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大脑

2016-09-05 新闻资讯

脑科学与佛教

苏国辉教授是香港大学何冯月燕基金教授(神经科学)、李嘉诚医学院眼科学系讲座教授、广州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樞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协会发明家院士。在2016佛教英语夏令营中,他给营员们带来的讲座是《脑科学与佛教》。佛教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佛教的教义是对宇宙万物中万事万物的看法,通过修行实践去验证佛教的教义。

爱因斯坦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激光之父Charles Hard Townes 讲:“科学用以理解宇宙万物运作之道,宗教则用以理解宇宙万物的存在意义,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令生命变得丰盛!”

脑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的发育、结构、功能、分子生物、药理和病理学的科学领域,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让我们从具体的脑部基转系统,进一步发现认知、情绪和脑部迥路的关系,从而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影响生活、社会和整个世界。

《脑科学与佛教》演讲内容

苏国辉教授围绕三部分展开演讲,首先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认识脑、保护脑和开发脑;其次是神经科学与佛教整合互补,彼此学习而获得很多共同点,两者皆无法独自探索出心与身的真相。佛教的六境六根六识,影响我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知。最后运用脑科学研究发展慈悲心,验证禅修对大脑的可塑性。

禅修能改变一个人的大脑吗?苏国辉教授通过大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科学的进展有助于相关的精神训练,禅修如行禅和拜忏对脑神经系统的影响;禅修对心理受创伤的脑部迥路进行修复与重建;静坐同时影响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禅修增强免疫力,并影响基因的表现,通过后天注意力的训练,人的交往能力会提高,从而改变整个性格。

凡想过必留下痕迹

脑和心具有极密切的关联

人类在生命科学的领略有两个重大突破,第一个重大突破是基因研究,另一个就是“脑”研究的突破。脑和心具有极密切的关联,几乎影响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佛教的六根六境六识,影响我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从长期累积在脑的资料库,透过电脑从脑波情形分析出影像,当我们内心的情绪起烦恼或恶念时候,首先伤害的是自己,若一直沉迷于某些执著中,就是脑部迥路出现成瘾的现象。让人感觉乐、苦的心念,都是内心微细的潜在种子,相续不断所形成。

一念动一缘起

脑部迥路的运作方式是未来改变最重要的关键。籍由脑部与心念的紧密关联,截断恶念以防恶因,通过培养注意力保护善念和防护内心。过去的分秒成与败已经过去,不要受它影响,而未来还没有到来,最重要是把握“当下”这一秒一念,真实面对它。“一念之间”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正如“水能截舟、亦能覆舟”,构建好一条充满行善、乐施、快乐、慈悲等高贵情绪的脑部迥路,仿佛将人的思想重新重整一次,是改变人生和命运际遇的关键。

通过脑科学研究,持续正念禅修会改变脑部迥路,是思维全新的创造。脑部的其中一个区域“前脑岛”,负责整合情绪性跟认知性的讯号,产生快速的直觉反应。禅修等于把我们成长的过程重整一次,修复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加强的错误连结,改变脑部迥路。同时,通过专注力和同理心的持续训练,脑影像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证实慈悲观训练具有正面的成效。(同理心的训练是指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包括对自己、亲人、陌生人和冤家进行慈悲观,是完整的慈悲心训练步骤)。

脑与禅修

过去七年,美国WISCONSIN-MADISION大学RichardDavidson和同事们研究***在禅定和非禅定状态的大脑活动的特徵。 Davidson的早期研究表明那些常有消极情感倾向的人,其大脑右前额皮质区有持续性的神经活动;相反那些有积极情感倾向的人,其大脑左前额皮质区有持续性的神经活动。

在一个善于禅定的资深***身上,Davidson实验结果表明他左前额脑的活动比以前任何检测的任何人都要多。这个实验上至少可以表明,这位善于禅定的喇嘛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正念禅修对心理受创伤的脑部迥路进行修复与重建, 也会增强免疫力,改善人的身体健康

静坐可能会同时影响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最近Davidson检测了一些来自Wisconsin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志愿者大脑前额皮质活动状态。一组志愿者接受8个星期的静坐训练,另外一组志愿者没有接受训练。所有的参与者都注射了流感疫苗。

到实验结束的时候,那些接受静坐训练的志愿者的大脑活动有明显的改变:大脑左前皮质(快乐脑)神经活动增加。不仅如此,那些接受静坐训练的志愿者对流感的免疫能力也增强。实验结果暗示静坐可能同时影响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基因是先天已经成就的,但基因的表现可以籍后天学习而改变。研究人员对二百多名小学生进行每周三次的注意力训练,并教导他们向他人表达善意,训练结束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注意力集中,也乐于和人分享,从而改变人的性格。

重组内心的视野

生命犹如长河一般,我们每个人都像在生命长流里的水泡,每一个小水泡从中生起,最后都回归生命的大海中,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佛教中的“四无量心”,即是慈、悲、喜、舍四种对别人没有苦没有怨恨的快乐境界,透过佛教的正念思维的闻思修和在禅坐实修的观察,接受生命无常的自然变化过程,突破对自己的限制,重组内心的视野,改变脑部迥路,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你的人生和命运。

资料来源:

苏国辉教授讲座记录

法鼓佛教学院校长演讲记录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MBSR和脑电图研究

更新于:2016-09-05 22:55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嘎玛仁波切:一个人可以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但属于自己的因果业力绝不会 嘎玛仁波切:一个人可以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但属于自己的因果业力绝不会

刘先和:大脑的鼠标——念 刘先和:大脑的鼠标——念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改变别人的方法是改变自己 改变别人的方法是改变自己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净土法门法语:净宗心里头可以着一样东西,禅宗要求的,彻底放下,一念不生,这个难 净土法门法语:净宗心里头可以着一样东西,禅宗要求的,彻底放下,一念不生,这个难

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三类人 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三类人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宣化上人:不可以同时用身、口、意三轮相一起占 宣化上人:不可以同时用身、口、意三轮相一起占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五一去牛首山经行禅修还能品禅茶 五一去牛首山经行禅修还能品禅茶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圣法长老:奢摩他(止)及毗婆舍那(观)禅修问答(一) 圣法长老:奢摩他(止)及毗婆舍那(观)禅修问答(一)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4)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4)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人死了还有没有来世?让禅修拯救流转生死的众生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人死了还有没有来世?让禅修拯救流转生死的众生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八 修行四念处之七项利益禅修问与答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当心“柔软无力”(用不上功时)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自己把烦恼留下来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自己把烦恼留下来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以自我中心生出比较心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以自我中心生出比较心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下)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下)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上)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七 念处经上)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农历七月十五,这样做可以利益七世父母 农历七月十五,这样做可以利益七世父母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四章 胜义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四章 胜义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小故事:育才之道 佛教小故事:育才之道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宣化上人:这样做,时间久了可以将体内的毒排出,而不会生怪病 宣化上人:这样做,时间久了可以将体内的毒排出,而不会生怪病

宣化上人:这些习气都能改变,这才是无心道人 宣化上人:这些习气都能改变,这才是无心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