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师:修行从“修不行”开始

2017-10-19 汉传法师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妄想本是虚妄的,

不需要强去对治,

只要远远的看着,

它自然会消失。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此打坐,皆是为“有所求”而来──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变。但是真正的修行,却要从修不行开始的。

先松再紧

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像现在这么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几人?我很怀疑!

松与紧的对比,可以用“上发条的钟”做譬喻:发条愈紧,愈往内收,愈收愈小。打坐时身心内敛的过程,就像上发条,愈上愈紧,愈收愈小。但怎样上发条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紧只是一面,放松则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紧,很多人虽很想让自己紧,但因为不会放松,所以该加紧处也不能加紧。这像翘翘板一般,这边上,那边就下,不能期待只一边上,而另一边不下。加紧是上,放松是下,但就一般人的习性而言,要先会放松,才能加紧。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紧,而是如何放松。

无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松,但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只将自己绷得更紧;要放松,其实很简单:只要一切无心!以下且以四项说明:

首先、身体要放松: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这是不对的,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会用力,因为结手印,肩膀便不自觉地向后弓或向上耸,这样便使关节卡紧了。故上坐后要检查身体,看有没有那个部位未放松。放松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松。有些人打坐时,会有酸、痛、冷、热等异常现象,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无法放松;但若能了解到那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过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身心自然宽松!不要用任何方法来对抗酸痛,因为既有对立的心,便不可能放松。

第二、外境要放下:现在人多,天气又闷热,这要能接受它。有些人会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录取那么多人,人多空气当然不好。既然你来了,且已进了禅堂,就要去接受现前的状况。天气热,空间狭小,这虽是事实,可是我们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转。有些人还会因为周围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烦恼心。其实,初学者都是这样的,或者昏沉,或者散乱;但坐得好坏,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响。另外在这里打坐,可没有在家里舒服习惯。虽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对治我们的习气。在这里住得不舒服,不表示这里不好,它只是与你的习性不相应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怀念家中的光景。还有一些人会对监香法师有意见,他话讲得少,会有人嫌他太冷漠;话说得多,也会有人嫌他噜嗦。再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所以这些外境,不管天气或人,要尽可能不受影响。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当然是希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却因害怕妄想,讨厌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实妄想可说是自己向来的好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它便与你打成一片;而现在要打坐了,就把它当成魔鬼,这实在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来的,故不要敌视它;只要不理它,继续数息。则妄想既自己会来,也会自己走的,不需要与它对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圣,绝无妄想;其实这才是大妄想。我们应该努力于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如把标准定得太高,则妄想一来,就觉得被打败了。若以这种方式打坐太辛苦了,也不会有进步。妄想起落时,就让它自己来自己去,顶多把它当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当敌人、魔鬼。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虽不免会有,但重点在于怎样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会赖着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错以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这其实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个人都是抱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进步的因。我们常说:“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会有那样的成果。因此,须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费心神于比较,上一枝香与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会有浮光掠影的现象,有好的感受,或异样的光采,其实这些都是瞎猫碰到老鼠,没来得及抓紧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才开始高兴,它就没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好境界!赶快给它贴标签,是初禅?还是二禅?坏境界!赶快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那样?像这样的心怎能安定?不着魔已经不错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禅宗常讲“见性”而非“见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虚妄的,是相而非性。能体验到超然不动的心,才与“性”有些相应。

心无所行

因此,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行是行动,手动脚动,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讲“受想行识”,以意志去抉择我们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别、不造作。故修行若有进步,必是从“不行”中得到的。

打坐该放松的地方要放松,该不行的地方得不行。不怀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紧处其实也是最松处,方法用到最后,虽有方法而不觉得有方法可用,这是最后的统一状态,即所谓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讲的,偏重于在修定的方法上来调松紧。如果是以参话头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当别论。希望各位在这三天里,还是以调松紧的要点来专心用功。于用功一段时间后,自然会使过去听闻的佛法──闻思的种子,在心中产生统合作用。过去听的佛法因零零散散,故没有力量;但经过一心一意用方法后,这些分散的种子便能由凝聚而统合。在统合的当下,将会有茅塞顿开的觉受,这也是从紧而松的体验。不过,茅塞顿开的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故我不愿意说得太多,希望各位还是用渐进的方法来用功,妄想杂念消除了,该来的迟早会来。

2024-02-04 21:56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修行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真圆法师:房子有留下的观音神位,入住后未有供俸。现开始拜,会有何禁忌? 真圆法师:房子有留下的观音神位,入住后未有供俸。现开始拜,会有何禁忌?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开仁法师:生灭观与不生灭观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道品诵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道品诵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禅定静坐的观念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禅定静坐的观念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引言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引言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打开心中的结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打开心中的结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治病患第九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治病患第九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呵欲第二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呵欲第二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慧祥法师:不要乱发随口愿—佛弟子须知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道祥法师:道证法师有二不能:一不弯腰驼背,二不昏沉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净宗高僧昙鸾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化永法师: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菩萨善顺之相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收放自如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空观浅谈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普献法师:钱财露白引事端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明真法师:致万钧、道安两法师函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倓虚法师: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煮云法师: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南亭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四)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