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3.点成金铁

2020-05-23 更多文章

(一)公案本文

僧问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识起迷情於牛头祖师公案,法融师见禅宗四祖时,入牛头山幽栖寺北 之石室,时有百鸟衔花迎接之异象。後自修观心门,见人时不起不理,人称之为懒融。四祖道信禅师经牛头山见有异相,乃寻入山中见法融师,并加开示正法,非一味入定,诸事不理是谓修行。)

师曰:「与人为师。」

(事未入理,尚有我相、高低之分别心。)

又问:「见後如何?」

(四祖寻入山後,示其成佛之道後,悟境又如何?)

师曰:「不与人为师。」

(悟後始知人、我、众生本无分别,佛性本自具足, 因凡夫妄想分别执着,不得证入本性者也。虽予众生指导,并不以师自居。)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儒家学者常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叫人知恩图报,不得有忘恩负义之举措。因世间法技艺是有所法,故能有所教、所有学,教的人是师父,受教的人是学徒、弟子。世间法技艺是有为法,是生财法、是赚钱法、是健身法,都有一套固有的招式、方法。我们看武侠小说,都有武林密笈,记录些方法,师父依其法而教徒弟,故师徒情深、义重,世间法尊师重道是理所当然。

然出世间法讲空、讲无相、讲解脱,若还有一法可执,就不得解脱,故虽有先悟先证,因是无上心法,无法可得,亦无法可证,所以无法可教,故师父、弟子间,虽有形式上师徒关系,但也不见得要像世间法师徒间那麽的亲密。禅宗行者到处参访、请益,有些禅师见契机者,给与指点一二,不契机者嘱其另请高明,从无师徒名份。若有缘深且可堪教导者,因知众生皆有佛性,虽有先後证悟之别,也不必在乎师与徒之关系。但以授者角度言,不必在意要为人师,但後学者应有顺从师之意,不能敬顺师者,即不能得法益也。总结:师者有法可教是世间法,喜为人师;师者无法可教是出世间法,不喜为人师也。

2.释题

本公案名「勿好师为」,牛头未见四祖时,有法有境,深执於世间禅定中,常喜入禅定中,对世事之人事物,均不理不睬,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牛头见四祖後,了知佛心因缘而有,境灭还无,佛心应缘自在无碍,即谓「禅不在坐中,不在定中」。牛头了知佛理之後,悟得平等法,众生平等,佛众生无二,故出来弘化而不以师自居。

当然本公案只是假藉僧所参问者,提示不要好为人师,尤其修大乘佛法者,众生都有佛性,悟有先後,诸法皆空,何有法可传,何有法可学,舍一切法即能悟空。舍一切法即是无法,既无法行者,自心道场,个个能成道业,也不必有师,何有师徒可言。

本公案「勿好师为」所揭橥的,虽不要好为人师,但行者所参访的高僧大德,有所参问,还得有尊师重道之礼,不要目中无师之想,参问者也无尊师之礼,如此参问者即会落入贡高我慢的心态,此心态一起,心性无法入空,我执又起,怎能超越我执之境,悟得我空之理?

3.语体文解

有一僧前往舒州投子山参问大同禅师说:「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法融禅师未出道前,入牛头山修禅,入山时有百千鸟衔花迎接之异象,造成远近轰动。法融师住牛头山後,专修禅定,观自心中之境,入无心之境,见人不起不理,故人称之为懒融。有一日禅宗四祖经牛头山时,见山中有异相,似有高人住山修行,乃寻入山中见法融师。当见法融师只修世间禅定,而非无上佛道时,即开示正法道理,开示他佛性真实,佛不在坐,不在定,而是在日用应缘处,非一味入定,诸事不理是谓修行。

大同禅师说:「与人为师。」禅师可能观知参访者,有好为人师之心,故想假藉法融师来阐述某种道理,如悟前、悟後的我执生灭之理。故按语言:事未入理,尚有我相、高低之分别心。真正的佛法是出世法,出世法首重悟空,空由自心悟,不是由外中学得。若有人标榜有法可学,那铁定是外道法,世间禅或世间法,始有法可学;无上心法是要悟得空、无相,均得由自心去体证,不用一法守真空,即能产生佛心的真实境,如此要不要真的有一师父?像释迦牟尼佛悟道时,要不要有一师父来指导,当然是不必要的。

此僧又问说:「见後如何?」牛头法融师见四祖後,境界又提升到何境地?牛头未见四祖时,均以世间禅的境界在玩心识所能观照的神通力,非在学习我执、法执的去除。按语言:四祖寻入山後,示其成佛之道後,悟境又如何?现在来谈一谈两人见後,牛头接见四祖时的一段趣事。

牛头接见四祖後,问说:正法听说已传道信禅师者,不知道信禅师今何在?四祖就说我就是。因之,法融师即不敢怠慢,领四祖穿过小路到後山石室。途中有老虎现踪,四祖故示害怕样。法融师即以不屑口吻说:连老虎也怕?两人至石室前之石椅,要坐下时,四祖故意在石椅上写一“佛”字,然後请法融师坐下,法融师犹豫不决,不敢坐下。四祖就向他说:您心中还有佛,所以还会怕这佛字。两人所执不同,算是打个平手。但仔细推敲,谁的悟境高?四祖见虎故现害怕样,是入圣回凡,回凡者离不开世间相,住世间一切相而自在。法融师犹住有相,未能入圣境空觉,故被“佛”字所迷,此境界与四祖所证者,差异甚大。故四祖即对他开示正法知见,让他能了知佛法真实,先得悟空,後证入空有不二,得佛性圆融境界。因之,牛头法融师亦为四祖的旁出法脉,共传有六世。

禅宗四祖道信禅师传法於五祖弘忍大师,而牛头山法嗣是四祖的旁出,是谓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其旁出法嗣第一世为法融禅师,第二世为智 禅师,第叁世为慧方禅师,第四世为法持禅师,第五世为智威禅师,第六世为慧忠禅师等共六世。

大同禅师答说:「牛头见四祖後,不与人为师。」一个悟道者不会好为人师,众生本自具足佛性,只是迷悟之别。况且悟後知是无法可教,舍一切法即能悟道,何用再教一些有为之法呢?正所谓头上安头,树上葛藤,如何能悟道?按语说:悟後始知人、我、众生本无分别,佛性本自具足, 因凡夫妄想分别执着,不得证入本性者也。悟道者虽予众生指导,并不以师自居。

此公案「勿好师为」是禅宗教授学生,或学生与师父之间特殊关系的写照。禅师虽有所开导,但不以师自居,都是以同道视之。参访者虽仅是获得一、二句对答,有所受益,也不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压迫人的心境。授与者与接受者均是自在无碍,悟道後则是无有高下。但无有高下并不是意指你可贡高我慢,若此贡高我慢心起,你就是没悟道,还是迷途的一群。

更新于:2020-05-23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