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东山寺:吴越地区的佛教文化

2017-03-14 其他文章

上虞东山寺(资料图)

上虞东山寺,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期间虽经唐元和、宋淳熙、明洪武、崇祯、清康熙、光绪等多次复兴重建,但因政事动荡、时代变迁等多种原因而复衰败,而使寺院零落,难觅夕日余辉。本世纪初,明芳法师广发道心,重兴古刹,不经十年,如今道场初备,善缘和合,接引往来,信众日聚。适逢全堂佛像开光庆典之际,结合东山寺悠久历史文化,浅淡下对东山寺佛教文化应有的几个方面内涵,不到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东山寺佛教包涵融合会通的祖师文化

东山寺虽建于汉代,而使它享赋盛名的则是东晋支遁在早年在该寺出家,并该寺住憩间期注释了《安般经》、《四禅经》等经文,著写《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著作,由此提出了“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而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当时印度佛教般若思想认识的般若见第,由此使他获得了可与古印度佛教理论家、佛教诗人马鸣和古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相媲美的声誉。这是东山寺佛教文化的重要内涵,虽然因年代久远,支遁所著著作多已遗失,但支遁在构建思想时所体现的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探索,展示了中国佛教融合性创新的理论特质,在当代佛教支系间交流频繁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东山寺的继承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自然的也应具有这种开拓包容、融合会通胸襟,并继承的同时,发展这种开放的精神。

二、东山寺佛教具有涉世利生的家国文化

“佛法在人间,不间世间觉”。东山寺在历史上能够发展壮大,高僧、名士的支持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东晋支遁住憩该寺时,以佛学见第上取得的声名,身边吸引跟随其从学的多达百余人之多,这些教内弟子进一步扩大了东山寺在教内的声誉。与此同时,支遁与谢安、王羲之、许询、支循等东晋政学名流的交往,使东山寺在教外也获得了巨大声誉,一时声名享誉京城。而东山谢氏家族对东山的扶持则是东山寺的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晋初,从北方初到东山的谢衡,就着手整修国庆寺的大殿、山门,重塑菩萨金身,使几近冷落的东山寺再现了梵音缭绕、香客如云的热闹场面。而谢安“出山”后把自己的住宅贡献于东山寺的史实,不但为谢安抗击前秦,获得“东山再起”声名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使东山寺规模扩大繁荣提供了重要契机。而后世谢氏子孙上东山寻根谒祖、扫墓由东山寺僧接待的传统,使东山寺与附近民众形成的视寺为家,以国护寺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东山寺佛教文化日久弥新的重要基础,也是东山寺历史虽数次破败,但又再次复兴的原因。

东山寺长廊(资料图)

三、东山寺佛教包涵吴越风流的隐逸文化。

吴越多清幽,文人雅士多。地位吴越地区的东山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孕育出了自身的多方面隐逸气息。如支遁在东山寺期间,食野果,饮溪水,浪志无生,对于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的《逍遥游》篇阐发的己见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由此赋予了东山地区的玄气,谢安隐居东山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塑造了东山的文化境界。唐宋时期,众多文人雅士追寻魏晋遗风,从鉴湖到曹娥江上下游览,而东山为必经之地,由此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不朽诗篇。如李白游东山时,有感谢安,写下了“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故,明月落谁家”的诗句,陆游也写下了“几更梵宇勋名在,不与蔷薇一样残”的感慨。元、明后,上东山的名人更是络绎不绝,这些无不显示了以东山寺为骨架的东山文化的吸引力,也表明了东山寺佛教所含隐逸文化的持久性。

总之,东山寺佛教文化绚丽多彩,内涵充盈丰富,在当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挖掘东山寺佛教文化内涵,扩大东山寺佛教文化影响,可以说适逢其时,也很有必要。

2024-02-04 21:57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 道安——佛教文化忠诚追随者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推中英教育和佛教文化双向交流 推中英教育和佛教文化双向交流

赏玉必修|翡翠的佛教文化 赏玉必修|翡翠的佛教文化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