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2018-04-26 其他文章

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借腾讯佛学的平台,跟大家结法缘,特别是马上要到我们农历的丙申年,也就是我们十二生肖里面的猴年,在此首先祝大家,祝佛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六十吉祥,平安自在,大家对于佛法的了解,随着走的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我们都会生起这样的感受,就是佛法的博大精深,生活中时时可以运用,无所不在,当然说到猴年,我们在佛法里面也有很多的寓意和典故,今天分享几个出来,让我们感受一下猴子在佛法中,它有哪样的譬喻和怎样的引导。

在《摩诃僧祇律》,这是佛法的一部律典,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介绍,就是当时佛陀告诉比丘们,在曾经的波罗奈国的时候,有五百个猕猴,五百个猕猴在游行,游行的过程中,水里面看见有月影,当时的猕猴王就告诉他,下面这五百个猕猴说,我们应该把水里的月亮给捞出来,因为月亮死了,今天落在水里边了,捞出来就不会有长夜的闇冥了,在它的一呼百应之下,五百个猕猴就去响应,大家想想,把月亮给捞出来的办法,最后猕猴王就说,我的手和尾巴吊在树枝上,然后我们一个抓着一个把月亮捞起来,咱们中国后来也有猴子捞月的说法,最后月亮没有捞上来,由于份量太重了,把这个枝给折断了,所有的猕猴都落在水里面。

后来佛陀告诉比丘们,这个典故就是过去,佛法里面最大的一个,可以说是扰乱分子,提婆达多过去生的一世,所有跟着他的猕猴,后来就投生为六群比丘,也就是佛法里面对于戒律老是有一些出轨和毁犯的,不太入法的这么一群出家人,由这个典故引申出来,就是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具有正知正见,从佛法的专业来讲,这么称谓,其实我们说白了,就是对佛法正确的领悟力和执行力,因为随着现在,我们对于佛法大家都有机缘,特别是传媒文本,随时都可以接触到,那么面对这么博大精深的佛法,我们怎样去取舍,怎样去抉择,来进行佛法的深入学习呢?有时候会有一些走偏,有时候会误入歧途,所以不得不防范的正知见。

你看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八正道,第一个标白的就是正见,一定要有正确的知见来学习佛法,那么才不会走偏,所以时下我们来接触佛法,我想首先我们对于佛法,一定要从正确的信仰而生起,对于佛法所讲的道理何在,那我们学习佛法终极目标是什么,在修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等等,一个一定要有法师来引领,二一个,要以佛说的法本为根本,不能够随便来自己去倡导或者说去做一些发挥,特别是我们还没有,有很好理解力的,这样的一种受众群体,第二个就是我们不要有过度的神秘,把佛法混同于神教,或者是各种外道的知见,从真正的究竟义理上来讲,佛法是极其科学的,也是异常理性的,当我们对佛法过多的赋予神秘主义的时候,往往就会导致它,一个是影响它正常的健康的弘扬,二个就是会使学习佛法的时候误入歧途,第三个我想学佛,尽量我们要杜绝功利主义。

有时候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过多的带着这种目标,或者是交换的这种心态,来去接触三宝,佛法僧三宝的时候,往往由于因地的不正确的发心,而导致后来可能会不断的偏颇,所以我想猴子的故事,在猴年的开端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我们学佛的未来,所有的学佛弟子们都能够走的正,踏得稳。不要像猕猴王一样,以错误的知见,自己受用还引导别人,这样就不好了,所以在此,这个故事供养大家,希望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正知正见,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今天是我们跟大家分享关于,进入猴年的第二个佛法中,有关猴子的故事,大家学佛的人都晓得,在佛法里面要入门,必须从因果讲起,如果对因果生起真切的信仰,并启用因果的规律,来护持我们的行为,可以说老实、真知正见的学佛人,所以在佛经里大量的讲解,或者说譬喻,都是在告诉我们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我们造了善业,那么一定会有乐的果报,造了恶业必然会有苦果,来等着我们去遭遇,所以在有关猴子的因果中,也特别明确的给我们,展示过这样的一个典故,当时在《经律异相》的这么一部论点里,就记载了一个猴子,因为它做善业供养佛陀,而投身成为人的故事,在六道轮回中脱离了畜生的层面,而升华为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都读过《弥陀经》的那个讲解地,叫做舍卫国,当地有一个富翁叫做师质,印度话翻译过来的,40多岁了,他膝下没有儿子,没有子女,两个人非常懊恼,就去祈祷当时在祇洹精舍里边的佛陀,问我们两个为什么没有子女,去礼拜祈祷,佛陀就很慈悲的告诉他们说,你们两个必然将来会有一个,有道德的儿子,非常有福报的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会出家,到他的年龄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他就会出家做比丘,那他们两个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很虔诚的顶礼了佛足,就回去请佛说,可以在明天中午,接受我们的供养,佛陀就欣然应允了,就去他们家去供养了,这个师质当时率领着家人,虔诚的供养完佛陀以后,给他讲法,讲完法了就带着,众僧回精舍的途中,佛陀和大众在那儿休息的时候,从树上下来一只猿猴,他就把佛陀去乞食的餐具,钵就给捧走了,等这个钵回来的时候,已经盛满了非常好吃的,美味和酥蜜供养给佛陀。

佛陀接受了以后,又把它分布施给所有在场的比丘僧众,让猕猴供养的功德辗转供养更加的扩大,它就很欢喜跳跃地走了,果不其然,猿猴死了以后,投身到师质家里面给他当儿子,由于他出生的时候,家里所有的餐具,都盛满了美妙的食物,可能我们现在觉得这个很神奇,其实这就是他,前因后果中带来的福报,所以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蜜胜,也就是很殊胜的在这个餐具里面自然而然出现酥蜜,上好的食物,这个继续进行十几年以后,蜜胜终于长大了,后来他的父母就告诉他说,佛陀曾经有过预言,正确的佛陀不会有错误,我们也不会阻拦你,现在你可以出家做比丘去修这个解脱道去,这样的话,就跟着佛陀出家了,有意思的是,他的福报,大家记住就是曾经在猿猴的时候满满的,一钵美味去供养佛,这个因,赶着他做了比丘以后,他的福报带着,一直走到哪里,所有的比丘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只要在化缘的时候,这个钵,由于他的福报盛满了很好的美味和酥蜜给所有的比丘僧来解渴来充饥。

大家都很欢喜他,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大家都觉得蜜胜很不一般,终于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给他们解开了答案,说蜜胜在过去的时候,由于做了一件非常殊胜的因,就是用这个钵来供养,当时佛陀和所有的僧众,感的他受的快乐的果报,福德的果报,大家就很奇怪,说既然他有这么一个有福报的人,又是什么因缘让他过去,曾经做了一次猴子呢?结果佛陀又进一步把他的禅定功夫中,把目光锁定了猴子的前一世,原来是曾经有一世,当时有出家的比丘,有的年龄稍微长一点了,那么在过河的时候,很可能他的步履蹒跚,姿态看上去不是那么稳当、矫健,当时有一个青年比丘,当时带着轻浮的甚至有点讽刺的讥笑说,这个老比丘过小溪的时候,走路像猴子。

你看就是由于他的口业没有守住,说了这个恶语,导致他下一辈子轮回中堕落为一只畜生猴子,这就是猴子到人,从人到猴子的前因后果,这则故事教导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明信因果,一个佛弟子所有的行为,我们的身、口、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每日的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的举手投足,包括我们说话的开言吐语,都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种善因才能感得乐果,如果种的恶因,那么这个恶的果报,还是他自作自受,在轮回中的我们,生生世世的遭遇,所经的事,所遇的人都跟前因后果有关。

你看我们当然大家在读到,经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众所周知,那就是武则天写的,武则天之所以在唐朝,能够作一代女皇来指点天下,就是因为她过去世,做一个小孩的时候,用沙子聚的塔供养了佛陀,就这一个善的因,供养佛陀的因转的她,给她授记将来某某劫,某某年代在东方,震旦国做女主天下。

所以大家要相信,因果是绝对不会错的,特别是作为佛弟子,我们上一次讲到正见,绝不能错因果,要记住,我们在种因的时候,任何事件,看我们怎样去种它的性质,当我们因种下去的时候,果一定是如影随形,像影子一样,所以佛门里边常讲到,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作为一个凡夫俗子,等是果报来了的时候,他怨天尤人,可是一个修行者,应当从因上面做起,特别有时候我们现在,求不得的苦很多,看到别人与生俱来的,可能我们自己,毕生追求都得不到,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愤愤不平,不要忘了,我们不能够得到人家现世之果,我们应该效仿人家过去世之因,要相信因果,阿弥陀佛。

今天要讲一个自作聪明的猴子,大家知道在佛陀讲的经典里,有十二部的一个类别,叫做本生故事,就是佛陀过去时代,或者是弟子过去时轮回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场景,佛陀就把这些告诉,他听法的弟子们,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园游化的时候,村里面有一位长者,长者在自己的园中设座,供养佛陀,当佛陀应供了以后,大家一起在这个园林里经行,经行就是饭后散步的意思,正在经行的时候,中间有一块空地,就问这个园丁说,为什么这里到处是树木,这儿有一块空地呢?

园丁解释说,当时在种这个树木的时候,负责浇水的童子,他在浇水的时候,每去浇一个水,就要把这个树拔起来看一下,水有没有浇到,这个树根有多大,到底要浇多少水,就在他的这种行为下,许多树都给枯死了,成了这么一块空地,所以这个时候,比丘听了,把这个事告诉佛陀,佛陀就给比丘们开始讲了,说这个村童,不仅仅是这辈子,他是毁坏树林的因缘,他过去世也是干了这个事情,追溯了一下,在波罗奈城有一次,举行大的祭典,我们知道在印度,当时的各族教派很多,特别是婆罗门教,举行这个祭典的时候,城里人都去参加盛会了,当时还是在这个森林里,掌管御苑,这个园丁就嘱托了一个猴王,跟这个猴子说,我也要去看看热闹,希望你能帮忙在这里,把这些花呀,树呀,果实啊,可以吃点果实,但是把这些浇一浇,走了以后,这个猴王就答应了,说我来灌浇吧,在这种情况下,猴王就给他手下的猴子说,大家在浇水的时候,不可以浪费水,一定要把这个树根给拔起来,看看它到底该浇多少水,否则会把这个水给浪费掉的。

大家要惜福,由于他过去世就是这样的一个因,所有的猴子都知道了,依教奉行,听明白了,就把这个森林给搞死一大片,后来有一个博士,可能是学习易学的,一个很有知识的人,他来到这个园林里面,看到就很奇怪,说为什么这样呢,猴子就告诉他说,因为害怕浪费水,我们要惜福,当然大家都知道惜福,也是佛门里提倡的培福的,一个行为,但是由于它没有正确的,智慧来指导,反而由于善因感了恶果,把这些树都给弄死了,这个博士就呵斥了猴王,就走了,后来佛陀就当场,告诉这些比丘们,过去的这个猴王就是,今世浇水的村里面的童子,我就是曾经过去是,呵斥猴子的博士,从这个故事里面引申出来,我们可以得知,学修佛法一定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很教条。

现在好多时候学佛,甚至是学佛很久,我们的同修或者是居士们,他们会久而久之养成一种,非常固执的自以为是的己见,大家要知道我们学佛,一定要依止三宝,特别是当今年代,已经在末法时期,佛宝是殿堂里受我们的供奉,法宝在经书里面作为流通,谁来养护供养佛像,谁来宣说流通法宝呢?就靠僧人,所以我们在学修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有法师僧人的指点,我们要有皈依心,谦卑的正确的去领纳这个法义,指导自己修行,否则有的时候自作主张,就像这个自作聪明的猴子一样,对佛法得有些见解完全是,偏颇或者是自以为是的理解,然后还用这种知见引领别人,或者是去分享的时候,就会引来很大麻烦,也可以拆损自己的福报,可以让自己生起邪知邪见,就如同自作聪明的猴子。

又是一个新年开始,我们虽然在猴年不能做,自作聪明的猴子,要做依教奉行的猴年修行人,要依止三宝,遵循三宝的正确道路,完全有序的把学佛的精进、信仰让它的张力发挥到最大最圆满,而不会出现想做有利益的事情,却换来没有利益的功德,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我们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再跟大家分享一个,猴年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今天的主题可以说,我们叫做布施,因为大家学习佛法都知道,大乘佛法的六度里面,首先就是布施,从一个凡夫修到圆满的佛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要修布施法门,我们的世尊也是无量劫来,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有时候舍身饲虎,有时候割肉喂鹰,就是这么修过来的,彻底放下自己,甚至包括我们这个色身和生命,今天我们讲的当然,要跟猴子有关,就是世尊在过去,有一世做猴王的时候,还不忘舍生,无我利他的这种修学方法。

在《六度集经》里边记到,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前生,是一个猕猴王,那么它下面有五百个猴子,是它的子孙,每天都在荒郊山林,里边悠闲度日,可是由于当时国土上,有一年有饥馑灾,非常干旱,没有吃的,眼看着这些五百个儿孙,就要眼睁睁的饿死,在这种情况下,猕猴王没办法,就只好看到国王的园林里面,还有丰盛的食物,而且国王跟他们的猴山,就隔着一条小溪,所以猴王就率领着群猴,潜到国王的园林里面,去偷吃他的果实,倒是饱饱的吃了一餐,但是看守园林的人,把这个事告诉国王了,国王知道了,就把这群猴子全部抓住,给囚禁到那里,不让它们走了,皇家的东西没那么好吃的,那后来猴王就非常的难受,它就觉得自己没有想清楚相关的厉害,就带着猴子来轻易草率的,冒险来吃这个水果。

在这种情况下,它自己想办法想把这个猴子群给救出去,用藤条连成一个很长的链锁,准备越过这个小溪,让他们爬过去,但是这个藤条拴在自己身上,因为它是猴王,力气很大,一跃而过的时候,只能够差一个胳膊的,距离才能够够得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用自己的身躯紧紧的,拽住对岸的树,让这500个猴子,一个一个的爬过去,到499个爬过去的时候,自己累得不行了,彻底双手抓不住了,腾得下来了,没有过去倒在这一岸了。

第二天国王的士兵巡的时候,发现这儿有一只奄奄一息,将要死的一只老猴王,大家就觉得很纳闷,这个时候,它就缓过来向国王忏悔,你看它心生忏悔,说自己没有尽到首领的责任,然后让猴子来吃国王的果实,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事已至此,国王如果您惩罚的话,就惩罚我吧,我浑身上下就这点肉,希望能够给宫里面,做一餐的美味,仅此而已,把我舍出来,救了我的子孙,当时这个国王就非常感动,说一个猴子的首领尚且能够,如此的舍身为众,他就觉得很受教育,就立刻解开了猴王腰间的藤子,把它抱进宫里,伤养好了给放掉,这就是佛陀,过去世做猴王的时候,他都能够发这样的,大菩提心来护佑他的子孙,由此我们讲到学佛就是舍,把自己彻底舍出去。

很多时候,现在我们学佛我慢很大,这种执着很强,一切都要为我所使,一切人事都要如我的意,称我的心,一有逆反了,马上就会大动干戈,所以由此而见,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记住六度中的第一度,就是要舍,舍外财,舍内生,最后连舍都舍去,才算究竟圆满了,而且这个舍的功德,跟我们大乘佛法的,慈悲心是完全等同相应的,当我们完全忘我的时候,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利他,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一种心行,从一个凡夫来讲,说的时候容易,我们都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利益一切众生,真正把我们的心发到那个层面,去住到那个心境里面,是极其难的,但是虽然如此之难,我们要学习释迦牟尼佛,因地难行能行,要培养自己的心性,锻炼自己的舍心,彻底放下自己的身段。

这样的话,才能让这个佛法的甘露,乃至为众生的心全盘的发出来,托起来,希望咱们,特别是我们中国大陆,是以大乘佛法,以这种菩萨心行而作为我们,主要的学修体系,我们世尊过去世,生生世世给我们做这样的一种示现,希望我们每个学佛人,也能够彻底放下自己,去成就别人,真正的学修佛法,其实也很简单,能够把成人之美,代人所劳,真正把无我利他发挥出来,这就是一个甚深高妙的,修行境界了,希望大家都能够如此的发心,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舍弃自己的贪着多一些,多多的去利益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乃至六亲眷属,用自己真正佛弟子的心行去成就,他们也来正确光明灿烂的来信仰佛法,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于猴子和修行的事,我们身为一个学修佛法的人,大家都要知道终极的目标是什么呢?是解脱,俗称的了生脱死,那么当然真正的了生脱死,不是把我这个人消灭掉,才算了生脱死,而是把我们的心给降服了,心如如不动了,就自然解脱了,这是佛法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追求,但是我们常说佛法,不是要修空吗?怎么空掉的呢?这也跟猴子有关。

在佛法里面《本生经戒行品》曾经也讲过,一个关于猴王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就是说,出家的比丘们,当时每一个比丘都要带着一个针桶,针桶就像竹竿一样,两边是要有节封住,才能装得住针,可是很多比丘当时,去采芦苇茎的时候,发现那个芦苇茎都是空的,中间没有那个节,没有堵的那个障碍,完全是空掉的,就去问佛陀说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芦苇是空的呢?佛陀就告诉他们说,从前这是一个荒野,这里边有一个池水住着罗刹,大家知道罗刹就是诱惑,罗刹的男性非常丑,女性非常漂亮,在佛法里面叫极疾鬼,就是专门夺人的性命,破人的法身,住着罗刹。

猴王就告诉所有的猴群说,这水里的水轻易不能下去喝,旁边的果实不能吃,谁要去喝水吃得时候,得问我同不同意,好多猕猴群里的猴子,去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看到有这么一个莲池,想喝水的时候,想起猴王的警告就不去了,后来大家把猴王请过来以后,就看池子旁边,只有下去的足印,没有上来的足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说你们没有喝这个水,吃这旁边的果实真是大幸,这不是人所呆的居所,在这种情况下,水里面的罗刹鬼,就知道引诱不下来了,就变换出很可怕、面目狰狞的鬼的形象来吓唬它,说不相信你们,将来不来这儿喝水,说不相信你不到水边来喝,后来猕猴王就念波罗蜜多咒,也就是念佛法里面的这些神咒。

念了以后,用神咒的加持力把旁边长的芦苇杆的中间的节都给空掉了,所有的猴子们就用空掉的芦苇杆,伸到水里面去喝水,这种情况,就使得避免到了池塘边,被罗刹进行断命的危险了,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知道罗刹就代表我们外在的引诱,我们之所以每天有贪嗔痴,就是受不了,眼睛要看色,耳朵要听声,舌头要尝味道,身体有触摸,意识不断的在分别、判断、妄想,等等这些就是因为没有像芦苇一样空掉,始终对外界产生了执着,对自己的内心没办法控制,所以我们今天关于猴子故事的最后一个分享,就记住,学佛的人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心给降服了,《金刚经》里面讲到的,云何降服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当我们对外界的引诱,彻底放下的时候,就如同对一个罗刹鬼湖边的口渴的感觉,把它断掉的时候,它就没办法,空掉了。

所以在经典里面很多时候,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也就是我们的心,比喻像一个猕猴一样,这是又一个层面的比喻了,猕猴它就是好动,怎么我们也降服不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凡夫的状态,一个圣者,他一定是修禅定,慢慢把六根的向外贪婪的,贪着给看清楚,然后第六意识也能控制得住,最后把心打开,如如不动的明心见性的境界,那就是一个修行上的大成就了,真正住到任你万事万物,宇宙万法缘起缘灭,但是住在这种甚深的大禅定中,把自己降服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中的时候,是只有佛陀才具备的这种能力、威德。

所以每一位佛弟子,最终都是要成佛,既然是猴年,就是降服我们如同猿猴一样,乱蹦的心开始,第一个要不被外界所转,第二要不被情绪所控,第三要反败为胜的去掌控我们的情绪和外界,用心来转物,而不是让物来乱心,所以你看我们的修行之路,也跟管猴子一样,这几天跟大家分享的每一个有关于猴子的事,都是佛典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个譬喻或者是这样的一个本生,希望这次借在猴年,利用猴子的故事,跟大家结这个法缘,也希望最后我们学习完猴子的这些本生故事以后,对大家有所启发,让每一个企图学佛,往正知正见最后成功解脱的人,把我们每一个人,如猴子般的心都能够降服得住,在此祝愿大家,早日能够圆满佛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谢谢,阿弥陀佛。

更新于:2018-04-26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