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

2016-03-28 汉传法师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

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都是历代大护法、大居士之力,用以表达内心的信仰。国外最好的东西都用来建造教堂,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庄严的环境中,人们内心的虔诚容易被引发。

对佛像应该当做佛来看待,恭敬尊重,断除种种不敬,包括:对佛像的“好丑”妄加评论,将佛像当做装饰物、置于不净之处,进行买卖等。对法亦应如是发起恭敬,因为法是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的车乘。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

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也不是护身符、转运符、吉祥物,好好恭敬三宝、断恶修善,才能趋吉避凶。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贪图外在的资财,却有一些不懂得佛法的人借佛敛财,不懂得真正的宝藏在自己内心。

修行是修内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内心。譬如一张照片,它只是一张纸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亲人,一见到内心就会生起亲切温暖的感觉。

无论男女,都不应把佛像当做饰物或护身符佩戴。佛像的作用是让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像”而产生对佛陀的恭敬、尊重、信仰与效学之心。佛菩萨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师长、榜样,依法而行才是真正的皈依。佛像宜虔诚恭敬供奉,不要随意戴在身上。

关键是:什么表现算“足够虔诚”呢?如果行为上做不到,那就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而已。若行为处事都忆念三宝、谨慎因果,战兢惕励、如履薄冰,那才是真正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

2024-02-04 21:57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砗磲文化:从佛教圣物变成珠宝市场新宠 砗磲文化:从佛教圣物变成珠宝市场新宠

大学演讲系列之寻觅爱的足迹—佛教文化的价值观 大学演讲系列之寻觅爱的足迹—佛教文化的价值观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营养饮料里没有多少营养 营养饮料里没有多少营养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大安法师:有关临终往生的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大安法师:有关临终往生的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首愚法师:没有闹情绪的佛 首愚法师:没有闹情绪的佛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心灵里没有垃圾就会解脱自在 静波法师:心灵里没有垃圾就会解脱自在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梦参老和尚:定业若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若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2018观音法会开示(二)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把这个咒学会了,这一生就没有白做人! 把这个咒学会了,这一生就没有白做人!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什么都没有怎么布施_七种不花钱的布施 净因法师:什么都没有怎么布施_七种不花钱的布施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宣化上人:若有这种种的视观察力,就什么麻烦 烦恼也没有了 宣化上人:若有这种种的视观察力,就什么麻烦 烦恼也没有了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这位净宗祖师,没有惊天动地的言论,只留下三个字——佛来了 这位净宗祖师,没有惊天动地的言论,只留下三个字——佛来了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以盗贪为本,互相讨债 人与动物在轮回路上互相吞食没有穷尽 楞严经 以盗贪为本,互相讨债 人与动物在轮回路上互相吞食没有穷尽 楞严经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请问没有一个佛'国可以接受造作严重罪业的众生,如舍法谤法罪? 请问没有一个佛'国可以接受造作严重罪业的众生,如舍法谤法罪?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宣化上人: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 宣化上人:一定要诵这个咒,才能没有魔事

宣化上人:我们生在世界上,为什么没有神通? 宣化上人:我们生在世界上,为什么没有神通?

寂静法师:没有命运 只有选择 寂静法师:没有命运 只有选择

宣化上人:你要时时刻刻都念观世音菩萨,诸恶鬼没有法子可以害得了你 宣化上人:你要时时刻刻都念观世音菩萨,诸恶鬼没有法子可以害得了你

达真堪布:连自己都没有站稳,就想去扶别人,真的很危险! 达真堪布:连自己都没有站稳,就想去扶别人,真的很危险!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道证法师:为什么有些人念佛没有效果呢? 道证法师:为什么有些人念佛没有效果呢?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没有风险的投资 济群法师:没有风险的投资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海涛法师:不能接受变化无常,等于你没有空性 海涛法师:不能接受变化无常,等于你没有空性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你什么都没有了,佛才来(宣化上人) 你什么都没有了,佛才来(宣化上人)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梦参长老:吃素和信佛没有直接关系倡导食素有两个原因 梦参长老:吃素和信佛没有直接关系倡导食素有两个原因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