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师:修行问答--用智慧来化解烦恼

2020-06-13 如瑞法师

学习哲学导论的几点认识

见忍法师

通过这段时间对哲学导论的学习,我有如下的几点认识: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关于整个世界的总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都要归结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来,也就是说,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察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专门研究上下古今整个物质世界共有的问题,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对于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问题,虽然不能作出现成的答案,但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思维方法,从而能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指示方向,鼓起信心,开发航程.本世纪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说得好: “哲学”并不属于知识大厦本身,它只是可缺少的脚手架,没有它,大厦不建造不下去.”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在哲学发展的漫长道路上,许多哲人智士作过巨大的努力,对哲学的各种问题进行过可贵的探索.他们提出过各种有价值的主张,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尽管如此,在马克思以前,没有完全正确的世界观.到19世纪40年代,工人运动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科学上有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一方面抛弃了过去哲学思想中的一切错误;另一方面,根据工人运动的经验和科学上的成就,吸收和发展了过去哲学思想中的精华,独立地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代学习哲学,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只有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座高峰,我们才能纵目世界,览尽无边春色,也才能居高临下,看清历史上各派哲学的真实面目,获得应有的教益.三.对哲学问题的认识 。(一)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1.认识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就能够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就更能正确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斗转星移,风驰电掣,人世兴衰,草木荣枯,这一类事物的运动明明白白地在人们眼底进行,容易为人所察觉,但是,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也有许多人们不易察觉的运动。例如天体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一切物质都永远在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的物质变化如此,不易察觉的物质变化也是如此。 2.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及其运动的客观基础。(二)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进化论及其他大量科学材料告诉我们:生命按其本性来说是物质的;是在物质长期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紧密依赖周围条件的情况下合乎规律地产生的。人是由于劳动和语言的作用,经过若干万年的漫长转变过程才出现的。而只有人才具有意识。所以说,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神创论是毫无根据的。意识起源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认识物质和意识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就能够正确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了。(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就是一个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正面和反面两个对立的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但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且,事物的运动就是它自己内部矛盾的运动。从天体运动到思维运动,一切运动就是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它的同时解决。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引起事物的***变革——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化,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是运动的真实内容,所以是运动的源泉。(四)质和量的认识。质,就是用来标明各种事物特殊规定性的哲学范畴。质不是孤独存在的东西,而是在和其他事物互相作用、互相比较中存在的,因此,也只有在和其他事物比较中,一个事物的质才显示出来。事物之间质的区别只有相对的意义,不是绝对的、不变的。每一个事物都是各种矛盾的有机统一,因此,每一个事物的质也是多方面的有机统一。在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还要看到根本的质和部分的质的区别。量是事物和现象本身固有的关于质的范围、等级的规定性。它指的是事物和现象中一种可以用大小、多少、高低、轻重、快慢、排列方式和次序等数目作标志的规定性。质和量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量以质为基础;另一方面,质以量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在哲学上称为“度”。实际上,度也是一种量,不过不是一般的量,而是决定事物性质的量,是事物存在的界限,通常也称为“分寸”、“火候”。旧质转化为新质的过程总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量的变化在一定界限内不会根本改变事物的质,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变为具有新的质和新的量的另一事物。度,就是使事物能够保持质的那个数量界限。(五)辩证的否定。哲学上所说的“肯定”,指的是事物的存在,“否定”指的是现存事物的灭亡和另一事物的产生,即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的转化。既然从哲学上说,否定就是转化,从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因此,讲“否定”,实际上就是讲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辩证关系。第一,旧事物是新事物的基础。一切否定都是这样,并非旧事物的绝对消灭和新事物的从天而降,而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新事物来。否定,是新旧事物的环节。第二、新事物必须打破旧事物的束缚,克服旧事物。总之,没有保留,新事物就没有产生的基础;没有克服,新事物就不能“破壳而出”更不能发展。否定不是简单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克服旧事物,又保留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有用的东西,推陈出新。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六)原因和结果。“前因后果”是人们常说的话。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的。这是因为结果是一个被引起的新的现象,它只有在其原因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能产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因果关系不但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辩证的。因果关系是辩证的,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因与果是对立统一。它们是相对立的,这就是说,它们在某一特定关系下总是确定的,互相排斥,不容颠倒。因就是因,不能是果;果就是果,不能是因。第二,因与果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它们的互相依存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存在,这就是它们的互相依存。(七)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能动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人的认识上从实践得来的,这是因为,人脑不能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的是人的种种感官。只有通过实践,感官接触到外界事物的各个方面,取得大量的感性信息,报告给大脑,大脑才能进行思维加工。其次客观事物总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只有通过实践变革它,把它的本质充分暴露出来,总之,人们的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要使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决定于实践。离开了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认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在实践中,人们不断改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出科学理论来。(八)真理是客观的。我们所说的真理,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即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知识。一个真理,用来指导实践,必定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推动事物的发展。真理也迟早一定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一个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在于它对我们有用,不在于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是“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它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这个理“真”,其内容却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认真讲解和自己课下的阅读学习形成了我对哲学导论的上述粗浅认识。哲学确实是一门深而广博的学问,是值得我们穷其一生探讨钻研的课程。

2024-02-04 21:55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修行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静候的智慧 静候的智慧

静波法师: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静波法师: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远离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远离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序文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序文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三章 三法印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三章 三法印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一章 概论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一章 概论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四章 四圣谛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四章 四圣谛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 修习禅定 问答 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 修习禅定 问答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忏云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_对治烦恼习气的方法 忏云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_对治烦恼习气的方法

宗舜法师: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 宗舜法师: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若有这种种的视观察力,就什么麻烦 烦恼也没有了 宣化上人:若有这种种的视观察力,就什么麻烦 烦恼也没有了

达真堪布: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 达真堪布: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

这些平日生活中的观想,都是修行的诀窍! 这些平日生活中的观想,都是修行的诀窍!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印光大师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印光大师

律航法师:关于三皈五戒的问答 律航法师:关于三皈五戒的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从智慧入!随时检视自己的身心 海云继梦:从智慧入!随时检视自己的身心

海云继梦:依修行而得成就 海云继梦:依修行而得成就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寂静法师:如果堕过胎该怎么办_如何化解堕胎的果报? 寂静法师:如果堕过胎该怎么办_如何化解堕胎的果报?

达真堪布:这四种贪执 会毁了你的修行! 达真堪布:这四种贪执 会毁了你的修行!

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 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

大安法师:弟子烦恼不断能够往生吗 大安法师:弟子烦恼不断能够往生吗

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修行呢 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修行呢

大宝法王: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大宝法王: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化解子女灾难,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化解子女灾难,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修行勿怀胜负心 修行勿怀胜负心

妙莲法师:开示问答 1 广开如意门 妙莲法师:开示问答 1 广开如意门

妙莲法师:开示问答 3 启发般若慧 妙莲法师:开示问答 3 启发般若慧

修行人的四大毒蛇 修行人的四大毒蛇

宣化上人:传授开智慧咒 宣化上人:传授开智慧咒

黄念祖: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 黄念祖:你能信难信之法,就说明你善根很厚,智慧很深啊

净慧法师: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净慧法师: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为什么忍辱即智慧? 为什么忍辱即智慧?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证严法师:有智慧的信任 证严法师:有智慧的信任

证严法师:有智慧 证严法师:有智慧

修行中出现的感应 修行中出现的感应

梦中梦因果问答:爷爷和奶奶往生后都到了什么地方?.. 梦中梦因果问答:爷爷和奶奶往生后都到了什么地方?..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慧律法师:只要内在的“贪”不除掉,你就永远烦恼 慧律法师:只要内在的“贪”不除掉,你就永远烦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海涛法师: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海涛法师: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通过磕头将智慧气的脉打开、业障气的脉关闭,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梦中梦因果问答:为什么我父亲这么疼爱母亲,对她言听计从? 梦中梦因果问答:为什么我父亲这么疼爱母亲,对她言听计从?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 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