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人生三为

2017-05-14 汉传法师

作为一个出家人,最高兴做的事情,莫过于讲经说法、建寺安僧。虽然讲经说法和建寺安僧在形式上有一点区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普度众生。

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有佛法就有办法,佛法是没有死角的。人的思想之所以有死角,是因为智慧不够。

如果把佛法的思想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事,乃至用于治国,无论用在哪方面,都是圆融无碍的。

佛法能流传数千年,一定有它的可贵之处。只是凡夫众生我执比较深重,没有突破自我,无法认识到佛法的实质精神。

自古以来都是人弘道,而非道弘人。无论是世间的道还是出世间的道,都是为人服务的,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世间上任何一种法都是用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工作,改变我们的社会的,都是为人所用。总之,就是要让它启用。

如果一门学问、技术、思想不能为人所用,脱离了人,脱离了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

佛法解决的是人类的两件事:第一件是解决如何生的问题。你生活得幸不幸福、愉不愉快、有没有品质?当你的生活水准提高了,生活品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生命有了价值、有了意义。

你解决了如何生的问题之后,第二件就是解决如何死的问题。如果生你都没有搞明白,你活着都不幸福、不快乐,你的生命都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你说你学会了死,那是说不过去的,道理上是讲不通的。

无论是佛法、世间法,还是其它宗教,都是解决生和死的问题。

抛开佛法,我们来到世间都是为了做两件事:如何生?如何死?并不是你拥有生命,你活在世间就是生。

你在生存的同时,还要问自己你的生存、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有没有品质、有没有质量?是不是给其他众生带来了幸福?是不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有没有引领其他众生一起提升?

生活是要有品质、有质量的;生命是要有价值、有意义的。如果你不发心、不做事,你只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但是你的生命是没有品质、没有质量、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要为生存学会适应环境,要为生活学会创造内容,要为生命学会谱写意义。

如何谱写我们的人生?要靠我们发心。你在哪里发心,你的人生就在哪里开花结果。你的心放多高,你就在哪个高度收获你的人生。

譬如,你的心放在三界之内,将来你的果就在三界之内。如果你的心跳到三界之外,将来你就在三界之外收获你的果。

佛法主张我们的心要超越三界,立于三界之外,但是具体的行为又要落地,落在红尘中,落在世间。因为佛法是为众生服务的,离不开世间。

所以说世间法和佛法本来就是一个法,都是为众生服务,只是契入的角度不同,表现的形式不同。

要普度众生,首先就要服务众生。如果没有为众生服务,你怎么普度众生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过我们应该如何服务众生,可以从物质上服务,也可以从精神上服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为众生服务。只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这是由于无量劫以前我们的发心不同。

过去的发心是因,今天的服务是果。未来是什么果,取决于我们现在种的因。

佛说每个众生都与佛同一体,与佛无二无别,可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佛所做的事情呢?因为我们没有发心。

如果你发了心,你就与佛的力量相应了,与佛沟通了,你就得到了佛的加持,你自然就有了佛的力量。如果你不发佛心,尽管你有佛性,但是你的佛性也没有办法启用。

就如同博士、教授不是某个人的专利一样,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博士、教授。因为博士是一个学位,教授是一个职称,代表了一定的学术等级,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果位。

果位也好,学位也好,等级也好,都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修行而达到的高度。只要你的学识、学术造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就是博士,你就可以成为教授。同样,在修行的道路上,只要你的发心够了,行愿做到位了,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

佛教坚持一个观点,我们有凡夫心,也有佛心,就看我们往哪条路上走。如果你走凡夫的路,结果你就是凡夫;如果你走佛的路,结果你就是佛。

所以佛教主张修行首在发心,也就是我们说的发菩提心、发大愿。

如果这个愿你发不起来,你用一颗凡夫的心学佛,你怎么学都无法与佛相应。

如果你发了心,你就是用佛心在学佛,你就能感应到佛菩萨的加持力,就能与佛菩萨同一个磁场,同一个振动频率。

凡夫与佛的区别,就是境界的区别。这个境界不是空洞的,发了心就有这个境界,不发心就没有这个境界。人与人之间也是境界的区别,这个境界也是靠发心,发了心你就有格局、有境界。

发心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发心,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很轻松;一种是被动发心,环境逼着你发心,你会做得很辛苦、很累。

为什么有的人是被动发心呢?因为他主动发不了心,所以他身边就会出现一些逆缘逆境给他制造困境,逼着他改变心态,改变人生观。一改变,他就超越了,解脱了,这就是被动发心。

主动发心的人就像圣贤。圣贤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会主动去做,而不是被环境逼得走投无路了才去做,才改变心态,改变格局。

而被动发心的人备受煎熬,走到了一个死胡同,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观念,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结果他也突破我执,也解脱了。

要是主动发心、主动发愿,你的人生就不会受限,你就会像佛菩萨一样,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论是主动发心还是被动发心,最终都是为了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台湾狮头山黄董事长一行三赴东华禅寺,很难得!天气这么热,为什么他们这么辛苦地飘洋过海,三赴东华禅寺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佛法发扬光大,为两岸创造和谐,给两岸人民带来福祉。

在座的若是商人,就会用商人的方式创造和谐、幸福;若是从政的,就会用从政的手法创造和谐、幸福。而我们是佛教徒,有佛教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标准与方式方法。虽然形式上不同,都殊途同归。

只要我们站到同一个高度,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宗教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类、为社会创造和谐、幸福。

我们是出家人,穿上了这身袈裟,就要用我们特有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为众生谋幸福。

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一个出家人,穿了这身袈裟,一切的想法做法,都不能从自我出发了。因为你已经没有自己了,你代表的是佛法,是三宝,无论做什么,你都要站在三宝的角度和高度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出家人就像一颗树,社会、众生就像土壤。树木长得好不好,枝叶繁不繁茂,有赖于它的生长环境和土壤。如果土质不好,土壤不肥沃,含各种元素的比例不协调,比如含沙多、含铁多、含矿物质多等等,树木就会长得不协调、不健康。只有当土壤所含的各类元素的比例协调了,树木才能长得好。

树木和土壤是一体的,我们和众生、和社会、和国家也是一体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是一个整体了,叫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没有谁能特立独行。不像过去,交通通讯不发达,你一个人还可以特立独行。

所以,不要认为你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和你生存的环境没有关系,中国和外国没有关系,你走在哪里,都与周围的一切息息相关。

所以不要想着你一个人能做成一番事业,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众因缘和合具足了,你才能做成一番事业。

整个世界就像一部发动机,每个人就相当于发动机上的一个零部件,缺一不可,而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佛教徒,境界应该比一般人更高一些,因为我们心中装的是佛的思想、佛的境界,我们是佛的侍者、佛的代表、佛的化身。人家不理解佛,要看佛的化身、佛的代表。我们做得好,无形当中就是在弘扬佛法、推动佛法。如果做得不到位,别人就会认为佛法跟我们一样,没有吸引力。

无论身处社会的哪个角落,扮演什么角色,你都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守好本位,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但是光守好本位还不够,如果同时你还能听招呼,与他人配合,说明你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一个人如果有我执,是肯定不会听招呼的。能力很容易培养,守本位就是能力,但是听招呼是境界,很难做到。

作为一个佛弟子,第一步要守好你的本位,第二步还要听招呼。听招呼就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佛菩萨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千处祈求千处应!

由于过往的因缘,这次应邀担任狮头山劝化堂开善寺的住持,这个因缘非常好,我会尽一个出家人的本份,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做到祖师所说的“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刚才讲到,身为一个出家人,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建寺安僧、弘扬佛法。我们是出家人,穿了这身袈裟,吃了这碗饭,就应该做这件事。况且还有在座这么多大德居士和菩萨们一起来弘扬佛法,做这件事,我有什么不情愿、不乐意的呢?

所以,感谢这些大德居士和菩萨们为我搭建了这个平台,创造了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尽我的努力把两岸的佛法往前推进,为佛法的弘扬,为两岸众生的和合,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台湾来的大德菩萨们身体健康、六时吉祥!谢谢大家!

2024-02-04 21:57
The theme of this website is mainly to promote Chinese Chinese culture.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this website. If your rights are inadvertently infringed, please write to inform us. This website will be blocked immediately or modified or deleted as required. Contact the email address. amituofo7@vip.qq.com

Comment Q&A

Related Readings

惟觉法师: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 惟觉法师: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

惟觉法师:谛闲老和尚两个徒弟的故事 惟觉法师:谛闲老和尚两个徒弟的故事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惟觉法师: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倓虚大师:和尚是世界的大轴,利用因果教化人心 倓虚大师:和尚是世界的大轴,利用因果教化人心

Master Zhumo: What is the most reliable thing in life? Master Zhumo: What is the most reliable thing in life?

本性法师: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 本性法师: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

云南一和尚“自燃”,摄影记者拍下瑞相一幕 云南一和尚“自燃”,摄影记者拍下瑞相一幕

邪淫苦果:大龄女生的灰暗人生 邪淫苦果:大龄女生的灰暗人生

释戒嗔《我以为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 释戒嗔《我以为的人生》——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圆因法师答: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 圆因法师答:劝人戒杀放生,岂不断此人生计?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 深信因果 方便开示(10)禅堂开示1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 深信因果 方便开示(10)禅堂开示1

扫树叶的小和尚 扫树叶的小和尚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开示 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开示

人生的三道门,您跨过去了吗 人生的三道门,您跨过去了吗

倓虚法师: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 倓虚法师: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

虚云老和尚奇事:夜半棺动 虚云老和尚奇事:夜半棺动

虚云老和尚奇事:力移巨石 虚云老和尚奇事:力移巨石

虚云老和尚奇事:招安滇匪 虚云老和尚奇事:招安滇匪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理?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理?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玄宗皇帝与一行和尚 玄宗皇帝与一行和尚

虚云老和尚入定十八天不吃不喝震撼山中同修 虚云老和尚入定十八天不吃不喝震撼山中同修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和沙和尚胸前戴的佛珠是多大的 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和沙和尚胸前戴的佛珠是多大的

梦参法师: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梦参法师: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神鼎和尚 神鼎和尚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9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9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一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一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的传奇故事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的传奇故事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三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三

具行和尚旷世传奇,真火焚身震惊世人 具行和尚旷世传奇,真火焚身震惊世人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信佛的多,感应的少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信佛的多,感应的少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邪淫堕胎不孝父母对佛菩萨妄语不会有好的人生

这些话你听进心里,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这些话你听进心里,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人生的际遇 人生的际遇

进入中国价格高出一半,国人依然热捧,外来和尚真的好念经? 进入中国价格高出一半,国人依然热捧,外来和尚真的好念经?

丑女与和尚 丑女与和尚

广钦和尚:万缘牵扯割舍不下,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广钦和尚:万缘牵扯割舍不下,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高僧告诉你!说人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 广钦和尚:高僧告诉你!说人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邪淫几乎让我的人生成为一片废墟,佛法让我重获新生

虚云法师: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字 虚云法师: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字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梦参老和尚: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 梦参老和尚: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梦参老和尚:在业障重的时候,应先读诵大乘经典 梦参老和尚:在业障重的时候,应先读诵大乘经典

梦参老和尚: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梦参老和尚: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梦参老和尚:四篇开示,救世度人最有力! 梦参老和尚:四篇开示,救世度人最有力!

梦参老和尚: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梦参老和尚: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二天】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二天】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梦参老和尚:业障重时先读诵大乘多看佛经,很多护法加持你! 梦参老和尚:业障重时先读诵大乘多看佛经,很多护法加持你!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吗?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吗?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6)有因果正见,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

梦参老和尚:我们知道的已经不少了到底缺乏什么呢? 梦参老和尚:我们知道的已经不少了到底缺乏什么呢?

梦参老和尚:放下 梦参老和尚:放下

梦参老和尚:祈愿天下无灾,请为灾民祈福 梦参老和尚:祈愿天下无灾,请为灾民祈福

梦参老和尚:妙龄少女病重夭亡,投胎变狗当日还阳. 梦参老和尚:妙龄少女病重夭亡,投胎变狗当日还阳.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四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四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十一 梦参老和尚:《佛说阿弥陀经》大义 十一

梦参老和尚:开悟与成佛 梦参老和尚:开悟与成佛

佛说“人生是苦”的真正含义 佛说“人生是苦”的真正含义

梦参老和尚:难发的菩提心 梦参老和尚:难发的菩提心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助道因缘:正知正见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助道因缘:正知正见

梦参老和尚:章太炎念《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章太炎念《地藏经》

梦参老和尚: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对机就好 梦参老和尚: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对机就好

独尊湛现:如何创造美好的人生? 独尊湛现:如何创造美好的人生?

领悟 人生需要的十种意境 领悟 人生需要的十种意境

禅茶人生,独道一味 禅茶人生,独道一味

梦参老和尚: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梦参老和尚: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梦参老和尚:阿罗汉没有一个不度众生的 梦参老和尚:阿罗汉没有一个不度众生的

梦参老和尚:诵经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诵经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多做好事 莫问前程 梦参老和尚:多做好事 莫问前程

梦参老和尚: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看破财色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看破财色

人生不过七壶茶 人生不过七壶茶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开示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开示

老和尚与女尼 老和尚与女尼

你懂和尚的茶吗?(二) 你懂和尚的茶吗?(二)

开悟的冶开老和尚 开悟的冶开老和尚

Share on WeChat

Share QR code on WeChat

Scan the QR code to share on WeChat or Moments

Link cop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