四尘——色、香、味、触。【合成,单言四尘者,以上胜义根,四大相互影耳。】意思就是:相互依缘存在。【终日流逸,奔逐于味尘之境。】这个味道,喜欢吃,在台湾这个小吃,到夜市去看,你就知道,这个舌根引导出来的,有多少人能够在这个舌根觉悟?很难!

696页,【由离、合等,二种相摩,於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皷顙,浮根四尘,流逸奔触。】那么触,离就触不到,合就接触得到。由离跟合等二种相摩,就交际,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这个「觉」就是触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这个就是指胜义根。觉精映触,抟触成根,这个是指成了胜义根。根元目为,这个胜义根是为浮尘根的根本,名为清净四大,它是清净四大所构成的。因名身体,如腰皷顙,腰皷顙就是:第一个那个「皷」,就是我们打鼓的「鼓」;顙就是体内中空的部分叫做顙,体内有中空部分;就是打鼓的话,中间一定是空的,中间一定是空的。腰鼓,我们这个色身就是这样子,中间腰是细的,对不对?那我们上下,这个腰鼓,就是以前的,你看看这个电视,这个鼓,有的鼓的腰是细的;有的鼓的腰是圆形的。对不对?那么,鼓这个腰是细鼓,细腰鼓。你看台湾这个鼓,看到的中间都是圆的;可是大陆的,你有看到很多,这个鼓的腰,它中间是细的,节庆日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得到。我们这个色身也是这样;但是,有的人这个腰是圆的,有的腰是细的,所以这个不一定。所以腰鼓顙也不能形容所有的众生,只要知道这个是指身体,要不然不一定,有的人腰粗到吓死人了,怎么会腰鼓顙?一点都不像腰鼓顙。对不对?如腰鼓顙,所以就像鼓中间那个,「顙」就中空部分。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底下,【此推身根之由,乃由离合等。身根有离知合知,】有时候离,有时候合。【二种妄尘,相摩交际也。于妙觉圆湛性中,黏起湛然之体,发为觉精,此四句初成觉精也。】【觉精映触,抟取触尘,以成胜义身根。根元二字,以能为浮尘根之元,名为清净四大,其相极微细。因名身体四句,成浮尘根,此根依胜义根而成,名为肉身之体。如腰皷顙】就像打鼓中空的部分,那就是腰鼓顙【之形,腰皷俗名扙皷,腰细以皮革瞒】「瞒」就是包住,「瞒」就是包住。瞒【其两头。】这个我们台湾都看过,日本有击鼓、韩国有击鼓,台湾的鼓就更多了!【状如人身,顙皷腔也。】「腔」就是中空的部分,顙就是鼓腔也,鼓的中空部分;我们这个色身,中间就是空的。【浮根亦四大四尘,八法所成。终日流逸,奔逐于触尘之境。】

697页,最后一个,发为知精,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於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解释一下:由这个生尘还有灭尘二种,因为落入影像,不是生就是灭。二种相续在于妙圆当中,黏湛发知,黏住了真如,发出来的知就不是真知。所以这一段: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这一段是讲发为知精。知精映法,揽法成根,这一段,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一段是指讲胜义根。因名意思,这个意「思」,因为它在人的身体的中心,指心脏,这不可见,所以用「思」字,因名意思。因为意根在内,就像人在幽室当中见物,意根内造法尘,所以也是这样子。是不是?因名意思,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当然方便说,是我们的肉团心,就是心脏了。【此推意根之由,乃由生灭等,二种妄尘,生而继以灭,】接下来就是灭。【灭复继以生,】接着就生。【生灭相续,于妙觉圆湛性中,黏起湛然之体,发为知精,此四句初成知精也。】【知精映对法尘,】落下的影子叫做法尘。【揽取法尘,以成胜义意根。根元者,为浮尘之本源,名为清净四大,其相极微细。因名意思四句,成浮尘根,不云意体,而言意思,以意之浮尘根,即肉团心。孤山法师,引《正法念经》,状如莲花,】我们的心脏状如莲花,可是,是倒盖的。【昼开夜合。在人身中不可见,故用思字。以明有思量处,即意根所在也。如幽室见者:意根在内,如人在幽室中见物,意根内照法尘,亦复如是。浮根四尘同上解,终日流逸,奔逐于法尘之境。上乃别明,下则总结。】

好!现在把笔拿起来,把笔拿起来,翻回来,692页,把笔拿起来,我叫你写,你就这样写。「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在旁边写:发为见精,发为见精。「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然后旁边写,这四句、这几句:成胜义根。「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旁边写:成浮尘根,浮尘根。 好!693页,最后一行:「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旁边写四个字:发为闻精,这四段就是讲发为闻精。底下,「听精映声,卷生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就是:成胜义根。「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旁边写,这个就:成浮尘根。 好!694页,倒数第三行,「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齅,」这四句:发为齅精。齅精会不会写啊?就是一个鼻,再一个臭,太久没写字就会忘记,幸好这里就有一个字。「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成胜义根,这一段,这几句就是成胜义根。「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这个是:成浮尘根。你写起来,一看就一目了然。

695页,经文:「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这四句:发为尝精,发为尝精。底下,「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一段:成胜义根,成胜义根。「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这个就成为浮尘根。这样看有什么好处呢?一目了然,非常清楚,哪一段在讲什么。 696页,「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这一段:发为觉精,发为觉精。「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就是成胜义根。「因名身体,如腰皷顙,浮根四尘,流逸奔触,」这一段:成浮尘根。所以,发为觉精,成胜义根,成浮尘根,这个文法都是固定的。697页,「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这一段:发为知精。「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成胜义根。「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这一句:成浮尘根。所以,都是一样,文法一样;可是,你画起来一看,哇!以后你自己看经典,看到这一段,一目了然,完全......喔!这一句:发为见精,再来讲胜义根,再来是浮尘根。再来发为闻精、胜义根、浮尘根。嗅精,再来就是胜义根、浮尘根。过来尝精、胜义根、浮尘根。再来就觉精、胜义根、浮尘根。再来就知精、胜义根、浮尘根。所以,刚看起来好吃力,我现在这样一解释就知道了,都是八法所构成的。好!后面这几句,耽搁大家二、三分钟,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说:阿难!如是六根,由彼性觉的妙明,有明就是必欲加一个明,就是头上安头,本明没有用,变成妄明。有明明觉,所以,在这里要加个字,有明明觉,明觉的底下二个字:「明」的上面加一个:妄,妄明;在「觉」的上面,上面又加一个:妄,妄明妄觉,加二个妄,妄明妄觉。此句明觉就是性觉必明,本性本来的妙明没有了,头上安头,加一个明。有明,必欲加明,一念妄动了。再解释一下: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就是由彼性觉的妙明,可是,你硬要加一个明,有明,必欲加一个明,就一念妄动,变成妄明妄觉,此句就是性觉必明。失彼精了,黏妄发光。翻过来,剩下一点点,把它念完。 【此总结根结由妄,】是因为虚妄。【仍指六根中性。阿难,如是六根之性,本来是真,由彼觉明,】就是性觉必明,头上安头;真觉是不可以头上安头的。【即性觉妙明,乃真觉真明。】现在不一样了,【有明明觉:上一明字,即最初一念,于性觉必欲加明,因此一念妄动,转妙明而成无明,】所以,也就是不要自作聪明,放任自然,体悟诸法本空,让它很自然的,随着这个缘起不着,我们就入道。只是缘起,没有东西可以着,它只是缘起,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万象只是缘起;万象只是过程;万象只是假相;万象总是生灭,没有东西可以执着,这样就契入如来的真如本性。【转性觉而为妄觉。明觉二字,即妄明妄觉。此二句,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从真起妄,妄起真隐,】妄心一起来,真心就隐。【故云失彼真精,了明之性;成此妄明,不得称为妙精明,即第八识见分。】第八识见分,就是带有少分妄的真心,带有少妄、少分妄的真心,这个就是见精。也就是真心带有少分妄,就是见精,第八识的见分。【体虽本真,用终常妄,前如来十番显见,但显其真,二妄重剖,】二妄就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二妄,在《楞伽经》讲就是自相、共相;在《楞严经》讲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在《楞伽经》不是这样讲,《楞伽经》讲叫做自相,还有共相。同分妄见就是众生共业所感的世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别业妄见就各人看出去的,有种种的不一样的,叫做别业妄见。则二妄重剖,【即破其妄。】 【黏妄发光者:前黏湛发见等,是妄尘黏湛然真性,而发见等六精,此是真性黏妄尘,而发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复因揽尘结根,六根既成,分一精而为见等六用,】见等六用。【即分成六和合也。此黏妄二字为成根之本也。】

好!再复习一下,再复习一下,笔放下来,看这里,这个是最后一分钟。(视频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4990121i120341278.html 42:30处为师父手势直观教学) 这里是真如本性,因为明、暗,性觉必明,一念妄动,变成一精明,一精明,一精明变成六精,见精,见、闻、尝、嗅等等六精,这六精,六精明再揽四大,四大就变成净色根、胜义根,还有浮尘根;胜义根跟浮尘根就往外一直攀缘。所以,由内妄心往外,外面的妄境又薰习,所以,没有人会解脱!无量劫来,带来的、起来的,它就是妄,就是妄。本性被迷了,妄动,所以,从内出来的统统是妄;从妄攀缘这个外尘,虚妄的外尘,又感染、染污了里面,所以,变成说出来是妄,回去还是妄,所以我们这个心从来没有清净过,从来没有!从出生,他就是叫你执着,这个是杯子;有的小朋友,跟他讲:这个是杯子,这个不是碗,小朋友开始记这个名相,他会分辨,按照大人这样讲就对了!可是学佛,大了就不一样,碗没有一定的碗相,杯子也没有杯子一定的相,慢慢的就突破:喔!原来我们以前所执着的,都是相、都是观念。所以我们一直没办法解脱。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见,叫做诸佛,离一切语言、离一切名相,为什么要你离?其实就是叫你......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盖着一层无明,是这样子的,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的,清净的时候是这样子的,主观跟客观同时存在的。我如果把书本遮起来,这个手上的影子叫做主观意识,它是见分,八识的见分,它是同时存在的;客观环境拿掉,见分、相分恢复到自体分。好!所以,你一着相,主观、客观一直存在,真如自性没有减少,它一直存在嘛!对不对?可是你证果了,主客二观离一切相,离一切相,离相分,当然就没有见分了;拥有见分、执着的见分,当然就一定有相分,有相分一定有见分,这个就是这样子。 所以,修行下手处就是离相,修行下手处就是离见,知见的见,头上安头,就是你拥有的观念,不要被你的观念卡住,我们今天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样子,我们看到相,起这个观念,同时执着这个观念是正确的,椅子就不是桌子,桌子就不是椅子,你就不是我,我就不是你,所以的相,都是那么强烈的对立;可是,融相为性的时候,喔!相相本空,对不对?开悟的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那个四大,跟我这个四大是一模一样的,你那个灵性跟我的灵性是一样,同体大悲心就出来了!开悟的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开悟的人,你是你,我就是我,我们老死不相干,悟跟不悟,那个日子就完全不一样!你想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就一定要悟入如来的正见。所以开悟就是过天下太平的日子,没事,就是佛。对不起!因为刚好这一段落,耽搁了十分,下个星期,我们星期六要上课,星期天是八关斋戒。诸位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讲堂南投养德禅寺分院,南投分院养德禅寺,宝塔里面的一切亡灵;回向文殊讲堂分院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 (大众起立向师父问讯)

更新于:2020-07-04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