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见法师:用智慧来摄持 念佛如佛在——生日开示

2020-05-31 宽见法师

判断自己——与2011短期出家学员的对话

背景:三个月短期出家即将结束,师父与学员座谈。

宽见法师:现有什么问题,包括所有的顾虑,都可以提出来。

※※ :后面这段时间,感觉还是挺适应这种出家生活的。

宽见法师:不要总是用感觉来做判断,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真实的定解和智慧来判断。因为感觉是会变化的,光靠感觉是不够的。当然你也可以谈谈你的感觉,没有问题,可以谈谈。

※※ :就像您说的,这种东西会变化,是因为这种事情还是想得比较少吧?

宽见法师:短期出家结束之后,有的就还俗了,有的想要长期出家,是不是啊?

※※ :嗯。有些困惑,也不算是特别大的困惑。我朋友前两天过来着,要找我聊一聊。跟她一说,我想留下来一段时间,也许话没说好吧,她有点反感,急了,然后她就有点受不了。这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宽见法师:她的这种情绪的波动对你也产生了影响?

※※ :有一点。我始终觉得外面的影响对我是有,总觉得这种影响还是来自自己最大,应该不是别人的。

宽见法师:是啊,如果我们自己内心当中本身就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当然外界的影响可能会触动它。

※※ :我现在有一点……如果要想起来的话,还是有些东西放不下,对于这种感情上的东西。

宽见法师:没有太放得下?

※※ :是的,因为以前没有去深刻地观察自己,观照自己的这些东西,总觉得有些问题,应该是在以后的学佛过程中会慢慢地变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我可以应付很多事情,什么烦恼也打不垮我,其实这种东西是让自己的心变得特别硬,变硬的那种,是那种即使面对,但很多东西是绕开的,问题还在那里。只是这种境界或者事没有发生,要是发生的话,自己还是无法解决。

尤其是从上次宏贞法师讲的《慈心观》,包括后来看过的一些关于“观心”的内容,还没有太往里深入去琢磨这个事情。如果琢磨的话,应该能找到一些根源,而不是在表面。但的确是有棱角,觉得这颗心始终没打开。但跟原来有区别,以前我对很多东西尤其是未知的东西,有一种恐惧感。再就是对一些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会产生一种厌烦感。学佛以后,我就按照佛法把这些东西归到出离心或者什么里面了。后来发现好像不太合适、不太对。现在感觉心里比以前开阔许多,那种害怕的东西少了,最起码,现在敢去面对自己内心以前的一些东西,不像以前那么害怕了。虽然没有完全把它解开,但比原来好很多。而且不像以前会纠结在出家不出家,或者怎么样的行动上。现在觉得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担心少了很多。

但是同样,这里面也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不知道真要去面对时,自己能把握得怎么样,或者说会不会慢慢又不知不觉地走偏了等等。

您说过,有颗求道的心是好的,现在觉得自己的确是有这方面的向往。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这个性子太过于急躁吧,还是希望能够清清楚楚、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有些东西如果没有马上去做,自己就会有多余的想法。所以就受影响,后来这段时间就不想了,就像您所说的,把自己的想法放下!

宽见法师:有所得啊,你有求,有求皆苦。有所得就得不到。有求就得不到。有求,你人就不能冷静、不能踏实,就不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打个比方讲,拔苗助长,你不能把今天的这棵苗照看好,总想着秋后的果实,那只会害了这棵苗。无论怎么担心这个秋后的果实,对它也没有任何益处。你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照看好眼前的这一棵秧苗。

※※ :自己以前是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活在回忆当中,还有段时间是活在憧憬当中。这段时间感觉好像不想以前的事情,好像也没有对以后的打算。但我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好像按照我以前的习惯来讲,有点变得呆了。按您说的,把现在做好,每天都做好周围的事情。好像有点不适应。

宽见法师:这是一个基础。我们不想、想很多、妄想,都是错误的。如,过去假如怎样怎样就好了,未来假如怎样怎样就好了,如果将来我能得到这个就好了,我要能开悟就好了……这些纯属妄想。这些妄想,全部去掉!但是不是应该什么都不想呢?现在叫我干嘛,我们就好好干嘛,未来、过去完全没有概念了,其实也不是。

佛法不是让你不要想,不是让你没有意念,是让你保持正念、正思维。什么叫正思维?叫如理作意,要有正思维。乱想,不是正思维,什么叫乱想?乱想就是你过去的那些种种的世俗思维方式、经验、认识方法,这大都属于乱想。你一定要有正思维!佛法是要让我们觉悟的,让你闻思修啊,怎能不想呢?但要会想,要正思维,如理作意。

比如,当境界发生了,有人在毁谤我们,应思维:“噢,在消我们过去的业。”对不对?八正道啊,三十七道品,宏贞法师可能也讲了吧,这都属于如理作意,然后要法随法行,按照这个作意,正念去正行。要停止乱想,开始正想!停止乱思维,开始正确的思维!但正思维的方法怎么才能得到?你先得闻!你不能没有来由地去思维,你要有所依凭地去思维。根据我们所学到的佛法去思维,根据祖师大德、佛菩萨的思维去思维,而不能乱思维。

当然这是个过程,因为你们现在短期出家已经三个月了,有一定的体验,这些体验也很难得,但是还没有巩固。就像你讲的,一个境界现前,它会扰乱我。比如说,我本来觉得我可能可以了,但一个境界现前,又勾起了我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又纠结起来。你的心还不定,因为你还没有得到定解。比如出家这件事,出家有这么多的功德,这是定解。你若有定解了,那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想法。比如说,我们讲信佛,有些人觉得佛法很好,可是当有人说,佛法不是迷信吗?只有那些穷人、那些没文化的人才会去信佛,多落后啊。你一听之后,就好像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这说明什么?你没有得定解。你得到定解了,就不会人云亦云。

因果也是如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规律。我们如果产生定解了,就不会被别人干扰。说:某某人,你看,他学佛以后,现在疯了,也不怎么样啊;你看某某,他也没学佛,人不也挺好嘛,人也很善良,还都很讨人喜欢的。你一听:呀,也是啊。你看,因为你没有得定解,所以你就会被干扰。因为你现在的体验没有能巩固。

打个比方来讲,虽然我烦恼还没解决,但是当一个境界现前,遇见一些舆论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噢,不是佛法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没学好,对不对?但是我们对佛所讲的深信不疑,现在还需要这么一个过程。刚开始我们看待佛法,都是用一种很浪漫的心情去看的:哇,解脱啊,或什么的,但到底解脱是什么,并不知道。我想要解脱,或者我想要开悟,我想要智慧,我想要放下,我想要清净,但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清净,什么是解脱,你并不了解,这其实只是贪求这种结果而已,它是什么,你并不知道。

所以,还得沉下心来啊。一个是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把基础打好,培福;再一个方面,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把我们自己这种固有的、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错误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修正过来,可以说要改造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你看,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像你们来这儿之后,其实也在不断地改变,但是还没有稳固。你可能听到别人讲一句话,你的人生观就又有点瓦解了。

而且很多情况下,它是根据自己的一种喜好,比如,我觉得感觉不错,我就觉得我好像还能安得下心来;如果哪天我要感觉不行、不好,或是怎样,那么可能就又待不住了。只是靠感觉在行事,而不是靠自己产生的定解。比方,我们有时会头痛发烧,一发烧之后,我们就想:唉呀,还不如死了算。其实就是因为你还没产生定解:做人还有很多意义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我们只要相信医生,好好去配合治疗就会好。但是当我们一发烧的时候,就凭着这个感觉:唉呀,这个世界,简直太痛苦了,是不是啊?

你不能只靠感觉来行事,要有一定的理性。当然这个都是可以改造的,但是你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感觉其实是经常在变化的,你要靠自己多闻、熏习产生的定解,把自己的这种认识模式、人生观,先牢固了再慢慢地上道。就像你们现在,已经通过寺院的生活,产生了一种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是过去没有的,包括听法师们讲课。但这种人生观还不坚固,因为我们一向不用这种人生观来指导人生,我们习惯的是用另外一种人生观来指导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观不一样,但到这里得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还不坚固。所以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听了法师讲,当时觉得很有道理,可是遇到事情就自然地又回到了原来的思维模式上去选择处理问题。或者一旦遇到有人来给我们“吹吹风”的时候,我们所学到的这种思维模式又开始瓦解和削弱了,所以,这个阶段你要巩固住。

其实你在寺院培福,包括去闻思,能帮助你把它巩固住。一旦能巩固住,产生定解,你就不容易退了。但要达到这一点呢,你得有些法喜。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得到法喜:噢,的确如此!这种法喜一旦产生,你就不容易退转了。所以你自己要把自己的生活和经典结合起来,你要融入到所学习的佛法中,在这个过程里要享受到法喜。否则的话,我们一看,这周围的环境,马上就会动摇。但这种法喜却不是求来的,打个比方,就像我们锻炼身体一样,如果懒惯了,一让我们锻炼身体,哎呀,觉得很难受。当你锻炼身体尝到了甜头,每天一锻炼,神清气爽,充满力量,你就不用别人催了,你自然就能坚持下去,我们现在也是如此。

比如,这次短期出家结束后,“到底走还是不走呢?”我觉得也挺适应(寺院生活),但还有些没有确定,“那么看看将来的感觉吧”,跟着感觉走,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啊?

※※ :像您说的,每天的想法都会变的,我前段时间想了想,应该会留下来。但过段时间,一有境界出现,就会退了,会变的。

宽见法师:它没有稳固,没有得定解。因为你这种智慧、这种人生观,它是听来的,不是你自己实践当中证到的。

※※:有一种感觉,好像自己还没走到这一步,像您说的闻思修,需要去印证,现在还没有达到一种完全的印证。

宽见法师:不是需要印证,而是,你吃饭后,就得到了饱的感觉。它不是印证,而是自然产生的,不需要别人来印证。你饱了,就是吃饭后,把它消化了,自然会饱。你饱了之后,自然会相信:噢,这个饭,原来很有好处的。如同你口渴,喝过水,就会不渴,这是自然产生的。

※※:这两天我也用吃饭来做比喻,感觉好多东西,它会饿、会饱。吃了,有时它饱了吧,就不想了;但等饿的时候,这种声音又会出来。每天都反复,后来想想,这可能也是属于正常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只要你坚持吃,就始终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宽见法师:但是有一点,就是需要正思维。不想的话,解决不了问题,但想要会想,你不能用过去的想法去想。比如说,如果你学习《解脱庄严宝》,你用《解脱庄严宝》的方法;如果你学习宏贞法师的《慈心观》,就用《慈心观》的方法;如果你学习某一部经典,比如我喜欢读诵某部经典,比如读《普贤行愿品》,你就从这部经典入手,在这个经典当中,去跟佛菩萨的思维、智慧相沟通,也可以。就是你每天必须要有所定课,你自己要有所追求,而不是说:噢,行,寺院每天肯定会安排我一些事情。当然,你要完成寺院的事情也很重要,但又不能止于此。

什么是不能止于此?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不能为了做而做,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去觉悟!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就像那天有个大学生,讲的行堂,你看他在行堂过程中,在觉悟,不是为了行堂而行堂,你会发觉这个行堂具足了六度。你要观察别人需要什么,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你给他行堂,就会有所选择,你会去看懂他的眼神。不能为了做事而做事,在做事的过程当中要去觉悟。如果这样,那你的智慧则长得快了。包括做功课,早晚上殿也一样,你会做,在早晚上殿时就可以觉悟,这也是一种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也因人而异,这跟悟性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个,比如说我每天拜佛,这算是一种定课,或者我每天要诵经,或者每天我要听录音,或者每天我要打坐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或者念佛也好,观呼吸也好。你要从这两个方面去进行,这样才会对你有帮助。否则的话,刚开始你也会觉得很充实,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但这个干的过程当中,如果你不懂得去觉悟、去思维的话,久而久之,就疲乏了。不就行堂吗?刚开始行堂,还觉得很新鲜,行过一段时间后发觉,不过如此,没什么新鲜。其实行堂大有学问。

你看周利磐陀伽,扫地都能扫成罗汉,因为扫地他就在觉悟!扫地扫地扫心地,扫去心中的灰尘,每扫一下,心中的灰尘都会减少。同时,每天你都要有个定课。比如说,我要忏悔,每天反省自己,过去做过哪些错事。还要发大愿,诸佛菩萨过去都发了大愿,祖师大德都发了大愿,最后有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呢?祖师是人,那我也是人,对不对?我们要效仿先贤!你这样每天道业就会成长,不能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你若真能在这里待个一年两年,那你心就能定下来,你要待不了,不要说一年两年,一两个月都不一定待得了。其实不用一年两年,几个月就见“真章”了!

※※:其实要说待应该也能待,您说的这种定课,我能待到现在,感觉越来越好,基本上是按您说的在做,每天都有定课。这段时间是看书,一行禅师的书。

宽见法师:我曾经给你们讲过《竹窗随笔》等一些高僧大德写的东西,有没有看?

※※:您说的这我还没看过。我以前一直在看这个,有的细的看过四五遍的,《安士全书》看得比较多,因果方面的书看得多些,儒家的东西看得多些。

宽见法师:对。每天有个学习的过程。每天都自习吗?

※※:有的。以前那两个月,是《沙弥十戒律》,每天都要诵戒。修因法师走的时候,我问过他:法师走后,该怎么学这个?他说每天都要诵。那段时间在这方面,可能相对比较精进吧。最近这段时间就调整了一下,可能速度缓慢点,但是就因为发现些问题,然后缓下来。一行禅师的书,他的一些方法,我以前没怎么接触过,但感觉也挺实用的。他就是叫你安住于当下,不想过去,不想将来。而且,就是正念。比如说正念地刷碗、正念地作息、正念地做晚课、做所有的事情。目前感觉还挺好吧,它比较容易,但是能够深入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这个点比较好切入,而且时间多少都行,很琐碎的时间也可以做到。所以,我整体感觉,我能够待下来,就因为我的正念很强。遇到很多事情,虽然对我有影响,但这影响现在没有深入到我的内心,但是也不能说这个事情对我没有影响。

我最近也有个疑问,以前没有面对过。尤其是关于学佛的,所谓的这个“心”吧。学佛之后,感到自己越来越能面对一些事情、烦恼,也都能扛。这段时间,就感觉这颗心,的确是有点太硬了。上次好像跟您聊过这个,觉得这颗心,应该要软下来才对,不能太硬了,应该慈悲些。比如说儿女情长的东西,对父母的那种感恩……我正念提起来的时候,感觉……应该是……觉得这么做的话,好像有点在绕一个圈子。但是一想到这个心的问题的时候,就觉得……现在的问题好像是出在在世间,在父母身边的一些东西。感觉像出来以后,好多东西还是在绕开了,无法去面对。但是为什么说又不害怕了呢,因为我觉得我这个正念在我身上起作用了。而且不容易失去!虽然别人对我有时是有一些影响,但是特别特别不容易失去!我不知道出了这个寺院的门会怎么样,但在这的时候,感觉是很特别强大的,无论这个东西给我多好的印像,就好像有这么一个东西护持着我似的!这是我以前没有体会过的那种感觉!

宽见法师:这是寺院的加持力,因为有护法神啊!

※※:是啊,可能就这么理解吧,因为我不太能用这种东西去解释这个,因为看不见啊,但的确是好多了,还能面对。但是如果遇到事情的时候,的的确确还得去解决啊。因为像太太啊,父母啊,感觉也是,连世俗的感恩心都没有,拿着这颗心去学佛,学的是什么佛啊,拿这个东西去念佛,念出来的东西,估计也不会相应的。就如同以前我读过的一篇文章《冷酷的心》,有点那个样子,很强大,很硬,没有敌人。但是这个东西,跟那个佛心,好像是不相应的。上次您也说了,这两个都是极端,不应该落入这两个点。但有的时候感觉,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也没有是为自己想,好像也还是在寻求佛法,在求道的心当中。但是在做的时候,就有点天马行空了。

宽见法师:对,你发现把自己绕进去了,在绕圈子。

※※:有一点。甚至有的时候觉得这个也没什么可怕的,随缘了事吧,什么事情发生了,我就随着事情去做,反正我有正念。

宽见法师:那也不是!你这么讲,其实也不过是敷衍了事,那是因为你无法面对它!

※※:我感觉的确是在面对,以前遇到这种事情,我以前有恐惧感,就是不敢面对它,甚至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去避免这个事。

宽见法师:你说,唉呀,随缘,到时候依着情况再处理吧,这其实就是不敢面对!因为具体的事情,必须要有个具体的选择啊。你说随缘,到时候可能就知道了。我再跟你谈一下啊。你觉得你过去“冷”,现在是不是又想软一点啊,也不能太冷了,是吧?太冷的话也不像个学佛人,但是这样讲,要软一点,又感觉像有点走回头路,又有点陷入到情执里。你说不要陷入到情执吧,它好像又太冷,这人又没有一点慈悲心,没有人情味,是不是啊?所以你就陷到这里头,你又陷入一种怪圈,把自己陷进去了。我跟你讲啊,两者都不是!就像你在这么想的时候,比如说,我应该是采取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啊,或者说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啊,或者我希望自己软一点啊,或者说我希望自己硬一点啊,其实这已经离开了正念!正念的意思就是什么?看着它,不要试图改变它,不要试图操纵它!你只是如实地觉知它而已!见到这句话了没有?

学员:一直在思维这句话,这句话我就没太懂。就如同我就不动,那随着它发展不就得了吗?

宽见法师:不是的,觉知它!你随着它发展,这个意思还是想控制它,你把它当真了!你只觉知它,你是一个局外者。你去觉知这颗心,你是自己这颗心的局外者。冷也好,暖也好,冷一点也好啊,或者应当柔软一点也好,其实你都把自己陷进去了!你成了当局者,你不是局外者!当局者永远看不清楚。打个比方,电视里两个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你看了以后,电视里面的主人翁悲惨,你也替他悲惨;看见这个主人翁突然遇见了很欢喜的事情,你也心里面欢喜,跟着高兴。那你说,到底是悲伤好呢,还是笑好呢?你是希望自己悲伤一点好呢,还是希望自己笑一点好呢?

※※:笑一点。

宽见法师:都不是!悲一点和笑一点,你都是当局者,你陷进去了!你是局外者。你只是觉知它而已,你既不是要对它冷一点,也不是要对它热一点,对它冷和热,都是当局者的态度。正念是什么?如果用这种比喻,来比喻这种局外,你只是觉知它的存在,就像我们觉知自己的呼吸一样。就像,唉呀,我的呼吸太短了,怎么能让它长一点呢?我呼吸太急促了,怎么样让它缓慢一些?或者,我想呼吸呼到多少次……你呼吸的时候,会有这些想法吗?

※※:我尝试着去做过,但是如同想把自己……

宽见法师:尝试着去做,其实这就已经决定了你是当局者。你需要慢慢去体会它,你知道吗?这世界上有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上演无数场戏。我们只是看到一场戏,就是关于“我”的戏!我们陷到这个戏里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戏。母亲听到我说这话,哭了;妻子听到我说这话,心里也很难受。看到他们难受呢,我觉得怎么样,我应该软一点,或者说,我觉得我应该硬一点。其实你都已经陷进去了,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场各色各样的戏。当然,你还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实际去培福、诵经、闻思啊,才能真正体会,否则的话,你永远是个当局者。今天,这个境界现前了,我就陷到这个场景里去,换一个场景,那个境界现前了,我又陷入到那个场景去,你都不能保持正念。然后,见到这个场景,我就希望我变得怎么怎么样一些,见了那个场景,我就希望我变得怎么怎么样一些。

※※:我隐约能感觉到这一层意思,就像您刚才说的,很清楚很明白,把这个东西,如同先把自己“摘出来”。

宽见法师:呵呵,你想“摘出来”,又是当局者。局外者没有想要摘出来,不存在这个念头,不存在这个事。因为我本来就是局外的,摘个什么出来。比如我在看电视,啊,不行,我得把自己摘出来,你会这么想吗?没有!你想摘出来,说明你是个当局者!又是一个妄念。当然这个很难,就是你必须要有闻思的功夫,这个确实跟悟性有关系。它不是靠感性的、我的一厢情愿就可以解决的,如我希望自己这样,我希望自己那样,不是的,你没有经过一番冰寒彻骨,不行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去把《竹窗随笔》、《影尘回忆录》看一下,这些书对你们有意义。

否则的话,你不会有力量,它必须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东西。否则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我想要这样,我想要那样,但其实哪一样都跟你不相干。

对于你与母亲妻子的沟通,建议啊,很简单,就是你不要陷进去,不要作为当局者,但这一点很难。

※※:我有个想法,可能也不对。与人沟通的时候,如果你把自己完全摘出来,就是没有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很多事情他能感觉到吗?他无法跟你深入……

宽见法师:你把自己完全摘出来,才能理解他,否则你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只有真正摘出来才能完全体会他呢?你看啊,假设两个人发生了矛盾,这个人来跟你讲,他说:“唉呀,他多么的不是,我多么多么的有理。”你一听,是啊,这个人真有点不像话,你好像是理解了他,是吧?换他来讲:我是什么原因,我为什么会这样,有理由的,我是有苦衷的啊。你一听,又理解他了,是吗?其实你两个都没理解,你看见没,两个产生的东西是相反的!说明你哪个都没有理解。换第三个来呢,你又产生一种新的东西,哪个都不真切,其实你哪个都没有明白,哪个你都没有理解。这个“摘出来”并不是说不关心他们,这样真正的大慈悲心才能生起来,摘出来不是冷漠,要好好理解。

※※:我有段时间感觉能把自己摘出来。

宽见法师:可能不是摘出来,而是隔离了,摘出来不是隔离,其实所谓“摘出来”是取消了界线,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打个比方说,我这一滴水,把你们每个人都融进去了,所以,我不会说:只有一个孤立的你,没有别人。我在跟你讲话时,他们同时在我的心里头。我在跟他讲话时,他们同时也在我的心里头,所以我的心就会是冷静而全面。否则的话,我如果陷入这种执著里,我跟你谈话时,就只有我跟你,他们都不在我的心里头,这个不是摘出来。

跳出来其实才能融进去,但这个融不是融入他,而是融入所有的众生。说明你不仅仅在他这里,他又属于所有众生之一。不叫“摘出来”,这个词可能用得也有点不当,我的意思是,跳出来,是个局外人,是旁观者,这个比喻,也不一定很恰当。什么意思呢?你只有真正跳出来,你才能融进去。这个跳出来,不是说就跟他不相干了,而是只有跳出来,你才能真正把他包容进去。你看这个东西不全面,有很多障碍。那么我要从这里跳出来,我跳到房顶上,或者跳到山顶上再看,就全看到了。你只有跳出来,才能融进去,你若不跳出来,这是很局限的。

※※:有的时候,这慈悲还不对。如何用佛法的义理看待生活里的一些东西?我了解了五蕴的一些知识,看那些东西在某一段时间,就觉得很好,挺清楚,但是因为没有定力,一融进去就又不行了。

宽见法师:你要是能真的融进去,就不会不行,你若真的能融进去,那就会越来越清晰的。

所以说,你认为解决了的问题其实不一定是解决,就像你的认识也一样,其实现在很多还不稳固,仍在不断地变化,你并没有得到定解。如果你得到定解了,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困惑,或者说:唉,算了,随缘吧,到时再说吧。其实你真明白了,就不存在什么自以为是的“随缘”。真正的随缘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个随缘是因为糊里糊涂,你现在看不清楚。

※※:我来天开寺的时候,也有特明确的一个目的,但是有这个想法,就跟您说的这个感觉比较接近,就知道自己这个想法肯定是有问题的,我就不想了,我就想好好去学习。

宽见法师:对,学习,接受,你把自己这些想法先摘出去,可以。

※※:让自己最起码脑子清楚点、明白点,再去思考问题。何况在这里的三个月很受益,所以有延期继续的想法,也是延续原来的想法。我想如果三个月是这样,那三年呢?我觉得最起码要比现在轻松很多,那个时候我再去面对很多事情,我相信要比现在面对更好。原来想不上班修行十年,也是这个目的。最起码人生方面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我觉得拿十年出来,能够让我明白地看清一个东西,我觉得是很值得的。

宽见法师:但原先你没有方法。拿十年,天天念佛是不是就成了?不一定,因为你脑子里并不清楚,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段时间感觉比较幸运,如果像以前那样,那十年不知道能修出个什么呢!我相信这也很强大的,若精进起来,魔也很强的。

宽见法师:是的,你精进起来,不成佛也有可能成魔。比如说你精进起来,朝冷的方面精进,能成魔;你朝暖的方面精进,又能成魔,呵呵。

※※:是的。原来估计要朝冷的方面,就会成魔了。其实那个时候,想想也挺害怕的。但是像您说的,这个得去历练、需一翻折腾吧?

宽见法师:去历练,在你还没有长大之前,你无法历练,怎么历练啊?

※※:我觉得这个折腾的过程就挺历练人的。因为每次的一点点超越或者突破,都是挺折腾人的一些事情。

我和妻子之间,我们觉得关系还处理得很好,大家都在避让,避开很多的“雷”啊,避开很多交流,包括父母的东西,我也在想办法。像您说的,我原来也理解了,我想办法把父母安排好,把她也安排好,有段时间真挺累的。尤其学了佛以后,运用了一些佛法的方式,还好,处理了一些危机。但现在对于这个事情,一旦触及到才发现,还是个问题。如果以后不解决的话,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譬如您说的那个忍,没了解真正忍辱的意思,那就是在憋着呢,如果哪天,会憋出个更大的问题。

宽见法师:嗯,憋出个“瘤子”来。

※※:所以这个也就是我现在要勇于面对的东西。套用您那句话:“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

宽见法师: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总结它,放下它。“炼心24字”,你也好好看看。

※※:是,其实这些东西,我一般时候不容易入心,但这段时间,不知为啥,这些东西在脑子里会一点点往外冒,有的时候生起一个念头,突然这些字就出现了。所以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是产生刚才的一切的想法。

这些东西,如果我现在跟她谈,她肯定会被激怒的,甚至她都会觉得……

宽见法师:你先要学会倾听,所以为什么说你真正跳出来才能理解别人呢,你不跳出来,你不可能真正理解她。你要先学会倾听,因为她心里有委屈啊,她一定要释放出来,你要去理解她的感受。虽然理解她的感受,但是你并不会陷进去,就好像我们站在这里看电视一样,理解她的那种心情但又不陷进去。就好像一滴水一样,它一旦融入到大海,就是一体的,我们跟每一个众生都是一体的,你有一种开阔的眼界,面对问题时,才更有力量。

※※:这点我不容易做到,因为这点我以前尝试过。

宽见法师:当然我也做不动(笑)。去尝试,但不能强求。现在你可能是做不到的。只是说你自己去体会,只有当跟众生接触的时候,众生的苦你感受到了,然后面对这种境界时再想:噢,我学到了佛法,应该怎样去运用它。这个时候才能得到一些真实的受用,你不要想过去,我应当怎样去看。你想想看,我学到了佛法,现在我应当用哪个,怎么用呢?先别不平吧,别抱怨,而且去欣赏她。怎么欣赏,你看你会不会欣赏?

莫要强求她,什么叫强求?强求就包括,我希望你要做到我所希望的东西,我对你有希望,对你有期待,对不对?要感恩,感恩她,而这个感恩不一定是说出来,但你心里要感恩她,但是你又不能陷进去,很难,要处于中道,的确是很难,要不明白诸法空相的道理,很容易陷进去。所以要“习莫牵,为意主,普贤行”。你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你们两个,你生活的世界不是两人的世界,是所有人共有的世界。

※※:所以说想解脱,要不就很冷,就像您说的这个,不被她所影响嘛,可能我这人本身就……

宽见法师:不被她所影响,并不是因为冷,是因为你知道她狭隘。打个比方讲,你看有一只蜘蛛去捉那个虫子吃,你看见那个虫子被杀的话,你会很同情它,但是你并不会陷进去,因为你不但看到这虫子的可怜,也看到这个蜘蛛的可怜,看到所有众生的可怜,你不会陷进去,你知道所有众生的可怜,你会同情它,但你不会陷进去。因为你的眼光照顾到所有的众生,你照顾的范围很大。

※※:我以前正好相反。您说的这种情况,不执著这只虫子,也不执著这只蜘蛛,感觉就像是在冷眼旁观似的。

宽见法师:那不是,你虽然站在局外,但记住啊,它都是你内心的反应,众生的苦就是我们的苦,你一定要用佛法来指导。你若说冷眼旁观,那么佛法讲,众生的苦就是我的苦,怎么解释?你要说一看见它,我觉得,唉呀,我应该打死这个蜘蛛,来救这只虫子,又或者,我应该可怜这个蜘蛛,牺牲那个虫子;那我问你,一切众生都平等,那又怎么解释?或者佛法讲,莫要嗔恨又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莫要执著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不但这个虫子可怜,蜘蛛也同样可怜(因无明而造业)。比如说,这是一只我养的虫子,我很喜欢,然后我有好恶之心,那我又莫要执著,又是怎么回事情呢?你要把这些道理都理清楚,你理不清楚就是一团乱麻,你的“佛法”是打架的。

你就好好地把心安下来,去面对,不要逃避。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包括家里人等,你不用去逃避。其实我们学佛人确实应该对众生生起慈悲心,但这种慈悲心并不是情执,因为情执并不能帮助他们,就好比你跟他们在一起,其实也不见得就能解决很多的烦恼。

※※:我曾经生起过这样一个心,包括现在也还有,我不知是不是菩提心或者是……总感觉是在一个正念下、佛法的前提之下去做所有的事情。比如说,关于家庭啊,还有其他事情。我甚至有时想,我不知道是不是把它叫推卸责任,或者叫什么。我妻子挺重视这个问题的,我就觉得,她需要这种家庭的方式去度化,我可以作为一个俗家的人去度化她,我有这种心。

但是像您说的,这种东西,自己还没自度的时候,怎么去度别人呢?有的时候这两点会矛盾。但是我每当生起度别人的心时,首先就会冒出这种正念的想法来,也别管是否对,或者能不能落实了。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虚伪,说你什么都拿佛法来挡,去搪塞很多东西,可是我自己感觉的确如此,的确是我通过佛法认识到这些东西,事实如此。我跟他们接触的时候,首先是佛法,然后接下来善巧,就是用佛菩萨讲的“应以什么得度,就以什么身去度他”。

宽见法师:你这个,说句老实话,谈得高了。我只提醒你一点,要用你学到的佛法,来指导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感觉来指导自己。因为感觉会欺骗我们,不要只凭着感觉去行事。

从理论上讲,是有“应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去度化之。”但佛菩萨为什么还要讲,孟母要择环境,孟母三迁啊。你要看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你要是个成年人,你若是个菩萨,应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去度化之,你吃喝嫖赌都行。我跟你讲,你当个嫖客也行,只要你真有这个能力,但这个不是一般人能为的。一般人是什么?我们要想学圣人的角色,我们要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好的环境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个相对清净的环境,世间染污的力量比较轻,求道学道的力量比较重。你本来是个小孩子,你还没成长,没有力量,而且你还很脆弱,搞不好别人一句话就被骗跑了,勾跑了,所以你不能离开大人。

《沙弥十戒》说多少多少年不能离师,是不是啊?其实你那是一个妄念。你有那样的力量吗?让你现国王身,你现得了吗?让你现大将军身,你现得了吗?倒是有佛法的依据,但是对于你来讲,是一团乱麻。很多概念你不知道它是不是正念啊,还是用它来作为挡剑牌。

※※:这一点在家里有一定效果,我就想,我好好地做人做事,通过我的改变来影响太太,影响父母。

宽见法师:好好地做人,怎么好好做人?好好改变,怎么好好改变?你到寺院里一学习,噢,原来里面还有好多细节,包括需要准备那么多的东西,才发觉其实我们以前讲的话,根本就是华而不实,没有地基。

※※:在家的时候就想,能做个好兄长,做个好儿子,做个好丈夫。

宽见法师:怎么做?不用学习佛法我也可以这么说,世俗上的人都可以这么讲,我不学习佛法也可以这么讲:我要做个好爸爸、好儿子、好兄长、好丈夫。

※※:也就是说,就让他们都满意吧。

宽见法师:怎么都满意,这可能吗?比如说,婆婆跟媳妇,一个说要往东,一个说要往西,你怎么说才能让她们都满意?

※※:那时的做法是各让一步,你们的愿望我无法完全达成,只能达成一部分。

宽见法师:那这样,也可能两个都不满意,两个都觉得你立场不坚定。

※※:我倒没想那么多,但至少她们不打架了。

宽见法师:你没想那么多,是你不明白。事实上你讲这个,并不代表你就真正解决了它。这只是你一个想法,一个美好的愿望,光有愿望不行。比如说夫妻结婚前,都畅想天天美好的生活,一天到晚很浪漫;结果婚后发觉,一天到晚锅碗瓢盆;又发现,这婆媳关系搞不好。原来结婚之前,还没发现什么坏毛病,一结婚,全发现了,哪里有什么浪漫啊?一天到晚,不就成了做饭婆,要么黄脸婆,对不对?要么就是丈夫一天到晚埋头工作,或是等等这些的。其实,你原来的都是些美好的愿望,美好的愿望不等于事实,人人都有美好的愿望。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学佛法去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这个真理,真理是个不变的东西。我们现在变来变去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今天感觉这个不错,嗯,明天不行,变了,这个行不通,就感觉可能又是那样的。其实一辈子都在反反复复,生生死死,就这样。这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你一定要发现自己哪个地方存在不足与问题,你才有努力的方向,否则的话,不过是一天到晚一大堆的佛教名词在心里打架。这方面觉得吧,应该慈悲;那方面又觉得要出离;今天出离占了上风,明天所谓的菩提心又占了上风。这不是真正的出离心,也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就有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就有菩提心。要么就是冷漠,要么就是情执,不断地在变化而已,变来变去换汤不换药。

※※:那您说我这种状态,还适不适合再继续待下去?

宽见法师:你这种状态适合,但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要是老凭着自己的感觉,我只相信自己的感觉,那么你继续往上成长就会难一些。总靠感觉去行事,你的感觉可靠吗?

※※:可是人说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感觉。

宽见法师:是嘛,你看我是这么说吗?

※※:我想问您,您说的这些话,觉得是靠感觉吗?

宽见法师:我说的话,感觉的成份比较少。为什么?你看我说这话,有没有改变过?比如你每次见我,我每次跟你说过的话有没有改变过?

※※:没有。

宽见法师:既然没有改变,说明什么?说明恐怕不全是一种感觉吧,感觉是会变化的。什么叫定解?就是固定的见解,就是说它不会变化。

※※:那就是说,感觉以后会越来越少,定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感觉与定应该是夹杂都有,是吧?

宽见法师:你要在佛菩萨的教诲、师父的教诲当中,再去判断自己的感觉,扬弃自己的感觉,你要依靠三宝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感觉。当感觉跟自己不符的时候,要把感觉去掉,把它赶走。打个比方,每个人都不一样,像你,靠感觉比较多一些,像那两个大学生,比你们更理性些吧?他们变化的成份就不多。你看,仅这十天时间,(他们)悟性提高得比较快,因为相信佛法!你看,马上他们有些自己的东西就丢弃掉了。而你呢,也许是过去的所谓社会经验,你的年龄要长一些,所以你形成了很多固有的思维惯性,你收不住。

他们就可以把这些舍弃掉,说:“过去我觉得爸爸如何,现在就认识到了”。他听到一句佛法马上就可以举一反三,而且是有依据的,是依据佛法来举一反三。

你的这个感觉是依据什么?就像芦苇一样,头重脚轻根底浅,没有根。你看那天他分享了行堂,没有人怎么教他,可就在没有人教他什么的过程中,悟到了行堂中一些比较核心的东西,让我吃了一惊,这就是悟性不一样。一般人,你叫我行堂,我就行嘛,你看以前有些人行堂,行堂老不到位,是吧?如我不想吃这个,他却“喹”一大勺,他搞得我心情难受,对不对?我想要吃这个,他看都不看,看不见,走过去了,这个确实需要悟性。

感觉不可靠,我们要靠什么?要依靠三宝,不要依靠感觉。当然这很难,它有个惯性,这个惯性思维很强大,就是你得学会“给三宝让步”。你先听听,先回忆,听听佛菩萨怎么讲,师父讲过些什么,你少去发表些自己的感觉和评价。你说我讲话靠不靠感觉啊,我讲话,纯粹靠感觉的话,我就会老变。

※※:我说的这个感觉就是三宝进来,它是通过你的身口意来表达出来的,所有的东西过滤了……

宽见法师:所谓的感觉,是经过你加工了的东西。

※※:那这些东西一进到眼耳鼻舌身意,再出来,肯定是被加工过的啊。

宽见法师:是,但程度不一样。

※※:那我的这个程度,自己加工的太多了。

宽见法师:太多了。

※※:跟您我也敢说一些,说得多点,平时不说也不想。

宽见法师:你说不说都是你心里的东西。就像过去那种开悟的人,怎么印证呢?你说不说,就摆在那里。开悟的人看你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清清楚楚。这跟你说不说没有关系,你心里是什么,就是什么。你能讲出来,当然是好事,但是你一定要学会自我扬弃!假如告诉你:这个地方不对,颜回为什么厉害?不二过。老师告诉他,这样做不对,行,就不犯第二次。他能扬弃,他有这个力量。告诉他不应该这样想,他就可以不这样想了。你要经常去思维什么?去思维佛菩萨的教诲,包括师父讲的这些东西,而不要老是给它加以发挥。

你给我讲点佛菩萨的原话听听,能记得多少原话?我不说别的,那两个大学生,他能讲出些原话来。抓住一句,一句就受用!一句,多年的心理障碍就去掉了。佛法甚至不在多,一句得受用。就怕不老实,添油加醋。

※※:我就是典型的那种!

宽见法师:别人说,你怎么想的?我怎么没想这些东西呀?其实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叫“正思维”啊,佛菩萨讲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够你去思维的,自己还要想出一些,“别想”出一些东西来。

※※:现在也觉得念头是一个好事,从中开悟的。包括我刚开始来的时候,我跟您说,眼里老是看别人的不是这一点,您一说,我又想起来了,那两个大学生,当时我又看出他们的一个问题。

宽见法师:他们当然有问题啊。

※※:后来就觉得,我这段时间没怎么看别人问题,但您一提起来……因为其中有一次,我忘记是哪位师兄,他都不想上课了,我还想让他来找您开示。他跟我说的理由是他学净土,这里不适合,上殿是浪费时间。后来我跟他聊过一回,想听听他的想法,就像您说的,脑子也很灵,各方面都很强,说得我哑口无言,但是当时我脑子里冒出个想法,这是他的一个长处,但也是他修学佛法的一个障碍——就是自我的意识太强了!

宽见法师:是。我这只是拿来举例,包括后来分享那次,他讲了自己中间的反复,也承认,丝毫没隐瞒什么,噢,其实是自己的问题!他自己的心路就有成长。

※※:我对他说,如果你觉得和我说话说不了,那可以去找说得来的人。

宽见法师:是。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他有一点比我们强,在这一点上就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不说谁,他们学佛的时间也短,但就这么十天的时间,而且是没有多少学佛的基础,就是自己看看书,也没有人教,他们还都有收获。

也就是说,你学佛,要依靠三宝,要依靠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你靠一个总在变的东西是靠不住的。比如,今天突然产生了某个想法,明天又突然产生了另一个想法,这些想法都是过眼云烟,它的生命力不长久。就如同上次我讲到,像你们,都是有一颗求道之心的,但这个社会上染污的力量很大,求道之心能不能持续下去,或者将来能不能有个好的环境去发芽结果。我觉得,做师父的要给你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见解,师父也不会强求。我就告诉你,人身难得,能有一颗求道之心也很难得,但是往往我们看不清楚。有时候我们觉得去利益众生,想去度化众生,但我们还没度化众生呢,就被众生给度化了。就像有些人,他本来是想帮助别人,结果一跟别人谈起佛法,最后吵起架来。是啊,这就被度化了,为什么?他被别人的嗔恨心给度化了嘛。一厢情愿是不够的,真正的历练是: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您上次讲的忍辱,现在都有点忘了,但当时很受用。

宽见法师:是啊,所以你们一定要记录。

※※:那个东西很重要的。不掰开揉碎了讲吧,看十遍也没有用。

宽见法师:我即使掰开揉碎了讲,你不记录,不去思维,现在不还是有点忘吗?你当时真能够继续升华它、巩固它,一辈子也就受用了,但是我们呢,就是一再错过。

※※:当时挺受用,包括现在也是很受用。

宽见法师:那只是一种感觉。

※※:因为道理明白了,当时是的。

宽见法师:当时是,现在还明白吗?

※※:现在还明白,但是这个东西……

宽见法师:已经模糊了。

※※:这个道理在用的过程中,已经丢失了很多。

宽见法师:你说下吧,哪“九大绝招”?

※※:第一个我记得是,要知道这个忍辱的原理吧?

宽见法师:把它深入到自己的心里去,随时随地,熟到什么程度,张口就能说出来,一反应就是它,熟到这个程度,第一个就是不能自主。

※※:我现在想到的,就是你先去感受对方的痛苦,其实他也是很痛苦难受的。

宽见法师:你若真想学好,就把这本书请出来,自己在下面一定要记录,甚至去写心得,然后把它延伸,最后真的成为自己的东西。否则的话,再过个十天半个月还剩多少啊?最后都剩下了一些美好的感觉!

你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为什么老在学这个,但是效率不是很高呢?你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一下。学习是有方法的,不是没有方法。包括修行也一样,修行是有方法的,并不是抓到哪个是哪个。

※※:这方法需要自己去总结一下。

宽见法师:一个是自己总结,再一个就是听师父讲,你自己要记住。光靠自己总结,也是很不可靠的。比如说,你在听师父讲的时候,态度就要认真,不要老是想自己的感觉,师父讲师父的,你想你的感觉。更认真的,要拿个笔,记录下来。噢,哪一条,你真的很全神贯住,噢,这一条,很关键,记下来。师父不可能老给你重复,回去之后,你务必把这个反复认真地悟,悟了之后有疑惑,你再过来找师父。每次都这么泛泛的,讲完之后,有点印象啊,其实下来谈的还都是同一个问题,每次还都是问同样的问题。这个效率就很低了。

(终)

更新于:2020-05-31 15:23

开示 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