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藏传法师
问:有人觉得不能让孩子太早接触佛法思想,而应该等其长大后自己选择,是这样吗?
索达吉堪布: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心地培养,如果从小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孩子读完大学或工作以后,突然要改变原来那套理念,那是相当困难的。现在有些知识分子,从小接受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后来在工作或读研究生时,偶尔的因缘开始学佛,但由于以前的观念根深蒂固,经常怀疑前后世会不会存在?业因果真的不错乱吗?极乐世界确实有吗?……许多疑虑一直缠着他的身心。因此,在佛教徒的家庭中,父母应注重对孩子的心地培养,随着孩子爱心和慈悲心的成长,才会对家庭和人类有非常大的利益。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受过大乘慈爱方面的教育,始终灌输的是以我为中心的各种知识。按理来讲,如果从幼儿园开始,老师经常教一些利他的道理,让小孩看一些利他的画片,养成帮助众生的习惯,然后小学、初中、高中不断地串习,那么长大以后,他的行为一定会利益众生的。毕竟对每个人来讲,青少年时的教育对一生的影响特别大。
——《入行论广释》
2024-02-04 21:56
嘎玛仁波切: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有前世今生,我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呢?
崇慈法师答:当自己的家人、亲友都不能理解我对佛法的信仰,而说我是迷信,我该咋办?
大寂尼师: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雍和宫法轮殿里宝贝多,寺院自己最宝贝的宝贝却最容易被视而不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慎重:妄谈“一切法均是佛法”即是大妄语!~ 一则《地藏论坛》的讨论帖(二)
慈法法师: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一、珍重自己当下当念成就的圣因圣缘
刚晓法师: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二章 见仁见智的心理学原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宣化上人:你不守戒,不是别人受伤,而是自己受伤,自己的自性受伤
高考在即,这汤多给孩子喝,安神静心助睡眠,状态好考出好成绩!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