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忍辱学处时,法义说到要摆脱嗔恨、怯弱、不解不乐的心理,通过忍辱使无嗔的心理达到圆满。反观自己,比较明显的就是嗔恨心,引发嗔恨串习的主要因素包括:不接纳、冷漠、设定和懈怠等,这其中,尤以设定的串习最重。因为设定,遇到对境往往不接纳,表现为经常对人冷漠,对事和义工行懈怠。所以在心态上呈现的是嗔恨居多,障碍了忍辱的修习。
因此,这周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通过对治设定的串习,摆脱嗔恨心,修习忍辱。
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些小的对境和不太大的串习,基本当下能保持觉知,或者事后稍作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也能调整。
但在一天下午,因为一些原因要和对方在微信上沟通,却迟迟没回复,这就把自己的时间规划打乱了。那个当下,心首先紧了起来。接着意识到自己对时间的设定。因为一直以来,基本每一天大概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我都会提前过一下。但当时时间规划被打乱了,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凡夫想要的抓取感没有被满足。进一步更想去抓取,因为“我”认为,要解决当下的时间安排问题,我需要和对方在微信上对接,需要他尽快回复。但事与愿违。
那个当下,有微弱的正念,更有强大的串习左右着自己。清晰看到对自己、对时间、对他人的设定和不接纳,以及由此引发的嗔恨、不能忍辱。
心虽混乱,但也把不忍辱的过患调动出来逐一对照:心不寂静、无喜乐、心不正住……短暂的思维之后,力量仍不够,还是拿起手机看对方是否有回复。如此反复几次拉锯,再一次拿起手机时,看到了对方的回复,感觉到了那一刻很开心。但自己清楚,那份开心建立在设定的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
事处理完了,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微弱的正念、微小的觉知外,在大方向上已然成为了不良串习和情绪的奴隶。
回到家,仍然看到设定的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后遗症。总想着做点事,总想着抓取点什么,总之不能让心闲着。
透过那一分动荡,清清楚楚地看着自己一步步陷入沼泽,看着凡夫心如何一步步俘虏自己,从错误的观念,到引发不良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长期的重复中已然强大无比,如果不满足,它会空虚、无助、不断抓取;如果被满足,它会有短暂的喜乐、开心,并继续强化背后的贪心、嗔心,以及无明和我执。
看到这样的一个自己,不禁心疼起来。除了对时间的设定,还有对身体、对他人、对环境、乃至对一切一切的设定,看似有区别,但每每上演的心路历程并无本质不同。都是活在自我编织的凡夫心的世界中,每天做着心念的轮回。
等稍微沉静下来,重新做观修:在那个串习的当下,因为不忍所带来的过患,我能感同身受吗?我想要吗?如果当下能忍辱,忍辱的利益我想要吗?我希求吗?
从事情发生,到最后座上观修调整,心才慢慢趋于平静。这中间,几乎是被不良串习主导着,虽有短暂、多次的“挣扎”,但均以失败告终,像是一条被冲到海滩上的鱼,眼看着海水就在面前,却无法融入其中。
这些,也反映出对八步骤运用的不足。
一、得少为足
每周法义的学习,觉得能延伸到第五步,法能够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在班级交流中有话说就足够了。没有思维每期法义的正见在帮助我完成什么心行的建立,在心灵觉醒之路上处于哪个站点。这些缺失,是自己态度不够的体现。无法像敲钉子一样,用力地往下扎。不仅是扎破观念的表层,更要扎破更深层的不良串习、不良心态。
所以,在修学态度上,自己要做好每日的修学三问:我为什么学?为谁学?怎么学?调动出相应观念后,再上座自修。
二、缺乏对第六步细致的观修
串习本就难以改变,虽树立了本周要对治“设定”串习的目标,但并没有在座上观修“设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过患,不设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利益。
所以在串习来时,基本只有被吊打的份。等于要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演出,却没有提前彩排;又因为演出很重要,心中忐忑,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的心理。
三、缺少正念的训练
一般情况下,用当期法义对治一些不痛不痒的生活琐事,或者修行上的小对境基本没问题,这也给凡夫心营造了一种“法用起来了”的感觉。但实际是,遇到一些长期养成的不良串习时,法的力量就提不起来了。
不良串习是错误观念和行为不断强化的结果。反观自己,获得正见后我有反复地去观修和安住吗?
每期法义在获得正见后,虽然也会在余下的几天,包括下一周的前几天不断忆念,但这中间仍有完成任务式的心理习惯,或是以此证明自己的精进以及对方法的掌握。
而且,更不足的地方在于安住修做得不够,这背后仍是错误观念在捣乱。因为有一种做观察修很能证明自己的感觉,做观察修,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观修的过程,这个过程很能证明自己。而做安住修则没人知道,没人看到。
因为态度的不端正,加之错误的观念,让自己无法在获得正见后有效安住。法在自己心中没有力量,自然无法对治更强大的串习。
四、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不够具象,无法get到凡夫心
虽然安住修做得不好,但前提还是观察修时心没有真正调到位,特点就是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不够具象。虽然通过座上修生起了相应认识,但一到座下,面对风起云涌的外境,法用不起来不说,即使想找个空闲的时间做下观念的禅修,因为外境不如座上清净,这个时候,哪怕一个很微小的声音都能打乱自己。我想,如果座上观修利益和过患很具体,甚至形成相应的画面感,即使座下环境不是很好,但因为观修的力度足够,在座下也是可以忆念起来的,也能更好地把法用起来。
还有,座上对利益和过患的观修不足以真切刺痛凡夫心,深度不够,有点隔靴搔痒,座下也很容易受到干扰。
五、第三步的检验不够完整、准确和透彻
再往下剖析,发现在第三步的检验上做得也不够。最明显的特点是,自己会把我认为不重要的点忽略掉。在一次班级交流中,辅导员让我们分享对法义的观修,而且要沿着导师的思路,且要观修完整。那个当下,就发现自己的观修缺少了一些点,而这些点自己在第三步检验时就自以为是地忽略掉了,导致对法的理解不完整,这样就让凡夫心有漏洞可钻,进而殃及后面的观修乃至运用。
如果再往下剖析,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也许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前两步可以体现在思维导图上,我的导图是否遵从导师开显的思路了?是否能为接下来的三四步打下基础?
如果从态度的角度看,前两步也一定还有可以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这样思考下来,真切感受到八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我以为问题只是出在第六步,但其实从一开始的态度,乃至前五步每一步的扎实程度,都有许许多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更新于:2020-05-17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