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江:山林佛教是中国佛教传统的守护者

2015-09-06 佛学入门

山林佛教是佛教传统的守护者

2014年11月28日至30日,由云南省鸡足山佛教协会举办的“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在鸡足山祝圣寺举行。佛教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山林佛教”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鸡足山地处滇西北,苍崖万仞,翠微千里,古木参天,绿荫生寒,是释尊座下大弟子、中国禅宗西土初祖迦叶尊者的道场,可谓山林佛教的典范。

山林佛教曾经是中国佛教的主体。传说在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佛的迦叶尊者是最为著名的头陀行的践行者。头陀行的实质是避世的苦行,例如要住在远离聚落、愦闹的阿兰若处或坟间、树下等处。这可以视为原始佛教时期的山林佛教之滥觞。后来,中国禅宗道场大多位于远离尘俗的深山林壑之中,形成了农禅并作的优良传统。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经说过,“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这成为中国佛教的基本共识——山林中修养心性,待有所成就后,再来都市繁华之地度化众生。因为在山林中长辞俗事,容易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而道果成熟;在繁华愦闹的都市中把持住自己尚且不易,更何论修行的深入与进步?正因如此,山林佛教模式的修行生活,一度成为中国古代佛教僧徒的主流生活方式。

山林佛教是中国佛教传统的守护者。与会者认为,山林佛寺很多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或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山林佛寺大多保留有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修持方式或规范,更有良好的道风或宗风,对于这些佛教文化遗产,应当尽量加以维持,使后人能够领略古朴佛教修持的风貌。山林佛教有助于佛教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在物欲横流的商业时代,尤其具有借鉴意义;山林相比于都市,是更为适宜的修行场所,这对于维护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在一年前,鸡足山佛教协会为了抵制鸡足山最高峰木香坪的商业开发,保障住山僧不被驱赶,进行了坚决、持久的抗争活动,最终推动政府出台《云南宾川鸡足山僧人住茅棚静修规约(暂行)》,为佛教纯正道风的传承争取了生存空间。以此个案可以看出,山林佛教在维持自身传统以抗拒现在日益严重的商业化与世俗化流变中的示范作用。所以山林佛寺不但是涵养佛教自身价值的适当场所,也是当代社会保持优良传统的难得之地。

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有某种互补作用。与会者指出,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大可根据各自特点,承担不同的社会服务功能,二者恰好互补,并不构成同质竞争、对立关系。例如,都市佛教有较多资金,可以为山林佛寺的恢复重建等提供帮助,山林佛教则可以为都市佛教提供法门栋梁,并可为都市佛寺举办的市民禅修、参访、旅游等活动提供接待服务。另外,山林佛教的良好道风对都市中人也有某种清新的熏陶作用。总之,在各有特色、各展所长的前提下,都市佛教与山林佛教决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山林佛教对于当代中国山区农村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与会者指出,山林佛寺大多位于偏僻的山区或农村,为农村的佛教信仰者提供了修学的场所。尤其是现在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山林佛寺的心灵抚慰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对于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山林佛教还为偏远的山区、农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会议期间,鸡足山比丘、比丘尼二众无论是行路、过堂还是在会场开会,皆威仪肃肃,规范可敬。从这一细节亦可看出山林佛教在维系传统、严持戒律、修养心性方面的优势。

原标题:山林佛教:中国佛教传统的守护者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佛教的因果观念 佛教的因果观念

难分清名字的城市:城市名字与北京下辖区名字相同,号称中国佛都 难分清名字的城市:城市名字与北京下辖区名字相同,号称中国佛都

本性法师:追思泰僧王:百岁僧王的中国情谊 本性法师:追思泰僧王:百岁僧王的中国情谊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大安法师:中国人的“原罪意识” 大安法师:中国人的“原罪意识”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东初法师:美国月亮并不比中国的亮 东初法师:美国月亮并不比中国的亮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煮云法师:明帝梦金人暨中国有佛像之始 煮云法师:明帝梦金人暨中国有佛像之始

菩提子让尼泊尔商家发横财 95%货被中国人买走 菩提子让尼泊尔商家发横财 95%货被中国人买走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焚烧山林,受剧苦报 焚烧山林,受剧苦报

中国香文化从春秋至汉魏时期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从春秋至汉魏时期的发展

惟贤法师答:如何跟小娃娃讲传统文化呢? 惟贤法师答:如何跟小娃娃讲传统文化呢?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雅安市天全县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寺庙活动 雅安市天全县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寺庙活动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母亲 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母亲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印光大师:只有宣传因果教育可以救中国 印光大师:只有宣传因果教育可以救中国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传喜法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大道 传喜法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大道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进入中国价格高出一半,国人依然热捧,外来和尚真的好念经? 进入中国价格高出一半,国人依然热捧,外来和尚真的好念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以香养身的中国香道 · 贰 以香养身的中国香道 · 贰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传统沉香香道养生文化再受青睐 传统沉香香道养生文化再受青睐

佛教因果论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中国香文化简史 中国香文化简史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赵朴初答:禅宗在中国很兴盛吗? 赵朴初答:禅宗在中国很兴盛吗?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