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三宝裔,净健二三(下)仁俊真的三宝嫡裔,生死安危中证印的、蹈践的,都是冷静、平宁、坚正、深明得不忧不喜,舍得直落落,当得果决决。生死中出脱颠倒,安危中洞照泰定,佛法中的大步骤与世法中的多程次,全凭这么开展进迈得莫可滞遮的。修学三宝,空净的知见与坦正的行思,络续通贯得紧凑合融,深深地受到「护念」与「加持」的经验、感受,对「三杂染」的「世路」厌得透,治得绝,情不毁愿愿胜情,见不夺智智遣见,不问平常或非常,则一概挺实卓昭得不昧不变。人性中体见、触会着佛性(寂灭无相、无染),佛性中长养、发达着人性(无我我所),人佛二性渐渐融即一如,「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身实相与佛实相(「理性佛性」——性空)等观不二;凭实相观引发的如实(真空)行,三业上巨细的作止与展敛,「无得大行」与「无方大用」,则配应得善巧切当。人类之身从如实中有了划时代的捩转、解放,面临一切,内持的念力与外现的法力,透过了妄见与幻惑,脚下的一片净土,眼前的一条正轨,则载容得着人也进发得了己。谈做人、为人,身立得正,事作得善,生命中的活力与通德,时间上的表现能促进时代,空间中的体会能阐扬空义(正智悟入缘起而治倒执),人身最值得重视的一点——不颠倒;真学不颠倒的人,必须从听闻缘起正法开始,缘起成为知行准绳,彻底解除了自我性的困盘、教唆,才不会任身胡为妄动。生命的活力与通德,正义大用,从人际的缘起网络、网路中,系联、接衔得声气相应,人脉畅通,胜解无我而巧用假我;用活了假我,真空就起大用了。 假我从真空中体见到的一切,便不与世智所见「雷同」。出世而能导世、净世的佛法,所见与所说,所行与所向的一切,尽从整体的文化、文明着眼、着手。诸佛的通号之一——「世间解」;世间解,也就是说明世间(情与非情)的一切。这所说的,都能说明其各各差别及本来如是的「如实相」。因此之故,佛陀特别重视语言的效用、效应与效果,释迦佛「转*轮」的宗趣,可说全都着眼于此三效。语言所诠表的:文化与文明。一般说:人类从远古迄今,因思想而发为言说,由言说而演进为史乘记载、流传,这叫做文化。从急需的实用中共相构想,造作种种器物,制定一切人事典章,这叫做文明。世间文明的雅与俗,与文化的高与低成正比。依佛法说,世间的文化与文明都含有杂染的自我因素,其质底离不开我见。所以,世俗间一切人为的对立、冲撞,都由文化的矛盾所引发。佛陀转大*轮的动机:宣倡最清静而究极的文化与文明。这样的文化,说出的都否定了自我知见,都能从人事界的内蕴与外现的一切,说明其因缘关联——「论因说因」;以因缘观纠治有漏而体证无漏。这样的文明,做出的都显豁出大公无私,任人再怎么严密察审,也检核不出欲私、袒护,自自然然地透露净淡的概品与风范。从如此的品范中,诠达佛教的文化与文明,其语言的雅正与如实,始能将微妙义趣道得恰切、谛精。这么看来,语业的力能与价位,是多么重要啊!因此,我有两句话与同道们相勉:心智不让人低估,脑思不令人轻视。 以慧为核心的佛法,对「慧学」特别重视。慧的特质、妙用:见不为(也不可藐视)世圣所蔽,行无有后遗影响。学佛法,对这把紧了、看重了,意志集中得坚住正观,将圣道体照得的历深微,面对心向的没堵壅,不退缩,默融明决中了却得透、发达得开,触处不离圣道,不着世相;「无相」成为念头的无间所缘,「空解脱」与「无作解脱」之门,就出入得熟悉、明准了。人类意(识)域中储积的业能极复杂,也极丰富;将复杂中的污染致力调治,丰富的善净罄力发挥,意业的胜用与正效,则相续得绵密无尽。「生得善」与「生得慧」,惟有人类才获得这难得的条件,如果人能善加利用而扩充之,从有漏中念念持向、切入无漏,无漏对有漏防御得不受惑,就不会堕落了。内在最富有的人——意域中的智藏丰满,智宝从智藏中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精神界的意象与兴乐,受持与腾掀的,则不落俗套了。这等人才有超(泛常的)意识观行;超意识观的表征:从无我中看一切,看得十分清清醒醒;从缘起中舍一切,舍得无不洒洒落落(喜喜敬敬);从这般清醒洒落中培教、熏陶成的人性、人相,治绝了「实体」之我,泯除了「本体」之法,意识中的思路见地,则开阔得明直中正。「宿识能持诸慧善,一闻正法能开解」:慧观将意识照管得谨严,印循得周遍,识的净强势用,则策提得念念发力,处处起用。就这样,修学历程中铭现于心目的:「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地狱。」根本佛教给我们开示的,多么强有力哟! 菩萨道(行)的热奋鼓舞,精诚承荷,端凭这样的佛嘱而展布开去的。释尊之所以被弟子们瞻叹为「大雄」者,即因为从他的因地与果地,谛观、体肯他对生命、生活、生死的看法与做法,都显得与一般不同;效学他老人家的,首须从这不同处体察、勘练得切实笃浑,心地存的与身语现的,才斥得绝自我「钟情」,禁得起他人「注目」。佛陀对于「生」之体思与胜解,从无限时空与无常业行之交织互融中,通晓了众生(人类)生死、死生的所以然,由无始惑业所招致的无数大苦,所以,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人学道证灭,了脱生死。从大乘利他的普贤行说,却特地倡践于长时大空中广修遍学,不急求个己了脱。不了生死,而发愿于无量生死中「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卓然作略,这又象征着对生的极其重视!生之特殊涵意:既活脱而又通摄得能化能见一切众生,诸佛菩萨普度一切劣恶众生,能深深地耐受其种种讥谤、恼害并击刺,而愈发勤恳、亲切而喜慰,就因为众生都有向上、向善、向净的可能或定能。从诸佛菩萨极久远的因地看,也同样具有丛丛杂染,因此,诸佛菩萨最能同情、体贴而加护众生。处于众生阶段的吾人,果真常常体念、沉思诸佛菩萨因地中那样的体恤苦难众生,立刻发心赶上去,我们的「彼既丈夫我亦尔」的气志,方不肯输给诸佛菩萨哩! 衬持而策练生命的动力——大雄志神,时时以大雄自许、自验、自励,决不肯一念泄沓,生命线则展挺得直直坚坚。生命的点转与导趣者——慧命,慧观中将慧命育护得不间时节,深解空义,时空中所见所触的,看得透绊不倒,强有力的慧命就有分了。「从法化身」——本质的佛法化;佛法化了的本质,则决不狂放、不怯缩,平镇中运持、练达的菩萨表征,真实得绝不扣减。到得这时,慧观的觉警性所体握的:光阴算在指头,光明照在心头;光得能伏染着,能行净空,大雄性荡绝与开廓的:威能破我内患除,愿能为众外善展。 最能肯定人身价值的——诸佛菩萨,由于他们的因地与果地,也是依人身修学而完成的;所以,非常重视而珍惜。学习菩萨道或体察佛陀境,握锻着生命志性,开发出生命力德;从净力中撇脱赖傍,从净德中振得慰提大苦(者),不避而以身代苦,誓舍大(欲)乐不耽而以法为乐,这样的学得分明,做得认真,则必然的见得了一切佛,也见得了一切人。这么见得决定了,真健气与大明心相应成片,身心中的佛法活现活用得如向是应,如臂使指,耳根中听的不离佛法,意根中思的不着世法;佛法转得了世法,世法随顺着佛法;从佛法中涵练着决然健气,世法中触受的、适应的,便活络、开通得不孤不闭,能刚(祸福不变)能柔(忍耐毅,苦乐不易),有声有色地做成一群朝气蓬勃、佛心鲜活的人了。 人际间最急需的——最健最活的人。佛法所说的健与活:善的成长与时俱增,慧的运积与空俱扩,穿透了时间之隧,也凌越了空间之边;不为时(网)空(窟)所罩陷,能将罩陷于时空中者拔脱出来。健活得真健活的开始:健呢健得永恒探头,活呢活得决定透底。能这么样健得活得,当下的心与当前的境,配合得极紧凑而真切;真切中省治的、施设的,莫不健全活脱得的的明明、洞洞豁豁。具有如此的基质,坚持踏踏实实的本分,学的不诳己,修的不炫异(这是毁己、毁法的魔怨!)沉得住(不离佛法),明得了(放下欲私),安得决(永不动摇),发得开(智悲不退),活得触不着一般「实我」,做得昭显出佛法中(缘起)假(名)我,(非一般的「假我」或「真我」),生活中活得这样的活,我们心目中见到的、证印的,就不会昧忘诸佛菩萨的一切了。佛法中真安下来的,都这么体应得不落虚泛。在这样的体应中绝不张扬、味恋,敛摄得淡了寂平,则能与诸佛菩萨的一切愈来愈相近。无形的发达与有形的开通,其基根是这么扎固的。出世为人从这样的基根上出发、进展,六根门头所触照的六尘境界,则处处是活路,也念念能把心用得活灵灵,发得通平平,不再做佛法门外人。 学佛法的总动向、全发趣,做时间上的活人,空间中的通人;活得能解业缚,通得能顺「法向」;正法化为修学中的心眼,眼光看穿了一切幻相,掉得转自我(妄执),也提得着(如幻)众生,从幻化观中活得一切俐落、恳到;心智透达了一切(诸)法(实)相,用得明也印得决诸佛(宗趣),从大忍化中通洽、敬偿一切(恩怨者);辗转地这么推进得不离实相,不着幻相;幻相中处处(解)悟触(会)实相,生死中学的(因果)事相分明(得丝毫不爽),修的(因缘)理则察照(得佛天不滥),生死中的行愿与化用,身心承当的、兑现的,便没有什么虑顾或迟徊的情态了。 久学而深学佛菩萨的大乘行者,抱负与鼓激的超特志神:无齐限地行于生死中,发坚强的广大心修学,净默得于空有中接引众生,完成佛道。大乘者的生命观:愿誓与光力,综合的发挥与导照。生死中的胆略、器识、底基,离了佛法无我无畏的愿誓,根本不能学菩萨行。以悲愿为上首的菩萨道,其愿誓都直从无我上振抖掉生命恋顾、生死迷旋,活得生气沛溢,发得动机(「意乐」)畅豁;意境中平寂得透脱命根,智光法力照镇得净净足足,生死中的一切看得明、做得正,舍得绝、持得整;从悲智整体中,将佛法实用得决不为「人法」所障,生死中的身心,则从此不离「法身」。法身与法性(空)相通相应,一切都消归法性,对法性则体印得无极无滞,生死便不介怀了。从生死中活得俐落、奋扬,生命则直觉直上得从佛法中改头换面。能这样,生死中若观若行:所观的不忘菩萨因地忍进,不违佛陀果地空净;所行的综合着忍进空净,面对一切有情(人类),消平了一切爱憎、逆顺的情绪,情操中的智用得如冰清月白,情感中的慈豁得如风和日丽,化融了一切情绪,显露出一片空(廓法)相。生死中首须警治的——不闹情绪;不让情绪缔为情结,见地之网也就停止编织了,挣脱了情绪见网的缠罩,才会永远显现空廓的法相哩!「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就这么从生死中体认而照见的。 完成大乘最究极的深观大行之基:生死,学大乘法,能作生死中的中流砥柱者,始能永恒地与诸佛菩萨的忍进与空净打成一片! 佛历二五四三年六月七日写于温哥华观音寺更新于:2020-06-23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