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汉传法师
网友:请问法师,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受三皈五戒吗?为什么?
法师:如果没有作三皈五戒的仪式,你就不能自称为佛教徒。就好像在大学,你没有注册入学,学生处没有你的名单,你不能说自己是这个大学的学生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佛教徒,应该要履行求受三皈五戒的仪式,因为这个仪式有法的作用,能够引发我们内心的戒体,对我们修行生活都很有好处,能够得到一个依靠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想信佛学佛,就应当要受三皈依。先受三皈依,有条件再受五戒。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巨赞法师:从佛教青年服务团到湖南佛教徒抗敌后援会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七、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律航法师:关于三皈五戒的问答
宣化上人: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
寂静法师:念经、念咒一定要念准音才有效吗?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沉香手串保养要多注意,这2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净土法门法语:一定要发大心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魏德东:谈谈“佛教团契”
吕有祥:太虚大师对佛教平等观的阐发
梦参长老: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大悲心起抗疫情”主题佛教书画诗歌作品选刊(一)
林国良:佛教的自由观与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学佛受用
菩提书院
美容健身
佛经
成刚法师
向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