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应有的姿态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11年7月31日)
放下功利心 一心奉三宝
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了,或者是你有善根或者是因为佛菩萨的慈悲,你已经学佛了,有了出离心,这个很珍贵,要把它延续下去。比喻如一个名贵的药树,刚长出发芽一样,要保护它,要让它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过早的给它采摘,扼杀。但是自己也要精进地修行,在修行过程中破除障碍,破除违缘,要积累福德资粮,还可以做水施啊、烟供啊、食子啊,这些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些本身就是破除违缘,增长资粮的。
当然,比如说一个从佛法上没有得到究竟利益的人,跟一个已经得到究竟利益的人做这些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没得到究竟利益的人不能远离、不能离开善知识。同样是做这个,你依止善知识做就不一样。就是挂一个风马旗,你挂一个嘛尼旗,严格来说这个嘛尼旗你买来新的要请上师、活佛,有成就的人去加持开光,然后再去挂,那就有功德。也就是所有你一切的善行如果是依止善知识那就变得有意义,纵使你犯错了,你有依止善知识的话,这个错误也会变成你的智慧,让你以后避免过失,能够更加精进,向正确的方向去。
所以说在寺院里面你看,大家不要觉得在寺院里各找各的师父,我也看不到,不要这样想。你要想师父在这边,我们都在师父的光加持下,好好地做,做任何的都是消除自己的业障,积累资粮,因为在三宝地里供养三宝的。讲得好听一点供养三宝,讲的保守一点,低调一点就是我们依着三宝,这里一砖一瓦都是老和尚从台湾拿来的钱,师父投的多少多少钱建的。所以是应该多奉献一点。而且我们这个身、口、意都充满着业障,能够把自己身、口、意在三宝地里供养三宝,有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
我们现在在庙里面,我们坐在里面,有的人想我在庙里怎么才是修行。能够对三宝地生欢喜心,能够向往着来,然后在这个空间里面能够欢喜地住,这就是修行。不要以我们世间人的那种功利的心来面对修行的事情,修行不是说在做讨价还价。
有的人总想我怎么样最快呢,我能很精进很精进呢,那至少要四十年啊。你分别心越小你离佛果越近,已经到了这个地方了,这已经是佛菩萨慈悲了。佛菩萨不是慈悲智慧的话,怎么在这个轮回的世界现一个三宝地出来,这三宝地也是优昙花一样,也是种种殊胜因缘才显现出来的,你已经在这个当中了,但我们心还是啊在飘。
我们平常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很容易把世间的我执我见,把那种功利的较量用到我们修行当中,不知不觉的就会把这个带进来。因为是无量劫当中我们养成的,从小受教育,在社会上养成我们这样一种生命的惯性。所以我们很多的习气业障需要在生活当中,在平常做事当中来消磨,在做事当中增长智慧,需要慢慢消磨的。
如果这个没有消磨干净,连世间上人都是那样,世间这个人如果习气毛病一大堆,天地善神也不会把财富降临他的头上的。为什么?因为这人,他如果还是一个秉性恶劣的,那他拥有福报,拥有财富的话,他对世界、对其他众生的祸害会更大。保护众生,保护世界,保护他的缘故,福报也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你该怎么样,你准备好,你准备到什么程度就会给予你多少的这个,就会显现出,这个因缘就会成熟到那个程度。随时随刻的,破一分无明光明就会显现一分。但是无明不是佛的,无明是你自己的无量劫的东西。
师父讲法可以让你照镜子,法如明镜,可以照出你什么是无明,什么是习气业障,但是怎么去消除它,要靠你自己。很多人初学或者刚来到寺庙,往往都会带着世间那种功利的心,做生意的心,我来找你就是想你能帮我解决问题。那反过来说我如果是一个凡人,我通过修行获得了一些力量,能够帮你的话,那你也可以修行获得力量,可以帮自己的嘛。那你说了,那师父你干嘛呢?我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这么多年来,发现佛法千真万确,非常的殊胜,因果也真实不虚,业报也是很恐怖。如果认识到这些,把这些去劝众人啊,劝世人啊,这个工作很重要的,我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帮你那个。反过来说你身上有众生来跟你讨债,你就跑来找师父,师父就把你那个鬼赶走了,你想想看,那师父是不是比鬼更可怕呢?我帮你欺负鬼嘛,那鬼有可能过去是你爸爸妈妈,也有可能是你的冤家,我在这两者面前完全都是平等的,我讲那个话既是要你修行也是要它修行。
你修行命运能改变,它修行命运也改变。正是因为我这样子的心态,平等的,甚至我更加怜悯那些身上的众生,这样反而能感动它,它们觉得很感动,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它愿意听话愿意修行来解脱了。这个来的人却因为病好了嘛,又开始吃喝嫖赌去了。有的人身上的东西超度了,本来想来出家的,不出家了,马上回家去了,该干嘛干嘛去了,他身上的众生觉悟了他倒没觉悟。
每次超度还是很多的众生得到利益,善根成熟的,因缘成熟的众生。每一次,因为每一个时间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今天做超度,明天又做超度,今天是今天有缘的众生,明天是明天有缘的众生,它们因缘成熟了,它们倒觉悟了,离苦得乐了。我们未必能达到它那种觉悟,它的那个高度,这就是我们可悲的地方。我们生命的狭隘,我执我见,我执这种障碍,令我们的心去哪,我们悟的境界不能够达到很高的悟境。
踏入三宝地 消业修福慧
但是要很清楚来这是在干嘛,不是说家里没吃没喝,家里没有什么,跑到这边找个地方,我可以过日子一样,不是这样的。甚至家里,社会上你有更好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养尊处优的。但是放弃那些到庙里来做一个很平凡的人,脚踏实地的这样子,这种进步也是很显著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我在这边,我在庙里也好,我不在庙里也好,这个庙主导方向还是这个,我们还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不管我讲什么法,总是不离其宗,跟你的佛性相应,敲打着你的佛性。
虽然叫你们做各种各样的,但目的不是让你们迷失在里面,而是依靠着那个,让你的羽翼丰满,能够自由地飞翔。其实每多发一张光盘,有多一个人看,相对来说我的分量就增加一点。一个是《普贤上师言教》本身对大家的引导,第二我讲解的时候对大家的告诫,你应当这样子去修。共同前行部分是不管各宗各派,甚至对一个不学佛的人来说,你了解因果不虚,轮回过患,做人的六垢,几不持,几垢几障,还是有好处的,心灵的方向。我们大家如果成一个团体,同一种气氛,我想我们都还是会消业障啊,增福报啊,增智慧啊,生命会有进步的。
高级的不会,你就从低处着手,不要高不成低不就。高的不会,你就低处入手,智慧没有打开,你可以修福,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福和慧之间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的,所以修福修慧。修福的时候,你因为依着三宝修的,你的目标就是为了修行的,所以在修福的过程当中本身就会开智慧。
六祖大师见五祖还勤勤恳恳捣米八个月呢,并不是说天天见到师父的,八个月才见几次嘛,更不要说密勒日巴尊者。冈波巴大师亲近密勒日巴尊者的时候也是这样,后来他依着师父住了一年多,修行境界都显现出来,后来米勒日巴尊者还是跟他说你现在已经可以离开我了。祂知道他的境界已经可以了,你到哪儿去住,在哪里弘扬佛法,那个地方是你怎么样怎么样有缘的地方。
冈波巴离开师父之后,到那个地方又修行了很多年,就像六祖大师离开五祖大师又修了十五年。自己没有得究竟利益之前不要做相似的东西来摧毁自己。后来就是利益众生了,给大家讲课,带领大家,还是上半年自己修行,下半年讲课。讲课呢,每天上午自己修行,下午讲课,讲课的时候也是带着大家一边在思维法,一边安住在法修。
修道这个四大可以任意的,四大可以得自在,入任何定都可以,可以飞翔空中,穿物无碍。
那时在课堂里面有一位叫噶mb西的,噶mb西听师父讲课一直就是认真地听,听完了之后就修行,跟着师父三年,一直都在禅坐之中。比喻他禅定的状态就像是什么呢,他不离开禅坐的状态就是说他三年手心的汗没干过,这样子的精进。然后证得了能够预知时至,能够了知未来。
像很多人在社会上又工作又上班,养家糊口什么都得管,他觉得没我不行。你真死了不照样也还是那样,你真看穿了,想修行了,我出家当和尚了不照样一样过,又不要你赚钱又不要你干嘛,你看庙里走进来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就是一个暖房啊,温房啊,你想修行了,好,给你,良好的社会制度我们教内保护着,让你修行。虽然还是做着这些,衣食住行,但是在这里面我是降伏其心,安住其心。以前的也是资生产业衣食住行,但是那个是迷失,那个是任务,那是一种无奈。
修行要有老黄牛的精神
最近那个片子出来了吗?鸡足山的一个朝圣的,那个片子把具行和尚的事情也是表述了一遍,具行法师祂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祂脚踏实地。祂本来还并不是为了要修行到庙里的,是因为祂作为招女婿的,没地方打工了,闹饥荒没地方打工。听说鸡足山在建设,虚云老和尚在建设祝圣寺,然后说你们在建设能不能让我做个劳力活,是这样子来的。但是祂做劳力活很认真,那个人很本分,别人做早课祂也爬起来找事干,天天就在做事情,苦的累的祂干。
有一次虚云老和尚看到祂干活,“你干活不要白干啊,一边干活一边念阿弥陀佛”。后来就一边干活一边念阿弥陀佛,就这样而已。虚云老和尚也没给祂开示,老和尚也没带祂怎么打坐,没有。虚云老和尚是开悟了,也是大彻大悟,也是法身大士,禅宗开悟跟大圆满一样的,就是法身大士了。
祂在一个法身大士,一个大菩萨的下面,好了,每天是阳光雨露啊,从一个黑暗的社会一下子来到净土一样。后来外面兵荒马乱,家里人来看祂,觉得你真享福呢,我们能不能也在这里啊。跟当家的说,当家的说:“那不行的,你在这就不错了,一家老小还都来了。”后来虚云老和尚知道了之后,跟当家的说我们庙里也不差这几个,但是一家老小住庙里不方便,后山菜地搭个茅棚,让他们住那种菜去,这样。
那作为祂来说,祂就很感激啊,你看出家人多好啊,再生父母一样啊,很感动。种地种了一段时间,有一次有要出家的,要剃度的,祂也跪到虚云老和尚面前,祂说:“师父啊我能不能出家?我们全家人都想出家,您看行不行?”这就是一个劳动人民,祂很朴实啊,祂很朴实的,祂对三宝充满着感激之情,“我想出家,您看行不行?”
老和尚一看,也住在庙里这么多年,可以。出了家之后还是苦活累活祂干,虽然穿着这个衣服还是这样,不管怎么变,祂自己还是这样子,祂自己知道我一个字也不识,我在庙里我发挥作用就该干活,啥活我来干。
所以虚云老和尚跟祂说:“你以前叫什么名字,现在法名叫什么名字,出了家又字号叫什么名字。但是日辩也不是你,阿辩也不是你,具行也不是你,你到底叫什么?”问他。你看这就是师父啊接引祂,加持祂,远离一切名相。远离一切名相是什么?这就是诸法实相啊。
祂就是因为福报大,能在虚云老和尚座下这样做,这就是说对境不一样。祂在三宝地,祂是在老和尚座下,自然老和尚就会接引祂,就会逗机接引,破迷,让祂开悟。依止的对境不同,祂到一定程度了,你看,老和尚劝祂你应该走,这是有意思的。为什么虚云老和尚叫祂走,这禅宗里面叫“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这都是有的。祂处在这种状态,比如说在念佛,太静,这时候让祂走一走,在动中修静,动中修静的时候不容易着魔。
如果这时候,比如祂又没有多大智慧,也不识字,也不知道看经,那怎么样?如果你就叫祂闭关,一个人闭到房间里,那容易着魔的。住山啊,住茅棚啊,闭关啊,都很容易着魔的。跟祂说你应该出去走一走,名山大川啊,去拜佛。祂虽然走,但祂心还是念佛,心不随境转,但是又要随机应变,你到哪儿要住店,你要讨单,你要随众,你要参学别人好的,得十方丛林的加持,这不容易着魔。
一出去又是好几年,师父后来在云南那边,昆明附近有一个古庙。古庙当时破败了,有的老板想把它买了做游乐场,搞西洋人的那套东西。有的居士觉得很可惜,就礼请虚云老和尚,我们佛教徒把它振兴、修复,虚云老和尚也是这样子,不忍心佛教道场沦落成那样,就答应下来,修复,叫华亭寺。
这时候日辩法师听说师父又要修新道场了,才赶回来,给师父来顶礼磕头,“师父,您要修新道场,我没其他本事,我只会干体力活,我来背砖背石头。”又开始投入到师父建寺的这个当中。为师父做事这是最大的秘密,佛法的精髓就是这个,徒弟进步决定于师父的欢喜。你做的与师父的心相应,师父一分欢喜得一分加持,得一分成就,最终你看,寺庙修好了,海会塔修好了,祂也功德圆满了。一个人如果这样脚踏实地,就是说祂当初只是为了到庙里找一份工作,然后慢慢对寺庙产生好感,对师父产生感恩的心,愿意做一个出家人。跟我们现在好好地想来修行,我们一上来就是为了好好修行,但是把心要能够安住好。祂这个就是说要具备的就是老实厚道,不言不语,埋头苦干。
有时候啊这种,我们佛教里面就是说偷心不死,偷心不死是修行的一大忌讳。修行要有一个老黄牛精神,在学问上广学多闻,看经典,思维意义。但是这还是要跟修行结合上,你在思维的时候要愿解如来真实义,去领会,去领会更确切的,能安下心来这是很好的事情。
希望我们大家心地能够越来越受用,在这种当中得到受用,这是最好的。能够受用你生命就开始有光,你的生命就会充满力量,幸福感也会越来越提高。好!
阿弥陀佛!
整理:慧清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更新于:2020-06-05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