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梦参老和尚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是听闻的内在体性),来指示六根之性是常住不灭的真因。我们要的是那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那个生灭的作用。
看经文。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这一段很重要。我们现在要站在闻的角度来看声音,不能站在外境的声音来看声音,站在听闻的角度。佛陀说,阿难!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乃至于余音的回响也消失的时候,你告诉我说没有听闻的功能,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因为,假设连听闻的功能也消失了,那么闻性就灭掉了。
如果我们的闻性灭掉,这个时候就没有明了作用,就像枯木一样没有明了作用,因为它整个闻性消失了。那么钟声再击发的时候,你怎么能够听到声音呢?因为闻性已经消失掉了啊!可见得,生灭只是一时的听闻的作用,但是那个体性,那个闻性是恒常存在的,所以它能够“知有知无,这个闻性能够知道“有声,知道“无声。
“自是声尘,或无或有。所谓的生灭,只是外在的声音或者“有或者“没有。难道说耳根中的闻性会有“存在跟“不存在的差别吗?它恒常存在的,它能够听到有声,也能够听到无声。
所以,“闻实云无,谁知无者?如果说耳根的闻性会随声音而消失,那么又有谁知道“声音已经没有呢?你说耳根已经随声音走掉了,现在没有声音了,那你怎么知道“没有声音呢?那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那还是闻性嘛!
所以,远离声尘的那个东西是谁?就是“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的是谁?我们现在不要去注意跟声音在一起那个“闻,去注意那个在听当中不跟声音在一起的。你听到声音,有一个是跟声音在一起的,有一个是没有跟声音在一起的,你要注意的是没有跟声音在一起的。
跟声音在一起的那个随声音就消失掉了,但是有一个是不跟声音在一起的,那个东西你要把它找出来,就是“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的那是谁?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所以你应该知道,你从这个地方产生判断力,外在的声音在听闻的过程当中是有生有灭的,声音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但是闻性,你的闻性却是不随声音而有生有灭。
“令汝闻性为有为无,闻性并不随声音的有而有,也不随声音的无而无,它是常住不灭,是恒常存在的。这个就是我们整个修行的真因。你不要老是去注意跟声音在一起的那个六根,你要去注意没有跟外尘在一起的那个六根,就是我们讲的闻性。
2024-02-04 21:56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
宣化上人:日光菩萨陀罗尼,月光菩萨陀罗尼助《大悲咒》神力更大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持诵各种佛菩萨本尊咒一般都有什么禁忌?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 深信因果 方便开示(10)禅堂开示1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理?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不被万缘所转,一切无碍,这个境界如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