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2020-03-22 其他文章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句原本是毫无疑义且高明的一句话,却被我这个垢器给曲解了。下面回顾下我分享的心路历程,但愿醒悟得不算晚吧。

第一阶段——抵触。从进入三级修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了每节课都要抽人在人前分享,当时内心是比较抵触的,同时也很紧张。万一我分享得不好怎么办?万一我分享有偏差误导了同学们怎么办?分享出丑了又怎么办?那个时候,我也不太愿意把我内心的感受拿出来分享。这导致有一段时间,一提到分享,我就头疼得厉害。但是,偏偏命运喜欢和我开玩笑。我越是不喜欢分享,越容易被抽中。分享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读分享的时候,心一直都在煎熬着。到了第一单元复习课时,我突然认识到自己分享时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给了自己错误设定。我当时下定决心,以后分享的时候不要后退,要往前冲。可是心理的设定怎么能轻易地被打破呢?

第二阶段——无感。学到目前为止,自己不分享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好吧,让我分享我就分享吧,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听模式的。那个时候写分享还没有喜悦的感觉,完全像是在完成一种任务,不过已经稍微有了一点点进步,分享时紧张情绪减少了些。

第三阶段——杂染。小的时候,学佛的姥姥就和我说过,当你做了什么好事的时候要藏在心里,这样做好事的功德会变成阴德。当你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要当着很多人的面忏悔自己的错误,这个叫发露忏悔,可以消除自己的业障。那时候听了懵懵懂懂的,只是经常隐藏自己做的好事,不过做的坏事也同样隐藏起来了。直到进入三级修学之后,慢慢地养成了忏悔自己的习惯。但是却把发露忏悔的事情忘到了脑后,具体记不清是学到哪一课,有一个同学的分享让我突然想起这等事来。那一刻我非常欢喜,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忏悔自己,而且我是在未来的菩萨们面前忏悔自己,这可以帮我消除多少业障啊。在那之后的几课,我仍然能抽到分享机会,当下心中窃喜,我可以有机会狂挖自己,忏悔业障。

学到了义工篇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可忏悔的了。我其实有可以分享的内容,我那个时候就在做义工,然而我不想把自己的义工行分享出来,我怕我说出来后,义工行就变成了人天福报,福报全都浪费掉了,存不住了。而且,我自以为是地认为,分享自己的义工行,有那么一点炫耀的嫌疑。所以义工篇,我的分享就开始仅限于读法义,一点都不结合自己。

第四阶段——悔悟。学习了《千手千眼,大慈大悲》,仔细反复地闻思了法义,我突然发现,我分享的心一直都是杂染的,不清净的。紧张是不对的,消极应对是错误的,最不该的,是我利用了分享,分享的时候带着一些私心。客观地说,我分享的那个欢喜心,其实是在利用分享帮助自己消除业障。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义工行那就更自私了。只念法义,不结合自己,那是在浪费同学们的时间。我大错特错了。回忆起学佛的初心是解脱自己的迷惑和烦恼,并且要帮助众生获得快乐。可是我,完全丢弃了初心。这样的分享心态,哪里是在修佛,那是在修凡夫啊!想到这里,我真的发现自己太愚痴了,居然带着一个杂染的心分享了这么多次,这才知道,之前的分享毫无意义啊。

《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让我突然意识到,分享就是在法布施啊,那么,清净的分享是什么样的呢?我个人认为,要对得起自己每一次分享的机会,分享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该忏悔时候要真诚忏悔。当自己有了法喜之后也要积极分享。只有发自内心的分享才有感染力,才能让人受益。如果浑浑噩噩,那就是在浪费同学们的时间。其次,不能着了分享的相,不能想分享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也不能想有什么过患,更不要想这是在法布施。第三要破除分享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如果想着分享不好,会丢人,这完全就是在我执。

这就是我关于何为清净分享的一点感悟,我的观点也不一定正确,只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如果同学看到了我的随笔,您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更新于:2020-03-22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