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四

2020-06-11 纯祥法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七讲:本愿章,何故十八愿选舍一切诸行,唯偏选取念佛一行为往生本愿乎

讲解:纯祥法师

念佛专修,生起往生愿望成就信心

(1) 发起往生愿望

很多莲友来学习,甚至学了很长时间,因为往生志愿比较弱,学习没有什么冲击力。比如选择本愿,听了与没听差别不大,就是因为往生愿望不强,觉得念佛与其它修行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往生愿望越强闻思修学力量就越大,不强导致学习效率很差。

你虽然念佛,好象专修,但往生愿望总是发不起来,就是你有其它愿望,念佛利益导向了其它方向。来上课,你没有思考,也就没有什么力量,念佛也只作为培养往生愿望的一种修行,所以首先要选择去极乐净土,发起往生愿望。

(2) 往生愿望成就

志愿生起,再选择念佛做为正修行,类似进入第二个阶段。实现愿望,也是以念佛作为专修,就是无论是发起往生愿望,还是实现往生愿望都是选择专念名号。现在即使你没有往生愿望,也要注重这个修行方式的选择,把念佛作为专修。

何故第十八愿选舍一切诸行,唯偏选取念佛一行为往生本愿乎?

答曰。圣意难测不能辄解。

法然上人讲:圣意难测不能辄解。佛为什么独选择念佛作为往生的本愿呢?我们不知道佛的究竟深意,佛到底想什么,我们是很难真正知道的,所以圣意难测,我们在这里就是以信心为主。虽然圣意难测,法然上人还是依经,从二个方面作了解释:

一者胜劣义。念佛是胜余行是劣。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然则佛名号功德胜余一切功德。故舍劣取胜以为本愿欤。

从二边来说,第一:法的方面,念佛是胜的,其它的是劣的,念佛比做别的修行要殊胜。我们几年已来强调念佛是胜,余行是劣,多数莲友也接受了念佛比作别的修行要殊胜。法然上人在这里讲了名号集中了佛的所有的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还有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的外用功德。名号是总持,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念佛比别的殊胜,这叫胜劣义。即使你不想往生,修行念佛也是很殊胜,因为有比其它修行方式更好的特质。

二者难易义。次难易义者。念佛易修。诸行难修。

第二:机的方面,从众生这边说,念佛易修。那么从众生的这边来说,念佛是容易的,其它的是难的,下面细说。

为何不令作观,惟劝专称名字。

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我们要体会佛的深意,佛的本愿不是选择观佛,而是选择念佛。我们学过《观无量寿经》就知道,净土微妙,非常难观的。观就需要你把心宁定下来,定在上面细细观察。我们在这里学习随便问一个词,选择是什么意思?要正确解说也要有一定的观察力。连这个都没有听明白,就是说我们的心太粗了,叫你去观看净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叫观难成就。阿弥陀佛悲怜我们,你没有这个本事那就算了,就把要求降低,选择称名,就是因为称名容易的缘故,称名就可以往生。

我们现在学经也是这样,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思维你就要源于经文,去做观察,如果一点都不观察,你就理解不了。

念佛行并不是遮止其他善行,是舍难取易。

一切善业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劝念佛一门。答曰。今劝念佛非是遮余种种妙行。只是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故知念佛易故,通于一切。诸行难故,不通诸机。为令一切众生平等往生,舍难取易以为本愿。

很多莲友也有这样的疑问的,因为作一切善业都是有利益的,也能得往生,何故唯劝念佛一门呢?作别的就不行?念佛好像就把其它的都给挡住了,源信法师就代我们问,然后再代我们回答。

念佛不是把其它的善行遮止了,不是专门念佛,其它的善就全部不好了。这就是由于我们强烈执着的缘故,为了建立一个,就把其它的全部打倒,认为只有念佛是好的,其它的就全部都是不好的。实际情况不是像我们认识的这么简单,劝念佛的原因之一是说修念佛容易,所以我们念佛修行的时候,应该体会到这是佛在怜悯我们。佛知道我们修其它行有难度,就是其它行不是广大众生都容易作到的。选择念佛作为本愿是为了让广大的众生平等的都可以得到往生,所以佛才舍弃了难作到的,选择了容易的,所以说念佛易故,通于一切,诸行难故,不通诸机。

佛只为平等施予一切众生

1. 若夫以造像起塔而为本愿。则贫穷困乏之类定绝往生望。然富贵者少。贫贱者甚多。

佛教大量的寺院在恢复,给佛像贴金、建造寺庙就有很多人出力,但很多人的本心不是为了往生。如果用这个做本愿,有往生愿望的穷人就不行,穷人没有钱,富人就容易。所以佛没有选择以造像起塔作为本愿,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应该体会到佛是多么悲怜我们。

2. 若以智慧高才而为本愿。则愚钝下智者定绝往生望。然智慧者少。愚痴者甚多。

我们确实都愚痴得不得了,没有智慧,在佛法上就像小孩子,要是要求智慧,那就像我们这些人就都不行了,有几个人是有智慧的呢?

3. 若以多闻多见而为本愿。则少闻少见辈定绝往生望。然多闻者少。少闻者甚多。

这个闻并不是说天天看电视、看报纸、看新闻,而是多闻经教。我们是闻法,但你闻了之后也没有记住什么,深问你下,也是发懵得很。我也有个毛病,比较喜欢多闻,但是佛的本愿并不是选择多闻,所以知道得多并不是净土教,净土教就是以念佛为本愿,不以多闻为本愿。

4. 若以持戒持律而为本愿。则破戒无戒人定绝往生望。然持戒者少。破戒者甚多。

你看佛是多么照顾我们,我们最多就只有皈依,像我们这一类的人,基本上就是无戒的人,连破戒的资格都谈不上的。即使是受了五戒,由于没有皈依基础,没有得到五戒的戒体,也只是跟五戒结了个缘分。没有从内心深处发起一定要持守五戒,戒就是金刚宝藏不能动摇,比其它价值都要大,都没有这种发心。

当知以上诸行等而为本愿。则得往生者少。不往生者甚多。然则弥陀如来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为普摄于一切,不以造像起塔等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如果用其它行作为本愿来招唤我们,叫我们修,发愿的人就更少,不往生的就更多了,本来我想如果要是以钱为本愿追求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发起往生愿望的人未必多。

所以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时,里面包含着法藏比丘平等的大慈大悲,他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你,也帮助所有的众生,为了普摄一切,不以其它行为本愿。所以我们就随顺佛愿,赞叹念佛,不去赞叹其它行,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念佛认识真正的宝藏

现在社会只注重钱,认为只有钱是难得的,其实智慧更难得,多闻、持戒也是财富宝藏,是比钱还更重要的东西。你有没有这些宝藏呢?在佛法之中要真正的审查一下,你家里到底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的东西,左一搜右一搜,就啥都没有。说到底我们这些人都是穷到家的人,穷得叮当响,都跟乞丐的级别差不了多远,就是说要按照自力的标准,你全部都不行。

如果我们真正用心去体会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那么好的地方,门槛又这么低,每个人都可以去,就会感激涕零的生起愿意往生的志愿,即使不是很深切,也把这个当成生命方向。我发现真正在生中关心这个事情的太少太少了,就是一起来学习的莲友,平常真正关注这个事情的人也是比较少的。要知念佛没有其它方向,关注的事情就是往生,你只有发起了这样的志愿之后,你才体会到念佛是多么殊胜,你得到了多么难得的宝藏。不然你就没有比较、没有鉴别,给你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往生的愿望越强,对于念佛越觉得珍贵。

你如果真正念佛,对于造像起塔,智慧高才,多闻多见,持戒持律反而能够认识到它的珍贵。但我们都是穷得叮当响的人,对于这些也不是真正的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因为对佛的信力微弱,这些都是佛家的宝藏,圣者的财富,你只有对佛陀、对净土生起信心和恭敬心,体会到佛陀的伟大,才会对佛家的这些财富特别看重。反过来,对世间其它东西的价值也就自动降低了。所以我们即使在没有往生愿望的情况下,你一心念佛,也会起到认识这些宝藏的作用,就是能够慢慢生起你的真实志愿。

富有恒沙是佛陀

发财与成佛有什么区别?有个小孩子问一个上师。上师回答说,发财是会用光的,成佛是用不完的。圣财是无漏的,是无尽的宝藏,世间的财是会用完的,如果将念佛比喻为发财,佛就是福智圆满的圣财,无量光实际上就是财富。我们念《阿弥陀经》,那里面说净土都是宝,我们的局限就是愚痴,觉得那个圣财太不靠谱了,还是世间的财好,能用得光的财值得去追求,用不光的谁又见过呢?反而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目光短浅。要知道“富有恒沙是佛陀”,你一旦特别看重世间的财,圣财就自动降低价值了,甚至没有价值了。如果你认为圣财是真财,是无尽的财富,那么就会把追求现世财富的愿望置换成追求往生的愿望,而不是说只要世间的财,这个财暂时用一用也就算了,是无常之法。其实这些总体上说都是财富,无论是布施、智慧、多闻、持戒全部都是属于圣财的范围。

念佛要勤于思考

恐怕很少有人去想这个道理,所以糟糕就糟糕在你念佛没有想,作其它事情也不去想。事情你深究一下,我们的行为都是值得怀疑的,都是非常的迷茫,人生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为什么念佛?念佛有什么好处?要好好的想一想,不然我们就可怜,生命的时光都荒废过去了,你作事情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还很在意,好像一天到晚很忙、很有意义、非作不可似的,这就是很迷茫的人生。

佛陀是非常非常认真的,五劫思维。你要想作有价值的人,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有自信,要不然人家追问你念佛为了什么,你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佛要我们念佛,是经过五劫思维的智慧选择,经得住种种的考问,所以你就是要去念佛。我们确实是太迷茫了,应该感受到迷茫的人生是痛苦的,不要对你自己都说不明白的很多事情把它说得很有意义。那个意义都是某些人告诉我们的,某些人你深问他有什么意义,也是懵懵懂懂的,其实你就变成了傀儡,就被各种大神所支配,比你力量大的、制定各种规则的人就利用你。虽然我们念佛好像也是被佛利用,但你可以好好的去思维为什么要去念佛?可是我们很懒惰,有疑问也不想处理,疑问就像阴云一样,老是挡在这里不能突破,就不能进步,被困在这个框架里面了。你只有通过怀疑,突破怀疑,你才能确定下来,才能金刚不动摇。你不怀疑一天到晚的干这个干那个的,没有一件事情是你可以永远干下去的,而我们念佛是一直要干下去的事情,就要认真一下。一认真全部都较量出来,就知道胜劣好坏,没有经过这样的过程,以后遇到别人这样说、那样说的就容易动摇,念佛里面是大有文章的,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南无阿弥陀佛!

2024-02-04 21:56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念佛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念佛的几种常见方法! 念佛的几种常见方法!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答:做噩梦时我在梦中念佛号就不再害怕 真圆法师答:做噩梦时我在梦中念佛号就不再害怕

真圆法师答:正确念佛的方法? 真圆法师答:正确念佛的方法?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萨的真实奇事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萨的真实奇事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大安法师:念佛时就是往生时 大安法师:念佛时就是往生时

大安法师: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大安法师: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大安法师:有关临终往生的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大安法师:有关临终往生的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远离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远离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慈法法师: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 慈法法师: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

苍蝇往生文图 苍蝇往生文图

比丘尼念佛往生三例 比丘尼念佛往生三例

惟传法师:助念能不能帮他安详往生? 惟传法师:助念能不能帮他安详往生?

预知时至佛接引往生示现度群萌 预知时至佛接引往生示现度群萌

只要信愿真切 必定带业往生 只要信愿真切 必定带业往生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枉死”变“往生” “枉死”变“往生”

魏居士自在往生亲见记 魏居士自在往生亲见记

念佛说疗痔病经的感应 念佛说疗痔病经的感应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晤恩、文备师徒双双往生 晤恩、文备师徒双双往生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宣化上人:带业往生是什么? 宣化上人:带业往生是什么?

72 我父亲因患了肺癌而往生,那是来自什么恶业? 72 我父亲因患了肺癌而往生,那是来自什么恶业?

大安法师:"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这是不是违背因 大安法师:"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这是不是违背因

大安法师:念佛心散乱,该如何把握? 大安法师:念佛心散乱,该如何把握?

112 外公和外婆都很爱修功德,他们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 112 外公和外婆都很爱修功德,他们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

92 当我母亲生病时,医生找不到病因,往生后才发现脑部... 92 当我母亲生病时,医生找不到病因,往生后才发现脑部...

大安法师: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大安法师: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念,也就是今天成佛,明天不成佛了? 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念,也就是今天成佛,明天不成佛了?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念佛号的感应 念佛号的感应

念佛的亲身感应 念佛的亲身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印光大师:念佛人为什么也会惨死 印光大师:念佛人为什么也会惨死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报?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报?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一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一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一心念佛,石头可煮成佳肴 一心念佛,石头可煮成佳肴

倓虚法师:为什么要念佛 倓虚法师:为什么要念佛

倓虚法师: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 倓虚法师: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念佛大忏悔文感应 念佛大忏悔文感应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大安法师: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念佛究竟要得到什么 大安法师:念佛究竟要得到什么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大安法师:狐疑不信的人 最后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狐疑不信的人 最后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界说以及如何往生到各土 大安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界说以及如何往生到各土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