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没皈依能算是佛教徒吗

2017-05-24 佛学入门

皈依就是正的一个开始,皈依是一切善法的基础,皈依是转凡成圣的开始没皈依不算佛教徒,修行一定要皈依!

皈依才是佛教徒,如果一个人没皈依的话,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他没办法得到最基本的三皈依的体,三皈依的体得不到,了生脱死的开始都没有。所以一切功德,善法的基础是皈依,皈依没有的话,就失去了这些基础。所以他那个学佛也是暂时的,他如果没有决定自己皈依的话,以后所学的这些佛法,会成为诽谤佛法的原因。

皈依就是正的一个开始,皈依是一切善法的基础,皈依是转凡成圣的开始,所以如果没有皈依不算是一个佛教的修行者,皈依是一个佛教徒重要的标志,如果你觉得自己在修心那只是给自己的一个错觉,因为天下最复杂的就是心,而且皈依就是皈依我们果地心,佛是我们众生一切果地的心。

啥叫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三宝义甚广,有种种区别。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举之。

佛者,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诸佛是也。法者,为佛所说之法,或菩萨等依据佛意所说之法,即现今所流传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也。僧者,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被袈裟者皆是也。

皈依者,皈向依赖之意。

皈依于三宝者,乞三宝救护也。大方便佛报恩经云:譬人获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来无畏,但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皈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皈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

既已皈依于佛,自今以后,决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诸外道等。

既已皈依于法,自今以后,决不再依诸外道典籍。

既已皈依于僧,自今以后,决不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如何皈依?有什么程序?

一、忏悔。二、正授三皈。三、发愿回向。

应先请授者详力解释此三种文义。因仅读文而未解义,不能获诸善法也。

正授三皈之文有多种,常所用者如下:

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结

前三说时,已得皈依善法。后三结者,重更叮咛令不忘失也。

忏悔文及发愿回向文,由授者酌定之。但发愿回向,应有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同生西方,齐成佛道之意。万不可惟求自利也。

皈依三宝,罪灭恒沙,所获功德无比殊胜!

经律论中,赞叹皈依三宝功德之文甚多。今略举四则。

《灌顶经》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善生经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四宝者:金、银、琉璃、玻璃。),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较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宝塔,复以香花供养,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

《大集经》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授三皈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于子也。

2024-02-04 21:57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学佛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僧宝论4、僧宝的功德 (第一章 皈依僧宝 之二) 僧宝论4、僧宝的功德 (第一章 皈依僧宝 之二)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陈梦正式皈依马琳门下,马教练定要将两大弟子送入东京赛场啊 陈梦正式皈依马琳门下,马教练定要将两大弟子送入东京赛场啊

佛教的因果观念 佛教的因果观念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大寂尼师: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大寂尼师: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霞浦民众心目中的“老佛”,竟在目莲寺皈依为僧 霞浦民众心目中的“老佛”,竟在目莲寺皈依为僧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香烧越多越好吗?佛教徒不要迷信了!(宣化上人) 香烧越多越好吗?佛教徒不要迷信了!(宣化上人)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宣化上人: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业造得最多的地方! 宣化上人: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业造得最多的地方!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学佛九种迷惑路 学佛九种迷惑路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学佛有感应 学佛有感应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巨赞法师:从佛教青年服务团到湖南佛教徒抗敌后援会 巨赞法师:从佛教青年服务团到湖南佛教徒抗敌后援会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大安法师:吸毒者的皈依与拯救 大安法师:吸毒者的皈依与拯救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七、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七、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学佛后的感应 学佛后的感应

学佛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学佛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宣化上人) 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宣化上人)

学佛纪事:“首次做佛七感应三件事”等随笔七篇 学佛纪事:“首次做佛七感应三件事”等随笔七篇

惟贤法师:怎样算是三宝弟子_三宝弟子的戒律有哪些 惟贤法师:怎样算是三宝弟子_三宝弟子的戒律有哪些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学佛回向」赞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学佛回向」赞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