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义问答:佛教因何而不承认造物主

2017-05-09 藏传法师

问:我内心怀抱着无比虔诚,坐在这儿想着,若说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创造者,那真是一种傲慢。然而我明白佛教教导我们谦卑。你为什么认为逻辑思考能使人了解伟大的宇宙整体?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信仰吗?还有,当我们论及这世界上有﹝或是没有﹞一位创造者时,那么该把直观和感觉放在什么位置上?

答:关于世界上并没有创造者的这个立场,佛陀本身所宣说的经文中似乎已有清楚的阐述。例如,我们拿依存起源论的《稻杆经》来做例子,在此经中佛陀宣说,世间因为先有因的缘起或产生,而后才产生了果。佛陀之后出现的佛教大思想家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看法,例如寂天或月称的著作。寂天在《入菩萨行》的第九章〈智慧品〉里,清楚表达了对这个议题的看法。同样,月称的立场也十分清楚。法称在《释量论》的第二章,也对此主题有非常坚定的立场。法称在某一颂偈中特别论及:一个完全证悟菩提的人,是那个已成为完美的人。这里用「成为」这个字眼,正代表佛教教义并不相信世间本就存在着某种永恒或绝对的完美存有。释迦牟尼佛自己也是经由因、缘、训练及过程,才终于证悟佛法,成为完全开悟者。而在此也是用「成为」这个字。那正代表了佛教的立场。

正如我常说的,这世间有五十亿苍生,各人皆具不同的性情。因此就某种角度而言,我觉得世间需要五十亿种宗教,因为一种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性格差异相当大。因此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对某些人而言,世间存在着一位创造者的这种观念,是对众生更有益,也是他们较愿接受的想法。所以那些人就应该遵循那样的宗教传统。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该努力寻求最适合自己心性、气质和信念的灵修之路。

至于你问题的第二部分,这个直观或感觉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是从何而起呢?这当中可能有某些社会心理的因素存在,而文化背景也可能扮演某种重要的角色。我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对许多西藏人而言,人死之后还有来世或轮回转世的直观是极自然的;它是与生俱来且本能的知识。所以这里面根本没有商榷论辩的余地。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用别种宗教的哲理来辩论,我认为这么做是不对的。仅是安住于其中就好。让佛教的道理归佛教,基督教的哲理归基督教,彼此互不侵犯。所以这是很明白的事。我们即使到同一家餐厅、在同一张餐桌上用餐,也是各自点不同的菜肴进食,没有人会对此发出异议。宗教是纯属个人之事。

更新于:2017-05-09 11:05

点赞

相关阅读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不可思议的佛法 不可思议的佛法

身体不断涌出舍利子肉身不坏高僧示现佛法真实不虚 身体不断涌出舍利子肉身不坏高僧示现佛法真实不虚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圣法长老:奢摩他(止)及毗婆舍那(观)禅修问答(一) 圣法长老:奢摩他(止)及毗婆舍那(观)禅修问答(一)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7 二善趣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7 二善趣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法喜,活得很辛苦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得不到法喜,活得很辛苦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何不尝试用佛法减轻生活的烦恼压力? 何不尝试用佛法减轻生活的烦恼压力?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小故事:育才之道 佛教小故事:育才之道

乘宗法师:佛法的温度 乘宗法师:佛法的温度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品茶悟禅】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品茶悟禅】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达真堪布:用佛法的镜子照出自己的真面目 达真堪布:用佛法的镜子照出自己的真面目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

慧弘法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 慧弘法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该向别人布施什么?就两个字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该向别人布施什么?就两个字

佛法是最平等的 佛法是最平等的

湛如法师:唐代帝王与佛教关系综论 湛如法师:唐代帝王与佛教关系综论

佛教老居士虔诚念佛预知时至 佛教老居士虔诚念佛预知时至

佛教经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佛教经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慈善与佛教的渊源 慈善与佛教的渊源

佛教中的“卐”字代表什么 佛教中的“卐”字代表什么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5 佛教的祖师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